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牡丹花期调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地回顾了近年来牡丹开花生理和花期调控的研究,对牡丹花期调控过程中品种选择、解除休眠、环境条件、内源激素变化、催花后的复壮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当前牡丹花期调控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江南牡丹花期调控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适合江南牡丹的花期调控技术。[方法]以盆栽的江南牡丹为试验材料,以控制其环境因素为主,辅以激素的施用,设计调控其花期的2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定期观察牡丹生长情况,记录并分析各项数据。[结果]试验表明,温度是影响江南牡丹花期的重要因素,而赤霉素GA3的施用也会对江南牡丹的花期有一定的影响;该试验中的江南牡丹经过10d低温处理后,在根施200mg/L的赤霉素后再进行15d的高温处理,即可达到较高的开花率。[结论]江南牡丹花期具可调控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曹州牡丹园历年牡丹初花期资料及菏泽气象资料全面普查可能影响牡丹初花期的气象因素,较全面分析牡丹初花期与气象条件关系。气象要素的时间尺度从旬逐步扩展到8个月。结果表明:2~3月积温和上年4~6月积温对牡丹初花期有显著相关,尤其是2~3月积温是决定牡丹初花早晚的重要因素;秋季到前冬的空气相对湿度和冬季到初春的日照时数对初花期影响也有一定影响;某气象要素特征持续1个月以上影响,才能对牡丹初花期产生明显影响;初春平均气温与牡丹初花期历史序列历史资料曲线演变趋势相似且同时发生了突变。对研究牡丹生理生化、牡丹栽培、牡丹初花期调控及牡丹初花期中长期预报有较好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
牡丹温室内催花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筛选出了适合连云港地区日光温室内催花栽培的牡丹品种,探讨了日光温室条件下利用激素处理以及温湿度、水肥及光照调控等技术措施进行牡丹催花的栽培技术,为日光温室条件下牡丹的花期调控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5.
牡丹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量文献资料的查阅和市场调研,对当前国内外牡丹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着重对牡丹的分类、引种、休眠、催花以及花期调控等技术研究进行归类分析,提出了目前牡丹在栽培措施上存在的问题.同时,对牡丹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探讨,以期为牡丹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正1种植新技术1.1低能耗牡丹周年花期调控技术1.1.1所有权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1.1.2技术介绍牡丹是我国的传统名花,是最具有竞争力的候选国花,也是中国对外交流的文化名片。牡丹自然花期多在4月中下旬,花期短且相对集中,成为产业化推进过程中的瓶颈问题。本技术针对传统促成栽培中存在的能耗及劳动力成本高、不发新根、有花无叶、花色不正等关键技术展开研发  相似文献   

7.
外源乙烯与脱落酸对牡丹切花衰老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胡红牡丹切花施加外源乙烯、脱落酸(ABA)及相应抑制剂,研究了乙烯、ABA与牡丹切花衰老的关系,探讨了乙烯、ABA对切花衰老的调控机理。结果表明,100 mg/L外源乙烯、1 mmol/L ABA均可以明显加速牡丹切花的衰老进程1,mmol/L STS作为乙烯信号转导途径抑制剂可明显延缓切花衰老进程,磷脂酶D(PLD)特异性抑制剂——1-丁醇(1%)可延缓牡丹切花的衰老进程,PLD途径在ABA诱导衰老的信号转导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乙烯和ABA信号途径是调控牡丹切花衰老进程中两个重要支路,可共同调控牡丹切花衰老进程,为进一步阐明牡丹花衰老调控机制,克隆牡丹衰老控制基因,培育出长花期牡丹品种奠定了基础;同时为牡丹切花保鲜制剂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影响牡丹花期的主要气象因素及预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影响牡丹花期的主要气象因素及目前开展的牡丹花期预测方法。温度是影响牡丹开花的关键因素,日照时数和水分次之。大多研究选取气象因子来预测牡丹花期,采用的方法以逐步回归法为主;主要选取影响牡丹花期的温度、日照、水分等气象因素。  相似文献   

9.
牡丹花期仅为7~10 d,且花期时段相对比较集中。由于每年气象条件不同,牡丹开花期可能提前或推迟。为了解决临夏牡丹文化节与盛花期不相吻合的问题,选取紫斑牡丹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夏市春季不同气象条件下的牡丹开花期,选取气温、积温、日照和空气湿度气象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剔除对花期相关性影响小的因子,最终选取气温和积温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对牡丹花期进行预报预测,为牡丹文化节组委会提供决策依据。结果显示:牡丹盛花期与当地稳定通过3℃的首日至盛花期间的气温和该段时间内的有效积温有显著的关系。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对过往年份牡丹花期进行模拟预测,花期预报最多相差4 d,花期预报与实际花期相差2 d内的准确率达到77.8%,相差3 d内的准确率为88.9%,与之前的花期预报模型相比,准确率有了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0.
基于气象条件下的牡丹花期预报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牡丹花期仅为7~10 d,且花期时段相对比较集中。由于每年气象条件不同,牡丹开花期可能提前或推迟。为了解决临夏牡丹文化节与盛花期不相吻合的问题,选取紫斑牡丹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夏市春季不同气象条件下的牡丹开花期,选取气温、积温、日照和空气湿度气象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剔除对花期相关性影响小的因子,最终选取气温和积温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对牡丹花期进行预报预测,为牡丹文化节组委会提供决策依据。结果显示:牡丹盛花期与当地稳定通过3℃的首日至盛花期间的气温和该段时间内的有效积温有显著的关系。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对过往年份牡丹花期进行模拟预测,花期预报最多相差4 d,花期预报与实际花期相差2 d内的准确率达到77.8%,相差3 d内的准确率为88.9%,与之前的花期预报模型相比,准确率有了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复硝酚钠和芸苔素对牡丹微型盆栽春节催花的影响,选择牡丹品种‘紫二乔’,用复硝酚钠、芸苔素、复硝酚钠和芸苔素混合溶液分别进行灌根和喷施处理,观察测定‘紫二乔’的催花物候期、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98%复硝酚钠5000倍喷施处理能够显著提高‘紫二乔’春节催花过程中的开花质量和缩短催花时间,建议在牡丹品种‘紫二乔’微型盆栽春节催花过程中使用复硝酚钠进行喷施处理。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以4个重要的秋发牡丹品种为试材,研究了脱叶处理对牡丹秋季露地二次萌芽、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全株脱叶是实现牡丹二次开花的关键措施,在山东菏泽地区以8月下旬至9月上旬为适宜的脱叶时间,脱落酸(ABA)、乙烯利等化学脱叶药剂处理使秋发1、2、3号品种的二次开花时间提前2~6 d,显著提高了植株二次开花质量,尤其是明显促进了二次叶片的发育.试验证明,在完善的花芽分化基础上,综合掌握植株脱叶关键措施,可使秋发牡丹于秋季特别是在国庆节前后开放,并且达到花叶并茂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针对洛阳牡丹花期与牡丹花会开幕时间不相吻合这一现象,通过研究洛阳高山种植区1992-2010年迎日红、洛阳红和首案红牡丹花期资料与气象资料,采用SPSS软件分析大气温度、地温、有效积温等与牡丹花期之间的内在关系,构建洛阳高山种植区牡丹花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5cm土层厚度处地温稳定通过4℃的平均温度和积温与牡丹花期有极显著的相关性。采用晚花品种构建模型预测误差范围在-2.375 2~2.456 5d,误差较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通过气体交换参数和荧光参数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洛阳红、珊瑚台2个牡丹品种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两品种在花前、花期2个不同发育时期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曲线在12:00左右达到最大值,无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型。花后洛阳红的净光合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出现了光合午休现象,可能与此时遭受的光抑制有关。花期珊瑚台叶片Pn最大,最大值达到12.6μmol/(m2.s);花后较低;而花前最低,最大值只有5μmol/(m2.s)。叶绿素荧光参数PSⅡ的原初光化学转化效率(Fv/Fm)日变化呈"V"字型曲线,中午明显降低,下午开始回升,与光强(单峰)的曲线呈"镜面"对应现象。  相似文献   

15.
B9对牡丹生长及开花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不同时期叶面喷施B9对牡丹生长和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B9对牡丹新枝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成花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使花期延长,其中B(即小风铃期)处理效果较好,延长花期大约9d;而B9对牡丹花径大小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乙烯及1-MCP对不同开放阶段‘洛阳红’牡丹切花开放及衰老进程中切花品质及水分平衡的影响。[方法]以开花指数为1、2、3级的‘洛阳红’牡丹切花为试材,测定了其开放及衰老进程中花径增大率、开花指数、水分平衡及瓶插寿命对不同处理的响应。[结果]采用10.0μl/L外源乙烯处理6 h加快了切花的开放进程,缩短了切花的瓶插寿命及最佳观赏期持续时间,而采用1.0μl/L1-MCP处理6 h则延缓了切花的开放进程,延长了切花的瓶插寿命,但抑制了切花的正常开放。对水分平衡值的研究表明,水分平衡值的动态变化是影响‘洛阳红’牡丹切花衰老的重要因素,1-MCP处理改善了切花的水分平衡,使水分平衡值为0的时间延后。[结论]1-MCP主要通过延缓‘洛阳红’牡丹切花的开放进程来延长切花的瓶插寿命。  相似文献   

17.
为了筛选适合牡丹生长的无土栽培基质,以赵粉牡丹品种为试验材料,选用4种基质材料,按照一定比例配成4种栽培基质配方,研究其对江南盆栽牡丹花径、新枝和复叶长度及成花率的影响。结果表明:G2配方(蜂窝煤渣:菇渣:珍珠岩一2:1:1)处理的平均花径、平均新枝和复叶长度最长,成花率最高,价格低廉,并且其基质疏松,透气性好,氮磷钾含量高,是肉质根的牡丹较为理想的基质配方,完全可以在生产中代替价格较贵的泥炭,起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洛阳牡丹、苏杭花卉、成都海棠以及扬州芍药的文献为代表,论述其花卉文献形成的内容和特点.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自然生长条件下芍药花芽感应低温的始期,以大田地栽的不同花型、不同花期4个品种芍药为研究对象,连续2 a观察其在北京地区冬季土壤自然封冻始期花芽所处的发育状态,对比其在山东菏泽地区1 a的分化状态,探讨不同品种可接受低温时花芽分化状态的规律性,为芍药生产栽培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冬季土壤自然封冻始期芍药花芽发育状态与翌年花期相关,花芽分化程度越高,花期越早;与花型间无明显联系;芍药花芽处于雌蕊原基分化期时可感应低温,花期较晚的品种花芽处于雄蕊原基分化期时亦可感应低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