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3 毫秒
1.
锌对冬小麦生长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田间条件下采用小区和^15N标记微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细沙土缺锌喷离锌对冬小麦生长和氮素利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喷施锌肥,冬小麦叶片中,锌浓度由14.6mg.kg^-1增加到30.8mg.kg^-1,产量显著提高;促进了冬小麦对氮素的吸收,吸氮量显著增加,并且主要贮存于籽粒中,冬小麦对^15N标记的基施氮肥利用率增加,氮肥损失率减少。  相似文献   

2.
施肥对人参干物质积累和氮磷吸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人参施N,P,K肥对干物质积累以及对N,P吸收的动态进行了3年田间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肥对四,五,六年生参根增重率分别为5.1%,37.4%,41.1%,对参根N含量分别提高19.8%,15.1%和8.7%,茎中N含量变化与根基本相同,而叶中N含量随参龄增加呈降低趋势。人参各器官中P含量变化规律不明显。六年生各生育期根重和N积累变化规律是:母根萌发至收获的根重变化经历了从减重到增重的过  相似文献   

3.
基肥氮素水平与人参碳氮代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人参氮素营养规律,在基肥不同施氮量(0,10,20,30,40g/m^2)条件下,利用^14C示踪方法和化学分析方法,测定了人参对^14CO2同化能力,NR活性,N、P、K营养的吸收,糖、蛋白N、非蛋白N以及人参皂甙的变化。结果表明,四龄参在基施氮肥10g/m^2,^14CO2同化能力,NR活力最高;基施氮肥30g/m^2时吸K量下降;基施氮肥40g时吸N量、NPN(蛋白N)与PN(非蛋白N  相似文献   

4.
研究室内培养条件下水稻秸秆配施化肥氮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形成和氮素转化的影响。84mgN/kg标记硫铵放4.5g/kg稻草粉配施淹水培养,结果表明,有25.8%的肥料氮在培养63d时成为生物量及其代谢产物^13N。整个增减过程中生物量-^13N无净再矿化现象,将稻草粉换成区区糖淹水增减葡萄糖在7d时消耗贻尽,此时生物量-^15N达最大值43.1mgN/kg,相当地施入肥料氮的51.3%,在此条件下  相似文献   

5.
应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硼施用量对棉株氮素营养状态、氮肥利用率、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氮硼比值为500时,棉株含氮量为6136mg/微区;其施硼效应为925mg/微区,棉株吸收的肥料氮量为1767mg/微区,吸收的土壤氮量为4369mg/微区;氮肥利用率54.1%;籽棉产量248.5kg/亩,均为各处理最高值。在兴化地区氮硼比值控制在400-700范围内,施硼效应,增产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6.
人参床土中氮素肥料去向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5N标记尿素对不同生育期参株氮素营养和床土中氮素营养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人参对^15N标记肥料吸收较少,第1年利用率为9.85%,2年累积利用率为19.06%;标记肥料氮回收率较高,第1年为81.59%,第2年为69.78%;氮素肥料损失,第1年为18.41%,2年共损失30.22%。  相似文献   

7.
钼肥对小麦体内氮,钼营养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取湖北省主要麦产区土壤在两个施氮水平下进行小麦施钼盆钼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缺钼时小麦体内NO3-N转化NH4^+-N的过程受阻,植株缺少可利用态氯,而NO3^--N含量剧增。小麦放施钼可明显改善其体内的钼营养和氮营养,主要表现在:小麦各部位的钼的含量和吸钼量显著增加,硝酸还原酶活性(NRA)平均增加6.58倍,促进NO3-N转化,以及茎叶中的氮素向籽粒中转移和籽粒中游离态氮向蛋白态氮的转化。籽粒中  相似文献   

8.
油菜秸还田对土壤氮素供应和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采用^15N-硫铵、^15N-油菜秸单施,两者交叉标记的配施处理,于水稻生长期间研究了总N及肥料^15N的吸收和稻株体内的分布,还讨论了土壤氮素总供应量的变化,土壤全氮及腐殖质各组分含氮量的增长,显然,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能在多方面产生良好效应。  相似文献   

9.
冬小麦土壤氮素表观平衡率估算和氮肥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土壤氮素观平衡值和剖面无机氮动态为依据,通过两年田间试验的验证,提出在北京地区冬小麦亩施氮素12-15kg时可以获得较高产量,而且土壤氮素基本平衡。半数以上的氮素化肥基施或拔节后追施可能引起NO^-3-N向浅层地下水移动。试验结果表明少施基肥,起身初期一次施用尿素追肥并结合灌水,不仅可以提高产量,而且可以减少氮肥损失和对环境污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包膜尿素对玉米吸氮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用^15N-包膜尿素研究玉米不同生育期来自肥料的氮素百分数(NDFF%)的动态显示。生育初期对照组NDFF%高于处理组,而生育后期处理均高于对照组,提高了玉米对氮素利用率。^14C示踪同化产物相对质量转移速率,处理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包膜尿素对玉米生长发育、百粒重、单株粒重有明显作用,单株粒重平均增加17.8%,终产量增幅为14.7% ̄20%。  相似文献   

11.
西洋参果实中发芽抑制物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宝瑞  徐凌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302-7304
[目的]对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m Linne)种子休眠机理进行探讨。[方法]用系统溶剂法提取分离发芽抑制物质,之后大量制备,进行TLC分离,并采用GC-MS联用仪纯化和鉴定其结构式。[结果]在西洋参果肉中鉴定出21种发芽抑制物质。[结论]证明了果肉中确实含有多种抑制物质,其抑制活性强弱与稀释倍数成反比。  相似文献   

12.
人参和西洋参种子具有休眠特性,发芽困难。本文就两种参种子物理催芽技术的研究进展加以概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鉴别不同种类的人参及西洋参种子。方法利用近红外光谱(NIRS)法对不同产地和种类的人参及西洋参种子样品进行聚类分析并建立了鉴别分析模型。结果聚类分析结果良好,所建立的鉴别分析模型能有效地判别人参及西洋参种子的类别。结论近红外光谱法能够实现人参及西洋参种子的快速无损分析,为区分不同种类的人参及西洋参种子提供了一个客观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4.
西洋参总皂苷及单体皂苷对胰脂肪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首次对西洋参部皂苷及各单体皂进行了降脂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西洋参总皂苷较人参总皂苷对体外胰脂肪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强,在0.5mg/mL浓度时抑率分别为90%和35.2%;人参皂苷Rc,Rb1,Rb2对胰脂肪酶少性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在0.5mg/mL浓度时抑制率分别为100%、96%、97%、初步揭示出它们具有被开发为降血脂新药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5.
用复合氨基低聚糖对1~4年生西洋参处理,结果表明:1年生西洋参亩株数增加1.4万株,增产34.8%;2年生增产12.8%;3年生增产16.6%;4年生增产15.7%。对西洋参立枯病防治效果达69.8%,锈腐病为61.4%,晚疫病为66.5%,黑斑病为49.5%,参根白、短而粗,商品性好,经济效益提高20%以上。  相似文献   

16.
人参与西洋参脂溶性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人参和西洋参中的脂溶性成分,并用GC-MS法分析鉴定人参和西洋参的脂溶性成分及其相对含量。结果共鉴定出41种脂溶性成分,主要为醇类、酯类及脂肪酸类化合物。人参和西洋参的脂溶性成分含量最高的均为(Z)-9-十七烯-4,6-二炔-8-醇,但在人参中甾醇类和脂肪酸类化合物含量明显高于西洋参。该方法快捷可靠,为人参和西洋参的鉴别及药理作用的研究提供重要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魏忠宝  侯微  闫梅霞  王英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027+14030-14027,14030
[目的]研究红参、西洋红参对果蝇寿命的影响。[方法]利用果蝇生存试验,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量的红参、西洋红参,观察并记录果蝇的存活时间。[结果]加入红参的低、中、高剂量3组雌、雄果蝇的平均寿命比对照组都极显著延长(P〈0.01);加入西洋红参的低、中、高剂量3组雌、雄果蝇的平均寿命也有延长。[结论]红参、西洋红参均可延长果蝇寿命,尤以红参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人参中精氨酸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人参水提取物,经离心、透析,将透析外液浓缩后上Bio-gel柱,得到活性组分A,经薄层^1H-NMR及^13C-NMR鉴定,该化合物为精氨酸,并应用日立-835型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检测了人参、西洋参、三七中精氨酸含量,其中精氨酸含量以西洋参最高,该物质为滋补强壮的物质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9.
西洋参皂苷对高脂肪食小鼠脂肪和胰脂肪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体外、体内试验研究了西洋参总皂苷、单体皂苷对胰脂肪酶活性及小鼠体重和子宫周围脂肪组织重的影响。体外试验结果表明:西洋参茎叶总皂苷为0.5g/L时,对胰脂肪酶活性的抑制率为90%;人参皂苷Rc,Rb1,Rb2对胰脂肪酶活性均显示很强的抑制作用,当质量浓度为0.5g/L时抑制率分别为100%、96%、97%;体内试验结果表明:西洋参茎叶皂苷对体重影响变化不大,但可以明显降低子宫周围脂肪质量。这说明西洋参茎叶总皂苷和人参皂苷Rc,Rb1,Rb2可以抑制胰脂肪酶活性。因此西洋参茎叶总皂苷的抗肥胖作用可能是由于西洋参总皂苷中的人参皂苷Rc,Rb1,Rb2抑制小肠吸收食物脂肪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人参与西洋参干燥根外形极为相似,难以分辨。本文总结了几种常用方法,以期为人参和西洋参的鉴别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