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雷竹林地覆盖对竹笋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5∶5的双层覆盖法(下层用新杂草为发热层,上层采用发热增温性能好的新鲜砻糠为覆盖物作为保温层),探讨雷竹林地不同覆盖厚度、覆盖时间对竹笋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雷竹林地不同覆盖厚度、覆盖时间处理间的出笋数、鲜笋产量差异极显著,林地覆盖处理比没有覆盖处理出笋时间早、出笋数多、鲜笋产量高。以12月中旬林地覆盖厚度25 cm效果最好,雷竹的笋产量达6.75 t·hm-2,产值10.80万元·hm-2·a-1。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是中国重点产竹省份,竹笋产业一直是典型山区浙江临安的一大支柱产业,雷竹笋特色产业是当地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冬季地表覆盖技术的推广,雷竹笋产业成为林农的主要收入来源。但由于过度施肥、竹林覆盖不当等原因,雷竹林已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严重影响了林农的收入,迫切需要为退化雷竹林寻找出路。临安於潜镇光明村初步探索出了一种改造退化雷竹林的可行模式,具有一定的可推广性。文章详细介绍了光明村改造退化雷竹林的具体做法,包括流转土地、选择替代作物、成立村级企业、创新企业管理模式等,分析了该模式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其他类似情况的地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不同产量类型雷竹林植株及竹笋激素的分析,认为GA3和ABA调控着雷竹鞭侧芽的萌发,也就是影响着竹林的产量,而IAA和CTK对雷竹鞭侧芽的萌发没有明显的调控作用,但影响着竹笋的生长发育;通过对氨基酸含量的分析认为高、中、低雷竹林竹笋的氨基酸含量基本相同,但覆盖雷竹林的春季竹笋氨基酸含量明显下降;通过对竹笋营养成分的分析,得出蛋白质、N、P、K含量从高、中、低产林呈下降趋势,并还认为竹林中适当增施N肥有利于笋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今年雷竹笋收获季节刚过,浙江省临安市太湖源雷竹基地就传来了好消息:太湖源合作社的13个示范户每户雷竹笋纯收入超过20万元。合作社负责人林汉良高兴地说"种了一辈子的竹子,都没见过这么好的收成!"临安市太湖源是雷竹笋传统产区,由于经营多年,雷竹林出现了立地生产力衰退,竹笋产量、质量下降等问题,影响了竹林的效益和竹农的收入。一个偶然的机会,  相似文献   

5.
临安市雷竹林经营状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1991—2013年临安市雷竹笋产业数据,选取临安市雷竹分布重点乡镇的99个农户,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测量相结合的方式对劳动力、覆盖技术、经营成本、施肥次数及竹林结构状况等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临安市雷竹林覆盖笋和自然笋的投产面积、产量、产值大致呈现出增长趋势,产量和产值整体表现为波动并显稍增长趋势;临安市雷竹林经营过程中劳动力不足现象明显;采用覆盖技术的农户占调查农户总数的66.7%;雷竹林覆盖过程中,经营成本最高的是覆盖物,为83715元·hm~(-2),占总成本的80%左右;雷竹林年施肥次数以3次最多;平均胸径、立竹度、竹龄,覆盖雷竹林分别为4.14 cm、19710株·hm~(-2)、2.56 a,而未覆盖雷竹林分别为3.93 cm、19170株·hm~(-2)、2.13 a,雷竹胸径、立竹度与覆盖与否相关性不大,而平均竹龄覆盖竹林基本上高于未覆盖竹林。  相似文献   

6.
毛竹林覆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双层覆盖、单层覆盖对毛竹林出笋时间、笋期、竹笋产量、竹林土壤温湿度、幼竹及幼鞭生长状况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措施显著提高竹林土壤温度,但对土壤含水率影响不显著;双层覆盖竹林出笋时间较单层覆盖和对照竹林分别提前6 d和15 d,笋期较单层覆盖和对照竹林分别增加9 d和15 d;双层覆盖竹林相对于对照竹林在竹笋净产量和竹笋可食部分重量方面分别增加95%和102%;双层覆盖竹林幼鞭平均深度明显低于对照竹林,跳鞭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竹林,表明覆盖措施对竹鞭生长具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将稻草和砻糠作为雷竹林地覆盖基础层,本着保温、透气、保湿、环保、经济、易得等原则,选择鸡粪、麦麸、菜饼等作为添加材料进行雷竹林地覆盖增温试验。首先对3种材料进行单一添加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对添加材料复配了3个配方进行第二轮的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各处理均能有效提高雷竹笋产量,而在基础覆盖层间加入鸡粪(750 t·亩-1)+麦麸(500 t·亩-1)+菜饼(750 t·亩-1)增产最多。  相似文献   

8.
雷竹退化林分改造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Preveynalis)是优良笋用竹种,因其所产竹笋出笋早、产量高、味道鲜美而被誉为"江南第一笋".临安是雷竹主产区,现有雷竹林约2.67万hm2,竹笋年产值达6.02亿元,是当地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从1991年开始,临安陆续实施早出覆盖丰产技术,覆盖面积每年保持在4 333.3 hm2左右.这项技术的推广,使得雷竹笋产量显著提高,雷竹的供应期明显延长,667 m2收入普遍达到万元以上,为临安竹农增收致富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随着林地实施覆盖年限的增加,土壤酸化、林地退化、竹笋产量持续下降等等问题逐步显现出来,已成为当前雷竹持续丰产高效的瓶颈.本文通过对临安市雷竹林的调查,解剖退化林分,寻找雷竹退化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力求探索出一条雷竹持续高产稳产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德清县雷竹林经营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德清县雷竹(Phyllostachys violascens)林经营状况,对雷竹重点乡镇的雷竹林经营收入情况、经营现状、生长状况、覆盖面积、施肥情况、劳动力状况、竹林结构等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德清县雷竹笋总产值十年内增长2.37倍,达到4.53亿元,农民纯收入增长了1.83倍,达到2.45亿元;雷竹栽培覆盖面积占雷竹林总面积保持在40%左右,从事雷竹林经营的农户中有35%的农户收入占到家庭总收入的80%,雷竹林经营成本中覆盖材料占总成本的70%;覆盖雷竹林年施肥次数为3~4次;雷竹林胸径2.9~4.5 cm,立竹度为20 100~33 750株/hm2。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明确不同经营程度地表覆盖雷竹林的退化程度,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浙江、江西两地40块雷竹主产区试验林的14项林分调查因子指标进行植被退化等级划分。结果表明:40块不同经营程度的雷竹试验林可以划分为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4大类,退化竹林的比例(90%)显著高于未退化竹林(10%);立竹平均胸径,立竹平均枝下高以及竹笋产量随退化程度的加重基本上呈逐渐降低的趋势;雷竹林退化等级划分存在地域差异,江西省万年县所调查的试验林中,没有重度退化雷竹林,而浙江省太湖源镇中度和重度2种退化程度的雷竹林所占的比例高达67.86%,其中栽植年限10 a及以上的雷竹林占94.74%,覆盖年限达4 a及以上的也高达88.89%,可见栽植年限以及覆盖年限的增加均会引起竹林的退化。  相似文献   

11.
提高油松种子林结实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油松种子林的结实,通过对油松种子林的疏伐、土壤耕作施肥、树冠下地表覆盖不同坡向等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疏伐、土壤耕作施肥、树冠下地表覆盖等技术措施,效果明显,为提高油松种子林的结实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套袋栽培对高节竹笋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生长良好、均匀的高节竹林作为样地,在出笋高峰期标记即将出土的竹笋320株,其中160株用0.3mm厚(共3层,每层0.1mm)的黑色塑料袋遮光,另160株作为对照。随着竹笋的生长,依次从遮光笋及对照笋中采收地上部分高度接近5、10、15、20、25、30、35cm的笋,待预处理后作为样品进行营养成分的分析。结果表明,在竹笋地上部分高度10~30cm范围内,套袋能降低竹笋中单宁、维生素C、粗蛋白的含量;套袋栽培的竹笋中粗纤维含量比自然生长的竹笋中的粗纤维含量约低10%以上,氨基酸总量也高于自然生长的竹笋。  相似文献   

13.
毛竹竹腔富硒施肥对竹笋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配比液态富硒肥对毛竹进行竹腔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富硒肥中大量元素可明显改善竹笋氨基酸含量,微量元素对改善竹笋品质效果不明显,但增加微量元素可促进竹笋对硒元素的吸收;富硒肥中亚硒酸钠浓度对提高竹笋硒含量影响显著;采用大量元素(A)3、微量元素(B)3、亚硒酸钠(C)3配比的富硒肥对提高竹笋硒含量、改善竹笋品质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野生龙竹笋真空软包装加工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云南特有的野生龙竹竹笋为加工原料,根据其特性,以保持野生龙竹竹笋风味,营养及色泽为原则,脱除了其苦涩味,防止了白色沉淀的析出,确定了采用常压杀菌进行竹笋软包装加工的工艺路线。其主要工艺参数是:在100℃条件下蒸煮30min,流水漂洗4h,装袋复煮15min,在真空度0.08~0.09 Mpa下抽真空,100℃杀菌90min,再经冷却、恒温检验、包装即可得到真空软包装野龙竹笋,所制成品达到长期保存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富硒施肥对毛竹笋硒含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丰硒源"富硒肥进行富硒施肥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时间、不同施肥次数、施用不同硒含量富硒肥的施肥效果。结果表明:施肥时间、富硒肥的硒含量对竹笋硒含量的影响显著。施肥时间不仅影响竹笋的含硒量,还对竹笋的单宁含量影响显著。施肥时间对竹笋品质影响不明显;富硒肥中硒含量可显著影响竹笋品质,表现为随富硒肥硒含量的升高,竹笋品质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在福建省建瓯市房道镇开展了毛竹笋竹两用丰产林的生物有机肥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前立地条件下,连续施用2年生物有机肥和实施竹林标准化培育措施,明显增加研究区毛竹的新竹、冬笋和春笋产量,有效提高竹林生产能力。有机肥施肥区(埂尾区、吴大元区)新竹产量是不施肥对照区的1.94~2.21倍,其冬笋和春笋总产量则比同期常规复合肥施肥区增加28.9%;埂尾区和吴大元区竹笋产量比施肥管理前分别增产138.2、127.9 kg/667 m2,增长率相应达43.1%、40.2%。沿水平等高线开沟施用生物有机肥的方式,具有改善土壤综合肥力、减少养分流失和环境污染风险的作用,以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增加最明显,碱解氮增长率达38.4%(埂尾区)、31.9%(吴大元区),速效钾增长率达35.7%(埂尾区)、24.3%(吴大元区);同时,竹林科学管理促进了竹笋粗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提高、粗脂肪含量降低,竹笋营养品质和质量安全保持良好状况。因此,加强竹林标准化丰产培育和因地制宜地科学施肥,有利于促进毛竹林可持续经营和综合效益提升。  相似文献   

17.
为了实现对油茶的高效精准施肥,以普通油茶良种‘长林4号’盆栽大苗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施肥策略及复合肥不同氮、磷、钾配比对春梢生长及叶片主要矿质元素氮磷钾元素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复合肥和有机肥的施用量对春梢长度影响显著,而复合肥不同氮磷钾配比对春梢长度无显著影响;冬季有机肥的施用对春梢叶片氮磷钾矿质元素含量无显著影响,而不同复合肥施用量、氮磷钾配比和施用频次显著影响春梢叶片氮钾元素含量,对叶片磷元素的含量影响则不显著;冬季施用25 g/株有机肥、5月份施用N∶P2O5∶K2O配比为5∶1∶5的复合肥15 g/株,对促进油茶春梢生长、改善春梢叶片氮钾营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施肥对苦竹笋养分及营养成分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因素变量设计,研究含相同量氮、磷、钾的有机肥、复合肥、无机肥等不同肥料种类对苦竹笋养分含量及营养成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肥能显著地或极显著地提高苦竹笋中氮、磷、钾含量。不施肥处理竹笋中还原糖、可溶性总糖、蔗糖含量均高于施肥处理,且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含量则为施肥处理高于不施肥处理,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在3种肥料中,与复合肥和无机肥相比,有机肥处理苦竹笋中还原糖、可溶性总糖、蔗糖、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等营养成分含量均为最高,除可溶性总糖差异显著外,其他指标均达到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毛竹笋用林采用覆盖技术后,竹笋产量和产值均可得到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十分显著。覆盖的主要技术为选择立地条件好、经营水平较高的毛竹笋用林,通过肥水管理,达到竹笋高产。在覆盖过程中,应注意覆盖厚度和覆盖时间,特别是覆盖时间,应在平均气温10℃以下时进行,并使地温保持在16℃以上,即可达到提早出笋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