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转pepc基因籼稻恢复系“N175”产量相关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了转甘蔗pepc基因的籼稻恢复系“N175”植株及其非转基因对照的光合效率和产量相关性状,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的光合效率、单株穗数、千粒重、单株产量等性状有较大提高.说明甘蔗epc基因在水稻中的异源表达可以实现增产目的.  相似文献   

2.
要进一步提高棉花产量,仅靠增加单位面积株数很难实现,生产上要在增加密度的同时,改善棉花群体中下部通风透光性差的现象,提高棉花群体中下部的透光率和光合效率。本文通过对不同种植方式棉花群体光合效率和透光率的研究,旨在确定特定区域合理的棉花群体结构,为棉花高产优质栽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粳稻光合效率的品种间差异及其与叶片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群体的光合作用与物质生产是水稻产最形成的基础。在水稻高产育种和高产栽培中,人们所做的一切努力,最终都是为了尽量提高水稻的光合效率和物质生产能力。从理论上看,提高群体光合效率的可能途径:(1)增加叶面积;(2)提高单位叶面积净光合速率;(3)两者同时并重。近年来,由于株型育种理论和实践的深入发展,水稻品种的最适叶面积指数有了很大提高,因而生产潜力明显增加。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高产水稻群体的最适叶  相似文献   

4.
"金诺1号"牧草蔗,是由南方割手蜜与糖蔗栽培种回交选育而成的远缘杂交种,它不仅具有甘蔗光呼吸度低、光合效率高、生物量大的优势和野生蔗茅耐瘠耐旱、再生性与抗逆性强的特点,而且是一种含有丰富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的新型饲草植物.  相似文献   

5.
合理基本苗有利个体与群体协调发展,形成适宜穗数,从而达到增加后期光合效率,穗大粒多、籽粒饱满、高产优质的栽培目的.为探索杂交稻直播种植不同基本苗对产量影响,我们进行本研究.  相似文献   

6.
甘蔗是生物量最高的作物之一,主要化学成分是单糖和多糖;同时甘蔗也是光合效率最高的碳四作物。利用甘蔗生产乙醇,具有工艺流程简单、生产效率高、生产耗能自给和废液零排放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雷州半岛旱地甘蔗生态系统面临生态环境恶化,生态平衡被破坏,土壤“库”容变小,土壤给"源"减少,土壤“流”增强,旱灾频繁等严重问题,论述了改革栽培制度、蓄水保墒耕作、选用高产多抗良种、建立高效低耗群体等抗旱节水栽培技术对提高旱地甘蔗产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结合耿马县甘蔗栽培现状,从甘蔗品种选择、种苗处理、整地开沟、栽培技术、田间管理技术等几个方面就甘蔗栽培管理技术进行分析,为指导蔗区农户进行甘蔗生产,提高甘蔗种植管理水平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陕229小麦亩产600kg高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陕229小麦综合性状好,其高产群体的特点是茎蘖动态较好地协调了群体与个体的矛盾;光合效率高,早发、春稳,叶片功能期长;干物质积累多,经济系数高.其主要的配套栽培技术为推广机条播,实行小群体壮个体质量栽培;实行优化配方施肥,合理灌溉促早发稳长;及时防治病虫草害.  相似文献   

10.
甘蔗生态农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甘蔗生态育种、甘蔗生态栽培和甘蔗生态病虫害综合治理等方面进行论述。甘蔗生态育种主要是利用甘蔗叶型(长短、宽狭、厚薄和旗叶)、株型(幼苗株型和成长株型)、茎型(紧密直立和疏散斜生)、根型(浅根和深根)等形态特征和生长习性育成生产上所需求的优异生态良种,如早封行良种能抗旱和抗咸,迟封行良种有利于种植间套作物,群体透光度高的良种其高产高糖后代机率高于透光度低的.自动脱叶及茎直立的良种适于甘蔗机械化栽培管理。甘蔗生态栽培包括地膜覆盖、化学除草等生态栽培技术措施,使甘蔗生长在一个人为创造的生态条件下,保温、保湿、保土、保肥有利于高产高糖高效益。甘蔗生态病虫害综合治理主要是利用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生态防治和有限度的农药防治等来获得长效、高效、低残、低毒、低污染和低成本的防治病虫害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不同甘蔗新品系光合性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外盆栽试验,测定比较5个甘蔗新品系和ROC22的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Gs)水分利用率(WUE)等光合参数,旨在从光合生理方面筛选高光合作用、低耗水量的甘蔗品种。研究结果表明,桂糖99/181、桂糖99/1107和ROC22光合能力较强,柳城03/196和ROC22水分利用率较高。桂糖99/181、桂糖99/1107和ROC22可作为育种的高光效亲本使用。  相似文献   

12.
作物生产是人类利用光能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手段。然而,人们对阳光能的利用率迄今仍很低。所以,提高光能利用以增加作物产量,是农业生产的根本任务。本文讨论甘蔗育苗移栽和麦菜间作菜收后植蔗,对提高甘蔗以及其他与甘蔗轮、间、套种作物的光能利用之效应。研究表明,育苗移栽的甘蔗其茎高增加15.6厘米,茎径增加0.159厘米,每公顷有效茎数多6420条,所以,原料蔗茎产量增加13.66%,每公顷含糖量增加7.314吨,光能利用率增加0.0990~0.3795%。每公顷育苗移栽的甘蔗,农民收入增加870元,国家的利润约增加3000元。研究也表明,采用麦莱间作菜收后植蔗的办法,小麦按实际播种面积计算,每公顷增加736.5公斤,增产率达25%。此外,每公顷增收蔬菜15吨。由于蔬菜比小麦早收获一个多月,甘蔗可早种,又不受其他作物荫蔽,所以,茎高增加6.7厘米,茎径增加0.05厘米,每公顷有效茎数增加21930条,每公顷原料蔗产量增加27.588吨,增产率为24.70%。另外,间作物大豆也可以早播,每公顷增产429.17公斤。光能利用率合计增加0.3932%,农民每公顷利润增加1260~1290元。上述两种措施已由福建省科委组织技术鉴定,证明经济效果显著。已在全国主要蔗区推广。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我国近15年原料甘蔗的生产特点以及影响甘蔗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探讨了我国甘蔗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指出我国食糖消费前景广阔,为甘蔗生产带来了发展空间;蔗糖产量的增加主要靠甘蔗单产和蔗糖分的提高来实现,而扩大种植面积的潜力非常有限;能源短缺给甘蔗生产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同时还提出提升我国甘蔗生产可持续发展潜力的相应措施,如培育甘蔗新品种、推广新栽培技术、改善以水利建设为中心的耕作条件、逐步推行蔗田作业机械化等。  相似文献   

14.
甘蔗作为生物能源作物的潜力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基于目前世界性的石油危机现状,分析了甘蔗在中国作为可再生生物质能源作物的必要性及可能性。甘蔗是C4作物,其光能转换效率、光合速率、单位面积生物产量显著高于其它作物,具有高净能比,适应性广、耐旱、产量潜力大。用甘蔗加工生产酒精,成本低。巴西利用甘蔗大规模生产能源酒精取代汽油已相当成功,因此认为甘蔗是中国最有潜力的生物能源作物,但是中国需要重视能源甘蔗品种的选育,加强甘蔗能源酒精生产工艺的研究与开发,开展相适应的酒精汽油燃料动力机械的研制。可以展望,利用甘蔗发展能源酒精生产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蔗茎红粉蚧在广西蔗区不同生境蔗田的种群动态,了解其在蔗田的发生规律,为生产上监测和控制该粉蚧提供参考。【方法】在广西上思县蔗区于2012年7-12月调查新台糖22号宿根1年蔗蔗茎红粉蚧的虫口密度和为害株率,2013年7~12月调查新台糖22号宿根1年蔗和粤糖60号新植蔗蔗茎红粉蚧的虫口密度;在扶绥县蔗区于2013年7~12月调查新台糖22号新植蔗与宿根1年蔗蔗茎红粉蚧的虫口密度。虫口密度调查为在蔗田设8个取样点,每点相隔3行,每取样点选取相近3株甘蔗,调查和记录蔗茎红粉蚧若虫和成虫的发生数量;为害株率为顺序调查同行100株甘蔗中发生蔗茎红粉蚧的株数,重复4次。每半个月调查一次,直至甘蔗收获。【结果】上思县蔗区调查结果,2012年蔗茎红粉蚧于7~8月发生数量较多,最高为100.50头/株,在9月下旬后发生数量明显减少;为害株率为24.75%78.50%,8-11月高达60%以上;2013年蔗茎红粉蚧在7~8月发生较多,新植蔗和宿根蔗的最大虫口密度分别为44.51和27.96头/株。扶绥县蔗区2013年调查结果,蔗茎红粉蚧发生数量也以7~8月较多,该粉蚧在宿根蔗上的最大虫口密度显著高于新植蔗,分别为125.87和25.08头/株。【结论】每年7~8月是广西蔗区蔗茎红粉蚧自然种群增长最快的时期,生产上应密切关注这一时期的蔗茎红粉蚧种群动态,并根据其危害情况及时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蜜酒精发酵液蔗田施用对甘蔗生长的影响,为甘蔗增产增糖、消除糖蜜酒精发酵液对环境的污染及发展蔗糖业循环经济提供参考,并为在试验地蔗区推广酒精发酵液定量还田技术提供试验依据.[方法]把糖蜜酒精发酵液作为液肥与常规施肥作比较试验,糖蜜酒精发酵液施用量为120 t/ha,锤度为7.0~7.5.试验期间调查不同处理甘蔗的农艺性状及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常规施肥(CK)相比,喷施糖蜜酒精发酵液提高了甘蔗出苗率、分蘖率、叶绿素和田间锤度,甘蔗株高、茎径、有效茎数也有一定的提高,产量比对照增加30.2%.[结论]喷施糖蜜酒精发酵液对甘蔗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增产增糖.  相似文献   

17.
广西蔗农适度规模经营测算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蔗农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大小,采用295户蔗农样本数据,利用C-D生产函数,对广西蔗农适度规模经营进行测算,结果显示,蔗农适度规模经营面积为1.61~1.84hm2/户,是目前蔗农平均种植规模的1.66~1.91倍。蔗农适度规模经营影响因素实证分析表明,甘蔗是否种植于坡地和是否雇工生产对蔗农适度规模经营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甘蔗种植行距、甘蔗地是否通机耕路和家庭纯收入对蔗农适度规模经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本研究认为,推进甘蔗适度规模经营应该重视改善甘蔗生产条件,推广科学种植模式,提高甘蔗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8.
以新台糖22号(ROC22)为试验材料,在采用地膜覆盖、深耕深松、化学调控等集成技术条件下比较不同下种方式和种植密度对旱坡地甘蔗群体结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旱坡地上,新台糖22号采用蔗梢(尾)不砍种方式以97500芽/ha下种量效果最好,可显著提高甘蔗出苗率,促进早期分蘖,降低螟害枯心率,优化群体结构,有较高的产量和糖分,同时有利于宿根蔗发株。  相似文献   

19.
以新台糖22号、新台糖16号、桂糖11号、桂糖28号、粤糖91-976、粤糖00-236,ROC11,CP85-1491为亲本,选配了8对16个正反交组合,以其F1代实生苗材料进行了一年新植和一年宿根试验,对8对正反交组合之间光合特性和主要产质量性状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新植阶段有5对正反交组合在净光合速率、株高或茎径性状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异,在宿根时仅有3对正反交组合在株高、茎径或锤度性状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异,多数正反交组合在新植和宿根的主要性状方面差异不显著;以ROC 16为母本选配的组合ROC 16×GT11在新植和宿根的多数性状r其正交组合高于其作父本的反交组合,以ROC22为母本选配的5个组合在新植时其正交组合的多数性状值高于其作父本的反交组合的性状值,宿根蔗时则表现相反.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5%杀单·毒死蜱在粤糖60号配套栽培上的总体防虫效应、速效性、持效期等,为其在粤糖60号大田生产上配套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以粤糖60号为供试甘蔗品种,设5%杀单·毒死蜱药剂处理,与常规农药3%呋喃丹及空白对照处理进行比较,采用沟施、撒施覆土方法进行杀单·毒死蜱防治粤糖60号易遭受的害虫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各处理间的枯心率、虫节率、蔗茎产量、含糖量差异极显著或显著。在粤糖60号种植时和大培土时每667m2各施用低毒农药5%杀单·毒死蜱6kg,对甘蔗螟虫、绵蚜虫、蓟马和地下害虫金龟子等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能减少品种遭受虫蛀茎为害,有效提高甘蔗蔗糖分,对粤糖60号增产、增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建议在粤糖60号配套栽培中注意因虫选药、科学合理用药,尤其是螟虫、绵蚜虫、蓟马、金龟子等为害严重的地块种植该品种推荐配套使用5%杀单·毒死蜱进行防治,以达到增产、增糖和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