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胎衣不下,又称胎膜滞留,是指奶牛在产后正常时限(产后12小时内)胎衣完全或部分滞留在子宫或阴道内,不能正常排出.发病率占饲养总数15%左右,有的甚至高达40%.发病原因很多,怀孕期间长期舍饲,运动量不足,母牛过肥,体弱多病,矿物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造成子宫乏力,驰缓以及子宫炎症等.胎衣不下在奶牛中是一种危害很大的疾病,它容易继发产后疾病,造成奶牛的子宫内膜炎,影响繁殖率,甚至危及生命.胎衣不下轻者引起母牛子宫、阴道发生炎症,严重者由于滞留的胎衣被污染,腐败分解产生恶臭液体被子宫吸收,可出现败血症型子宫炎和毒血症,致使母牛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泌乳减少,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引起母牛死亡.即使母牛不死,也常遗留慢性子宫内膜炎,致使母牛配种不孕而被迫淘汰,严重影响奶牛业健康发展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浅谈奶牛胎衣不下的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胎衣不下又叫胎衣停滞,是指母牛在产出胎犊后一定时间内胎衣不能自行脱落而滞留于子宫内。一般认为,在正常情况下,奶牛胎膜在产后12h应排出体外,未排出者称之为胎衣不下,众所周知,奶牛胎衣不下已成为影响奶牛繁殖的主要疾病之一。特别是由于奶牛胎衣不下引起子宫内膜炎致使母牛不孕、发情延迟、配种次数增加。影响母牛繁殖效率,在患病期间产奶量下降,严重者引起母牛全身感染,甚至危及母牛生命。  相似文献   

3.
胎衣不下是奶牛产后的一种常见病,一般母牛产后12h胎衣仍然未全部排出即称为胎衣不下。胎衣不下不但可引起奶牛产奶量下降,还可引起子宫内膜炎、子宫复旧延迟和子宫脱出,从而导致不孕,致使许多奶牛被迫提前淘汰。  相似文献   

4.
胎衣不下,又名胎衣滞留、息胞。母牛产出胎犊后,超过12小时胎衣还未全部排出者,即为胎衣不下。衣滞是奶牛常见的产科疾病,衣滞率国外报道为9—25%,我国报道为21—38%。胎衣不下常易引起子宫内膜炎,有报道说胎衣不下的母牛有88%以上继发子宫内膜炎,我所调查统计中衣滞牛有65%以上继发子宫内膜炎。因胎衣不下易导致产后情发期延迟或配种次数增加,不少牛场成年母牛平均4.5胎即被淘汰。奶牛每年因胎衣不下影响繁殖率造成的经济损失,将超过千百万元。祖国医学的观念,认为本病主要是产后乏力,风冷相干,致使血脉受寒,淤血郁结所致;产后下  相似文献   

5.
正胎衣不下是奶牛产后的一种常见病又称胎衣滞留或胎衣停留。临床上将产后12h胎衣未能完全自然排出称为胎衣不下,发病率高达40~50%,胎衣不下不但可引起奶牛产奶量下降还极易继发产后疾病(如慢性子宫内膜炎,阴道炎,子宫复旧延迟和子宫脱出等)的发生,常常导致母牛不育,不发情和习惯性流产,致使许多奶牛被迫提前淘汰甚至危及母牛的生命,严重影响养牛  相似文献   

6.
胎衣不下是奶牛产后的一种常见病,一般母牛产后经过12小时胎衣尚未全部排出即称为胎衣不下.胎衣不下不但可引起奶牛产奶量下降,还可引起子宫内膜炎、子宫复旧延迟和子宫脱出,从而导致不孕,致使许多奶牛被迫提前淘汰.现将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原因和防治措施,简单介绍如下,仅供广大养奶牛户参考.  相似文献   

7.
王福宏 《兽医导刊》2016,(2):185-185
胎衣不下是奶牛产后的一种常见病,一般母牛产后经过12h胎衣尚未全部排出即称为胎衣不下。胎衣不下不但可引起奶牛产奶量下降,还可引起子宫内膜炎、子宫恢复延迟和子宫脱出,从而导致不孕,致使许多奶牛被迫提前淘汰。现结合岷县禾驮乡畜牧兽医站接诊的一例奶牛胎衣不下将该病的发病原因和防治措施进行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8.
正胎衣不下是指母牛产出犊牛后,胎衣不能在正常时间内脱落排出而滞留于子宫内所引起的奶牛产科疾病。由于胎衣不下引起的子宫内膜炎发病率显著增高,常致使其发情延迟、配种期延长,配种次数增加,空怀时间增加,严重影响母牛繁殖效率,甚至造成奶牛终生不孕,缩短了奶牛使用年限,增加了淘汰率,已成为奶牛繁殖障碍的主要原因。防治牛胎衣不下的方法多种多样,诚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奶牛胎衣不下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胎衣不下是奶牛产后的一种常见病,一般母牛分娩后胎衣在8~12h内不能自然完全排出即可定为胎衣不下。在我国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率一般在12%~30%,也有高于40%以上的报道。胎衣不下不但引起奶牛产奶量下降,还会引起子宫内膜炎、子宫恢复推迟和子宫脱,导致产后发情延迟、配种受胎率降低,使许多优秀的高产奶牛被淘汰,给养牛业发展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笔者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将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措施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胎衣不下又叫胎衣停滞。指母牛产犊后,在一定时间内,胎衣不能脱落而滞留于子宫内。通常滞留时间超过lOh即为胎衣不下。胎衣不下以年老而高产牛多发,夏季比冬春季多发,发病率在12%-18%。1病因母牛怀孕期间饲料单纯,缺乏矿物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特别是缺乏钙盐与维生素A,孕畜消瘦、过肥、运动不足、产程过长等,都可使子宫驰缓,收缩无力;流产、早产、难产、子宫损伤、子宫捻转时,产出或取出胎儿后子宫收缩很弱,因而致使胎衣不下。奶牛怀孕期间受到感染,如布氏杆菌、沙门氏杆菌、胎儿弧菌等,发生子宫内膜炎及胎盘炎症,导致结缔组织增生,胎儿胎盘与母体胎盘炎性粘连而造成胎衣滞留。  相似文献   

11.
胎衣不下是奶牛见的产科病。据国外资料报道,正常产母牛的胎衣不下率为11~30%。我场1995~1996年正常产犊母牛的胎衣不下率为17%。对胎衣不下的奶牛处理不当,易继发子宫肉膜炎,胎衣不下母牛的子宫内膜炎发病率有的达到80%,因而容易造成奶牛多次输精不妊,空怀天数延长,部分因长期不妊最终而被淘汰。我场对胎衣不下的奶牛,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得到良好效果。93头统一治疗的胎衣不下母牛和93头胎衣正常脱落母牛的平均情期受胎率、空怀天数及受胎指数,对比差异不显著。胎衣不下母牛的平均情期受胎…  相似文献   

12.
<正>胎衣不下是指母牛产出犊牛后,胎衣不能在正常时间内脱落排出而滞留于子宫内所引起的奶牛产科疾病。由于胎衣不下引起的子宫内膜炎发病率显著增高,常致使其发情延迟、配种期延长、配种次数和空怀时间增加,严重影响母牛的繁殖效率,甚至造成奶牛终生不孕,该病已成为奶牛繁殖障碍的主要原因。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介绍几种治疗奶牛胎衣不下的方法,治疗者可根据具体的临床医疗条件灵活选用。  相似文献   

13.
母牛产犊后12h仍未排出胎衣,称为胎衣不下.本病是奶牛最常见的产科疾病之一,据不完全的调查,发病率在18%~25%之间,给奶牛业造成严重危害,可继发子宫内膜炎,导致产间距延长,甚至屡配不孕,降低奶牛经济效益,还可造成奶牛流产或者引起乳房炎和代谢疾病的发生.因此,预防和治疗胎衣不下,是奶牛生产中不可忽视的问题.1 发病原因1.1 日粮搭配不平衡,微量元素缺乏,导致母牛产后子宫收缩力减弱,引起胎衣不下.1.2 奶牛运动不足,新陈代谢缓慢,降低了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使子宫的支持组织松驰,腹壁张力降低而胎衣不下.1.3 母牛过肥或过瘦,产道狭窄,或者母牛阵缩无力而胎衣不下.1.4 流产、早产、母体胎盘愈合导致胎衣不下.1.5 双胎、胎儿过大、羊水过多造成难产,人工助产而损伤子宫引起胎衣不下.  相似文献   

14.
奶牛胎衣不下的病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胎衣不下又称胎衣滞留或胎盘停滞,一般母牛于产后4~8h胎衣自行排出,若产后经过12h胎衣尚未全部排出,称为胎衣不下。胎衣不下是奶牛产后常见病,易继发其他产后疾病,已成为影响奶牛繁殖的主要疾病之一。特别是由胎衣不下引起的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显著增高,致使母牛不孕、发情延迟、增加配种次数,影响母牛繁殖效率和产奶量,给奶牛饲养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5.
奶牛胎衣不下是指奶牛分娩后8-12小时胎衣仍然没有完全自然排除。奶牛胎衣长时间不能完全排出造成胎衣在子宫内腐败分解,腐败分解的胎衣组织和细菌感染所产生的毒素被吸收.引起急慢性子宫内膜炎,严重的病例可引起产后败血症,常常引起产后奶牛急性死亡。胎衣不下引起子宫内膜炎是造成产后奶牛繁殖障碍的主要原因。胎衣不下的发生率为20%-50%,在炎热的夏季,产奶量高的高产牛群中发生胎衣不下的比例会更高。  相似文献   

16.
硒和维生素E对预防奶牛胎衣不下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奶牛胎衣不下又叫胎衣滞留 ,是指母牛在分娩后的一定时间内 ,胎衣不能自行脱落而滞留于子宫内。胎衣不下是奶牛较常见的疾病之一 ,发生胎衣不下的牛若治疗不当往往容易引起子宫内膜炎 ,导致产后发情时间延迟 ,配种次数增加 ,乃至发生不孕症而被迫淘汰 ,极大地影响繁殖率的提高和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在南方的奶牛场中 ,由于受到炎热气候、饲料品种单调 (特别是维生素的缺乏 )等因素的影响 ,胎衣不下的发生率相当高。据不完全统计 ,我场奶牛胎衣不下发生率 1 995年为 3 1 7% ,1 996年 2 9 2 % ,1 997年 3 3 5 % ,一直是困扰我场奶业进一…  相似文献   

17.
奶牛犊胎衣不下,是一种常见奶牛产科疾病。母牛发病率在10%~20%,母牛分娩后胎衣在12小时内不能排出时,称为胎衣不下,胎衣不下是奶牛的主要产科病之一,发病率通常在10%~25%,有的牛场高达30%~40%由胎衣不下而引发泌乳减少、子宫内膜炎等疾患的病牛约占72%,可见此病对牛群的健康、繁殖影响很大。高温季节甚至可达50%,本病可引起子宫内膜炎而导致不孕,  相似文献   

18.
奶牛胎衣不下是指母牛产犊后在12小时间内胎衣不能排出,滞留于子宫内,有举尾、弓腰、不安、轻微努责等症状,若时间长,出现胎衣腐败,引起炎症。在奶牛生产中,由于饲养管理、疾病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奶牛胎衣不下时有发生,但所导致的后果却很严重。发生过胎衣不下的奶牛其代谢病、乳腺炎、子宫炎等发病率比正常的奶牛高,所以,在实际  相似文献   

19.
奶牛胎衣不下是指奶牛分娩后8-12小时胎衣仍然没有完全自然排除,导致胎衣在子宫内腐败分解,腐败分解的胎衣组织和细菌感染所产生的毒素被吸收可引起急慢性子宫内膜炎,严重的病例可造成产后败血症,常常引起产后奶牛急性死亡。胎衣不下的发生率为20%-50%,在炎热夏季,产奶量高的高产牛群中发生胎衣不下的比例会更高。  相似文献   

20.
胎衣不下是奶牛产后的一种常见病.一般母牛产后经过8~12h胎衣尚未全部排出即可定为胎衣不下。其发病率与饲养管理水平关系密切.我国平均发病率在10%左右.而有的奶牛场可高达40%。胎衣不下不但引起奶牛产奶量下降。还会引起子宫内膜炎、子宫复旧延迟和子宫脱出.导致产后发情延迟。配种次数增加。从而大大降低繁殖率.使许多奶牛提前淘汰,给养牛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为此结合牧场工作实践,就奶牛胎衣不下的病因、治疗和预防简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