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红地球葡萄精细配方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经两年配方施肥生产试验基础上,本文着重从红地球葡萄大量元素精细配方施肥技术及红地球葡萄中微量元素的施用两个方面阐述了红地球葡萄精细配方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2.
对经不同浓度乙烯利处理的红地球葡萄果实接种灰霉葡萄孢霉菌后发病率的调查与测定,结果表明,在各贮藏期间,红地球葡萄灰霉病发病率随着处理浓度加大和贮藏期延长而增加,乙烯利加速了红地球葡萄在贮藏保鲜过程中易受灰霉病菌侵染而腐烂霉变。  相似文献   

3.
介绍红地球品种葡萄的耐贮运特征特性,分析新疆伊犁河谷红地球品种葡萄贮藏保鲜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新疆伊犁河谷红地球品种葡萄耐贮运能力的技术措施,并从我国农产品保鲜产业的战略高度,指出加快红地球品种葡萄等农产品物流保鲜技术产业化研发应用与联动升级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调查了宁夏自治区红地球葡萄2001年贮藏保鲜概况。从气候、保鲜剂、综合管理技术等方面分析比较了影响红地球葡萄贮藏保鲜质量的因素,对宁夏自治区红地球葡萄贮藏保鲜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设施红地球葡萄春提早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地球葡萄适应性强,果皮中厚,暗紫红色,果肉硬、脆、甜,耐贮运,经济效益显著,在伊犁地区普遍种植。本文通过设施红地球葡萄春提早栽培技术,使红地球葡萄可于5月中下旬至6月初采收上市,比露地栽培模式提早近2个月左右。  相似文献   

6.
红地球葡萄贮藏效果预测因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研究不同产地红地球葡萄品质指标及发病率的变化,明确影响红地球葡萄贮藏效果的主要因素。【研究方法】以5个不同产地红地球葡萄为试验材料,测定冷藏条件下果实的带菌率、果梗含水量、发病率、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及多酚含量的变化。【研究结果】不同产地红地球葡萄的贮藏特性不同,其中怀来葡萄的带菌率与发病率均较低,果梗含水量低且下降缓慢(下降率为5.60%),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多酚含量高,比其他产地葡萄有更好的抗病性。各指标与果粒发病率相关程度不同,贮藏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果肉多酚含量变化与发病率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828;采收时红地球葡萄果肉多酚含量与贮藏80d后果粒发病率相关系数为0.885。【结论】贮藏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果肉多酚含量变化可以较好的监测葡萄发病率的变化,采收时红地球葡萄果肉多酚含量能够作为大批量红地球葡萄贮藏效果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研究不同产地红地球葡萄品质指标及发病率的变化,明确影响红地球葡萄贮藏效果的主要因素。【研究方法】以5个不同产地红地球葡萄为试验材料,测定冷藏条件下果实的带菌率、果梗含水量、发病率、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及多酚含量的变化。【研究结果】不同产地红地球葡萄的贮藏特性不同,其中怀来葡萄的带菌率与发病率均较低,果梗含水量低且下降缓慢(下降率为5.60%),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多酚含量高,比其他产地葡萄有更好的抗病性。各指标与果粒发病率相关程度不同,贮藏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果肉多酚含量变化与发病率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828;采收时红地球葡萄果肉多酚含量与贮藏80d后果粒发病率相关系数为0.885。【结论】贮藏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果肉多酚含量变化可以较好的监测葡萄发病率的变化,采收时红地球葡萄果肉多酚含量能够作为大批量红地球葡萄贮藏效果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8.
介绍红地球品种葡萄的果穗果实特征特性及贮运特征特性,提出规范性工业化贮藏工艺技术和独特保鲜技术,旨在为我国红地球品种葡萄的产业化贮藏保鲜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红地球葡萄日灼病与反光膜套袋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2年5~7月,用塑料反光膜作外袋、白色葡萄套袋为内袋制成双层反光葡萄套袋,进行红地球葡萄防日灼病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反光葡萄套袋内温度低于气温0~2℃,当气温为38℃时,该套袋内红地球幼果均未发现日灼现象,防日灼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巨峰与红地球葡萄贮藏特性比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从果实解剖结构、呼吸特性、采后主要理化指标以及果实对SO2的忍耐性等多方面,对巨峰和红地球葡萄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红地球葡萄与巨峰葡萄比较,前者角质层和表皮厚度大,亚表皮细胞和果肉细胞平均直径也大,微管束数量多,呼吸强度低;还原糖、粗纤维、总果胶含量和果柄耐拉力显著高于巨峰葡萄,但PG酶活性、果肉组织电导率、果实对SO2的忍耐力显著低于巨峰葡萄。室温下短期存放,红地球的耐藏性明显好于巨峰葡萄,但由于红地球生长期抗病性相对差,贮藏期对SO2很敏感,所以低温下长贮的效果并不一定优于巨峰。  相似文献   

11.
通过在吐鲁番地区葡萄白粉病发病规律研究,摸清葡萄白粉病发病规律,明确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进行高效低残留农药的筛选试验,为葡萄白粉病的防治提供技术保障。在定点对葡萄白粉病发病时间、发生规律、筛选药剂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葡萄白粉病初期发病为6月开始发病,7月下旬和8月上旬发病达盛期,9—10月停止发病,其中三唑酮和甲基硫菌灵对葡萄白粉病防治效果较好。因此,加强葡萄防病栽培技术的应用,在葡萄白粉病发生初期采用三唑酮、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多抗霉素等高效低毒农药进行统方统治,喷药3次,间隔7 d/次,可以有效控制葡萄白粉病。  相似文献   

12.
田勇 《保鲜与加工》2002,2(5):29-30
2002年5月,受陕西省有关部门的邀请,有幸参加了中国西部红地球葡萄产业经营学术讨论会,会议期间及会后考察了该地区几个红地球葡萄产区,现就陕西省红地球萄萄产业,特别是贮藏领域发展现状提出几点商榷意见,仅供业内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13.
红地球葡萄贮藏保鲜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红地球葡萄采后的生物学特性,包括病原菌种类与侵染规律、干梗、漂白以及脱粒等主要问题进行阐述,同时对红地球葡萄从采收到贮藏运输过程中的保鲜技术要点进行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4.
以5年生红地球葡萄(Vitis vinifera L. cv. Red Globe)为试材,研究了用不同覆盖方式对红地球葡萄枝蔓进行安全越冬试验,通过比较其越冬期间的葡萄枝蔓周围温度的变化和来年葡萄枝蔓受冻情况,枝芽萌动和新稍生长结果情况,采用隶属度函数法综合评价葡萄专用覆盖材料对红地球葡萄无埋土越冬防寒效果。结果表明,覆盖材料处理葡萄枝蔓周围温度较埋土防寒的高0.48~1.87℃;使用防寒材料防寒的葡萄枝蔓在5月份的新稍数量、果枝率和结果系数远高于对照,萌芽率升高,受冻枝蔓比率降低,自根苗成活率提高,表现出极强的生长势,而且方便可行。  相似文献   

15.
采用浓度为10、20、40 g/L的焦亚硫酸钠溶液对红地球葡萄(Vitis vinifera L.)浸泡15 min,沥干后放入托盘,用0.1 mm厚的PE膜包装2层,在(5±0.5)℃温度条件下贮藏28 d,研究不同浓度的焦亚硫酸钠溶液处理对采后红地球葡萄品质与生理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焦亚硫酸钠溶液浸泡处理能有效抑制红地球葡萄的失重和腐烂,降低果实多酚氧化酶(PPO)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减缓总酚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下降的速率,抑制贮藏初期果实的呼吸强度,延长红地球葡萄的保鲜期。其中较高浓度的焦亚硫酸钠溶液处理(40 g/L)在贮藏后期会导致葡萄表皮轻微漂白,而20 g/L浓度处理可使红地球葡萄在(5±0.5)℃下贮藏21 d具有最佳保鲜效果。虽然各浓度焦亚硫酸钠溶液处理均会导致葡萄中总二氧化硫残留量上升,最大浓度处理的SO2残留量为0.63 mg/kg,但远远低于国家标准(50 mg/kg)和美国FDA标准规定的限量(10 mg/kg)。  相似文献   

16.
红地球葡萄作为伊犁河谷种植的主要葡萄品种,近几年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品质优势较明显,但部分种植户却陷入了增产不增收的怪圈。本文在全面解析伊犁河谷红地球葡萄产业发展规模的基础上,从生产种植环节、产后销售环节分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种植管理过程中病害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农户不合理的用药施肥行为造成品质下降,农业环境污染加剧,成熟期果品销售困难,土壤板结等问题也都越来越突出。生产环节资源的合理配置、销售环节科学的贮运以及高品质产品是伊犁河谷红地球葡萄产业高效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不同有机型叶面肥对‘红地球’葡萄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模型对5种有机型叶面肥在红地球葡萄上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根据产量和经济效益结果,以复合微生物型叶面肥增产效果最好,增产10.01%;比对照增加利润7.560万元/hm2,产投比为30.2:1;根据葡萄果实品质,认为以氨基酸型叶面肥效果最好。从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来看,以氨基酸型叶面肥肥效最好。因此根据研究结果,建议‘红地球’葡萄生产上推荐使用氨基酸型叶面肥、复合微生物型叶面肥等。  相似文献   

18.
葡萄离体嫁接试管苗的光合特性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3种不同砧木嫁接红地球葡萄接穗和红地球自根苗植株为试验材料,采用CI-34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植株叶片的净光合速(Pn)、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Cond)、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率(WUE)及光合有效辐射(PAR)和空气温度等指标的日变化,探讨嫁接亲和性与光合作用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亲和性高的嫁接组合"贝达+红地球"光合速率最高,而亲和性一般的"双优+红地球"品种净光合速率次之,亲和性弱的组合品种"种净光合速率次红地球"的光合效率最低。3种葡萄嫁接组合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均为双峰型,在13:00时出现光合午休现象;"双优+红地球"、"贝达+红地球"的水分利用率高于"LDP294+红地球";净光合速率在一天中11:00达到最高峰。  相似文献   

19.
红地球葡萄贮藏保鲜技术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自红地球品种由美国加州大学欧姆教授(H.P.Olme)培育并发表(1980年)至今仅有22年历史。由于其具有果粒硕大、果肉脆硬、外观艳丽、较耐贮运等特性,使该品种很快风靡世界,成为美国、智利、澳大利亚、南非等新型鲜食葡萄出口国最主要的出口品种之一,也成为我国进口鲜食葡萄的主导品种。红地球品种的大量涌入,极大地刺激了我国果农生产的积极性,到2001年,我国红地球葡萄的栽培面积估计已超过3万hm2,成为继巨峰之后发展速度最快的鲜食葡萄品种。为适应红地球品种发展的需要,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从199…  相似文献   

20.
霍城县发展绿色葡萄生产具有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空气和水无污染、干旱少雨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目前,红地球葡萄已成为霍城县的优势产业,在发展中,由于市场不规范,果农盲目追求效益致使留果量偏高,过量使用化肥、农药,传统的疏花疏果方式,人工费用高和投入大等原因,造成葡萄经济效益低。运用综合农业技术,可提高葡萄树体的抗逆性,简化葡萄疏花疏果和副梢处理,降低用工费用和生产成本,提高红地球葡萄的品质和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