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研究有机无机复混肥对紫花苜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选择"公农1号"苜蓿,测定不同施肥处理对苜蓿鲜草产量、干草产量、茎叶比、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可提高苜蓿的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和粗蛋白含量,降低茎叶比和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与氮磷钾复合肥相比,有机无机复混肥可提高苜蓿的粗蛋白含量,提高苜蓿第三茬的鲜草产量、干草产量,降低第二、第三茬苜蓿的茎叶比以及第三茬苜蓿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说明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可提高紫花苜蓿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2.
5株根瘤菌接种紫花苜蓿的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5株耐盐型苜蓿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liloti)(ACCC17537,ACCC17558,ACCC17617,ACCC17631和ACCC17676)为材料,采用包衣接种和液体菌剂拌种两种方式,以不含根瘤菌的包衣处理和不含根瘤菌的液体菌剂拌种处理为对照,在滨海盐渍区盐化潮土上对"中苜1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cv.Zhongmu No.1)进行接种试验,筛选出高效菌株及最佳接种方式。结果表明,在盐碱化程度较大、缺乏根瘤菌的土壤中,包衣接种根瘤菌的效果明显优于液体菌剂拌种。另外,5株根瘤菌包衣接种效果差异明显,且苜蓿接种后单株地上部分干重、粗蛋白含量及单株根瘤数均比对照有显著提高(P0.05)。菌株ACCC17558和ACCC17617接种效果最佳,可使苜蓿单株地上部分干重、单株总根瘤数、单株有效根瘤数和粗蛋白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91.4%和164.4%、91.8%和99.6%、99.8%和100.7%、8.6%和12.3%,表明两菌株的接种效果优于其他菌株,是在盐碱土壤中与"中苜1号"紫花苜蓿最佳共生的高效根瘤菌。  相似文献   

3.
对甘农3号、三得利、旱地、WL343、巨能601、威神等6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开展根瘤菌接种试验,以越冬率、分枝数、株高、干草产量、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相对饲喂价值等为评价指标,采用灰色关联法分析行评价接种根瘤菌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及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根瘤菌可显著提高紫花苜蓿品种的越冬率、株高、干草产量和粗蛋白含量(P<0.05),对紫花苜蓿的分枝数、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相对饲喂价值的影响不显著(P>0.05),可促进紫花苜蓿提前接瘤,促进提高苜蓿产量和饲草品质,是提高苜蓿产草量和饲草品质的有效措施,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用水总量的严格控制,干旱半干旱缺水地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质对水分的响应研究极为重要。在充分灌溉(4 200m~3·hm~(-2))、充分灌溉量的80%(3 360m~3·hm~(-2))和充分灌溉量的60%(2 520m~3·hm~(-2))条件下,测定苜蓿茎叶比和营养品质指标,研究水分胁迫与苜蓿营养品质间的关系,明确苜蓿营养品质对水分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整个生长期,苜蓿产草量(茎重+叶重)、粗蛋白含量、粗脂肪、粗灰分含量基本遵循第1茬第2茬第3茬,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与之相反;充分灌溉量的80%与充分灌溉和充分灌溉量的60%相比,产草量分别增加5.10%和10.60%,粗蛋白含量平均增加9.60%、22.74%,粗脂肪含量平均增加3.33%、7.90%,酸性洗涤纤维平均降低8.57%、13.30%,中性洗涤纤维平均降低6.51%、11.56%,粗灰分含量平均增加3.20%、4.54%,因此灌水量为充分灌溉量的80%灌溉有利于提高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和苜蓿的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适宜宁夏引黄灌区种植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本研究于2017-2019年对北美引进的14个紫花苜蓿品种进行比较试验,测定其在初花期的株高、单株分枝数、干草产量、鲜干比、茎叶比、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粗脂肪、粗灰分含量,采用灰色关联度法综合分析不同紫花苜蓿品种的生产性能及营养...  相似文献   

6.
以陇东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ongdong’)为研究对象,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dicae)和丛枝菌根真菌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对紫花苜蓿生长及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微生物对紫花苜蓿的生长及营养价值的影响因刈割茬次而异,双接菌处理的第1茬苜蓿茎叶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较不接菌(对照)处理分别高114.17%、42.10%和24.32%(P 0.05),单接种丛枝菌根处理的第1茬磷含量较不接菌处理高45.53%(P 0.05),单接种根瘤菌处理的第3茬苜蓿茎叶比较不接菌处理低33.76%(P 0.05),双接菌处理的第3茬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 NDF)含量较不接菌处理高18.27%(P 0.05),其他指标较对照处理无显著差异(P 0.05)。不同茬次间,第2茬苜蓿株高、茎叶生物量、 NDF、 ADF较第1茬分别高79.42%、 72.50%、15.19%和26.50%(P 0.05),氮含量和相对饲喂价值(relative feeding value, RFV)分别低13.51%和18.03%(P 0.05),第3茬苜蓿株高、分枝、茎叶比、 NDF、 ADF较第1茬分别高105.99%、 26.27%、 119.23%、 47.63%和58.07%(P 0.05),氮含量和RFV分别低12.67%、40.92%(P 0.05)。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本试验中记为A)与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本试验中记为K)轮作对其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的影响,本试验以种植5年的紫花苜蓿(A)和草地早熟禾(K)为前茬,在2块草地上分别种植紫花苜蓿(A)和草地早熟禾(K),即形成AA,AK,KA,KK 4种种植模式,以AK和KA为轮作处理,AA和KK为连作对照。研究了轮作对紫花苜蓿和草地早熟禾各刈割茬次的株高、干草产量、干鲜比、茎叶比、粗蛋白(Crude protein,CP)、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等指标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第1~3茬,AK轮作草地早熟禾的株高较KK连作提高6.31%~9.47%,且在第2茬差异显著(P<0.05)。KA轮作紫花苜蓿的株高较AA连作提高6.72%~9.02%,且在第2茬差异显著(P<0.05)。AK轮作的草地早熟禾年干草产量较KK连作提高8.54%,KA轮作的紫花苜蓿年干草产量较AA连作提高11.57%。AK轮作草地早熟禾的干鲜比较KK连作在3茬间差异显著(P<0.05),且增加幅度大于KA比AA的增加幅度。不同轮作模式对茎叶比的提高在后2茬差异明显。AK轮作下,草地早熟禾的粗蛋白含量比KK提高14.16%~15.95%,增长幅度优于KA比AA的增加幅度。AK轮作和KA轮作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和酸性洗涤纤维在不同茬次较KK连作和AA连作模式差异显著(P<0.05)。紫花苜蓿与草地早熟禾轮作可以提高后茬牧草的株高、干草产量、茎叶比和干鲜比以及粗蛋白含量;并且降低后茬的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本试验旨在通过探究紫花苜蓿与草地早熟禾轮作下牧草农艺性状和营养成分的变化情况,为今后豆-禾牧草轮作、草种搭配以及模式排布提供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8.
不同刈割时期和留茬高度紫花苜蓿品质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紫花苜蓿的最佳刈割模式,本研究在紫花苜蓿返青后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对不同刈割时期和留茬高度下紫花苜蓿的生物产量和营养品质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现蕾期和初花期具有较高的粗蛋白质和较低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其相对饲喂价值较盛花期分别提高了12.57%和15.66%(P0.05);(2)随着留茬高度的增加,紫花苜蓿干物质产量下降但营养品质增加,在7.5 cm和10.0 cm显著高于5.0 cm和2.5 cm,前二者相对饲喂价值分别较2.5 cm提高了5.84%和8.16%(P0.05);(3)无论是现蕾期、初花期还是盛花期刈割苜蓿,不同的茬次之间品质差异均较大,其中以第一茬苜蓿品质最佳;(4)结合产业化对紫花苜蓿产量和品质的要求,以现蕾期5.0 cm留茬和初花期7.5 cm留茬较合理。  相似文献   

9.
在严重缺硒缺锌的石灰性土壤中,采用锌、硒两因素三水平(纯锌施用量分别0、0.10、0.40 g·kg~(-1),纯硒施用量0、0.30、1.80 mg·kg~(-1))完全设计盆栽基施的方法,以紫花苜蓿为对象,研究了硒、锌元素配施对紫花苜蓿产量、硒锌积累量和氨基酸含量与组成的影响,并采用氨基酸评分(AAS)、化学评分(CS)和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对紫花苜蓿氨基酸组成特点进行综合评价,从而探讨硒、锌复合微肥对紫花苜蓿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单施低锌处理(0.10 g·kg~(-1))外,其他处理均显著提高苜蓿干草产量,硒是提高产量的主要因素,锌对提高苜蓿干草产量有促进作用,两者配合效果最好;单施硒或硒锌配施均极显著提高了苜蓿硒含量,硒锌间表现为协同作用;单施锌极显著提高了苜蓿锌含量,配施适量硒促进了紫花苜蓿对锌的吸收,但过量施硒不利于苜蓿对锌的吸收。各处理紫花苜蓿总氨基酸含量(T)在15.88~18.89 g·100 g~(-1)(以干重计),以低硒低锌处理(Se_1Zn_1)含量最高,高硒高锌处理(Se_2Zn_2)含量最低。各处理紫花苜蓿必需氨基酸含量(E)在5.11~6.45 g·100 g~(-1),以低硒高锌处理(Se_1Zn_2)含量最高,Se_2Zn_2处理含量最低;低硒(Se_1Zn_0)、高硒低锌(Se_2Zn_1)、高锌(Se_0Zn_2)与低硒高锌(Se_1Zn_2)等处理紫花苜蓿氨基酸E/T值接近40%。所有处理紫花苜蓿蛋白质的第一限制氨基酸均为含硫氨基酸(蛋氨酸+胱氨酸)。可见,在严重缺硒和锌的石灰性土壤中,施锌量0.1~0.4 g·kg~(-1),施硒量0.3 mg·kg~(-1)不仅能提高紫花苜蓿产量,而且能改善其氨基酸组成和品质。  相似文献   

10.
地下滴灌硅肥对紫花苜蓿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  苏德荣  焦健 《草业科学》2016,33(8):1611-1617
为了探讨在地下滴灌条件下将硅肥随水一体施入土壤后硅肥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生长及品质的影响,设计了模拟水硅一体化的地下滴灌装置,并采用苜蓿盆栽滴灌方法进行研究。设置4个硅肥水平(0、0.01、0.02和0.03g·kg~(-1),每千克土壤施用SiO2的克数),每个处理9次重复。结果表明,施硅的植株生长指标要显著好于不施硅的植株(P0.05)。试验观测的两个茬次的苜蓿,施硅的处理植株相比于不施硅对照,其产量、叶面积、鲜干比、节间距、节间数等指标均有显著的提高(P0.05)。不同茬次对比,施硅处理对于苜蓿的促进作用在生长初期要大于生长后期。施用硅肥对苜蓿营养指标的影响不明显,施硅量为0.02g·kg~(-1)的处理相比对照组粗蛋白含量最高,纤维素含量最低,并且0.02g·kg~(-1)处理的植株有较高的相对饲喂价值。所以,通过滴灌方式水肥一体施用硅肥可以促进紫花苜蓿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范燕闯  王俊锋  高嵩  李志坚 《草地学报》2022,30(9):2460-2468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芽菜作为优质食材,适当比例收获对草地总体收益有重要影响。本研究采用全因子随机区组设计,设置苜蓿芽菜收获时期(早、中和晚)以及收获比例(0,10%,30%和50%)2个因素,探究了松嫩盐碱化较重区域返青期不同阶段收获芽菜对草地生产性能和总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返青晚期收获时芽菜和苜蓿干草的产量均最高。干草粗蛋白含量和相对饲用价值在早期收获芽菜后最高。返青早期芽菜极小,收获成本高,而晚期收获时芽菜的可食用性大幅降低,综合分析收获芽菜与苜蓿干草的总收益,发现返青中期收获30%芽菜时最高。此时,分枝数和株高的补偿性增加,干草总产量分别比10%与50%时高98.67%和41.44%,总产量达5 082 kg·hm-2。因此,在松嫩盐碱化程度较重的草地中,返青中期收获30%芽菜,既能收获较多的优质芽菜,又能获得较高的干草产量,最终可提升草地综合收益。  相似文献   

12.
为了筛选出适宜青海旱地推广种植的青贮玉米(Zea mays)品种,引种了3个品种在海拔2 040m的青海旱地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豫玉22号综合性状表现突出,株高314.80cm,单株鲜重1 148.67g,单株干重257.96g,单株绿叶数13.60片,鲜草产量121 066.95kg·hm-2,较金穗3号和金凯3号分别增产44.70%和6.74%,干草产量分别增产11.42%和11.09%。干草中粗蛋白含量达6.94%,粗脂肪含量达13.87g·kg-1,钙含量达3.82g·kg-1。以上结果说明,豫玉22号可在青海旱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采用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标记的苜蓿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liloti)XGL026菌株接种,研究大田地下滴灌条件下根瘤菌的竞争结瘤性能和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生长4年的1~3茬苜蓿通过地下滴灌滴施接种根瘤菌能显著增加1~3茬苜蓿结瘤数、根瘤重,提高占瘤率(P<0.05)。接种根瘤菌处理较未接菌常规施肥(N+P+K)和仅施磷肥(P)处理,1~3茬苜蓿平均结瘤数分别增加16.4个和21.2个,每株根瘤重增加0.029和0.033 g;在1~3茬苜蓿上的平均占瘤率为49%,最高可达78%。接种根瘤菌能显著增加1~3茬苜蓿的鲜、干草产量,较未接菌对照平均分别提高15.8%和18.9%。粗蛋白含量增加2.16%,NDF和ADF分别降低3.25%和5.00%,明显改善了苜蓿草的品质。接种根瘤菌同时施用氮肥和磷肥(XGL026+N+P)较接种根瘤菌施用磷肥(XGL026+P)处理其接种效果更佳。研究结果证明,与常规施肥P+N+K处理相比,XGL026+N+P不仅具有良好的接种效应,显著增加结瘤能力,而且提高了草产量和提升品质,减少了肥料的施用量。本研究为地下滴灌模式下应用根瘤菌接种,促进苜蓿生产的提质增效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青燕1号燕麦(Avena sativa L.)饲草生产适宜播量、行距和播种方式,本研究采用播量和行距两因素试验设计,设4个播量水平和5个行距水平,探究不同播量、行距下饲草产量变化,完善该品种在生产推广中的高产栽培技术。结果表明:播量和行距对鲜草和干草产量影响显著(P<0.05),同一播量下,二者产量随行距增大而减小,相同行距下,鲜草和干草产量随播量增大而增大;各处理间以播量S4、行距R1最优。不同播种方式下撒播以播量S4鲜草和干草产量最高,分别达36.324 t·hm-2和11.330 t·hm-2;与撒播相比条播增产效益明显,条播鲜草、干草最高产量、最低产量均显著高于撒播最高产量。不同收获时期下,以乳熟期鲜草和干草产量最佳,分别达102.562 t·hm-2和30.504 t·hm-2,较抽穗期高4.51倍和3.81倍。不同播量、行距下,株高、茎粗、叶面积和总分蘖数随播量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随行距增加株高、茎粗呈上升趋势,叶面积则先升高后降低,总分蘖数变化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南方苜蓿新品种"渝苜一号"饲喂肉兔的营养价值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旨在研究苜蓿新品种"渝苜一号"的营养价值,为苜蓿干草在肉兔生产中的应用提供营养参数.试验系统地研究了"渝苜一号"5个不同生育期(营养期、现蕾期、初花期、盛花期、结荚期)的生长特性和干草的常规营养成分以及饲喂肉兔的可消化性.结果表明,生育期对"渝苜一号"干草营养价值影响显著(P<0.05),苜蓿干草叶茎比、鲜干比、粗...  相似文献   

16.
不同微生境下科尔沁沙地苜蓿的生产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科尔沁沙地,通过对洼地、坡地、岗地等3个不同生境条件下测定二龄苜蓿的产量及生长特性,分析了微环境对沙地苜蓿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洼地年干草产量最大,达14 173.47kg/hm2,显著高于坡地和岗地生境苜蓿产量;岗地条件下苜蓿干草产量最低,达7 415.58kg/hm2。苜蓿干草产量与苜蓿株高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苜蓿根系生长受不同生境影响较大,岗地苜蓿根系长势明显低于洼地苜蓿和坡地苜蓿,苜蓿根体积、根颈粗度和根干重都相对较小,分别是250.3cm3,3.58mm和82.4g。洼地苜蓿根体积、根颈粗度和根干重均最大,分别是443.8cm3,4.44mm和146.2g。洼地每株苜蓿根瘤菌数显著多于坡地和岗地,达到16.7个/株。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滴灌条件下不同氮磷互作模式对绿洲区滴灌苜蓿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的影响,本试验设置施N 105 (N1)和210 kg·hm-2(N2)2种梯度,施P2O5 0 (CK)、50 (P1)、100 (P2)和150 kg·hm-2(P3)4种施磷梯度,交互配施共8个处理(N1P0、N1P1、N1P2、N1P3、N2P0、N2P1、N2P2、N2P3),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滴灌苜蓿各生长性状、干草产量及营养品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N1条件下,前3茬中,苜蓿的株高、茎粗、生长速度、干草产量和粗蛋白质含量均表现为P2处理大于其他处理;N2条件下,苜蓿的株高、茎粗、生长速度、干草产量和粗蛋白质含量均表现为P1处理大于其他处理;N1、N2条件下,各茬次苜蓿叶片、茎秆的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均表现为P2处理小于其他处理。P0、P2和P3条件下,前3茬中,苜蓿的株高、茎粗、生长速度、干草产量和粗蛋白质含量均表现为N1处理大于N2处理;相同施磷条件下,苜蓿叶片、茎秆的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均表现为N1处理小于N2处理。通过对苜蓿各生长性状指标与干草产量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生长速度和茎粗对苜蓿干草产量的贡献率较大,株高和茎叶比对苜蓿干草产量的贡献率较小。通过模糊相似优先比评价表明,不同氮磷处理下滴灌苜蓿各茬次的较优施肥模式为N1P2处理,此处理下,苜蓿能够获得较高干草产量(25103.19 kg·hm-2)、高蛋白含量(叶:23.60%~26.47%、茎:10.57%~11.76%)、低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叶:13.28%~17.41%、茎:38.63%~47.21%)和低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叶:18.18%~22.93%、茎:49.53%~59.83%)。在新疆绿洲区,施氮(N)105 kg·hm-2、磷(P2O5)100 kg·hm-2有利于促进滴灌苜蓿干草产量的形成及营养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硒钴肥对苜蓿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郑州沿黄滩区,研究叶面喷洒硒和硒钴肥(Na2SeO3·5H2O和CoSO4·7H2O)对苜蓿(Medicago sativa L.)地上、地下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肥料从苜蓿株高15 cm开始,每隔15 d喷1次,每次用量分别为57和408 g/hm2,共喷4次,能显著提高分枝期到现蕾期的净光合能力和干物质生产速率(P<0.05);单施硒肥能显著增加从分枝期到现蕾期的有效光合叶面积,降低呼吸作用;硒钴配施能促进0~20 cm耕层苜蓿根瘤菌及根系的生长,但不利于30 cm土层以下的根系生长,虽然能增强苜蓿对表土养分和水分的利用能力,但影响其抗旱力。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冬季田间积雪覆盖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越冬率、产草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选择秋眠型(1,3级)、半秋眠型(5级)及非秋眠型(7,9级)紫花苜蓿,设置覆雪及不覆雪处理,观测紫花苜蓿根冠处及田间土层(1,20 cm)温度变化,测定其越冬率、株高、干草产量及营养品质。结果表明:与不覆雪相比,覆雪可提高紫花苜蓿的越冬率,覆雪下紫花苜蓿的株高及干草产量呈上升趋势,覆雪可保证紫花苜蓿正常生产性能。与不覆雪相比,覆雪仅影响翌年第一茬紫花苜蓿的粗蛋白含量,而对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无明显影响。根据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在有积雪覆盖的情况下,秋眠级3级的‘中苜2号’和秋眠级5级的‘Archer’品种的越冬率、草产量及营养品质表现良好,适宜在新疆北疆地区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20.
秦燕  刘勇  张永超  梁国玲  刘文辉 《草地学报》2020,28(6):1768-1774
本试验以不同混播比例燕麦(Avena sativa)和箭筈豌豆(Vicia sativa)混播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混播草地植物生物量、形态特征及种间关系的测定分析,探讨不同禾豆混播比例对植物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燕麦开花期(8月17日),混播系统相对产量总和显著小于1.0(P<0.05),两种植物表现出明显的种间竞争关系。不同混播处理草地生物量因生育期而异,在燕麦乳熟期(9月6日),燕麦和箭筈豌豆以2:1混播干物质产量最高(1 576.7 g·m-2),除与燕麦和箭筈豌豆以1:2混播处理差异不显著外,与其他各处理差异均显著(P<0.05);在燕麦成熟期(9月29日),燕麦单播处理干物质产量(1 766.7 g·m-2)最高。在燕麦蜡熟期(9月29日),混播较燕麦单播处理燕麦株高提高了12.7%~28.3%、分蘖数增加了1~2个;与之相反,混播使箭筈豌豆株高降低、分枝数减少。鉴于研究区人工草地多用于制备青干草的利用方式,饲草应兼具产量和品质的优势,我们推荐燕麦与箭筈豌豆以2:1的混作方式进行种植,并于燕麦乳熟期进行收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