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碧霞  胥晓  李霄锋 《草业学报》2014,23(4):181-188
以葎草幼苗为对象,采用盆栽法研究不同铬浓度(Cr3+)(分别为0,50,200,300,500 mmol/L)下葎草幼苗叶片光合生理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在低浓度(50 mmol/L)Cr3+胁迫下,植株的净光合速率(Pn)、瞬时水分利用率(WUEi)显著高于对照,而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气孔限制值(Ls)、胞间CO2浓度(Ci)及叶绿素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2)在中浓度(200~300 mmol/L)Cr3+胁迫下,各光合参数及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且光下最小荧光(Fo')、光下最大荧光(Fm')、初始荧光(Fo)、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PSⅡ的潜在活性(Fv/Fo)、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和光化学淬灭(qP)逐渐减小,但Ls和WUEi随胁迫浓度的加重呈先升后降的趋势,Ci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而ETR和丙二醛(MDA)含量则呈上升趋势,此时非光化学淬灭(qN)的变化没有规律。3)在高浓度(500 mmol/L)Cr3+胁迫下,Pn、Tr、Ls、WUEi、MDA含量、叶绿素含量及qN均下降,Ci上升,且Fo'、 Fm'、Fo、Fm、 Fv、 Fv/Fo、Fv/Fm和qP也显著增加。因此,低浓度Cr3+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葎草幼苗生长,但随着Cr3+浓度增加,植株的气体交换参数、MDA含量、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等光合生理特性具有显著不利影响,尤其是在高浓度Cr3+胁迫下,植株的生长受到严重抑制。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玄参、川明参与烟草间套作种植过程中存在的潜在化感作用,选择烟草K126为研究对象,采用水浸液浇灌的方法,用烟草、玄参、川明参一年生茎叶枯落物水浸液培养烟草幼苗,以不加水浸液的Hogland营养液处理作为对照,对比分析质量浓度分别为0.01,0.02,0.05,0.10 mg/L水浸液处理下烟草幼苗地下、地上生长指标、抗氧化酶系统及叶绿素荧光的差异。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烟草水浸液对幼苗地下和地上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增强;玄参水浸液对烟草幼苗地下和地上生长呈现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双重浓度效应;川明参水浸液则对烟草幼苗生长的影响不大,偏向促进作用。玄参、川明参水浸液浇灌下,SOD、POD、CAT活性都随水浸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强,表现出一定的抗性,可溶性蛋白质以及初始荧光F0、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PSⅡ潜在活力Fv/F0、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也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研究结果证实玄参和川明参对烟草幼苗无不良作用,可作为药烟轮(间套)作的选择作物。  相似文献   

3.
设置3个光照强度,研究葛根在引种栽培中对光环境变化的响应和适应性。结果显示,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和光合色素总量随遮荫程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但叶绿素a/b变化则相反;葛根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随遮荫程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而胞间CO2浓度(Ci)则随之上升;葛根叶绿素荧光参数初始荧光(F0)、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光合效率潜能(Fv/F0)、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均随遮荫程度的增加而升高。随遮荫程度的增加,葛根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含量降低,而丙二醛含量和电导率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等抗氧化酶活性随遮荫程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综合可见,严重遮荫在一定程度上对葛根生长造成胁迫,引种栽培中要防止光照强度过低对葛根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研究施氮量对柳枝稷叶绿素荧光特性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对提高盐碱地柳枝稷光能利用效率及生物质产量具有重要意义。在宁夏银北地区采用大田试验,以Cave-in-Rock品种柳枝稷为供试材料,在无氮添加(0 kg·hm-2,N0)、施低氮(60 kg·hm-2,N60)、中氮(120 kg·hm-2,N120)和高氮(240 kg·hm-2,N240)共4个施肥水平下,比较了开花期和成熟期柳枝稷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干物质积累动态变化,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柳枝稷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与干物质积累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N0相比,在N60、N120和N240处理下柳枝稷开花期和成熟期叶片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Ⅱ)、潜在活性(Fv/Fo)、光化学猝灭系数(qP)、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和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性提高,在N240处理下达到峰值,而热耗散量子比率(Fo/Fm)显著性降低。在柳枝稷开花期,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柳枝稷叶片PSⅡ潜在活性(Fv/Fo)显现出先上升后逐渐下降的总趋势。在N120处理下柳枝稷叶片PSⅡ潜在活性(Fv/Fo)最大,为3.13,较N0处理显著提高了16.26%。柳枝稷干物质积累量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和施氮量的增加,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在开花期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缓慢,在灌浆期达到最大,成熟后期略有降低。柳枝稷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在N240处理下最高,每穴干物质积累达378.13 g,较N0、N60和N120处理显著提高了24.33%、20.09%和7.24%。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范围内,N240处理下加权关联度与理想施肥水平的关联度最大,有利于促进PSⅡ的光化学活性,从而提高柳枝稷干物质积累量。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Leyss.)和燕麦(Avena sativa L.)种子为试验材料,利用锡纸包裹培养皿模拟黑暗5~6天,揭开锡纸模拟种子萌发,分析胚芽光谱表型、光合色素含量及叶绿素光合荧光参数。结果表明,无芒雀麦和燕麦照光后胚芽表型发生显著变化,无芒雀麦与燕麦胚芽光合色素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叶绿素a和叶绿素b揭开锡纸第1天光照第1 h(E1 h)后缓慢积累,光照1天(E1 d)后迅速增加;类胡萝卜素在E1 d先下降后迅速升高。叶绿素荧光参数整体上升,无芒雀麦PSII最大光学效率(Fv/Fm)在E1h—E1d迅速上升,PSII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在E2.5h—E1d上升,燕麦Fv/Fm和Fv′/Fm′在E1h—E1d上升。综上,无芒雀麦和燕麦种子在揭开锡纸后的E1h—E1d为叶绿体发生重要阶段,在E1 d后叶绿体结构基本发育成熟。本试验结果为深入研究禾本科牧草种子萌...  相似文献   

6.
为了阐明夏枯草幼苗对酸性环境的耐受性,采用不同pH值(pH=4.5、4.0、3.5、3.0)的Hoagland营养液模拟酸胁迫环境,研究酸胁迫对夏枯草幼苗叶绿素荧光特性及根系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H值下降,代表供体与受体侧参数的K点相对可变荧光(WK)、J点相对可变荧光(VJ)和电子受体QA-被还原的最大速率(dV/dto)逐渐升高,光系统Ⅱ(PSⅡ)电子传递的量子效率(φEo)降低;表示单位反应中心吸收(ABS/RC)、捕获(TRo/RC)、热耗散(DIo/RC)的能量逐渐增加;用于电子传递的能量(ETo/RC)逐渐下降;表示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吸收光能为基础的光合性能指数(PIabs)、表征光系统Ⅰ(PSⅠ)的最大氧化还原活性(ΔI/Io)及PSⅡ与PSⅠ协调性(ΦPSⅠ/PSⅡ)随酸胁迫程度增加逐渐下降。夏枯草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下降趋势,而根系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夏枯草叶片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逐渐上升。酸胁迫下,夏枯草PSⅡ反应中心受损,电子传递受阻,光系统性能及PSⅡ与PSⅠ的协调性降低,根系SOD与POD活性受到抑制,在pH 3.0处理下表现较为明显。夏枯草通过提高单位反应中心的热耗散能力来减少过剩光能对叶片光合机构的破坏,通过提高根系APX抗氧化酶及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来减少酸胁迫带来的伤害。  相似文献   

7.
遮阴对大豆幼苗光合和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瑞  文涛  唐艳萍  孙歆  夏超 《草业学报》2014,23(6):198-206
为了探寻不同遮阴条件下大豆幼苗叶片的光合响应机理及寻求适度的遮阴比例,本试验模拟田间玉/豆套作,以强耐阴“南豆12号”和弱耐阴“桂夏3号”2个大豆品种为材料,在不遮阴、半侧遮阴(30%,50%,70%)和全遮阴(50%)5个不同遮阴方式下,测定了不同生育期遮阴和复光后大豆幼苗叶片色素含量、光合速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遮阴程度增加,大豆幼苗叶片的色素含量和初始荧光强度(F0)增加,叶绿素a/b值变小;光合速率(Pn)、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呈先升后降趋势,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则呈先降后升的趋势。遮阴胁迫对2个大豆品种幼苗第四复叶期的影响最为显著。2个品种间比较,“南豆12号”和“桂夏3号”在弱遮阴下都能通过改变色素组分比例、促进光合电子传递等途径提高光能潜力的利用来适应弱光环境。在强遮阴胁迫下,“南豆12号”的PSⅡ反应中心抗胁迫能力更强,“桂夏3号”则不能及时耗散过剩光能,导致光合机构受到破坏。  相似文献   

8.
采用无土栽培的方式,研究0.75 mmol/L 水杨酸(SA)对100 mmol/L NaCl胁迫下颠茄幼苗生理生化、氮代谢与次生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SA处理后:颠茄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多,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的潜在活性(Fv/Fo)、PSⅡ激发能捕获效率(Fv'/Fm')、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显著升高,初始荧光(Fo)、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明显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明显增强,丙二醛(MDA)含量明显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升高,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NO3-含量增加,NH4+含量减少,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提高,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降低;次生代谢产物莨菪碱和东莨菪碱含量显著提升。说明0.75 mmol/L外源SA能显著改善100 mmol/L NaCl胁迫下颠茄幼苗的光合性能,调节有机渗透物质含量,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减小膜脂过氧化程度,以缓解盐胁迫造成的伤害。并使氮代谢相关酶活性恢复或增强,为生物碱的合成提供更多的前体物质和能量,从而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与积累。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外源脱落酸(ABA)对干旱胁迫下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光合特性的影响,为缓解狗牙根干旱损伤及抗旱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6000,PEG-6000)模拟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研究干旱胁迫和外源ABA(200,500μmol/L)对狗牙根幼苗光合色素、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等光合指标的影响。【结果】干旱胁迫降低了狗牙根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电子传递速率(ETR),提高了光化学猝灭(qP)和非光化学猝灭(NPQ)(P<0.05)。外源ABA降低了干旱胁迫对光合的抑制作用,不过其效应与喷施浓度及干旱程度有关。中度干旱胁迫下,喷施500μmol/L ABA使叶绿素含量、PSII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qP显著提高(P<0.05);重度干旱胁迫下,外源500μmol/L ABA提高了狗牙根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率,降低了胞间CO2<...  相似文献   

10.
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为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作物。土壤水分是限制甘草生长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研究其抗旱适应性表现对甘草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聚乙二醇6000 (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研究胀果甘草(G. inflata)和乌拉尔甘草(G.uralensis)幼苗的光合特性和根系吸水能力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干旱胁迫7 d后胀果甘草和乌拉尔甘草幼苗地上部干重和根系干重均显著降低,其中地上部干重分别降低56.10%、62.50%,地下部干重分别降低16.67%和28.57%,而根冠比均有所增加。干旱胁迫均造成了胀果甘草和乌拉尔甘草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的降低,与对照相比,其下降幅度分别为41.73%、67.22%,62.21%、75.38%,66.02%、82.60%。干旱胁迫下甘草幼苗荧光特性也被显著抑制(P <0.05),其中胀果甘草幼苗的光系统Ⅱ潜在活性...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育苗效率和成苗质量,本研究设置温室穴盘育苗、温室苗床育苗、露地育苗3种育苗方式分析其对甘草种苗出苗率、移栽成活率及株高、根长、叶片数、总鲜重等形态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播后20 d时,温室苗床和穴盘育苗平均出苗率分别达到54.8%和53.8%,极显著高于露地出苗率31.4%(P0.01);2)播后60 d移栽,温室内苗床和穴盘育苗平均成活率分别为92.3%和91.1%,而传统露地苗为93.5%,但三者差异不显著(P0.05);3)播种后传统露地苗各性状指标都高于温室苗,其中叶片数和总鲜重两指标表现最为明显。传统露地育苗种苗性状指标高,但育苗时间较长(近一年),占用耕地;而温室育苗生物量较低但出苗率较高,育苗时间短(约60d)。生产中可以采用温室苗床育苗绿体移栽技术来提高甘草育苗效率,降低育苗时间和土地成本。  相似文献   

12.
外源植物激素对东方山羊豆响应盐胁迫的调控效应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聪  张清斌  顾祥  韩青  朱忠艳  王承军  穆尼热 《草业科学》2012,29(12):1910-1914
为确定东方山羊豆(Galega orientalis)种子萌发及苗期耐盐性,明确在盐胁迫条件下,植物生长激素对东方山羊豆种子萌发及苗期生理特性的影响,分析比较了不同NaCl浓度(0、25、50、100、150、200 mmol·L-1)梯度及不同植物生长激素处理下的东方山羊豆种子萌发率、幼苗脯氨酸、丙二醛和叶绿素含量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东方山羊豆种子和幼苗对盐胁迫比较敏感,东方山羊豆能够适应50 mmol·L-1浓度以内NaCl胁迫,50 mmol·L-1浓度以内NaCl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影响小,随着NaCl浓度的增高,种子发芽率和幼苗丙二醛、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GA3可以提高150 mmol·L-1浓度以内NaCl胁迫条件下东方山羊豆的种子萌发率;NAA适合调控东方山羊豆幼苗在中、低盐浓度下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盐胁迫下外源Si对甘草种子萌发及幼苗K~+、Na~+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在NaCl(100和200mmol/L)胁迫下,不同浓度Si(0、0.4、0.8、1.2、1.6和2.0mmol/L)对种子萌发及幼苗根冠比和K~+、N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Si对盐胁迫下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Si浓度在0.4和2.0mmol/L下作用最佳;Si可显著增加幼苗的根冠比,幼苗可通过增加K~+吸收,减少Na~+吸收来维持根系内K~+、Na~+的平衡。  相似文献   

14.
马赫  魏岩  穆晨 《草业学报》2018,27(3):126-134
野榆钱菠菜是新疆重要的荒漠野生牧草资源,具有褐色(非休眠类型)、黑色大、黑色小(休眠类型)3种异型种子。以种子异型性植物野榆钱菠菜为材料,对3种异型种子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培育,对比观察研究3种异型种子的萌发物候及幼苗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1) 异型种子萌发物候不同步,萌发策略不同,褐色种子集中萌发,出苗率为74.30%,萌发期为3 d;两种黑色种子萌发期长,分散萌发,出苗率分别为6.58%(黑色大种子)和1.55%(黑色小种子),萌发期分别为21和17 d。2) 异型种子子叶存留时间长,但存留时间有差异,种子越小子叶存留时间越短。3) 褐色种子幼苗在初期其子叶长宽、根长、地上地下生物量均显著大于黑色种子幼苗,但随着幼苗的生长,3种异型种子幼苗在这些指标方面的差异逐渐缩小。4) 异型种子幼苗具有不同的生物量分配策略,褐色种子幼苗主要将养分输送到地上部分,两种黑色种子幼苗主要将养分输送到地下部分,这种不同的生物量分配策略能够使种子异型性植物在面对荒漠异质环境时具有不同的应对方式,是种子异型性植物能够长期适应荒漠异质环境的重要生态适应机制。研究结果为揭示种子异型性植物长期适应荒漠异质环境提供新的科学依据,也为“两头下注”对策理论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以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花序不同部位的种子为材料,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不同水势(0.0,-0.2,-0.4,-0.6,-0.8 MPa)研究种子萌发期光照需求并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花序各部位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以及活力指数等指标随着渗透势的降低而减小。适度的干旱胁迫促进胚根生长,然而干旱胁迫对胚芽生长则始终起到抑制作用。无芒隐子草花序各部位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均需要光照条件,在黑暗环境下其种子发芽率、发芽势等指标均显著下降,胚根长度与胚芽长度亦显著低于光照条件。用模糊数学隶属法综合评价各部位种子的抗旱性,结果表明其抗旱性自高至低依次为:中部下部上部顶部,鞘藏小穗中种子的抗旱性远高于顶穗中的种子,在无芒隐子草的建植中应该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对来自新疆和甘肃9个甘草属杂交区物种的形态分类性状进行数值分类分析,以区别和鉴定不同杂交区的亲本种组成及杂交类型,为药用甘草种质资源利用和杂交物种形成研究奠定形态分类学基础。通过野外调查和标本采集,对形态学特征及数据进行记录和测量;数值化处理后,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具有分类价值的主要特征性状;通过R聚类对29个性状进行分类;通过OTU散点和Q聚类对不同杂交区的亲本种及其杂交类型进行分类。结果表明:在前3个主成分中果荚膨胀度(LeI)、小叶数上限(ULF)、小叶数下限(LLF)、果荚被腺体毛(LeG)、复叶长(CLL)、每荚含种子数(LePS)、复叶轴长(CRL)、小叶叶缘(LM)、果穗长/果穗宽(EL/EW)、果穗长(EL)、小叶长/小叶宽(LL/LW)、小叶宽(LW)的绝对权重值均在0.7以上,这12个性状在甘草属植物的分类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29个性状被归为2类:A类主要为叶片和果穗相关的性状;B类主要为果荚和复叶相关的性状,两类性状间的相关系数皆为1,表明这些性状相伴发生,具有很高的相关性。344份材料被分为A类胀果甘草;B类胀果甘草和乌拉尔甘草的杂交类型;C类乌拉尔甘草;D类光果甘草;E类胀果甘草和光果甘草的杂交类型。A类胀果甘草包括新疆阿拉尔、库尔勒和甘肃瓜州、民勤的胀果甘草,聚为一支,表明胀果甘草的不同居群遗传分化较小,形态特征不存在地域分布差异;C类甘肃民勤、张掖和新疆库尔勒、焉耆、博湖的乌拉尔甘草,分别被聚为两支,表明乌拉尔甘草出现种内遗传分化,甘肃和新疆不同分布区存在明显地域差异;D类光果甘草包括新疆阿拉尔的密腺甘草和光果甘草,支持密腺甘草为光果甘草的变种。9个自然杂交区类型分为3种:新疆阿拉尔、吐鲁番为胀果甘草与光果甘草的种间杂交区;新疆焉耆、库尔勒和甘肃瓜州为胀果甘草与乌拉尔甘草的种间杂交区;鄯善为胀果甘草、光果甘草及乌拉尔甘草的混合杂交区。所有杂交区的杂交类型均具有不同的种间镶嵌式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7.
NaCl胁迫对刚果臂形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NaCl胁迫对刚果臂形草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的生理效应,结果表明:低浓度盐处理有利于促进种子萌发,对幼苗的生长也未表现出不利影响,但叶片中脯氨酸含量成倍增加;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增大,刚果臂形草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及幼苗的生长高度、鲜重、干重均降低,质膜透性增加,形态和生理上都表现出盐害效应;叶片中脯氨酸和叶绿素含量增加,是刚果臂形草自身为抵御外界不良盐滞环境所做出的适应性生理效应。  相似文献   

18.
为建立绵果荠(Lachnoloma lehmannii)无菌苗培养体系,以种子作为试验材料,对不同消毒方法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并对影响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相关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种子消毒适宜方法为种子流水冲洗1~2 min,70%酒精浸泡1 min,0.1% HgCl2消毒1.5 min;2)光照对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而幼苗的不同部位对光照有不同响应;3)种子萌发对低温有依赖性,而幼苗生长需要一定的高温;4)适宜激素对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而幼苗的不同部位对激素有不同反应。因此,绵果荠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适合培养体系为把种子消毒后接种无激素的MS,放在变温为15 ℃/5 ℃的光照条件下培养4~5 d,萌发后转至温度为(25±1) ℃的光照条件下培养,发芽率达到90%,比对照高16%,且幼苗长势良好。  相似文献   

19.
The effects of fire, bruchid seed beetles and soil type on the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 establishment of Acacia drepanolobium were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d. Seeds subjected to three seed treatments (bruchid damaged, bruchid-free burnt, and bruchid-free unburned) were germinated in three different soil types (black cotton, red sandy, and clay loam soils). Undamaged seeds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germination (85.3%) than either beetle damaged (20.6%), or burnt seeds (3.4%). Soil type did not influence germination or seedling survival. Burnt seeds had an average germination of 2% in clay loams and 5.4% in red sandy soils, while beetle damaged seeds had an average germination of 15.6% in clay loams and 28.7% in black cotton soils. Treatment effects on seedling mortality or survival were not significant but seedlings from undamaged seeds had higher survival rates than those damaged by bruchid beetles.  相似文献   

20.
以低温层积处理和室温干燥储藏下的黑果枸杞果实和种子为研究对象,以沙为基质,对PEG-6000溶液模拟不同强度干旱胁迫及不同沙埋深度下的出苗率、出苗势、出苗指数及恢复发芽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对比PEG 溶液胁迫下的CK组,低温层积处理种子和果实出苗率比室温干燥处理分别提高了60.00%和16.66%,起始出苗天数分别缩短了7、9 d,说明低温层积能有效破除黑果枸杞种子和果实的休眠,提高其出苗率和出苗速率。2)在-0.03、-0.10 MPa PEG 溶液高渗透势下,种子和低温层积果实的出苗指标与CK处理差异性不显著(P>0.05),表明轻度的干旱胁迫不影响种子和低温层积的果实出苗,未层积处理的果实随干旱胁迫的加剧出苗各项指标呈阶梯式显著降低;-0.10 MPa PEG溶液的干旱胁迫成为黑果枸杞出苗的阈值。而干旱胁迫解除后,种子和果实仍能恢复萌发。3)种子和果实的最适播种深度分别为1和3 cm。可直接利用黑果枸杞果实播种育苗,是一件省时、省工且出苗率较高的一项适用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