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6HW-50型车载高射程喷雾机防治杨潜叶跳象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道了使用6HW-50车载高射程喷雾机,采用1.2%苦烟乳油不同施药量进行杨潜叶跳象防治的对比试验的结果,旨在评估这一新药械防治杨潜叶跳象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梨木虱在浙江省义乌市黄花梨上发生较普遍,还诱致煤污病发生。其防治关键时期为:(1)越冬期,冬季清园和刮除翘裂树皮,减少越冬虫口基数。(2)出蛰期.梨木虱出蛰盛期在2月底至3月初,出蛰盛期是第1代卵孵化始期。此时,一方面虫体较虚弱,一方面梨叶尚未长出,成虫和卵均暴露在枝条上,重点防治1~2次,可有效杀灭越冬成虫。药剂可用28%硫议乳油2000倍液,也可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加40%氧乐果乳油800信液。(3)第一代若虫发生期,一般在梨谢花2/3时喷药,可有效控制第1代若虫危害。以28%流氰乳油2000倍液防治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通过40%灭多威乳油对第2代美国白蛾4~5龄幼虫防效试验表明:药后7d,40%灭多威乳油3 000倍液防效最优,达100%;依次是4 000倍液防效为97.26%,5 000倍液防效为95.96%,6 000倍液防效为776.32%,随着浓度的降低防效逐渐递减,其中3 000倍液与4 000倍液、5 000倍液、6 000倍液防效差异极显著,4 000倍液与5 000倍液防效差异显著,与6 000倍液防效差异极显著;故建议蚕农如单独防治美国白蛾,推广使用浓度以4 000~5 000倍液为宜。  相似文献   

4.
几种农药对桑椹小粒性菌核病的防治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椹菌核病是果用桑树的重要病害,为高效、安全控制该病对桑果生产的危害,进行了大田农药防治筛选试验。结果表明,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硫磺粉剂500倍液和1 000倍液对桑椹小粒性菌核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桑叶和桑椹无明显药害;70%甲基托布津粉剂1 000倍液、25%吡唑醚菌酯乳油1 500倍和3 000倍液以及40%嘧霉胺粉剂1 000倍液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梨木虱在我市黄花梨上发生较普遍 ,受害后的叶片靠近叶柄处的主脉两侧发黑 ,严重时叶片之间粘结在一起。新梢受害后有萎缩现象 ,造成树势衰弱 ,影响花芽分化 ,严重影响了黄花梨的产量和品质。梨木虱防治应抓住以下几个关键时期 :1 越冬期。冬季清园 ,刮树皮 ,清扫果园 ,清除枯枝落叶及杂草 ,刮除翘裂树皮 ,以减少越冬虫口基数。2 出蛰期。梨木虱出蛰盛期在 2月底至 3月初 ,此时虫体较虚弱 ,且为第一代卵孵化始期 ,梨叶尚未长出 ,成虫和卵均暴露在枝条上 ,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重点防治 1~ 2次 ,可有效杀灭出蛰成虫。其特效药剂为 2 8%硫氰乳油 2 0 0 0倍液。3 第一代若虫发生期。一般掌握在梨花谢 2 / 3时喷药 ,能有效地控制第一代若虫为害。 1 997年 3月 31日 (花谢 3/ 4时 )用 2 8%硫氰乳油 2 0 0 0倍液防治 ,喷药后一周调查 ,若虫死亡率达 94 9%。4 第二代卵孵化盛期。这一时期约在 5月中旬 ,用 2 8%硫氰乳油 2 0 0 0倍液或 70 %吡虫啉 2 5 0 0倍液喷雾 ,如防治得好 ,可基本控制全年不发生梨木虱防治的几个关键时期$浙江省义乌市农业...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洗洁精、洗衣粉和皂粉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清除效果,用洗洁精洗手4次可将手上的稀释了1000倍的高效氯氰菊酯对家蚕的影响降至7.5%;用稀释10 000倍的高效氯氰菊酯药液喷施桑园,2天后采桑叶样,发现可致五龄起蚕100%死亡,但用稀释100倍的洗洁精处理桑叶样2次、用稀释500倍洗洁精处理桑叶样3次对家蚕是安全的;用稀释1000倍的洗洁精处理桑叶样3次,家蚕的死亡率降至15%。试验表明,相比皂粉和洗衣粉,洗洁精的适当处理能完全清除低浓度高效氯氰菊酯对桑叶和双手的污染。  相似文献   

7.
通过田间试验,对柳城县凤山镇市面上使用于桑园害虫防治的几种农药进行了防治效果及残效期的测试。结果表明:40%桑宝(灭多威)乳油1 500倍、40%乐桑(毒死蜱)乳油1 500倍、80%敌敌畏乳油1 000倍对鳞翅目幼虫的防效较好,防效依次为94.31%、92.84%、92.23%;73%桑宁(炔螨特)乳油3 000倍、40%乐果乳油1 000倍对桑蓟马和朱砂叶螨等刺吸性害虫的防效特效,防效依次为95.46%、91.33%;80%敌敌畏乳油、40%乐果乳油、730 g/L桑宁(炔螨特)乳油、40%桑宝(灭多威)乳油、40%乐桑(毒死蜱)乳油对桑蚕的残毒期依次为:5 d、5 d、10 d、12 d、15 d。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朱砂叶螨在安康蚕区的生活习性观察与发生规律调查,了解到朱砂叶螨在安康蚕区年发生20代,冬季高温干燥、夏秋季干旱少雨以及桑园管理不当,均会加重朱砂叶螨危害的发生。提出以加强桑园管理、增强树势、人工摘除螨叶等物理和生物防治方法为主,使用30%氧乐果乳油1 000~2 000倍液或仿生农药1.8%农克螨乳油2 000倍液化学防治为辅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的目的是测试40%丙·辛乳油(保桑灵)三个不同浓度(750倍、1000倍、1 500倍)对家蚕的安全间隔期及对杂交桑的安全性.通过试验结果表明:喷三个不同浓度药液后1天分别采药叶喂3龄第二口叶蚕至上蔟,蚕累计死亡率100%;喷药后4天采药叶喂3龄第二口叶蚕至上蔟,累计死亡率为0.40%丙·辛乳油对家蚕的毒性随着喷药后间隔时间延长,家蚕死亡率趋向变低.用该药防治桑园低龄幼虫效果较好,建议40%丙·辛乳油在桑园使用浓度为750~1 000倍液,采桑叶喂蚕的安全间隔期为5~7天.  相似文献   

10.
桑轮纹病的化学防治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桑轮纹病进行了化学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环唑类1 000倍液药剂、托布津类1 000倍液药剂和80%代森锰锌800倍液喷施桑树,可以抑制桑轮纹病真菌的发育进程,喷施桑树4次40 d后调查结果显示,环唑类1 000倍液药剂、托布津类1 000倍液药剂2个试验区桑树全部为健康枝条,桑叶的发病率为0,防效为100%;80%代森锰锌800倍液试验区桑叶的发病率为4.26%,防效89.36%。养蚕试验证明环唑类1 000倍液、托布津类1 000倍液药剂对家蚕饲养的残效期为1 d,不影响正常的养蚕生产。  相似文献   

11.
桑树不同季节施用杀虫剂虫螨腈对家蚕的残留毒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虫螨腈因其对家蚕的低毒性而成为桑树害虫防治药剂之一。为了确保桑园施用虫螨腈对家蚕的安全性,分别于春、夏、秋季对桑树喷施虫螨腈后,调查药剂对家蚕的残毒性及家蚕的中毒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季节桑树喷施虫螨腈对家蚕的残毒性差异较大。夏季以24%虫螨腈悬浮剂3 000倍稀释药液喷施桑树后3 d采叶饲养对3龄期家蚕基本安全,1000、2000倍稀释药液喷施后5d采叶饲养对3龄期家蚕已无致死性;春季3种浓度药液喷施后7 d采叶饲养仍造成3龄期家蚕100%死亡。夏蚕期3龄期家蚕饲喂1000倍稀释药液喷施后1h的桑叶后即出现中毒死亡,而中秋蚕期、春蚕期的3龄期家蚕食下相同毒叶分别在1、3d后才出现中毒死亡现象。此外,调查虫螨腈对不同龄期家蚕的残毒性,表明对5龄期家蚕的残毒性明显低于3、4龄期的家蚕,因此建议在家蚕4龄期之前尽量不用虫螨腈防治桑园害虫。  相似文献   

12.
采用飞机施药对青藏高原西藏飞蝗的防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米-17B7型直升飞机,应用3种农药对西藏飞蝗Locusta migratoria进行大规模灭治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军用高原直升飞机施药效率高,能有效克服高原地区开展虫害防治的困难,是控制青藏高原区蝗虫爆发和危害的有效手段;应用200亿/mL类产碱假单胞菌·苏云金杆菌悬乳剂平均灭效88.5%,100亿/mL杀蝗绿僵菌油悬浮剂平均灭效83.2%,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平均灭效95.4%;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对生物多样性的危害明显,应注意对害虫天敌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草原4号苜蓿(Medicago sativa cv.Caoyuan No.4)是对400余份苜蓿原始材料进行抗虫性鉴定,选择优良无性系,并结合抗虫性和配合力测定组配基础群体,通过3次轮回选择育成的抗蓟马苜蓿新品种(登记号:477)。该品种根直立,具有水平生长根;茎直立,有茸毛;叶为三出复叶,表面有茸毛;花紫色;荚果螺旋2~3回;千粒重1.86~2.35g。抗虫性强(为害点系数为0.26,虫情指数为0.33)、抗旱、抗寒、耐瘠薄。在呼和浩特地区可刈割3茬,干草平均产量在12 000~16 000kg·hm~(-2),种子产量达230.90kg·hm~(-2)。粗蛋白质含量在19%左右。适宜在我国华北南部苜蓿蓟马为害严重的各省(区)种植。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24%帕力特悬浮剂晚秋防治越冬代桑尺蠖幼虫的药效,试验结果显示:在20℃相对低温气候条件下,农药的触杀作用,喷药后3 d初步显效,喷药后10 d完全显效,药效维持20 d以上;500~1500倍药液浓度范围内,使用剂量变化对防治效果影响不明显,提高喷雾质量有助于提升除虫效果;24%帕力特悬浮剂用于越冬防治桑尺蠖的推荐使用浓度宜为1000倍左右,具体使用浓度可根据蚕期安排和用药时的天气状况及防治害虫要求的持效时间长短进行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15.
桑瘿蚊新型防治药剂及其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志松 《蚕桑通报》2004,35(1):21-25
根据桑橙瘿蚊的生活史、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和分布为害,研究制备成长效5%甲基异柳磷颗粒剂,并提出重点防治2~4代,抑制5~7代的防治策略,在桑树夏伐后6月下旬,每667m2桑园施药3kg可基本控制其全年危害.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添加亮氨酸和谷氨酸对肥育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为77 kg左右的"杜×长×大"肥育猪60头,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12头猪,公母各占1/2。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5%L-丙氨酸(等氮对照组)、1.00%亮氨酸+1.37%L-丙氨酸(亮氨酸组)、1.00%谷氨酸+1.44%L-丙氨酸(谷氨酸组)、1.00%亮氨酸+1.00%谷氨酸(亮氨酸+谷氨酸组)。试验期为6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谷氨酸组1~30 d的平均日采食量、末重和背膘厚均显著降低(P0.05),31~60 d的平均日增重降低了22.50%(P0.05);亮氨酸组、亮氨酸+谷氨酸组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中的肌内脂肪含量显著增加(P0.05),且亮氨酸+谷氨酸组1~30 d的平均日增重增加了8.04%(P0.05),31~60 d的平均日增重则降低23.70%(P0.05)。与等氮对照组相比,亮氨酸组和谷氨酸组的熟肉率、滴水损失和肉色均无显著差异(P0.05),亮氨酸+谷氨酸组肌肉黄度值显著降低(P0.05);各试验组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中风味氨基酸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上述结果提示,饲粮添加1.00%亮氨酸可降低1~30 d肥育猪的料重比,增加背最长肌肌内脂肪含量;饲粮添加1.00%谷氨酸或1.00%亮氨酸+1.00%谷氨酸可增加1~30 d的平均日增重,降低31~60 d的平均日增重;饲粮添加1.00%亮氨酸+1.00%谷氨酸可降低肉色黄度值,增加肌内脂肪含量,从而改善猪肉品质。  相似文献   

17.
不同生态型胡杨异形叶对虫害的抗氧化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旭平  万建宏  万东石 《草业科学》2011,28(7):1396-1399
圆形叶和披针形叶是成年胡杨(Populus euphratica)的两种叶片,本研究分析两种叶片遭受虫害时活性氧释放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遭受虫害时两种叶片超氧阴离子(O-2.)的释放,过氧化氢(H2O2)的含量,以及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有增加,但圆形叶抗氧化酶变化显著高于披针形叶,尤以POD最为显著。以上结果说明圆形叶比披针形叶能经受更严重的虫害胁迫。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发酵小麦制酒精沼渣对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肉品质的影响。选用128头体重为40 kg左右的"杜×长×大"杂交猪,根据性别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公母各占1/2)。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1、2和3组饲粮分别用5%、10%和15%发酵小麦制酒精沼渣替代基础饲粮中的部分豆粕。预试期7 d,试验期60 d,分为前期(1~30 d)和后期(31~60 d)2个阶段。结果表明:1)试验前期,各组生长肥育猪的生长性能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后期,试验1、2和3组的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增加了16.47%、25.88%和20.00%,且试验2组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1、2和3组的平均日采食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各组的料重比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全期,试验2和3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饲粮中添加发酵小麦制酒精沼渣对生长肥育猪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以及总蛋白(TP)、尿素氮(UN)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3)饲粮中添加发酵小麦制酒精沼渣对生长肥育猪背最长肌的p H1 h、亮度(L*)、红度(a*)、黄度(b*)、滴水损失、蒸煮损失、剪切力、硬度、弹性、内聚性、回复性以及肌内脂肪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1和2组背最长肌中苏氨酸、赖氨酸、脯氨酸、非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3组(P0.05),试验2组的谷氨酸、试验1组的甘氨酸以及试验1和2组的丝氨酸、丙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粮中添加发酵小麦制酒精沼渣对生长肥育猪背最长肌中脂肪酸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提示,饲粮中添加5%和10%发酵小麦制酒精沼渣能提高生长肥育猪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并可提高部分鲜味氨基酸的含量,进而改善肉的风味。  相似文献   

19.
青大1号紫花苜蓿在环湖地区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2008年在青海刚察、格尔木市进行新品系牧草和种子生产性状的品比试验,结果表明:青大1号紫花苜蓿新品系在青海省海拔3000-3300m地区,播种翌年春季返青率达92.6%,比对照提高74.8-80.7个百分点,生长第2-5年返青率达100%,具有优良的旱作性,在年降水量350-400mm地区,可正常进行牧草生产,并具有产量较高、持续稳产的特点。新品系在海拔3000-3300m地区,生长第2年后,表型性状与原始材料比较,田间整齐度、性状一致性进一步提高,枝繁叶茂,茎枝伸长后生育速度加快,至盛花期前,平均生长速度为1.6cm/d,是原始材料的1.5倍,成株平均高度达96cm,是原始材料的1.2倍,两者高度差为14cm。牧草和种子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2004-2007年平均干草产量达12867kg/hm2,种子产量达476kg/hm2,分别比对照高5.1倍和2.1倍。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复合微生物发酵玉米蛋白粉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肠道微生物数量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7日龄黄羽肉仔鸡15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鸡。对照组饲喂不添加发酵玉米蛋白粉的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添加5%和10%发酵玉米蛋白粉的试验饲粮。试验期49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饲粮添加5%和10%的发酵玉米蛋白粉能够显著提高肉仔鸡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P0.05),并且饲粮添加10%的发酵玉米蛋白粉能够显著降低料重比(P0.05);2)饲粮添加10%的发酵玉米蛋白粉能够显著或极显著提高28日龄的肝脏指数、肾脏指数以及56日龄的肾脏指数、胸腺指数(P0.05或P0.01);3)饲粮添加10%的发酵玉米蛋白粉能够极显著降低28日龄盲肠大肠杆菌数量(P0.01),饲粮添加5%和10%的发酵玉米蛋白粉能够极显著增加28和56日龄盲肠乳酸杆菌的数量(P0.05);4)饲粮添加5%和10%的发酵玉米蛋白粉能够极显著提高血清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抑制羟自由基能力(P0.01),并极显著降低28日龄血清丙二醛含量(P0.01)。由此可见,饲粮添加发酵玉米蛋白粉能够有效促进肉仔鸡生长,优化肠道菌群结构,提高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