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巨菌草(Pennisetum sinese)为原料,采用硫酸水解法制备了纳米纤维素,考察了硫酸质量分数、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纤维素分离过程以及得率的影响,同时进行了工艺优化试验。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利叶红外光谱仪(FTIR)、Zeta电位测定仪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纳米纤维素的形貌、体系稳定性、谱学性能、晶体结构和晶体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硫酸质量分数为50%,反应温度60 ℃,反应时间150 min时,纳米纤维素的得率最高,达到75.4%。电镜观察纳米纤维素为棒状,直径约20 nm,长度100~200 nm;XRD图谱表明纳米纤维素的结晶度较巨菌草纤维显著提高;与巨菌草纤维相比,所制得的纳米纤维素Zeta电位明显增大,表明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为高效利用蚕桑资源,以桑叶生产中废弃的桑枝皮为原料,提取果胶并制备纳米级纤维素晶须。研究表明,用0.10mol/L盐酸提取桑枝皮中的果胶,得率最高可达30.1%±1.2%,红外光谱图显示其主要成分为糖醛酸,且不同浓度盐酸处理可提取不同酯化度的果胶;经碱煮后的桑枝皮中的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被去除,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再经硫酸水解制备获得长约400 nm、直径约20 nm的纤维素晶须。将桑枝皮纳米纤维素晶须与废弃蚕丝的溶液相混合制备丝素蛋白复合膜,因桑枝皮纤维素晶须与丝素蛋白间具有良好的相容性,故复合膜的强度和弹性模量显著提高,其拉伸强度和杨氏模量分别为35.79MPa和2.10 GPa。初步认为,利用桑枝皮提取果胶和制备纳米纤维素晶须,可以作为提高蚕桑资源利用率与增加桑园产值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为防治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本文制备纳米化抗PEDV单链抗体(single-chain fragment,scFv)并验证其生物学特性。通过PCR方法扩增含有纤维素结合结构域(cellulose binding domain,CBD)的单链抗体基因CBD-scFv,构建抗PEDV的原核重组表达载体pET19b-CBD-scFv,鉴定正确后进行蛋白表达与鉴定。经硫酸水解法制备纳米纤维素(cellulose nanocrystal,CNC)后,将纯化复性后的CBD-scFv蛋白与CNC孵育结合得到纳米抗体CNC-CBD-scFv,通过SDS-PAGE和透射电镜鉴定复合物的结合效果。SDS-PAGE与Western blot结果表明抗体蛋白CBD-scFv正确表达;制备的纳米纤维素粒度均达到纳米材料级别;CNC与CBD-scFv结合后SDS-PAGE与透射电镜结果说明CNC与CBD-scFv在室温条件下可高效结合。本试验在高效表达合成复合纳米抗体材料的同时为PEDV的防治及应用奠定了一定的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4.
分别用水中干燥法和油中干燥法制备盐酸多西环素微囊,比较各自制得的微囊质量参数及其体外释药特性,以期为盐酸多西环素缓释制剂提供科学依据.以乙基纤维素为囊材,通过正交设计分别考察各因素对微囊质量的影响,评定微囊的大小、形态、载药量、包封率等质量指标,以释放度实验研究其释药特性.结果显示,水中干燥法所制得微囊粒径20 ~ 30 μm,包封率为87.3%;油中干燥法微囊粒径范围为200~400μm,包封率为93.7%.上述结果表明油中干燥法所得微囊粒径较大,包封率、载药量均明显高于水中干燥法制得的微囊;体外释药实验表明,微囊化大大延缓了盐酸多西环素的释放时间.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苹果渣为原料,以酸碱水浴法提取苹果渣纤维素,再以酸水解法处理苹果渣纤维素制备微晶纤维素。选取盐酸质量分数、料液比、酸解时间为单因素,微晶纤维素的得率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5(g/mL),盐酸质量分数6%和酸解时间50min。在此条件下,微晶纤维素得率为69.5%。  相似文献   

6.
经硫酸铰盐析、柱色谱分离得到纯化的鸡胆汁免疫球蛋白A(IgA)。然后用木瓜蛋白酶水解IgA,再经DEAE_(52)—纤维素柱色谱纯化得到IgAFc重链。用IgAFc重链免疫家兔制得兔抗鸡IgAFc重链抗血清。  相似文献   

7.
为优选穿心莲内酯纳米混悬剂的制备工艺并进行初步评价,试验以二甲基亚砜为溶剂、水为反溶剂,采用反溶剂法制备穿心莲内酯纳米混悬剂(ANDRO-NS),以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了ANDRO-NS的制备工艺,并进行验证试验,采用透射电镜、激光粒径仪对所制备的纳米混悬剂进行表征。结果显示:1%吐温-80混和0.05%泊洛沙姆为稳定剂,药物浓度为40 mg/mL,反溶剂和溶剂的体积比为20,搅拌速率为1400 r/min,搅拌时间为80 min,制得的ANDRO-NS平均粒径为568.51±13.74 nm,粒径合适,稳定性良好。试验表明,采用反溶剂沉淀法制备的ANDRO-NS工艺简单,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以酶制剂、酶-菌复合制剂对玉米秸秆进行生物发酵处理,分析其对玉米秸秆发酵品质、营养成分和纤维微观结构的影响,旨在探索通过打破纤维微观结构提高玉米秸秆利用率的作用机制。试验设置秸秆原料组(CS组)、青贮对照组(CK组)、复合酶制剂组(CPL组)、复合酶-单活菌组(CPLP组)、复合酶-双活菌组(CPLB组)。使用真空包装机抽空玉米秸秆青贮袋中的气体,室温发酵45 d后,分析各组青贮玉米秸秆的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采用苯酚硫酸法+4,4'二羧酸-2,2'-喹啉(BCA)法、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和伊红美兰法分析各组玉米秸秆纤维微观结构。结果表明:1)与CK组相比,CPL组的p H、氨态氮/总氮(NH3-N/TN)和乳酸/乙酸显著降低(P0.05),乳酸、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CPLB组的乳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CPLP和CPLB组的p H、NH3-N/TN、乳酸/乙酸以及NDF、ADF、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2)与CK组相比,CPL组的三级结构结晶度显著升高(P0.05),一级结构聚合度和四级结构比表面积无显著差异(P0.05),二级结构氢键作用力无明显变化;CPLP和CPLB组的一级结构聚合度显著降低(P0.05),四级结构比表面积显著增高(P0.05),二级结构氢键作用力减弱,三级结构结晶度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复合酶-单活菌和复合酶-双活菌显著改善了玉米秸秆的化学组成,通过降低玉米秸秆纤维素的一级结构聚合度和三级结构中纤维素非结晶区,减弱二级结构分子间氢键作用力,增加四级结构比表面积,有效地破解了玉米秸秆细胞壁的微观结构,从而提高了秸秆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以酶制剂、酶-菌复合制剂对玉米秸秆进行生物发酵处理,分析其对玉米秸秆发酵品质、营养成分和纤维微观结构的影响,旨在探索通过打破纤维微观结构提高玉米秸秆利用率的作用机制。试验设置秸秆原料组(CS组)、青贮对照组(CK组)、复合酶制剂组(CPL组)、复合酶-单活菌组(CPLP组)、复合酶-双活菌组(CPLB组)。使用真空包装机抽空玉米秸秆青贮袋中的气体,室温发酵45 d后,分析各组青贮玉米秸秆的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采用苯酚硫酸法+4,4'二羧酸-2,2'-喹啉(BCA)法、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和伊红美兰法分析各组玉米秸秆纤维微观结构。结果表明:1)与CK组相比,CPL组的p H、氨态氮/总氮(NH3-N/TN)和乳酸/乙酸显著降低(P<0.05),乳酸、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CPLB组的乳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CPLP和CPLB组的p H、NH3-N/TN、乳酸/乙酸以及NDF、ADF、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2)与CK组相比,CPL组的三级结构结晶度显著升高(P<0.05),一级结构聚合度和四级结构比表面积无显著差异(P>0.05),二级结构氢键作用力无明显变化;CPLP和CPLB组的一级结构聚合度显著降低(P<0.05),四级结构比表面积显著增高(P<0.05),二级结构氢键作用力减弱,三级结构结晶度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复合酶-单活菌和复合酶-双活菌显著改善了玉米秸秆的化学组成,通过降低玉米秸秆纤维素的一级结构聚合度和三级结构中纤维素非结晶区,减弱二级结构分子间氢键作用力,增加四级结构比表面积,有效地破解了玉米秸秆细胞壁的微观结构,从而提高了秸秆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以蚕丝纤维为生物模板的仿生矿化,为骨组织工程和生物材料领域关注热点之一。利用空气等离子体处理改变丝素纤维材料表面理化性能,调控羟基磷灰石纳米棒在材料表面的沉积形貌,制备出仿天然骨组织的丝素纤维/纳米羟基磷灰石(SFF/n HAp)复合材料,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对SFF/n HAp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等理化性质进行分析表征。结果显示,虽然未处理丝素纤维及经空气等离子体处理的丝素纤维均能调控羟基磷灰石在其表面沉积,但后者由于表面产生颗粒结构,粗糙度变大,并且引入的含氧官能团使亲疏水性及结晶度发生了变化,导致沉积其上的羟基磷灰石形貌有所差异,尤其是等离子体处理时间对其影响显著:等离子体处理5 min,羟基磷灰石呈现的棒状结构已不再明显;等离子体处理20 min,羟基磷灰石聚集成簇,且其结晶度最高,结晶型与天然骨组织中n HAp的结晶型类似。用经过空气等离子体处理的丝素纤维制备的丝素纤维/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有望用于骨组织修复。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糠氨酸标准溶液的储存稳定性以及牛奶前处理过程中盐酸浓度对糠氨酸检测结果的影响。试验1:分别用3.0、1.0和0.1 mol/L盐酸配制不同浓度糠氨酸标准溶液(1和5 mg/L),并分别放置于-20、4℃和室温(25℃)下,于第1、3、5、8、10、12、14、15、17和21天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糠氨酸含量(每个处理设3个平行),分析糠氨酸标准溶液在不同储存条件下的稳定性。试验2:设置11种不同浓度的盐酸,水解牛奶后测定糠氨酸含量,每个浓度设4个平行,试验独立重复3次,分析盐酸浓度对牛奶中糠氨酸检测结果的影响以及结果的重复性。结果表明:1)0.1和1.0 mol/L盐酸配制的糠氨酸标准溶液不稳定,3.0 mol/L盐酸配制的糠氨酸标准溶液稳定性较好,可于-20、4℃和室温条件下保存21 d。2)盐酸浓度显著影响牛奶水解效果(P<0.05),当水解液中盐酸浓度达到9.17 mol/L时糠氨酸可以完全游离出来,检测结果重复性比较好。因此,建议用3.0 mol/L盐酸配制糠氨酸标准溶液,于4℃保存,21 d内使用;水解牛奶所用盐酸浓度应使牛奶水解液中盐酸浓度至少达到9.17 mol/L。  相似文献   

12.
不同温度下环氧化合物与丝素蛋白作用形成的凝胶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氨基酸分析、热分析以及溶解法分析了丝素蛋白与环氧化合物(PGDE)在不同反应温度下形成的凝胶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在较高温度下形成的凝胶(CFG),其丝素蛋白上的酪氨酸(Tyr)、组氨酸(His)和赖氨酸(Lys)与PGDE发生了交联,热分解峰出现在299.4℃,难溶解。CFG形成了环氧化合物与丝素蛋白大分子交联的三维网络结构。而在冰点以下形成的凝胶(PFG),其丝素蛋白没有发生交联反应,热分解峰出现在294.7℃,较容易溶解。PFG具有丝素分子之间氢键结合的三维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微波水解—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快速测定饲料中色氨酸含量的方法。[方法] 以奶牛全混合日粮饲料(TMR)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筛选微波碱水解最佳条件,联合氨基酸自动分析仪LCAK06/Na(4.6 mm×150 mm)色谱柱分离及快速测定饲料中色氨酸含量。[结果] 水解温度是影响饲料色氨酸含量的最主要因素。微波碱水解测定饲料中色氨酸含量的最佳条件是:水解温度170 ℃、水解时间30 min、碱浓度5 mol/L,通过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TMR饲料色氨酸含量为0.14%。色氨酸在0.025~0.600 μmol/mL峰面积与浓度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9 7。定量限(LOQ)为0.05%,色氨酸回收率93%~104%,精密度RSD为3.58%。[结论] 该方法高效、准确,检测结果与国家标准《饲料中色氨酸的测定》(GB/T 15400—2018)中的常规碱水解法对比无显著差异,对于饲料中色氨酸含量测定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大肠杆菌噬菌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本研究以实验室保存的55株禽致病性大肠杆菌为宿主菌,通过双层琼脂平板法从某鸡场污水和淤泥中分离纯化得到1株宽裂解谱的大肠杆菌噬菌体,命名为Bp16,用2%磷钨酸负染后于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结构,采用双层琼脂平板法测定其温度和pH稳定性、最佳感染复数(MOI)及一步生长曲线等生物学特性。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分离得到的宽裂解谱噬菌体Bp16的头部为正二十面体结构,有尾且有尾丝,体长约为220 nm,根据《病毒分类——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第9次报告》的分类特征,该噬菌体为有尾噬菌体目、肌尾噬菌体科的成员;以实验室保存的55株禽致病性大肠杆菌为指示菌,其裂解效率仅为12.73%;温度稳定性结果显示,在37~60 ℃作用30 min或1 h噬菌体效价基本保持不变,且在80 ℃作用1 h后效价仍能达到1×104 PFU/mL以上,说明该噬菌体对温度的变化不敏感,具有耐热的特性;pH稳定性结果显示,在pH 5.0~10.0之间效价基本保持不变,对酸碱较耐受;最佳感染复数为1;根据最佳感染复数来绘制一步生长曲线,测得其潜伏期为20 min,暴发期为50 min,裂解量为73 PFU/cell。综上所述,噬菌体Bp16具有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及裂解能力强等优点,为后续试验研制大肠杆菌噬菌体制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通过观察磷酸水解的柞蚕丝肽对几种常见细菌的抑菌活性,发现柞蚕丝肽对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菌效果与丝肽的浓度相关,浓度越大抑菌率也越高。电镜透视扫描结果显示,柞蚕丝肽对细菌生长抑制是通过使细胞质萎缩、空化,从而不能正常分化而起作用的。  相似文献   

16.
水貂绿脓杆菌(PASD03株)鞭毛蛋白的提取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水貂绿脓杆菌PASD03株为研究对象,对其鞭毛蛋白的提取方法进行研究,分别通过酸裂解、差速离心以及酸裂解结合机械振荡三种方法,用(NH4)2SO4盐析来获得鞭毛蛋白,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提取的绿脓杆菌鞭毛蛋白进行分离纯化,并进行电镜鉴定。结果显示:成功分离出水貂绿脓杆菌的鞭毛蛋白,获得了绿脓杆菌鞭毛蛋白的初提液.绿脓杆菌鞭毛蛋白经SDS-PAGE提示纯化的鞭毛蛋白为一条相对分子质量(Mr)为53×103蛋白带,透射电镜(SEM)观察发现该鞭毛蛋白呈丝状。结论:经酸裂解法并结合机械振荡和硫酸铵沉淀法简便、耗时短、纯度高、产量高,适用于绿脓杆菌鞭毛蛋白的提取。  相似文献   

17.
以蚕丝断裂强力作为蚕丝织物酸水解老化样品老化程度的考核指标,利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技术和红外光谱去卷积拟合技术考察样品丝蛋白一级、二级结构的变化,分析丝蛋白β-折叠结构变化对蚕丝织物断裂强力的影响,同时利用X射线衍射(XRD)技术测试分析样品丝蛋白结晶度变化,以此探讨蚕丝织物的老化规律及老化机制。结果表明,随着蚕丝织物酸水解老化处理时间延长和氢离子浓度增加,丝蛋白的β-折叠结构相对含量呈下降趋势,而蚕丝织物断裂强力随老化处理时间的变化规律与丝蛋白β-折叠结构相对含量的变化有一致性。进一步分析蚕丝织物断裂强力变化曲线区域特性,发现丝蛋白β-折叠结构相对含量的变化是引起蚕丝织物断裂强力变化的主要原因,并且对样品丝蛋白结晶度的测试结果佐证了上述观点。  相似文献   

18.
This experiment was aimed to study the protease properties produced by Bacillus subtilis JNB001 via the index of protease activity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pH,temperature and other factors on the enzymatic reaction,and the ability of the crude enzyme solution to hydrolyze various animal protein was measured by the degree of hydrolysi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st suitable pH of reaction was 8.0 and the temperature was 45 ℃.The crude enzyme solution in the range of pH 5.5 to 9.0 was relatively stable,while it was not suitable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enzyme solution when pH was over 9.0.At 45 ℃ it had good thermal stability when exceed 50 ℃ for 10 min, the residual activity had been less than 60%.Metal ions such as Ca2+ and Mg2+,reducing agent like DTT,surfactant as Tween-80,etc.could greatly improve the enzyme activity.On the opposite,Fe2+ and Cu2+ as well as other ions,metal chelator EDTA,denaturant SDS and other materials could inhibit the protease activity.The Km was 6.43 mg/mL,and Vmax was 47.39 μg/min.It had a range of reaction pH from 7.0 to 9.0 and temperature from 40 to 50 ℃ in the situation for different protein substrates.The crude enzyme solution could hydrolyze pig hair,pig nail,hair removal of cowhide,gelatin and other hard protein substances.The results provided the strong date support for the Bacillus subtilis JNB001 which could be used in dead livestock harmless biological treatment system and other aspects of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枯草芽孢杆菌JNB001发酵所产蛋白酶的特性,试验以蛋白酶活力为指标,研究了pH、温度等因素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并通过水解度考察了粗酶液对各种动物蛋白的酶解效果。结果表明,酶反应最适pH为8.0,温度为45 ℃;粗酶液在pH 5.5~9.0的范围内较稳定,过碱则不利于酶液的保存。在45 ℃下热稳定性良好,超过50 ℃保温10 min后残余酶活已不足60%;金属离子Ca2+和Mg2+、还原剂DTT、表面活性剂Tween-80等能大幅度提高酶活力。而Fe2+、Cu2+、金属螯合剂EDTA、变性剂SDS等物质则会抑制蛋白酶活性;酶促反应的Km为6.43 mg/mL,Vmax为47.39 μg/min;针对不同蛋白底物,酶促反应较适pH为 7.0~9.0,温度为40~50 ℃。该粗酶液具有水解猪毛、猪蹄甲、脱毛牛皮、明胶等硬蛋白类物质的能力。上述试验结果可为枯草芽孢杆菌JNB001在病死畜禽无害化生物处理体系等方面的工业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