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牧草种子生产中的潜在种子产量与实际种子产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牧草种子生产中的潜在种子产量(理论种子产量)、表现种子产量和实际种子产量(收获种子产量)等概念。分析了牧草实际种子产量与潜在种子产量之间的差距及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了提高牧草实际种子产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牧草种子生产中的潜在种子产量与实际种子产量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本文介绍了牧草种子生产中的潜在种子产量(理论种子产量)、表现种子产量和实际种子产量(收获种子产量)等概念。分析了牧草实际种子产量与潜在种子产量之间的差距及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了提高牧草实际种子产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李威 《青海草业》2005,14(2):35-36,18
牧草种子生产是一种专业化且困难的工作,因为牧草育种工作主要关注牧草产量及质量,而不是种子产量及质量。牧草种子作物管理必须集中在两个阶段,即种子产量潜力的建立(从播种到开花期的管理)和种子产量潜力的利用(从开花到收获管理)。本文论述了禾本科牧草种子发育及其产量的构成因素,并讨论了禾本科牧草种子作物的管理。  相似文献   

4.
植物生长调节剂已经广泛推广运用于牧草种子生产。以“滇北”鸭茅为试验材料,通过两年的大田试验探讨了不同浓度的矮壮素(500、750、1000、1250 g·hm-2)和不同浓度抗倒酯(100、200、300、400 g·hm-2)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混合制剂(500+50、500+150、1000+50、1000+150 g·hm-2)对鸭茅种子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喷施3种生长调节剂对鸭茅种子的产量均有提升,以混施矮壮素和抗倒酯(500+150 g·hm-2)效果最佳,增产达46.2%。此外试验发现,生长调节剂主要是通过增加鸭茅种子田单位面积的生殖枝数目和结实率来提高鸭茅种子产量。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千粒重及每穗小花数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牧草种子在人工草地建设和草地改良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草地改良、生态治理、环境绿化及农业结构调整等均需要大量的优良牧草种子。优良牧草种子是指不仅具有优良的性状表现,而且具有良好的播种品质的种子。其生产不仅要求较高的种子产量,而且更要保证获得品质优良的种子。牧草种子生产可以通过适宜环境的选择和改善、田间栽培、管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来提高产量,特别是营养生长期的田间管理。  相似文献   

6.
氮素是影响牧草种子产量的关键因素,氮素对于植株分蘖、干物质生产、花序形成、产量组分动态变化等均具有影响.文章主要从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的概念、构建方法、研究现状、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提出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在实际生产中应用时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在牧草种子生产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种子激素引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云华  王彦荣  陶奇波 《草业科学》2016,33(12):2494-2502
种子激素引发(Hormonal priming)是种子引发(Seed priming)的一种。通过激素引发可以有效改善种子萌发状态,促进幼苗生长和产量提高,并增强植物的抗逆性。本文针对近年来植物激素引发的研究情况,介绍了激素引发在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中的应用,论述了其对植物生长发育的有利影响。并从植物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两个方面阐述了种子激素引发的机理。同时,对影响引发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种子引发的浓度与引发时间、种子引发后的回干条件是影响引发效果的最重要因素。未来的研究应充分借助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等方法,深入探究种子激素引发的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机理,并加强在草类植物中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灌溉对白三叶生殖生长及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是温带重要的豆科牧草,在我国草地改良及生态环境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而目前我国白三叶种子主要依靠进口,其生产研究匮乏、技术落后,使之生产利用受到严重制约。本研究以白三叶海法品种为对象,于2003年11月-2005年6月在云南省种羊场,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5个水分调控处理;结合室内土培法,通过对白三叶种子田需水量及灌水时间的确定,水分对白三叶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对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调控、对种子发育及种子质量的影响等方面研究其种子生产的高产灌溉制度,并从生理生化的角度研究水分对白三叶生长发育的调控。  相似文献   

9.
杨伟光  李红  刘昭明 《草业科学》2011,28(11):2061-2066
牧草种子是改良退化草地、建植栽培草地,提高草地畜牧业生产力的物质基础。黑龙江省牧草种子本土化生产水平低,是长期制约当地草地畜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调研和查阅资料,目前全省已收集牧草种质资源2 000余份,育成国审牧草饲料品种19个,制定牧草种子生产相关地方标准9项。重点研究了苜蓿(Medicago sativa)良种繁育技术,并进行了推广应用,使苜蓿种子产量由原来的150 kg/hm2提高到225 kg/hm2。年生产各类牧草种子700 t,但现有的牧草种子生产远远满足不了发展需求,牧草种子产业仍存在法律、法规不健全、优良品种缺乏、机械化程度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紫花苜蓿素有“牧草之王”之美誉,是目前全世界种植范围最广,面积最大的一种牧草。它不但是一种高植物蛋白优质饲料,同时也是一种很好的养地、肥地的绿肥植物。在我国部分地区,由于对苜蓿种植生产技术水平落后,管理粗放,致使种子的产量较低,使种子满足不了生产发展的需要。为此,为了搞好苜蓿种子的生产,笔者现将苜蓿种子的生产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 栽培技术 (1)选地。紫花苜蓿根系发达,人土深,抗旱能  相似文献   

11.
于1999年7~9月在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进行了羊柴花期喷施激素和营养素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盛花期喷施激素和营养素类药物时,激素类药物比营养素类增产效果好。本试验结果用药浓度选择是种子增产的首要因素,而用药种类是地上生物量增产和的首要因素。本试验中天丰素在400ml/hm^2下对种子增产效果好;喷长精对地上生物量增产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为确定"和燕1号"燕麦新品种在二阴地区的适宜播种时间,在甘肃省二阴地区和政县进行"和燕1号"最佳播种期试验,测定不同播期"和燕1号"的物候期、株高、生长速率、草产量及种子产量。结果显示:随着播种期的推后,生育时期逐渐推后,株高呈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趋势,5月15日播种株高最高,4月24日和6月15日播种株高最低;生长速率变化与株高变化趋势趋于一致,4月份播种"和燕1号"生长速率普遍较低,6月29日播种植株生长速率最快,5月15日次之。生产中若用作饲草,可推后播种时间,5月15日左右为最佳播期;收籽实,则在4月14日左右播种可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3.
落粒性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为抵御恶劣环境和繁衍后代形成的一种适应机制,但会给种子生产造成严重损失,因此,落粒性一直是广大草业工作者关注的重点研究领域之一。由于经过人类选择驯化的时间较短,禾本科牧草通常存在落粒现象。本文主要就落粒对种子生产的影响、落粒率的测定方法、禾草种子落粒机制的研究、减少种子落粒的田间管理以及抗落粒品种的选育等方面做以综述,并提出相应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4.
施肥对青藏高原燕麦种子生产的增产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研究施肥水平对燕麦Avena sativa种子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燕麦种子高产的施肥量,为提高燕麦种子生产能力提供直接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设计的施氮梯度范围,施氮对燕麦产量和品质影响作用明显,施氮水平与种子蛋白质含量之间呈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R=0.896 8,P<0.01),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蛋白质含量持续增加;而施氮水平与有效分蘖数、小穗数、草产量和种子产量之间呈显著的二次回归关系(P<0.01),表现为"低-高-低"的变化趋势,施氮60 kg/hm2时燕麦种子产量为4358.5 kg/hm2,达到最高,施肥量继续增加,种子产量增幅下降,投入产出比降低.因此,从高产和高效角度综合考虑,生产中以收获燕麦种子为目的时,施氮量应选择60 kg/hm2,而以生产饲草为目的时,施氮量应选择75 kg/hm2.  相似文献   

15.
家畜排泄物对牧草种子传播和萌发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放牧调控牧草的生殖格局,包括牧草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分配、种子生产、传播和萌发等,其中家畜的排泄物是重要的作用途径之一。放牧家畜的排泄物促进种子生产、远距离扩散和种子萌发,同时也会损伤种子、抑制萌发等。本文从种子生产、传播及萌发等方面阐述放牧家畜排泄物对牧草种子的作用,认为其是牧草自然更新有效途径之一。放牧家畜排泄物能够增加种子产量、采食几率、散布距离及改变萌发自身与生境条件,从而提高种子传播数量和质量,以促进牧草的有效自然更新。通过了解家畜排泄物在牧草种子传播和萌发中的作用并再此基础上探讨牧草自然更新的机制,以期为草地更新和退化草地恢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总结了农业部赴美国草种生产、加工与检验技术培训团在美国学习与考察的主要成果,分析了美国草种生产的主要特点,介绍了美国在草种生产与质量控制方面的先进经验,并提出促进我国草种业发展的具体建议,以期为进一步提高我国草种业生产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施肥对驯化条件下线叶野豌豆饲草和种子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绿洲区驯化条件下的新疆线叶野豌豆为材料,进行施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肥区线叶野豌豆饲草产量比未施肥高出1 857.1 kg/hm2,饲草的再生率为38.1%,明显高于未施肥区的31.9%。同时施肥可明显使种子成熟期集中,采收种子时期分5个时间段,第2、3时间段收获的种子占全部种子产量的76%。施肥区种子总产量比对照高62.6%。施肥处理可明显的提高线叶野豌豆饲草和种子产量,对改善牧草种子品质也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王雪萌  张涵  宋瑞  刘备  张铁军  毛培胜  贾善刚 《草地学报》2021,29(10):2115-2125
牧草种子在草原植被恢复和草牧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美都是国土辽阔的大国,本文通过对比近十年内中美2国牧草种子生产的相关数据,分析中美草种业在牧草种子生产规模、专业化生产的地域性、新品种选育、产业化与机械化以及生产技术研究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尽管我国在牧草种子专业化生产的地域性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种植面积和单产仍然低于美国,每年仍需进口大量牧草种子来满足生态建设和草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与美国相比,我国牧草种子生产在育种、产业化、机械化和专业化等方面存在巨大的潜力,而且我国牧草种子产业亟需培育大型龙头企业。基于中美在牧草种子生产体系上的差异,本文比较分析了中美两国在牧草种子生产方面的差异和我国的发展潜力,并提出了当前我国牧草种子产业发展需要集中努力的方向和建议,希望能为推动我国草种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