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为明确燕麦(Avena sativa)种质资源营养器官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和各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而为燕麦育种和种质资源创新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国内外收集的590份燕麦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在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对其从地上器官质量性状、茎部性状、叶部性状和分蘖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进行评价分析,并利用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评价其营养器官表型性状的遗传变异水平。结果表明:590份燕麦种质资源质量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以茎节绒毛最高(1.026),苗期株型最低(0.162);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以第三茎节茎粗最高(2.09),旗叶叶面积最低(1.87);变异系数以无效分蘖数(54.92%)最大,茎节数最小(12.20%);茎部性状和倒二叶长、倒二叶叶面积是影响燕麦种子和饲草产量的重要因子。590份燕麦资源可分为4大类群,其中类群Ⅲ可作为饲草型育种目标的亲本材料,类群IV可作为抗倒伏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2.
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为复杂性状关联分析提供基础。本研究通过SSR分子标记技术,对68份柱花草(Stylosanthes spp.)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与群体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0个多态性SSR标记在68份柱花草种质中共检测到146个等位基因,平均为4.867个,每个SSR标记的Shannon信息指数(I)和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676~1.690和0.363~0.764,平均为1.195和0.577。根据SSR标记数据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可将68份柱花草种质资源分为6类,群体结构分析中在ΔK达到最大时,K=6,因此将68份柱花草材料划分为6个群体,与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将为柱花草遗传背景研究、种质资源评价和优良种质筛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发掘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优异种质资源及其抗落粒品种选育,本研究以68份柱花草种质为试验材料,在2020—2021年间对落粒率等共9项农艺性状进行田间观测,采用SPSS 20.0数据分析软件对观测数据进行主成分、相关性和聚类分析,并运用隶属函数法对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9个...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柱花草(Stylosanthes spp.)种间的亲缘关系,本研究利用23个SSR标记对柱花草属14个种的33份材料的遗传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3个SSR标记在不同柱花草种间均具有多态性,共检测到等位基因138个,每个标记可检测到4~10个等位基因,平均6个;每个标记的多态性信息含量在0.501~0.830,平均为0.700。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33份供试柱花草种质可分为5类,根据包含的基因组类型分别命名为AB类、AC类、J类、DE类、G类。毛叶柱花草(S.subsericea)和有钩柱花草(S.hamata)(I)的亲缘关系最近,有钩柱花草(I)与头状柱花草(S.capitata)的遗传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5.
杨正禹  陆忠杰  张茂  董瑞 《草业学报》2021,30(11):87-97
胡枝子属植物是重要的豆科牧草,为了解胡枝子属植物种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对胡枝子属的Lespedeza juncea、Lespedeza cuneata、Lespedeza capitata和Lespedeza bicolor等16个种132份种质的种子数字图像信息,包括种子长(SL)、种子宽(SW)、长宽比(SL/SW)、种子周长(Pe)、种子厚(ST)、种脐长(HL)、百粒重(SY)等7个种子形态学特征进行分析.使用GenStat中的REML分析以及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相结合的模式分析方法.结果显示:132份胡枝子种质及L.juncea中所有种质间的种子性状都存在显著(P<0.05)差异.L.capitata和L.bicolor中除性状SL/SW,L.cuneata中除性状SL/SW和Pe外,其余性状在种质间都存在显著(P<0.05)差异.测量的7个性状中,变异系数(CV)均大于5%,最高为61.95%,最小为5.42%.132份种质及4个种的SY、ST、Pe的R值均大于0.9,表明遗传稳定性强,可作为育种工作的参考指标.本研究可为胡枝子属植物分类、种质资源改良及遗传多样性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五节芒表型性状和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25个表型性状和33对SSR标记,对53份五节芒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评价。表型性状分析结果表明,25个表型性状在不同五节芒种质间表现出较大差异,变异系数的变化范围为6.53%~69.82%,其中整株干重、三级花序数、二级花序数等性状变异较大,是造成表型差异的主要因素。表型聚类将53份供试材料划分为3个类群,大部分材料聚在第Ⅲ类群内,但仍有部分材料独立成群。SSR标记分析结果表明, 26对SSR引物在53份五节芒中表现出多态性,这些多态性引物共产生81条DNA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74条,占91.36%。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086~0.374,平均为0.245。53份五节芒遗传相似性系数在0.693 2~0.965 9,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258 7,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00 4。基于SSR分子标记的聚类分析表明,种质资源与其地理分布并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表型性状和SSR分子标记结果均表明五节芒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辐射对柱花草(Stylosanthes spp.) M3代农艺性状的影响及分子标记辅助诱变育种技术,利用经60Coγ射线辐射诱变后的柱花草种子,种植后经过连续2代的单株选择筛选到17份性状优良的M2代柱花草种子,种植成为M3代后,对17份柱花草测定其株高、冠径、分枝数、第一分支长、病害级数、开花期、单株干重,并进行DNA保守序列多态性(Conserved DNA-derived polymorphism,CDDP)和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equence 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SRAP)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运用NTSYS-pc 2.1软件计算17份柱花草的遗传相似系数,17条CDDP引物以及26对SRAP引物分别扩增出92条和177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数分别为66条和111条,多态性比率分别为71.7%和62.7%,特异性条带各为13条和29条,特异性比率分别为14.1%和16.4%,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S)范围为0.54~0.90和0.60~0.94,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76和0.79。按照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基于CDDP标记和SRAP标记联合作17份柱花草的聚类图,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82时可将17份柱花草分成7个类群,聚类结果与农艺性状统计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为今后辐射诱变柱花草育种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鉴定山蚂蝗(Desmodium)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及亲缘关系,选取92对柱花草(Stylosanthes spp.)EST-SSR标记和来自8个种的16份山蚂蝗材料,分析柱花草EST-SSR标记在山蚂蝗中的通用性,并对8种山蚂蝗进行亲缘关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柱花草EST-SSR标记在8种山蚂蝗种的可转移率为63.04%~73.91%,其中50对可在全部8种山蚂蝗中进行有效扩增。16对多态性EST-SSR标记在16份山蚂蝗种质中共检测到等位基因35个,平均2.19个。聚类分析表明,16份山蚂蝗种质可分为5类,与形态学划分结果相似。可见,柱花草EST-SSR标记在山蚂蝗上具有较高的可转移性,可应用于山蚂蝗种质资源评价及亲缘关系研究。  相似文献   

9.
文中利用变异系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相关性分析及聚类分析等方法,对50份二化性柞蚕种质资源的茧长、茧幅、茧形指数(茧长/茧幅)、千粒茧重、全茧量、茧层量及茧层率7个茧期性状进行统计分析。供试柞蚕种质资源间变异系数的变幅为1.36%~14.76%,茧层量的变异系数最大(14.76%),茧形指数的变异系数最小(1.36%);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的变幅为1.94~2.06,全茧量指数最高(2.06),茧形指数最低(1.94),表明柞蚕种质资源茧期性状(除茧形指数外)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各性状间存在复杂的相互关系。基于7个茧期性状的聚类分析将50份柞蚕种质资源划分为3个类群,第Ⅰ类群包含18份种质,多为实用型种质;第Ⅱ类群包含13份种质,多为特殊遗传材料;第Ⅲ类群包含19份种质,多为多丝型种质。研究结果可为柞蚕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对内蒙古的26份草木樨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草木樨22个表型性状种质间变异程度较高,叶面积的变异系数最大,为59.09%,小花长变异系数最小,为9.7%。(2)主成分分析表明,草木樨的22个表型性状可简化为5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达到82.446%,以株高因子贡献率最高,为36.9%,株高、花序长、单序粒数、叶形指数、花萼长、花长、荚果长等性状是造成草木樨种质资源表型差异的主要因素。(3)采用系统聚类分析可将26份草木樨种质材料分为6大类。  相似文献   

11.
柱花草SRAP-PCR体系优化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张伟丽  刘凤民  刘艾 《草业学报》2011,20(4):159-168
以热研2号、热研13号柱花草为试验材料,对影响SRAP标记PCR反应的模板、Mg2+、dNTPs、酶及引物浓度进行了优化,建立了适合于柱花草SRAP标记的扩增体系。反应体系具体为:模板DNA 40 ng, Mg2+ 2.5 mmol/L,dNTPs 0.2 mmol/L,Taq酶1.0 U,引物0.3 μmol/L,反应总体积为25 μL。采用优化的扩增体系,对9份柱花草种质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从48对SRAP引物中筛选出14对扩增清晰且多态性高的引物,共扩增出154条谱带, 其中有150条多态性谱带。多态性比率(PPB)达97.36%。应用NTSYSpc 2.1数据分析软件计算各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S),结果表明这些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的变化范围为0.386~0.882,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631,平均遗传距离(GD)为0.369。通过UPGMA分子系统聚类法,将9份柱花草种质分为3个类群,有钩柱花草是第Ⅰ类,西卡柱花草是第Ⅱ类,热研5号、热研10号、热研13号、白花库克、热研2号、格拉姆、Tardio为第Ⅲ类。从遗传聚类图可以很明确地看出9份种源间的遗传距离及亲缘关系。对聚类结果分析显示,大部分具有亲缘关系的品种及形态学、生物学特征相近的品种聚在一类,说明聚类分析结果与系谱及生物学特征具有一定的相符性。  相似文献   

12.
为客观评价燕麦种质资源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并为黑龙江地区燕麦新品种选育提供关键数据,对51份燕麦种质资源13个农艺性状进行了形态多样性指数分析,并对其中的9个数量性状进行了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均较大,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主穗长(1.517),其次为株高(1.448)和主穗粒重(1.414),性状变异系数最大的是主穗小穗数(34.8%),其次为主穗粒重(33.1%)和单株分蘖数(27.4%);聚类分析将51份燕麦品种的9个数量性状分为4大类群,类群Ⅰ为有益性状不明显,为多目标性状育种的亲本材料,类群Ⅱ为选育矮秆育种目标亲本材料,类群Ⅲ为高杆、增加分蘖数育种目标亲本材料,类群Ⅳ为选育大粒型、多轮层数、多小穗数等育种目标亲本材料。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为70.09%,第一主成分反映种子产量,第二主成反映单株分蘖数,第三主成分反映株高。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燕麦(Avena sativa L.)种质资源在江淮地区农艺性状上的差异,本试验对141份燕麦种质资源的14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燕麦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较高,多样性指数最高的为单株鲜重,其次为单株干重和千粒重,分别为2.64,2.48,2.33;供试燕麦种质间千粒重和穗粒数的差异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29.46%和24.47%。根据燕麦种质性状间的遗传差异,通过对14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聚类分析把141份燕麦种质划分为3大种质群。种质群Ⅰ可作为选育特异性株高和小穗材料的亲本;种质群Ⅱ可用来选育高产饲草材料;种质群Ⅲ可以作为选育饲用籽粒材料的亲本。10个数量性状主成分分析得到的4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达69.609%,第1主成分反映草产量,第2主成分反映形态性状,第3,4主成分分别反映籽粒特性和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14.
为客观评价燕麦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本试验对50份国外引进燕麦种质资源的27个农艺性状进行了形态多样性指数分析,并对其中的16个数量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穗长 (H'=2.04),变异系数最大的是营养枝数(63.36%);鲜草产量与干草产量、株高、分蘖数等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聚类分析将50份燕麦种质资源分为4大类群,第Ⅰ类群为早熟种质,具有植株高大、单株鲜草产量高、茎节数和小穗多、茎秆粗壮等特点,可作为选育多目标性状的优良种质或材料;第Ⅱ类群为中晚熟种质,但有益性状不明显;第Ⅲ类群属于中熟种质,植株分蘖能力强,种子千粒重高,可作为选育高产分蘖能力强的优良亲本;第Ⅳ类群属于晚熟种质,植株茎秆粗壮,可作为选育抗倒品种的优良亲本。主成分分析将16个数量性状指标集中在累计贡献率达77.00%的5个主成分中:第一主成分与燕麦牧草产量密切相关;第二主成分载荷最高的是单株营养枝数;第三主成分载荷最高的是生殖枝数;第四和五主成分主要反映茎节数和株高。综上所述,川西北地区引进的50份国内外燕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丰富,综合评价表明,种质Golden Yellow、Lightning、Golden Rain Ⅱ、Bambull Ⅱ可以作为亲本以改良当地燕麦品种。  相似文献   

15.
空间诱变柱花草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昌军  严琳玲 《草地学报》2011,19(2):299-305
采用改良CTAB法从空间诱变柱花草(Stylosanthes spp.)嫩叶中提取得到高质量的DNA,并对柱花草ISSR反应体系中的影响因子进行优化,建立柱花草ISSR反应的最佳体系。在此基础上,用12条引物对86份柱花草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共获得133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数为109条,占总条带数的81.95%,品种中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75~0.98,表明其遗传关系比较近。当相似系数在0.81水平时,可将供试86份材料分为5大类,其中只有品系85号与原对照品种(热研2号)聚在一起,说明大部分空间诱变柱花草株系在DNA水平上与原对照品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张伟丽  刘凤民 《草地学报》2012,20(3):505-511
采用不同剂量60 Coγ射线辐照处理(0,325,487,974Gy)热研13号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 SW.‘Reyan No.13’)种子,统计M1代植株的发芽率、株高、叶片长度和茎粗,进行SRAP分子标记分析,以期明确柱花草M1代表型与分子水平的诱变效果。结果表明:辐射处理的各项生物性状指标均低于对照,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柱花草生长所受抑制作用也增强,974Gy处理下除叶长外其他生长指标均最低,显著低于另2个处理和对照(P<0.05);经SRAP分析显示,24对SRAP引物组合中共筛选出8对多态性好、条带清晰的引物组合,8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88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57条,多态性比率达64.77%。柱花草的各辐照处理均与对照存在不同程度的多态性差异,相异系数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而增大。325Gy,487Gy和974Gy处理的相异系数分别为22.0%,38.1%和41.5%;这些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S)变化范围为0.585~0.780,平均GS为0.678。974Gy处理与对照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585,说明974Gy处理与对照的遗传距离较远,变异程度最大,而487Gy处理次之,325Gy处理最小。通过UPGMA分子系统聚类法,可把4个辐照梯度处理分为2大类群:对照、325Gy和487Gy处理聚在第Ⅰ大类中,而974Gy处理单独聚为第Ⅱ大类。SRAP分析结果与生物性状指标结果呈现一定程度的一致性,说明SRAP分析可以准确检测柱花草辐照材料的变异。  相似文献   

17.
南方热区对高品质牧草品种的需求不断增加,而形态特征综合评价是优良品种选育的前提。本试验以9种76份山蚂蝗属(Desmodium Des.)种质为材料,对32个植物学性状进行观测,研究其形态学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32个植物学性状中荚果形状和茎毛类型变异系数最大,分别为60.72%和50.45%,说明山蚂蝗属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表明,在欧氏距离17处可将76份种质分为7类,其中第一类中糙毛假地豆071221227、灰色山蚂蝗CIAT46561、假地豆061002029,081229011,071221025,070302002、卵叶山蚂蝗CIAT350、异果山绿豆041104057,070117039叶形及果形大、中央小叶较宽、被毛少,具有高产优质特点,可作为育种的候选材料。本研究明确了山蚂蝗种间形态学遗传多样性特点,获得的9份材料为山蚂蝗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冰草属植物醇溶蛋白遗传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A-PAGE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采自内蒙古、河北、山西、宁夏、甘肃和吉林6省,经引种栽培筛选出的5种12个冰草属植物居群醇溶蛋白进行遗传结构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供试材料总计电泳出了37条相对迁移率不同的醇溶蛋白带纹,在α、β、γ、ω区分别有5、15、10和7条,4条谱带为稳定表达带,多态率89.19%。不同物种居群间蛋白多样性丰富程度不同,冰草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指数最丰富。其次为蒙古冰草,遗传多样性相对最低的为细茎冰草。种间遗传分化占冰草属物种遗传多样性的78.70%;冰草地区间的遗传多样性占总体遗传多样性的73.31%。Jaccard系数为0.498时聚为4类,同种不同材料基本能够聚在一起,但有交叉现象;地理分布相近的物种聚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9.
利用EST-SSR分子标记,基于最适取样策略构建了 15份老芒麦种质的DNA指纹图谱,并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16对引物扩增出的条带多态信息含量变化范围为0.0457(Ps569)~0.4667(Elw1468s087),表明15份老芒麦材料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甘南老芒麦种群遗传多样性最丰富(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