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兴安岭天然林林分生长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林分密度指数(SDI)作为天然林的林分密度测度,来反映天然林区天然林分中林木之间的竞争水平,利用地位级指数(SCI)代替地位指数来反映天然林区林分立地质量。结合这2个因子以Schumacher生长曲线为基本模型形式建立了天然林全林分生长和收获模型,模型包括断面积生长预估模型、林分蓄积量预估模型、郁闭度预估模型和蓄积枯损率模型。从模型的拟合和检验结果来看,模型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天然更新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祁连山天然林区,选择林分的不同郁闭度、龄级、地位级、林木组成、坡向、海拔高度等生态因子,进行了天然更新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林分郁闭度在0.4~0.7时幼树数量最多,0.8~0.9郁闭度次之,1.0、0.3以下郁闭度时最少;中郁闭度林分更新中等,过密和过稀林分更新不良;云杉在海拔2800m左右的阴坡、半阴坡更新最好。  相似文献   

3.
针对东丰县现有国有叶松人工林的采伐方式以及各龄级的面积、蓄积比例分布失调的状况,进行一次远近利益相结合的统一规划,定向培育一些大径材林木,以达到龄级分布相对均衡,变单一木材生产为立体生态经营。  相似文献   

4.
《森林经理学》中的大龄级表(即依龄级、按小班号、面积、地位级、疏密度和蓄积编制的表),是1954年起由苏联《森林经理学》教材中陆续翻译传入我国教材中;1958年我国林业部颁发的《森林经理规程》中正式引用其编制方法,该表的用途在传入的原始教材其资料中未解其详,三十多年来我们的教材中也未道全其在营林中的作用,在森林  相似文献   

5.
根据1999年和2008年公益林区两期的森林资源调查数据,采用对比分析和数理统计方法,从时间尺度上对公益林区的森林资源格局动态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掌握了莲都区公益林在林龄、郁闭度、疏密度、森林类型等方面的变化情况。通过1999年到2008年的十年建设,幼、中龄林与近、成、过熟林面积比例由78:22演变到40:60,蓄积比由54:46演变到23:77;低郁闭度(郁闭度小于0.7)林分由76.57%下降到25.14%,高郁闭度林分则从23.43%上升到74.86%;阔叶林面积占比从11.43%增加到11.57%,针阔混交林面积从26.86%增加到40.29%;单位面积平均蓄积从25.65 m3·hm-2增长到37.95 m3·hm-2,年均净增率4.30%。  相似文献   

6.
以香格里拉市为研究区,基于2006年TM遥感影像和2006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以小班各遥感因子为自变量,每个小班的郁闭度为因变量,对香格里拉高山松林按区分立地质量等级和不区分地位级2种策略建立郁闭度神经网络遥感反演模型,并进行精度评价。基于小班平均高和平均年龄建立的地位级表将立地质量等级划分为好、中、差3种类型。研究结果表明,红外、近红外、植被指数和第一主成分等遥感因子对郁闭度的解释能力较强;从模型独立样本验证结果得出,不区分地位级郁闭度估测精度为67.64%,区分地位级后,好、中、差3种立地类型的郁闭度估测精度分别为74.14%、75.32%、72.38%,区分立地质量类型模型的精度优于不区分地位级模型的精度。  相似文献   

7.
在ForStat2.0的支持下,从现实的生产实际出发,构造出包括现实龄级数、目标龄级数、调整期、不采伐龄级的上界、平稳产量约束、目标面积误差约束和期末总蓄积约束,它们唯一地决定该线性规划模型的结构。从满归林业局试验结果来看,采伐面积和蓄积逐分期下降,保留蓄积呈波浪式上升,最终达到可持续的林龄结构。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大兴安岭用材林资源现状,以新林林业局2016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为依据,对新林林业局用材林资源中的一般用材林和短轮伐期用材林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显示:新林林业局一般用材林占主体地位,面积、蓄积均是短轮伐期的5倍以上;各龄组面积比例不合理,中龄林面积约占84%;用材林郁闭度较高,83%面积的用材林郁闭度在0.4...  相似文献   

9.
在长白山地区金沟岭林场检查法1大区内不同郁闭度(0.5~1.0)更新样地的基础上,采用种群生命表、生存分析、谱分析及空间分布格局分析方法,研究了臭冷杉种群在不同郁闭度条件下整体的结构和特征,揭示其数量和空间分布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臭冷杉种群的死亡率曲线和亏损度曲线有着相似的变化规律,一共存在着3个枯损高峰,较低郁闭度等级(0.5~0.6)死亡高峰出现在第1和第8龄级,中等郁闭度等级(0.7~0.8)出现在第1、4和9径级,较高郁闭度等级(0.9~1.0)出现在第1、2和10径级;存活曲线趋近于Deevey-Ⅱ型,属于稳定型种群;随着臭冷杉龄级的增加,生存率曲线持续减小,累积死亡率曲线持续增加;谱分析结果表明,在第8和第9龄级出现波动,臭冷杉种群数量波动性是大周期内有小周期的多谐波的迭加。(2)臭冷杉种群在3种不同郁闭度条件下整体上都表现为集群分布;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分布情况总体表现为,幼苗(H≥30 cm,DBH1 cm)和幼树(1 cm≤DBH5 cm)阶段是集群分布,中树(5 cm≤DBH25 cm)阶段向随机分布转变,在大树(DBH≥25 cm)阶段呈现出均匀分布状态。这个结果与年龄结构及数量动态结论相匹配。  相似文献   

10.
<正> 在五十年代进行森林经理调查时,都要编制各龄级森林面积、蓄积量、地位级、疏密度表(简称为大龄级表)。这种资源统计表在编制森林经理施业案中起到很大作用。到六十年代,由于编这种大龄级表比较麻烦,而且我国的森林经营大都比较粗放,不需要这种统计表,所以有一些森林调查设计  相似文献   

11.
杉木人工林不同间伐强度对林分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 1 3年生不同地位级杉木林间伐强度试验结果表明 ,间伐强度对不同地位级杉木林的单株生物量生长影响达到显著差异 ,单株生物量则随间伐强度加大而增大 ,单位面积生物量则随间伐强度加大而减小。树干生物量随年龄加大比例上升 ,枝、叶生物量随年龄增加比例下降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回归及主分量分析等方法,建立了地被物负荷量变化的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郁闭度与活地被物负荷量呈负线性相关关系,龄级与其呈正线性相关关系;故郁闭度与死地被物和总地被物负荷量呈正线性相关关系,龄级与其呈正线性相关关系;蓄积量与地被物的负荷量呈线性正相关关系,但相关性较小。  相似文献   

13.
北京林学院主编《森林经理学》教材中的第一章第二节实现森林永续利用条件,关于不同地位级、地位指数面积改算的方法,笔者有不同意见。一、不同地位级之间的面积改算在基层林业单位内,有时为了平衡生产力,需要将不同的地位级折合为一定的地位级面积,《森林经理学》教材中第十三页表  相似文献   

14.
建立森林资源档案是森林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资源档案必须及时进行更新和完善,体现森林资源的动态变化,分析森林资源消长变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森林经营。小班档案更新是森林资源档案更新的基础,其精度决定了森林资源档案更新的可靠性。但是在一个林业局小班数量大、树种组成复杂,归类套用生长量(率)进行计算,不仅档案更新计算工作量大,而且不能考虑各个小班的郁闭度(疏密度)、年龄等差异而计算精度得不到保证。以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为例,探讨了由密度、年龄、地位级指数控制的三元可变密度动态生长模型在小班资源档案更新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林分动态生长模型系统能够满足不同间隔期林分蓄积、断面积、公顷株数、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等调查因子动态更新的需要。研究结果可为小班数据更新奠定可靠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以“林分疏密度1.0时,同一树高各地位级之林分总断面积、蓄积、形数一致;疏密度1.0、株数相同时,各地位级之平均直径一致的规律”做为编制标准表、生长过程表的理论依据。以公式∑G_(1.0)=a_m(H-1.3)(b clog(H-1.3))为树高与总断面积数学模型;同时解出各树高阶形数;据此计算蓄积(并解出相应直径、株数)得树种标准表。代入地位指数表,得各地位指数、各龄阶相应树高、活立木总断面积、形数、蓄积、直径及株数等内容。即为各地位级指数生长过程表。此法保证了树种标准表及林分生长过程表数据的一致性;经检验,精度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16.
《林业资源管理》2017,(Z1):33-40
论述了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的监测方法以及资源类和生态特征类两类评价指标。针对内蒙古自治区的四大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以内蒙古自治区第七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结果为基础数据,分别进行面积、蓄积等资源指标评价以及森林覆盖率、土壤因子等生态特征指标评价。结果表明:1)在四大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中,大兴安岭山地的面积和蓄积量最大,分别占总面积和总蓄积的88.84%和96.94%。2)在生态特征指标评价中,山地森林覆盖率分布不平衡,呈现东高西低的现象,其中,大兴安岭山地的森林覆盖率最高为55.57%;贺兰山山地和大兴安岭山地的森林自然度较好,燕山北部山地的自然度最差;土层厚度整体上较好,以厚度和中等厚度为主;森林郁闭度整体上较高,郁闭度0.6~0.69的森林面积比例较大;大兴安岭山地和贺兰山地主要以复层林层结构为主,阴山山地则以单层为主;在树种结构中,阔叶纯林所占比重最高,为20.33%;受灾情况整体较轻,灾害面积只占山地森林总面积的17.80%;健康度整体较好,达到健康等级的占山地森林总面积的71.70%。  相似文献   

17.
以实现森林永续为目标来进行森林收获调正,始终是森林计划的中心。随着林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出现了许多收获调整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以皆伐单层林作业为基础的有区划轮伐法、平分法、法正蓄积法、龄级法、以及理财原则的林分经济法等;二是以单株择伐作业为基础的检查法等。从理论与实践看,龄级法和检查法仍是确定森林采伐和编别森林计划的基础。龄级法的指导思想是法正林。它的要领是在作业级内按龄级高低顺序,将最近应采的老林编入施业期,以控制其年伐面积。采伐面积。采伐面积的大小根据法正龄级分配以现实龄级分配的差异加以词整,追求每个龄级组面积相等,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采伐量接近生长量,才能获得高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8.
一、样本单元数的确定(程序一)1、分层抽样的准备工作根据调查目的、总体(如一个林场)森林结构特点和以往调查资料(如二调资料),按我国当前生产中主要采用三因素的分层方案(即以优势树种、林龄和郁闭度为分层因子)确定层;分层统计并计算出各层的面积权重;以小班单位面积蓄积为统计因子。  相似文献   

19.
西北利亚落叶松优树选择方法一、对选优林分的要求:1.生长迅速,不长势旺盛,地位级为Ⅰ~Ⅱ级,也可在Ⅲ~Ⅳ地位级的林内选优。2.林相整齐,未经择伐的中壮年纯林,林分中林木的年令基本相同(不能超过五年)。3.林分的郁闭度在0.7以上。二、优树的基本条件:1.优树必须是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2.优树树干从基部到顶端基本通直,无弯曲分叉者。  相似文献   

20.
森林覆盖面积在总土地面积中所占的比例,称为“森林覆被率”。如何计算森林覆被率,国家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其公式是:(有林地面积 灌木林地面积)/(总土地面积)×100这里的有林地和灌木林地是有特定含义的。有林地包括天然林和人工林。天然林须是郁闭度在0.3以上的林子;人工林须是生长稳定(我国北方地区一般阔叶树造林后三年,针叶树造林后五年)、林木保存率为合理造林株数的70%以上或郁闭度在0.4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