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木棉树果实爆果形成飞絮,对道路交通安全及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通过注射生长激素"抑花一号"对木棉树抑絮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注射生物制剂,可有效防止或减少木棉树飞絮发生,实施效果有效率达到90%以上;最佳注射时间为末花期至子房掉落期。  相似文献   

2.
杨树是北京乃至北方城市绿化的主要树种之一,然而由于杨树雌株的飞絮污染,不仅原有绿地中的杨树雌株被大量砍伐,在新建绿地中杨树也很少被应用,因此,杨树飞絮防治方法研究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在北京注射"抑花一号"的方法研究了毛白杨花芽分化的时间.研究发现:4月1日~6月10日及4月1日~6月15日之间注射"抑花一号"的毛白杨雄株及雌株,其侧芽分化为叶芽的比率为90%~100%,而对照约为2%.6月15日~6月25日及6月20日~6月30日之间注射"抑花一号"的毛白杨雄株及雌株,其侧芽分化为叶芽比率均呈显著下降趋势,最终降至与对照差异不显著.6月30日~7月30日及7月5日~7月30日之间注射"抑花一号"的毛白杨雄株及雌株,其侧芽分化为叶芽比率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在北京地区,毛白杨雄花芽分化时间位于6月15日~6月25日之间,雌花芽位于6月20日~6月30日之间.  相似文献   

3.
京城公园治理杨柳飞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园林科技》2007,(1):47-48
由北京园林科学研究所承担的"杨柳飞絮控制技术的研究与示范"课题日前取得重要进展。科研人员经过不懈努力,成功研制出杨树和柳树飞絮抑制剂"抑花一号",并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为加快这一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将于2007年3月正式启动杨柳飞絮治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抑花一号”研究了垂柳的花芽分化发端时间。在垂柳花芽分化发端时间前注射“抑花一号”,其芽基本上都分化为叶芽;在其花芽分化发端时间期间注射“抑花一号”,其芽部分分化为花芽,部分分化为叶芽;在其花芽分化发端时间后注射“抑花一号”,其芽基本上都分化为花芽。结果表明:在北京地区,垂柳雄花花芽分化的发端时间位于6月24目。7月9日之间,雌花位于6月29日~7月14日之间。  相似文献   

5.
杨柳飞絮治理科研新成果:杨柳飞絮抑制剂——抑花一号科技项目研究背景:杨柳飞絮给城市环境造成严重的生物污染,对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和宜居城市的建设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每年春季杨柳飞絮时期都会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PAHs植物修复机制,利用绦柳组织培养体系,研究了在离体条件下MS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BaP的单独暴露,以及MS+0.1mg/L 6-BA+0.2mg/L NAA不定根分化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BaP的协同激素暴露对绦柳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发现,在设计的暴露剂量范围内,MS添加不同浓度BaP的单独处理可显著促进绦柳不定根的分化,4.0mg/L BaP单独暴露条件下绦柳的初根时间比阴性对照CK-提前了2d,不定根分化率达100%的时间比阴性对照提前了2d,不定根的生根数量是阴性对照的1.8倍;和阴性对照CK-相比,各暴露剂量条件下绦柳根茎叶的生物量变化不明显;MS+0.1mg/L 6-BA+0.2mg/L NAA并添加不同浓度BaP的协同激素处理,在设计的暴露剂量范围内各处理绦柳均没有不定根的分化,但切口部位有愈伤组织的形成;和阳性对照CK+相比,各暴露剂量条件下绦柳茎叶的生物量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树干打孔注药防治危害广玉兰的日本壶链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40%氧化乐果乳油、50%甲胺磷乳油和一针净进行树干1次性打孔注射防治危害广玉兰的日本壶链蚧,害虫死亡率达到100%;应用5%吡虫啉乳油2次注药防治该虫,死亡率低于40%;40%乐果乳油两次注药后死亡率最终达到100%,1次注药与两次注药害虫的死亡率差异极显著;除吡虫啉外其他4种药剂在打药后10 d和20 d日本壶链蚧的死亡率均有显著提高,死亡率在用药后20 d达到最高;打孔注药的防治费用较喷药防治节约70%~75%。生长正常的广玉兰新梢生长到6.7~8 cm长时,通常日本壶链蚧的若虫孵化率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8.
《林业实用技术》2021,(4):76-79
以黑沙蒿(Artemisia ordosicaKrasch.)为供试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抑花1号(YH-1)、赤霉素(GA_3)、6-苄基腺嘌呤(6-BA)和a-萘乙酸(NAA)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其开花行为进行干扰,分析黑沙蒿头状花序数量变化及抑花率。结果表明:YH-1的抑花效果随浓度升高而增强,在0.50%浓度时抑花效果最好,抑花率为83.9%;GA_3、6-BA的抑花效果随浓度增加表现为先升后降,GA_3在0.20%浓度时抑花率为43.5%,6-BA在0.33%浓度时抑花率为28.2%;而低浓度的NAA对其成花具有促进作用。同时,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黑沙蒿发芽、生长等种群特征没有不利影响。该研究结果可为探索抑制黑沙蒿开花行为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9.
树干注药技术防治红松球果害虫的无公害农药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对树干注药防治红松球果害虫的农药种类和用药剂量进行筛选,对注药方法、注药时机、药剂在树体内的传导速率以及对树体主要生理指标的影响做了探讨.结果表明:20%吡虫啉可溶液剂防效最佳,在树干胸径0.6 mL/cm和0.9 mL/cm剂量条件下,强力注药方法防治15d后效果分别为66.35%和69.19%,蒸腾作用加快,有利于药剂的快速传导和富集.7月防治效果明显高于6月,防治10 d后树冠的药剂富集就可以达到较高的杀虫效果.内吸性药剂对树体的生理指标影响较小,同对照氧化乐果相比,吡虫啉和噻虫啉均提高了针叶的蛋白和叶绿素含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注药30 d后,树体生理指标基本恢复正常.打孔注药防治球果害虫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0.
通过使用溴氰菊酯4个浓度药剂对松沫蝉(Aphrophora flavipes Uhler)若虫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后1天防治效果都在70%以上,施药5 d后,2 000倍、1 000倍、500倍都在89%以上。吡虫啉3个浓度药剂的防治效果在60%~73%,树干注药初期药效较慢,注药后5 d的防治效果才达到90%以上,树干注药对其他昆虫和环境的危害较小,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1.
松沫蝉是危害多种松树的一种刺吸式害虫,为掌握松沫蝉若虫和成虫的药剂防治技术,通过在林间喷洒和打孔注射不同浓度的药剂防治松沫蝉若虫,飞机喷洒药剂防治松沫蝉成虫。结果显示:林间喷洒5 d后,溴氰菊酯3种浓度防效都在89%以上,溴氰菊酯500倍液的防效最高,为93.6%;吡虫啉3个浓度药剂的防效都在70%~80%,吡虫啉500倍液的防效最高,为78.5%。打孔注药5 d后,氧乐果10倍液、20倍液的防效分别为90.4%和86.9%。飞机喷洒溴氰菊酯24 h内松沫蝉死亡率较高,喷药3 d后,每株死亡数量达到1 234~3 542头,飞防杀虫率90%以上,使松沫蝉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2.
正每年四月,那些漫天飞舞的"杨絮、柳絮"给市民带来了不小的困扰。2015年,国家林业局下发"1号文件"要求做好杨柳飞絮治理工作。近年来,北京市为治理杨柳飞絮做过大量的"功课",而更换杨树雄株品种则是其中一种可以有效防治"杨絮"的方法。今天记者要带大家了解的是北京林业大学林木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康向阳教授带领毛白杨良种  相似文献   

13.
吴浙东  张秀岳 《林业科技》2000,25(5):24-25,62
打孔注药防治试验结果表明,40%氧化乐果,50%甲胺磷乳油比其它药晚有效,效果达93-97%,用药时间以6月上旬 ̄6月15日为佳。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树干滴注林果注干杀虫剂后阿维菌素在枣树体内的分布动态,以金丝小枣Ziziphus jujube树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高度不同方位叶片、枝条木质部和韧皮部及枣果中的阿维菌素含量。结果表明:树干注药后,阿维菌素在枣树体内具有良好的吸收、传导性能,其总残留量在树体不同部位的含量随时间推移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至注药70 d后各部位总含量分布趋于稳定。各个取样时期,阿维菌素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叶片,枝条木质部,枝条韧皮部;用药2 d时,三者间差异达到最大值,后期三者间差异逐渐减小;树冠上层叶片、枝条木质部和韧皮部中阿维菌素含量较树冠下层高,以上层南部最高。注药后105 d时枣果中的阿维菌素含量为0. 008 mg/kg,显著低于0. 01 mg/kg的标准,建议用阿维菌素注干药剂防治枣树害虫时,注药时间距枣果采收期一般应大于105 d。  相似文献   

15.
根据竹卵圆蝽发生区采用50%甲胺磷进行竹腔注药产生的药害问题,进一步强调用此药防治卵圆蝽适宜时间为5月中旬以前,8—9月注药易产生药害。各地要因地制宜地选择最佳防治方法,在一种防治方法难于奏效时,应采取另一方法及时补救。  相似文献   

16.
为寻找马尾松松毛虫的生物防治1种有效方法,笔者对4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WP进行了4种浓度、4种用药后时间的方法进行对比差异实验。结果表明:4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WP3 000 g/hm2对马尾松毛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7 d防效达90.33%,药后15 d防效达96.00%。4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WP防治马尾松毛虫杀虫速度快、效果好,是马尾松毛虫1种有效的生物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南阳市园林处对市区主要行道树木法桐、国槐等,采用电钻打孔、针管注药防治大袋蛾,取得了明显效果。 具体方法是:用钻头直径8~10毫米的手枪电钻,在行道树干上距地面0.7~1.0米,打深约5~6厘米向下倾斜的孔洞(免药液流出),电钻打孔数按树木胸径每10厘米打一个孔为宜,然后用兽用注射针管注射50%甲胺磷乳油原液。用药量按材木大小而定,一般直径30厘米的树木钻孔3个左右,每孔注药3~5毫升,共用药15毫升左右。注药后用黄泥  相似文献   

18.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测定吡虫啉含量的分析方法,并测定经竹腔注射后其在雷竹体中的分布.结果表明,竹腔注药后,吡虫啉在雷竹体内向上具体有较好的传导、分布性能,但向下不传导;竹腔注药后第8 d竹叶中吡虫啉含量达到最大值;吡虫啉在竹子体内残留期较长,注药后65 d,竹叶中吡虫啉含量为0.237μg·g-1,注药后89 d时,竹叶中依然可检测到吡虫啉存在,但含量小于0.05 μg·g-1.吡虫啉在竹子体内不向下传导特性证明该农药竹腔注射不会对竹笋的品质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杨树天牛是危害杨树的蛀干害虫。通过采用40%氧化乐果在树干基部打孔注药方法进行杨树天牛成虫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氧化乐果防治杨树天牛成虫效果好,有效期可达2个月以上;用药60d后,每株树下累计平均死虫数9.8~17.1头,对照只有0.9头;与80%敌敌畏乳油、30%氯胺磷乳油相比,氧化乐果的防效明显高于其他2种药剂,用药20d后,天牛的死亡率为86.1%。  相似文献   

20.
干基打孔注药法防治落叶松球果花蝇初步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用 50 %甲胺磷和 4 0 %氧化乐果乳油两种药剂 ,采用干基打孔注药防治落叶松球果花蝇幼虫 ,结果表明 :两种药剂防治落叶松球果花蝇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