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湿地固碳功能与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碳存储过程是湿地源、汇功能转换中的重要环节, 也是湿地生态系统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所在。结合国内外湿地固碳功能和潜力的研究成果, 文中分别对湿地固碳的生态机理、影响因子及量化研究方法进行了综述, 在指出现有研究中存在问题和不足的基础上, 提出了湿地固碳研究在内容和方法上的前景和发展趋势, 对进一步研究全球气候背景下的湿地碳动态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是重要的碳汇生态系统。得益于国家对红树林资源的重视与相关措施政策的施行,广东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资源及现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逐渐改善。红树林碳汇潜力巨大,影响其碳汇能力的因子除了植物组成外,还有温度、土壤、大气、人为干扰等多个因子。目前,红树林的碳汇能力研究方法有净生产力法、遥感反演法、异速方程法、模型模拟法等。研究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机制,能够对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更有力的理论支持,对建设红树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碳平衡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 它不仅具有改善和维护区域生态环境的功能, 而且在全球碳平衡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充分发挥森林的固碳能力关系到能否降低大气CO2浓度和抑制全球变暖趋势。文中就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固碳功能和碳储量的研究进行了概括, 并对未来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红树林具备很强的碳汇能力,在湿地碳循环中占据重要地位。开展红树林湿地碳汇计量与监测有助于深入了解海岸湿地生态系统碳动态,客观评价红树林在区域碳平衡的作用,为恢复红树林生态系统、建设低碳社会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首次探讨了广东省红树林碳汇计量与监测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并对存在问题进行讨论,对开展广东省林业碳汇工作具有较好的理论及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
氮沉降增加对森林生态系统固碳过程具有重要影响。文中介绍了森林生态系统固碳过程对氮沉降增加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概述了氮沉降增加对植被固碳过程的影响以及土壤碳输入和碳排放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机理,探讨未来该领域的研究重点,指出在全球氮沉降增加背景下森林植被和土壤固碳分配、森林生态系统固碳过程植被和土壤界面碳、氮循环过程的耦合机理将是未来森林碳循环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6.
红树林在沿海生态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也是重要的沿海防护林。文章从红树林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防风消浪效应、促淤造陆功能和抵御海啸功能等几方面综述了红树林生态防护效应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这一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李建生  杜瑞英 《热带林业》2005,33(2):34-35,15
红树林是具有独特结构与功能的生态系统,对退化红树林生态系统进行恢复与重建是提高红树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途径。本研究通过在深圳河上、中、下游进行红树植物秋茄幼苗存活率试验,得到了秋茄幼苗在不同生境下的存活率。为下一步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工作提供一定经验。  相似文献   

8.
利用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方法,对小兴安岭三种典型人工林分的固碳释氧功能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落叶松人工林的固碳释氧功能最高,其次是樟子松人工林,红松人工林最低。从不同的功能单元而言,释氧功能的效益远大于植物与土壤固碳功能的总和。  相似文献   

9.
深圳湾福田保护区红树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深圳湾福田保护区红树林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深圳湾福田保护区现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年总价值4 894.4万元,深圳湾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功能价值约10.74万元/hm2a,其中红树林价值2 702.4万元,河道价值282万元,淤泥滩涂价值674万元,海域价值1 840万元,基建填土区观光旅游价值260万元,林地价值76万元。深圳湾福田保护区红树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中,生产生态系统产品等9个分项的总和为2 928万元。对环境氮与磷的去除价值、重金属吸附价值、二氧化碳固定和氧气释放价值等在内的生态系统净化功能价值共占14.2%。深圳湾的所有红树林类型中,秋茄+桐花树+白骨壤生态系统类型单价最大值为12.3万/hm2a。深圳市梧桐山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为1.076 4~1.148 4万元/hm2a,显著低于本研究红树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约占单位面积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生态价值10%。香港米埔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13.7万港元/hm2a)高于深圳湾红树林生态系统,约高出21%。改造后的深圳湾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预期可达7 243.48万元。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9个功能指标,对湖北省三峡地区天然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湖北省三峡地区天然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336.66亿元·年-1。其中,固碳释氧、涵养水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3项功能价值量最大,分别占该地区天然林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的34.94%,30.45%和29.00%;阔叶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最大,占该地区天然林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的37.54%。固碳释氧、涵养水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功能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阔叶林在湖北省三峡地区天然林生态系统中具有突出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林业资源管理》2017,(1):19-26
在论述森林公园的发展现状及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总结了森林公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的主要指标,如涵养水源、固碳释氧、净化空气与生物多样性等。其次,对涵养水源、固碳释氧、生物多样性的计量方法进行探讨,分析计量原理与优缺点。最后,针对目前评估指标不一的情况下,提出了基于分布式测算方法构建我国森林公园生态系统的评估体系。建议未来森林公园的发展应结合生态系统评估的精准化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机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正6月8日是第12个"世界海洋日"。今年海洋日的主题是"保护红树林保护海洋生态"。关于红树林,你了解多少?为什么叫红树林?红树林是由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乔木或灌木组成的湿地木本植物群落,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统。红树林在净化海水、防风消浪、固碳储碳、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享有"海岸卫士""海洋绿肺"等美誉,也是珍稀濒危水禽重要的栖息地,鱼、虾、蟹、贝类生长繁殖的场所。  相似文献   

13.
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生态系统作为地球上陆地碳的主要储存库,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京都议定书》生效和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的召开,森林固碳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精确估算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已成为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热点问题之一。研究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主要研究方法:生物量清单法、微气象学法、蓄积量法、生物量回归模型、模型法和遥感估算法进行了评述,提出了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赵亚男  王勉  文毅  徐标 《绿色大世界》2012,(11):193-195
指出了森林生态系统作为整个碳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贮存了陆地生态系统中大部分的有机碳,同时作为全球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研究就越来越重要。分析了中国森林植被情况,国内外森林植被碳储量研究进展以及森林植被固碳功能,同时提出了未来碳储量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5.
赵亚男  王勉  文毅  徐标 《绿色科技》2012,(11):193-195
指出了森林生态系统作为整个碳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贮存了陆地生态系统中大部分的有机碳,同时作为全球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研究就越来越重要。分析了中国森林植被情况,国内外森林植被碳储量研究进展以及森林植被固碳功能,同时提出了未来碳储量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6.
我国森林碳库特点与森林碳汇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生态系统在稳定全球碳循环和缓解全球气候变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合理发展林业,可以实现固碳增汇,是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综述了森林碳库的重要地位、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碳库特点,分析了通过增加森林面积和提高森林经营水平来增加森林碳汇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环境、森林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森林游憩等多种服务功能。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已经成为生态学研究的前言和热点。本文基于国内外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的研究成果,回顾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进展,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类、评估方法进行概述,进而探讨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人工林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被认为是增加森林土壤碳汇功能,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最有希望的选择。连栽人工林作为一种受人类严重干扰的特殊森林生态系统,在保障我国木材资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其在土壤固碳功能及其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作用没有得到重视,该文综述了目前连栽人工林土壤碳循环的一些研究成果,为正确认识连栽人工林在土壤固碳方面的潜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记者近日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我国持续加大红树林资源保护修复力度,全面恢复提升红树林湿地生态功能,20年来红树林面积增加7000公顷,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红树林面积净增加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55%的红树林湿地纳入保护范围,远高于世界25%的平均水平。今年世界海洋日的主题是"保护红树林保护海洋生态"。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由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乔木或灌木组成的湿地木本植物群落,在净化海水、防风消浪、固碳储碳、  相似文献   

20.
以珠海市淇澳岛大围湾湿地中14种同龄不同恢复类型的红树林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其碳密度和固碳速率,选择碳密度高的红树林恢复类型以实现红树林碳储量的最大化。结果表明:1)以单一树种进行红树林湿地恢复,无瓣海桑为造林恢复的最佳树种,其植被碳密度为159.99 t·hm-2,1 m深土壤碳密度为196.72 t·hm-2,总固碳速率为15.48 t·hm-2a-1;2)以无瓣海桑混交其他树种进行恢复,无瓣海桑混交木榄为最佳组合,其植被碳密度为153.72 t·hm-2,1 m深土壤碳密度为185.78 t·hm-2,总固碳速率为14.47 t·hm-2a-1;3)以无瓣海桑进行林下天然恢复,无瓣海桑+老鼠簕+卤蕨的群落类型为最优恢复类型,其植被碳密度为162.68 t·hm-2,1 m深土壤碳密度为234.12 t·hm-2,总固碳速率为17.84 t·hm-2a-1;4)综上所述,无瓣海桑进行林下自然恢复的固碳效果明显,珠海淇澳岛红树林湿地以无瓣海桑作为红树林湿地主要恢复树种的恢复效果明显,生态效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