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山东东营白榆优良无性系引种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速生、抗虫、耐盐碱和树形优良等性状为主要指标,在全国范围内引进白榆优良无性系77个,并建立了白榆优良无性系基因资源库;进一步优选出17个无性系,以当地实生白榆为对照,在东营地区4种不同立地条件下,进行白榆无性系造林试验。通过测定幼林的树高和胸径,计算材积生长量,调查苗木成活率,并进行统计分析和遗传参数估算,结果表明:不同白榆无性系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与对照相比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性差异,表明在东营当地开展白榆无性系选择十分必要;其中225、陵选3、8302、043和001无性系材积生长与对照相比具有显著或极显著正向遗传增益,正向遗传增益为10.73%~40.47%、16.98%~34.46%、10.19%~31.84%、6.92%~26.85%和12.01%~23.76%,增益显著,且树干通直圆满,对4个试验地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因此,225、陵选3、8302、043和001可作为东营当地白榆优良无性系推广的候选品系,建议进一步在类似地区进行较大规模的推广试验。  相似文献   

2.
猴樟幼树在不同岩性土体上的生长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双喜 《江苏林业科技》2002,29(1):22-23,31
在黔中地区7种不同岩生发育的土体上,用实验生态学方法进行猴樟栽植试验,3a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岩性土体对猴樟的生长影响显著。从树高与地径的生长来看,以在灰质白云岩上生长最好,其次玄武岩与变余砂岩,而以在煤系砂页岩、石英砂岩、紫色砂岩与第四纪红色粘土上的生长较差,表明猴樟的土壤有较广泛的适应性,但更适于微酸至微碱性的通透保水、保肥性能良好的砂质壤土及壤土.  相似文献   

3.
白榆屋顶绿化栽培基质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白榆为材料对屋顶绿化植物栽培基质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各处理间苗高、地径、冠幅、叶面积、生物量和根系数量存在一定差异.根据屋顶绿化植物栽培基质筛选标准,综合衡量各项生长指标及基质重量等因素分析,44.4%(体积百分比,后同)壤土+33.3%草炭土+蛭石22.2%较适宜.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卷荚相思(Acacia cincinnata)不同家系在福建省的生长适应性和差异性,对3年生半同胞家系子代测定林开展了生长性状调查和优良家系的早期选择。结果表明:3年生卷荚相思家系子代的树高平均为194.28±52.55 cm,地径平均为39.59±14.82 mm,冠幅平均为142.95±31.65 cm,家系生长量较大,整体长势较好。统计分析表明,不同家系子代的树高、地径和冠幅生长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卷荚相思受遗传控制影响较大,树高、地径和冠幅的遗传力h2分别为48.19%、88.14%和50.02%。通过聚类分析,20个家系可分为3种类型,其中第1种类型为生长上等型,分别为SSE9、SSE11、SSE13、NP17和RD30等5个家系,这些家系可作为优良种质材料进行生产应用;第2种类型为生长中等型,可进一步跟踪观察和选优培育;第3种类型为生长下等型,生长较差,在开发利用方面,可挖掘生长指标以外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为选育出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的优良家系,从德国引进42个欧洲白蜡家系的种子,在小陇山开展苗期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欧洲白蜡苗期生长正常,苗木萌动后抗寒力最强的家系是2、22、26、33、36、40号家系。2年生苗木高生长差异显著,其中33、17、22、28、36、41号高于总体平均值10%以上;初步确定2年生欧洲白蜡优良家系为22、33、36号。  相似文献   

6.
以普通白榆、中华金叶榆作对比品种,通过采用幼树套笼饲养法进行了抗虫试验测定;以普通白榆作对比品种,通过对土壤设置不同梯度盐碱量,确定其抗盐碱临界值。结果表明:"冀榆1号"接虫后的死亡率最高,达93.3%,叶片饲养的榆蓝叶甲幼虫食叶量仅为0.81 cm~2/虫,而叶面积受害指数(L)为9.1%,比普通白榆、中华金叶榆更具抗虫能力,白榆抗虫能力最差;"冀榆1号"的抗盐碱能力显著高于普通白榆,可在0.45%盐碱浓度条件下较好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杉木优良家系区域化测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广东地区7年生杉木优良家系区域化测定试验林进行了实测调查与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家系间胸径、单株材积有极显著差异,3个生长性状在地点间差异极显著,在家系×地点互作上表现为互作效应极显著,家系间生长存在遗传差异,不同家系对造林立地适应性有所不同,立地不同林分生长也不一样,说明开展区域试验是必要的。文章根据单株材积主效应、家系×地点互作效应及变异系数的统计结果,13个家系可分为速生稳定型、速生变化型、慢生稳定型和慢生变化型四种类型,对各类型家系作了应用评价。  相似文献   

8.
对5年生的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不同家系的人工林进行了生长差异分析,结果表明:选出与CK对照组之间胸径、树高与单株材积各指标差异极显著的家系8个,分布为家系6号、29号、34号、50号、57号、60号、104号、106号;2008~2010年间枫香8个家系之间的胸径生长量、树高生长量与材积生长量均值均存在极显著差,其中家系50号和60号生长表现最为活跃;5年生枫香8个家系人工林之间的胸径均值、树高均值与单株材积均值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与CK组相比较相对最优良的是家系6号和60号,CK组的胸径均值为6.54cm,树高均值为5.31m,单株材积均值为0.01054m3,家系6号的胸径、树高与单株材积均值分别比CK组大46.87%、47.99%与83.96%,而家系60号则分别大43.33%、46.26%与81.30%。  相似文献   

9.
15年生火炬松家系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福建省永安国有林场试验点进行了火炬松家系区域引种试验,结果表明:15年生参试火炬松不同家系间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等生长性状指标均不存在显著差异。CT一1家系通过试验观察,其速生性强、稳定性好、较适合在闽中海拔250~400m,Ⅱ类立地等级以上的中亚热带区域发展,可进一步引种栽培与推广示范,作为速生备选松木类树种之一。火炬松家系在15年生时的各性状的群体均值低于马尾松,较之8年生适应性整体比对照马尾松进一步呈下降趋势。火炬松在当地较之湿地松适应性更强。参试火炬松在15年生时,个体竞争剧烈,导致保存率快速下降。  相似文献   

10.
一、概况山东沿海盐碱土重点分布在渤海湾地区,其范围,东起胶来河向西北,经昌邑至无棣与河北相邻,这一段沿海低地地带,盐碱荒滩面积约400万亩。本区高度盐渍化,系受海潮和黄河三角洲沉积层中埋藏的沉积物的影响所产生,群众口斗“海退地”。土壤质地以粉沙壤土为主,次为粘土。土壤含盐以氯化钠为主,约占总盐量的60—80%以上。在宽广的滨海地带,主要分布盐土型土壤和氯化钠盐土,后者距海最近,海拔约3米左右,土壤合盐1.5—3%,此类型为光板地,几乎没有植物生长。由氯化钠盐土区向内,海拔较高约3—4.5米,土壤含盐0.8—1.2%,主要分布草甸—盐土型土  相似文献   

11.
在对29个3年生白榆无性系生长指标和形质指标测定的基础上,采用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数据处理,比较各无性系间生长差异并进行综合评价及分类。结果表明:单株材积大于总体均值的无性系有13个,最大的是12号,为0.049 8 m~3,是最小的3.2倍;除第1大侧枝基部到地面高度外,其他指标在白榆无性系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生长性状的无性系重复力较大,遗传性好,形质性状相对较差,受环境效应影响较大。主成分分析从11个指标中提取3个相互独立的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4.25%,可实现对所有指标信息的反映,构建了综合评价模型F=a_1F_1+a_2F_2+a_3F_3,评价结果以YY1(11号)、YY2(12号)、古20(21号)、YY3(13号)这4个无性系的综合性状最优,同时应用主成分分类法将无性系分成速生型、较速生型和慢生型3类。  相似文献   

12.
为了比较不同种源家系的早期生长差异,以灰木莲3个种源45个家系为材料进行造林试验,连续观测3年林木生长量(树高和胸径)、保存率,并对不同种源和家系的林木生长和保存率进行多重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 a生灰木莲树高平均为3.5 m,胸径平均为5.50 cm,保存率可达80%。种源间的树高和保存率方面差异不显著,胸径生长有着显著差异,家系间的树高、胸径及保存率有着显著差异。从种源水平来看,种源3的整体表现较好,从家系水平来看,家系18号、14号、17号、21号、25号、39号、43号、44号生长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嫁接5 a生的秃杉种子园进行地径、树高、冠幅、抽梢高及当年抽梢高等指标的调查。经统计分析表明,秃杉种子园树高、地径及冠幅等指标在不同家系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不同家系间的生长性状存在显著的差异。通过综合比较秃杉种子园中各家系的生长指标,初步筛选出50号、41号、45号、18号、46号、63号、43号为秃杉种子园优良家系,选出家系的平均地径与种子园地径平均值相比提高了11.56%,平均树高与种子园树高平均值相比提高了13.4%,平均冠幅与种子园冠幅平均值相比分别提高了11.80%和15.92%。选出的优良家系生表现良好,为在生产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秃杉良种材料。  相似文献   

14.
对融安县西山林场种子园的78个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半同胞家系子代测定林的1年生、2年生、20年生和24年生的生长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生长阶段,大部分家系子代的树高、胸径(地径)和材积生长指标均呈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主要生长性状受到较高的遗传力控制,且早晚秩次呈极显著正相关,大部分家系子代在不同年度的生长表现比较稳定,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以24年生时的材积指标为评判依据,决选出12个优良家系,其材积、材积现实增益和遗传增益均分别达到0.291 7 m3、17.96%和7.85%以上。  相似文献   

15.
四川桤木造林成活率的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或显著水平,造林当年的家系间成活率变幅为50%~100%,平均为78.1%;存活株第2年的成活率变幅为52%~100%,平均为73.7%。2年生家系树高生长量方差分析,家系间差异有3个层次达到极显著。以树高生长量大于试验平均值(1.60 m),同时成活率大于试验平均值(73.7%)进行选择,有光皮桦、19、6、4、24、10、18号家系入选,最优家系19号树高生长达到1.73 m,第2年的成活率达到100%。在较干旱区域造林,要选择耐干旱的四川桤木优良家系或光皮桦。  相似文献   

16.
对41个闽楠(Phoebe bournei)家系1年生苗木的生长节律进行观测并综合评价,结果表明7-9月为苗高的旺盛生长期,大部分家系苗高生长速率在8月最大,苗高生长量最大值为41.75±6.56 cm,且各家系间差异较大。地径旺盛生长季则出现在10-11月,大部分家系生长峰值出现在10月,地径生长量最大值为4.12±0.51 mm,各家系间差异较小。对不同闽楠家系苗高和地径综合评价和排序,表现最优的家系为13号,其苗高比参试家系平均苗高(30.46 cm)高37.06%,比平均地径(3.77 mm)高4.48%。按10%的入选率,筛选出13号、12号、15号、10号、14号等5个家系为优良家系。  相似文献   

17.
收集邓恩桉全天然分布区种源及其家系进行引种试验,以酷热严寒等极端天气的抗逆性表现,评估其对气候的适应性;采取多点试验联合分析法,回归分析各处理所有地区的生长信息,评估其对不同立地环境的适应性,建立起各种源、家系的生长模型。各种源性状优良,种源间差异不显著,整个天然分布区均为优良种源区;选出最佳种源地12个;优良家系46个,平均34.16 m3·hm-2·yr-1,径高比≥1:90、个体变异≤15%,木材材质好、造纸得浆率49%;家系间差异极显著,优良家系的遗传增益显著大于最佳种源;选优良单株250株,其中68株3年生时始花。区组间差异极显著,大多数种源、家系与地区的交互作用极显著,回归系数大,对生长环境敏感,要有好的立地条件才能发挥其速生特性。  相似文献   

18.
2016年在福建省龙海林下国有林场,采用从泰国等引进的交趾黄檀26个家系的营养袋苗,进行引种造林试验,2019年对其胸径、树高、冠幅和保存率指标作统计分析。结果表明:4年生交趾黄檀不同家系间幼林生长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平均胸径4.3 cm、树高4.89 m、冠幅2.62 m、保存率95.82%;表现最优的家系为13号,平均胸径5.3 cm、树高5.44 m、冠幅3.02 m,分别比林分平均值增加23.3%、11.2%、15.3%。根据胸径、树高生长量2个指标,用隶属函数法初步选出5个幼林期生长表现较好的家系(13、22、2、18、15号),可为交趾黄檀的引种与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对海南东部和西部两个土壤和气候类型不同的地点进行了木麻黄无性系筛选试验,从参试的木麻黄的单株材积、树高、胸径及保存率进行评价和选择.试验结果表明9号无性系是生长和适应性最好,可在海南岛内进行推广应用;4号、17号无系性能适应海南岛东部降雨量大的地区,但不宜在砖红壤土地上生长;3号和1号无性系适合在砖红壤上生长.  相似文献   

20.
欧洲白桦早期生长性状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洲白桦(2 a生)13个家系间的苗高性状变异较小,变异范围在22.78%~37.14%之间;家系间地径生长变异较大,而家系内地径生长变异较小,变异范围为20.15%~50.32%.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家系问2 a生苗高与地径生长均达差异显著水平.通过2 a连续测定,综合考虑苗高及地径2个性状,初步认为6号、9号、1号、10号及13号等5个家系生长表现良好,且家系内苗木高生长及地径生长变异较小,生长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