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揭示褐梗天牛(Arhopalus rusticus)在喀左县发生规律,采用林间踏查、悬挂诱捕器的方法对喀左县油松林内褐梗天牛发生规律及特性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褐梗天牛在喀左县成虫期为每年4月底5月初至10月上中旬,每年有两个羽化高峰期,分别为6月中旬至8月上旬和8月中旬至9月下旬。试验结果为喀左县防治褐梗天牛,控制松材线虫病蔓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桂林市松褐天牛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设立诱木堆、诱捕器等方法对广西桂林的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该虫当地1年发生1~2代;8月以前产卵的松褐天牛,当年均有一部分能完成1代,8月以后产卵的当年不能完成1代;松褐天牛成虫于每年的4月中旬开始羽化,至10月中旬结束,羽化高峰期为5月上、中旬。  相似文献   

3.
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及褐梗天牛(Arhopalus rusticus)是崂山地区重要的蛀干害虫,为有效的防治这两种天牛提供理论依据,本实验研究了这种天牛的羽化规律。松墨天牛羽化时段为5月上旬-7月中旬,其羽化高峰期集中在6月上旬-6月中旬,雌雄天牛羽化无明显差异。褐梗天牛羽化时段为5月上旬-7月下旬,羽化高峰时段集中在5月中下旬,7月中旬出现一次小的羽化高峰,雌雄天牛羽化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为了准确掌握松墨褐天牛成虫在信阳新县羽化时间,监测松材线虫病发生区林间的松墨褐天牛虫口密度,有效防治松材线虫病提供科学依据,2010年至2012年的5-8月,笔者在河南省新县采用松墨天牛引诱剂监测松墨褐天牛,结果表明:新县松墨褐天牛羽化初期为5月上旬至6月上旬,6月中旬到7月中旬为高峰期,7月下旬至8月底为羽化末期。虫口密度与引诱效果成正相关,在松墨天牛成虫虫口密度大的林分,引诱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   

5.
在广东地区,应用A-3型松褐天牛引诱剂连续3年监测松褐天牛及其它松树主要蛀干害虫的为害情况,结果表明:A-3型松褐天牛引诱剂可以持续监测林间松褐天牛、赤梗天牛、马尾松角胫象和松瘤象等松树主要蛀干害虫成虫的发生时间、发生量和发生规律,为监测、预报、控制松树主要蛀干害虫提供直接、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对山东威海成山林场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调查中发现,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和褐梗天牛Arhopalus rusticus Linnaeus是危害黑松的主要蛀干害虫.对老熟幼虫空间生态位研究发现,在4月松褐天牛和褐梗天牛幼虫的空间生态位宽度分别为0.841和0.640,存在一定差异性,生态位重叠值为0.842,在7月和8月空间生态位宽度相似,生态位重叠值和竞争系数增大.衰弱木上松褐天牛幼虫生态位宽度为0.904,比褐梗天牛分布宽.枯立木上松褐天牛在树干2m以下分布最多,与褐梗天牛分布相似,生态位宽度分别为0.53和0.46.  相似文献   

7.
褐梗天牛Arhopalus rusticus(Linnaeus)是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黑松Pinus thunbergii、赤松Pinus densiflora等的主要蛀干害虫。作者在室内设置不同温度处理,测定褐梗天牛蛹的发育起点温度(C)和有效积温(K)。初步确定褐梗天牛蛹期有效积温K=(143.988±35.33)日度,发育起点温度C=(9.475±3.36)℃,为褐梗天牛成虫发生期的预测预报提供依据,也为褐梗天牛防治时间的确定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为给暖温带沿海地区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侵染黑松Pinus thunbergii病死木的清理提供依据,对越年枯死和当年枯死黑松上钻蛀性害虫的种类和分布进行研究;2015—2017年连续3 a诱集监测林间成虫发生期。结果表明:松材线虫侵染黑松病死木主要钻蛀性害虫有褐梗天牛Arhopalus rusticus、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和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 piniperda。越年枯死黑松伐桩及以下部分没有钻蛀性害虫侵入;在地上部分,褐梗天牛主要分布在2 m段以下,纵坑切梢小蠹在垂直分布上没有显著差异。当年枯死黑松伐桩和树干均有钻蛀性害虫分布,伐桩内主要为褐梗天牛和纵坑切梢小蠹,松墨天牛主要分布在树干中部。松墨天牛成虫在烟台地区始见期为5月中下旬,盛期为7月中旬;褐梗天牛在林间羽化始期为5月上中旬,6—8月种群密度较高。因此,当年枯死黑松罹病木需在翌年4月底前清理完毕,并对伐桩除害处理;越年枯死黑松罹病木的伐桩作剥皮处理即可。  相似文献   

9.
为了摸清松墨天牛的羽化高峰期,更好地防治松材线虫病,采用在典型样地悬挂诱捕器的方法,于2018年5-10月对大连市甘井子区、中山区典型样地的松墨天牛种群活动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样地发现松墨天牛、褐梗天牛和小灰长角天牛3种蛀干害虫;松墨天牛的羽化高峰期在6月末至7月上中旬,6-7月的虫口密度占全年的80%以上,为科学有效地监测松褐天牛的发生规律,预测松材线虫病的发生与及时有效地控制其蔓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褐梗天牛(Arhopalus rusticus)野外种群优势不断加大,已严重威胁我国森林生态安全,对褐梗天牛的防治已刻不容缓。本文通过一系列试验筛选得到对褐梗天牛有杀灭效果的层生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CS-03,该菌株72 h发酵液处理褐梗天牛3 d的累计校正死亡率达86.7%,此发现为首次。同时,通过林间药效试验,发现经层生镰刀菌CS-03 500倍稀释发酵液处理后,该区域平均虫口减退率在70%以上;说明层生镰刀菌CS-03能够有效防治褐梗天牛发生与扩散,在褐梗天牛的生物防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褐梗天牛在国外可携带松材线虫,在国内可携带拟松材线虫,是我国山东和辽宁等松材线虫疫区的重要蛀干害虫以及松材线虫重要的潜在传播媒介昆虫。本文概述了褐梗天牛在我国的分布和寄主、生物学特性、发生与危害的历史与现状以及治理对策等,以便为我国科学有效治理褐梗天牛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广西松褐天牛成虫种群动态规律及其与林分和气象因子的相关性,为其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技术支撑。【方法】2019—2020年基于松褐天牛APF-I诱芯和ZM-80B型诱捕器,采用动态监测法研究了广西桂东、桂北、桂西、桂南和桂中地区松褐天牛成虫种群动态,并分析其与纬度、林内/林缘、海拔、郁闭度、树龄、坡度和是/非松材线虫病疫区等林分因子及月均气温、月均最高气温、月均最低气温、月均湿度、月均最小相对湿度、月均降雨量和月均日照时数等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结果】松褐天牛成虫在桂东、桂西、桂南和桂中地区一年中有1~3个发生高峰期,1—2月可诱捕到成虫,而桂北地区一年仅有1个发生高峰期,1—2月份未诱捕到成虫。桂东、桂北、桂西、桂南、桂中成虫的始见期分别为1月上旬、4月上旬、2月上旬、1月上旬和2月下旬,年发生盛期分别为3月中旬至9月中下旬、4月中旬至7月下旬、3月下旬至8月上旬、3月下旬至8月中下旬和4月上旬至8月中下旬,终见期分别为12月下旬、11月上旬、12月下旬、12月下旬和11月下旬。桂中地区诱捕到的雌虫数量显著高于其他4个地区,桂东、桂西和桂中地区诱捕到的雄虫数量显著高于桂南和桂北...  相似文献   

13.
M-99引诱剂有效引诱范围及余杭区松褐天牛成虫发生规律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通过试验确定,M—99引诱剂引诱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成虫的有效距离为70m,引诱有效范围为1.5hm^2;用不同色泽的油漆在天牛成虫鞘翅背上做标记是成功可行的;从饲养笼内收集的松褐天牛成虫做好油漆标记,在室内饲养到第2天傍晚进行林间放飞的诱捕回收效果最好,其40、60、70m的总回收率为43.79%,60m处的回收率达70%;余杭区松褐天牛成虫发生始见期在5月初,终见期在9月底,5月下旬至8月中旬为盛期,是防治松褐天牛成虫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4.
松褐天牛、褐梗天牛是松树重要蛀干害虫,单独发生亦能引起松树枯萎并致死。松褐天牛在松材线虫的扩散侵染过程中起着携带传播、协助病原侵入寄主的关键性作用,褐梗天牛是继松褐天牛之后携带拟松材线虫能力最强的蛀干害虫。防治松褐天牛是切断松材线虫病传播蔓延危害的主要方法。2017年,长岛自然保护区应用APF-I型松褐天牛高效诱捕设备进行监测防治,效果较好。本文详细总结了防治方法、技术要求、应用结果,供其它地区开展监测防治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利用引诱剂林间监测松褐天牛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利用引诱剂(M99型、FJ-Ma-02型混用)在林间诱捕松褐天牛成虫(Monocha mus alternatusHope),以监测其发生情况,结果表明,发生在畹町思茅松林区内的松褐天牛成虫出现初期为4月上旬,5月下旬至6月下旬为高峰期,9月中旬为末期;同时引诱剂也可诱捕到松林蛀干害虫松瘤象、小蠹类4种、马尾松角胫象及其它种类天牛9种、金龟子等以鞘翅目为主的多种昆虫。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利用直升飞机在林间喷洒8%氯氰菊酯微囊悬浮剂,并采用诱捕器监测松褐天牛和褐梗天牛的虫口密度。结果表明,在喷药后2 d,8%氯氰菊酯微囊悬浮剂对松褐天牛的虫口减退率和防效分别为96%和95.09%,对褐梗天牛的虫口减退率和防效分别为70.97%和67.34%;喷药后连续观察32 d,8%氯氰菊酯微囊悬浮剂对松褐天牛的虫口减退率和防效始终高于90%和86.75%,波动不大,且曲线接近直线,而对褐梗天牛的虫口减退率和防效低于松褐天牛,曲线呈波动状态。说明用直升飞机在林间喷洒8%氯氰菊酯微囊悬浮剂对松褐天牛的防效比对褐梗天牛的速效性强,防效好。  相似文献   

17.
经对松褐天牛详细观察发现,仪征市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的发生与苏南地区有明显的差异。该虫在仪征市多数1 a 1代,少数1.5 a1代,以幼虫越冬,有少数以成虫或蛹越冬,成虫羽化期为5月中旬至10月上旬,成虫多集中在7,8月从死树中钻出,死树1月成虫羽化最少,对伐桩检查,在15 cm以下几乎找不到成虫羽化孔,这对控制该虫的发展蔓延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不同海拔地区松褐天牛发生规律,给松材线虫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2019~2020年通过在不同海拔设立试验点,对松褐天牛发生规律进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在海拔500~800 m松褐天牛数量最多,在海拔800 m以上松褐天牛数量最少。整株样木中,除伐桩外,其他部位均有松褐天牛,松褐天牛在被害树上的数量分布为树干中段>下段>上段>侧枝。因此,在5~7月开展松褐天牛防治,对控制松褐天牛虫口密度是一个关键期。  相似文献   

19.
福州口岸先后2次从进境的木质包装中检出危害性极大的林木害虫——褐梗天牛[Arhopalus rusticus(Linnaeus)],该害虫对松属、杉属、柏属等树木危害极其严重,通过对褐梗天牛害虫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等研究,结合口岸检验检疫实际,提出防范褐梗天牛入侵我国的检疫措施,为进境口岸针对性检疫和保护好林业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利用FJ-MA-03松墨天牛引诱剂诱捕松墨天牛成虫的试验结果表明:松墨天牛成虫在江川县发生期为4月中旬至8月中旬,其间诱捕到松墨天牛成虫498头.6月诱捕到327头成虫,占诱捕总数的65.66%,是诱捕松墨天牛成虫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