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大蒜种植面积的扩大,耕作制度及栽培生态环境不断变化,大蒜植株的抗病性也逐年降低,大蒜病害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尤其是新病害的不断出现,据调查分析,大蒜病害对大蒜的危害一般损失率达20%~30%,严重年份及地块可以达到50%以上,甚至更高。目前已知大蒜作物病害达20  相似文献   

2.
在食用菌栽培和菌种生产中,杂菌的危害相当严重,一般侵染率为20%左右,严重的达到30%~40%,甚至有的高达50%~70%,已成为影响食用菌生产效益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灰霉病是日光温室栽培茄果类蔬菜上一种重要的病害,一般在温室大棚发生侵染危害后造成果实腐烂,严重时病果率可达30%~50%,高者甚至达到70%,损失严重。1发生症状  相似文献   

4.
农家小菜园种植蔬菜种类繁多,且混合栽培,连作现象突出,病虫危害频繁,不易防治。通过生长期喷施葡萄糖或红糖溶液,可增强蔬菜抗性,辅以椿树叶、葱蒜、草木灰、小苏打、高锰酸钾、牛羊奶制剂等土制无公害药剂和科学栽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虫危害,降低农药残留,达到安全、经济、高效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河南省柿树的栽培面积增长速度较快,每年均按100%左右的递增率递增。2004年河南省柿树的栽培面积已经达到了1.65万hm2,周口市柿树的栽培面积也达到了0.304万hm2。但是2006年河南省大部分地区的柿园受柿绵蚧危害严重,虫情指数高,庭院栽培的柿树虫口密度也很大,柿树的叶片和果实均受到了严重危害。为了确保柿树的产量和质量,保持旺盛的发展势头,本文根据柿绵蚧的发生规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一季稻田白菜薹免耕与翻耕栽培试验对比,研究了冬闲田白菜薹免耕栽培对植株成活率、虫害情况、生产成本及产量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栽培可减轻白菜薹的地老虎危害率,降低生产成本,但产量和产值有所下降。免耕栽培产量比机械翻耕和人工翻耕免耕栽培分别降低10.3%和11.9%;生产效益比机械翻耕栽培降低11.9%,比人工翻耕栽培提高11.1%。  相似文献   

7.
夏秋季小白菜防虫网覆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白菜是人们喜爱的蔬菜,夏秋季的高温暴雨和虫害的暴发对生产影响很大,防虫网的应用可减轻其危害,通过耐热抗病品种的筛选、土壤处理、栽培管理等技术措施可以达到不喷农药和提高产量及品质的作用,真正做到无公害和提高生产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一季稻田白菜薹免耕与翻耕栽培试验对比,研究了冬闲田白菜薹免耕栽培对植株成活率、虫害情况、生产成本及产量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栽培可减轻白菜薹的地老虎危害率,降低生产成本,但产量和产值有所下降。免耕栽培产量比机械翻耕和人工翻耕免耕栽培分别降低10.3%和11.9%;生产效益比机械翻耕栽培降低11.9%,比人工翻耕栽培提高11.1%。  相似文献   

9.
以黄瓜、番茄、辣椒为例,较为系统的研究了南京地区茄果类蔬菜在不同栽培条件下的效益情况。通过分析成本利润率,揭示南京地区茄果类蔬菜种植的投入产出关系,同时辅以产值利润率的分析,对是否达到高产高效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通过分析得出:(1)钢架大棚栽培黄瓜和番茄的产值收益率显著高于数控温室栽培和露地栽培,其产值利润率分别为24.72%和26.34%,是露地栽培的2.46倍和1.56倍。(2)与露地栽培黄瓜、番茄和辣椒的成本利润率相比,钢架大棚栽培黄瓜、番茄和辣椒的成本利润率显著增加,分别达到32.84%,35.76%和13%,由此可以看出,钢架大棚栽培蔬菜消耗的全部资源的净回报率高,因此在品种适合、合理布局的前提下,南京地区采用钢架大棚的栽培方式可达到最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灰霉病是茄子的重要病害。在露地、保护地栽培均可危害,但主要危害保护地栽培的茄子。早春连续低温阴雨、光照不足的年份危害严重。发病严重时造成幼苗死亡、叶片枯死、果实褐色软腐。该病流行时一般减产20%--30%,重者可达50%。下面介绍该病的发生特征与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油豆角炭疽病病原菌形态特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菜豆又名四季豆、芸豆等,植物学上属于豆科、菜豆族、菜豆属的菜豆种。除露地栽培外,还可以利用各种形式的保护地栽培。油豆角炭疽病是一重要病害,不但危害油豆角的叶和茎,也危害豆荚及种子,影响油豆角的产量,一般减产20%~30%,重者绝产。尤其是在豆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丰南区应用的水稻品种可以划分为三大类:一是来源于天津方面的津稻系列,如中作9017、津原45、津糯一等;二是来源于河北省水稻研究所的品种,如垦育16、垦育20、90-3、90-1等;三是近年来兴起的盐丰系列品种。为避免条纹叶枯病的危害,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具有较强抗条纹叶枯病能力的盐丰系列品种,在今年已达到高峰,全区栽培面积达到95%以上。而在  相似文献   

13.
<正>大豆大垄行间覆膜栽培技术是近年来大面积推广的一项新技术,选择适宜的覆膜栽培品种是这项技术的关键。大豆大垄行间覆膜可使土壤温度提高3-5℃,肥料利用率提高10%以上,大豆行间覆膜技术可以提高土壤墒情,促使大豆早发苗、生长健壮、根系发达,提高产量和增进品质,并能促早熟,免受早霜危害,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2010年各农场科技园区进行了大豆大垄行间覆膜栽培不同品种的对比试验,为大豆覆膜栽培选出适宜的高产品种,使我场的大  相似文献   

14.
枣树桃小食心虫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2月以来,通过对云南干热区域(蒙自县、宜良县、建水县、开远市、元谋县)枣树自然资源调查及引种和丰产栽培研究发现,几乎90%的枣园虫害猖獗,其中尤以桃小食心虫危害最重,其危害程度远远高于枣尺蠖、枣粘虫.桃小食心虫主要危害采收前枣果,枣果被害后失去商品价值,即使丰产也不能丰收.据1998年8月份对元谋县新华乡近120hm2糠皮小枣园抽样调查:虫果率达到42%,严重的单株虫果率达到76%,甚至绝收.为此,我们在元谋县新华乡开展了枣树桃小食心虫虫情测报和防治试验,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使虫果率降到3%以下.  相似文献   

15.
为扩大平菇培养料来源、降低生产成本,试验用木刨花部分代替棉籽壳进行平菇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以木刨花作为基料栽培平菇是可行的。以木刨花38.5%、棉籽壳38.5%、传统杂木屑10%、麸皮10%、石膏粉1%、石灰2%的组成配方最好,平均袋产量达0.83 kg,生物学效率达83%,高于对照组8百分点,可以缓解由于棉籽壳价格上涨导致平菇栽培经济效益降低的困境,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金线莲是一种名贵的中草药,人工栽培具有较大经济效益,为探索提高金线莲产量和品质的栽培方式, 设置了2种大棚栽培方式和4种林下栽培方式对金线莲成活率、生长量及总黄酮和多糖含量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棚栽培(T5和T6)的金线莲成活率(分别为92.33%和90.79%)和植株鲜重产量(分别为1.33 g和1.31 g)较高,但其总黄酮含量(分别为11.23 mg/g和12.06 mg/g)和多糖含量(分别为76.97 mg/g和80.43 mg/g)低于林下栽培的。在4种林下栽培方式中,使用控根容器栽培金线莲(T1)成活率较高,达到89.00%,并且其根系生长最好(根数达3.88条,根长达51.40 mm);但是地面栽培方式可以获得最高的植株折干率,地面栽培(T4)的折干率最高,达到12.12%,其次是T3,其折干率为12.04%。上述结果为金线莲的栽培方式选择提供良好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7.
<正>设施蔬菜栽培是采用设施条件创造出适合蔬菜生长的环境条件而进行蔬菜种植的一种生产方式,设施栽培可以达到避免低温、高温暴雨、强光照射等逆境对蔬菜生产的危害,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蔬菜育苗、越冬生产、春提前和秋延迟栽培。目前,随着设施蔬菜栽培技术的不断进步,设施蔬菜栽培在满足城乡居民菜篮子供应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设施蔬菜栽培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稻曲病的病原是稻绿核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它喜欢低温、多雨、日照少、雾大露水重等天气,在这种天气下稻曲病发生严重。这种病菌的寄主有水稻、玉米、野生稻以及马唐属的水社黍等禾本科作物。稻曲病对水稻的危害极大,一般发病率可以达到3%-5%,严重的达到30%以上,减产可以达到20%-30%。1.危害症状:稻曲病在开花后至乳熟期发生,只危害谷粒。每穗上的病谷少则1-2粒,多的可达40-50粒。病菌在  相似文献   

19.
分析苏北盐碱地水稻田间杂草蔓延危害成因,提出稻田内、外运用农业栽培措施、化学防治等技术手段,综合治理稻区杂草策略,以达到扼制杂草危害,提升水稻可持续生产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江苏沿江地区杂草稻的生物学特性及危害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峥  戴伟民  章超斌  强胜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4):2856-2866
【目的】明确江苏沿江地区杂草稻的发生现状、危害和生物学特性,掌握其鉴别方法。【方法】采用目测法和样方法点面结合,调查江苏沿江地区6个市的28个县(市、区)的直播稻田杂草稻的发生率、发生密度、综合危害指数,定点研究6个地点的杂草稻生物学特性及其危害性。【结果】杂草稻在各县(市)的发生率从78%-100%不等,发生密度最低的县(市)约2株/m2,平均最高约9株/m2,综合危害指数都在20%以上,导致栽培稻减产8.3%-82.3%;泰州、扬州和常州的危害相对更重。综合6个地点的调查结果显示杂草稻与栽培稻主要区别为:杂草稻的叶环和叶耳呈紫红色,植株基部褐色;苗期生长旺盛,分蘖力强、分蘖角大于栽培稻20°以上,株高高出8-10 cm;株型松散;单株结实量高于栽培稻3倍以上,繁育系数显著高于栽培稻,但结实率较低,为78%-86%,千粒重仅为18.93-20.10 g;成熟期早1月左右并显早枯。【结论】江苏沿江地区的杂草稻发生量大且危害严重;杂草稻与栽培稻有形态学差异;杂草稻的分蘖初期、扬花期是人工拔除的适宜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