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农资》2013,(9):24
<正>在小麦产量构成三要素(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中,一般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亩穗数。因此,麦田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争取亩穗数最大化,也就是要争取早分蘖、多分蘖、培育大蘖,千方百计增加分蘖和提高分蘖成穗率,而春季麦田水肥供应对分蘖成穗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2.
连续4a对优质强筋小麦郑农16公顷穗数(X1)、穗粒数(X2)、千粒重(X3)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表明:6000kg/hm2以上产量水平,郑农16成产三因素对产量的效应依次为千粒重〉公顷穗数〉穗粒数;7500kg/hm2产量水平,该产品成产因素对产量的效应依次为千粒重〉穗粒数〉公顷穗数。  相似文献   

3.
玉米不同品种基因型穗粒数及其构成因素相关分析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本项目通过对163个不同玉米品种基因型在大田条件下的穗粒数及构成因素的调查测定,并采用计算机建立数据库和进行相关分析,得出结论:1.对玉米群体产量的影响作用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对单株产量的作用穗粒数〉千粒重。2.穗行数和行粒数与穗粒数的偏回归系数均为极显著,但行粒数〉穗行数,穗长〉穗粗,长穗比粗穗更易形成大穗。3.秃尖长度的降低对穗粒数的增加作用显著。4.多粒品种往往是强优势杂交组合,在成穗率  相似文献   

4.
以1995-1997年江苏省淮北片生产试验和徐州市小麦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结果为资料,对其30个试验点次的徐州25号小麦产量形成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亩穗数、穗粒数、粒重三因素均随产量的提高而上升,但三者上升程度不同。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亩穗数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穗粒数和千粒重。  相似文献   

5.
利用多年多点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资料,通过多种统计方法。对小麦新品种豫麦13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品种属高产稳产型品种,同时具有综合抗逆力强、灌浆快、早熟、产量三要素协调的特点,广泛适应于黄淮麦区不同肥力水平地种植。由于其亩穗数对产量起主导作用,千粒重次之,穗粒数作用最小,因此栽培上应在保证足够成穗数的基础上主攻千粒重。  相似文献   

6.
优质小麦品种郑麦9023成产因素与产量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连续 4年对郑麦 90 2 3公顷穗数、穗粒数、千粒重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表明 :60 0 0kg/hm2以上产量水平 ,郑麦 90 2 3成产三要素对产量的效应依次为千粒重 >公顷穗数 >穗粒数 ;75 0 0kg/hm2 产量水平 ,三要素对产量的效应为千粒重 >穗粒数 >公顷穗数。  相似文献   

7.
中东复合肥料在小麦上应用的试验结果表明,中东复合肥料能增加小麦穗数和穗粒数,比无氮处理对照增加穗数10.7万/亩-11.0万/亩,增加穗粒数4.02~6.34粒/穗,从而提高产量,较常规对照增产62.07~72.89千克/亩,增产率达62.07%~72.89%。  相似文献   

8.
遮阴条件下小麦穗粒数形成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阐明遮阴对小麦穗粒数形成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以便在果粮间作模式下采取相应的栽培管理措施。【方法】在人工遮阴和不同果麦间作模式下(枣麦、杏麦和核麦间作),研究遮阴对小麦穗粒数形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遮阴明显降低了小麦的可孕小花数、生物量、穗粒数、穗粒重和公顷穗数等产量的主要构成因素,最终导致产量降低。【结论】遮阴后小麦穗粒数的改良应更多地关注小花的分化、发育、退化和结实过程,产量的提高应更多地关注植株的生长发育、公顷穗数和籽粒灌浆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适合安徽省种植的高产小麦品种,了解安徽省目前小麦产量表现,对产量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以便制定适宜的小麦栽培方法。[方法]2009~2011年选取安徽省主推小麦和最新选育的小麦新品系在阜南、龙亢两点种植,研究3年来小麦品种丰产稳产性及产量三要素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分析制约安徽省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结果]气象因素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较大,不同年份间小麦产量差异明显,干旱是制约小麦高产的主要因子。[结论]①产量三要素协调易获得小麦高产。②2011年度的干旱是制约小麦千粒重的主要因素,进而影响小麦的产量。③不同品种的丰产稳产性不同,该试验中皖科06290和烟农19表现出较好的稳产性,新福麦1号表现出较好的丰产性。④对不同特性的小麦品种,产量三要素对不同品种的产量重要性不同。在小麦推广过程中充分了解品种特性,根据小麦品种特点配套栽培措施,使小麦达到高产。  相似文献   

10.
用洛阳市连续三年旱地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结果,对豫麦13号在旱作条件下的丰产稳产性及产量构成三要素进行了分析。其产量三要素对产量影响大小依次为:亩穗数>千粒重>穗粒数。提出在旱作条件下进一步提高豫麦13号产量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2008—2017年北京市小麦区域试验品种产量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近10年北京市小麦区域试验高水肥组试验数据,分析了参试品种的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表现和变化趋势,以及参试品种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品种育成年份的延后,抽穗期和成熟期呈提前趋势,株高呈降低趋势,穗粒数、千粒重和生育期天数呈减少趋势,籽粒灌浆时间、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产量呈增加趋势。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三要素中穗粒数与千粒重呈正相关,有效穗数与穗粒数、千粒重均呈负相关,说明有效穗数和穗粒数之间、有效穗数和千粒重之间均为相互制约的关系。产量与其构成三要素间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由高到低依次为千粒重、穗粒数、有效穗数,说明在产量构成三要素中,千粒重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其次是穗粒数,有效穗数的贡献最小。因此,北京地区在选育小麦高产品种时应重点考虑千粒重对产量的影响,适当增加穗粒数,同时注意协调有效穗数和穗粒数的矛盾。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不同穗型超高产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分析与选择思路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通过对我省现有小麦超高产材料进行分析表明 ,小麦由高产 (666 7m2 产量 50 0kg左右 )到超高产(666 7m2 产量大于 60 0kg)主要是因穗数的增加。在超高产大穗型品种中 ,对产量起首位作用的是穗数 ,而多穗型品种起首位作用的则是穗粒数。在超高产材料的选育中 ,大穗型材料应该重视多穗性的选择 ,而多穗型材料则应该注重大穗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小麦新品种漯麦76籽粒灌浆特性,给该品种高产栽培提供依据,以漯麦76和对照品种郑麦113与偃展4110为供试材料,使用Logistic方程拟合籽粒灌浆过程,分析灌浆参数与千粒重之间的相关性。并通过河南省品种试验数据资料,分析漯麦76产量三要素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品种籽粒千粒重呈“S”形增长,成熟时漯麦76千粒重达到56.25 g,最大灌浆速率为2.42 g·d-1,平均灌浆速率为1.37 g·d-1,均优于对照品种,中后期灌浆快、积累量大,且平均灌浆速率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穗数以及穗粒数这三要素对漯麦76产量的提升存在不同的影响,总效应大小依次为千粒重>穗数>穗粒数。因此,生产实践中,除了确保有效穗数,还要注重稳定穗粒数,采取加强灌浆期水肥管理的措施,提高千粒重,以此来实现三要素协调提高,从而达到漯麦76的高产目标。  相似文献   

14.
<正>运城市是山西省小麦主产区,面积占全省一半以上。河津市是运城市下辖的县级市,是全省小麦生产有代表性的地区。本文从多年的生产实践出发,阐述了小麦中后期管理的重要性,总结了田间管理关键实用技术,重点叙述了近年来生产一线因地及时浇水、因苗叶面喷肥、加强病虫害防控等主要技术操作要点。小麦生育中后期,是指从拔节开始,经过孕穗、抽穗、开花、授粉、灌浆等生育日期,最后到成熟的这一阶段,是小麦经济产量——籽粒的形成的最后时期,更是小麦管理最关键最重要的时期。在小麦产量构成三要素中,除亩穗数已定型外,穗粒数和千粒重都要在这一时期逐步定型。此期麦田的水分和养分供应、光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弱春性小麦品种产量及其构成三要素的关系,为今后弱春性小麦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对2005~2012年河南省审定的32个弱春性小麦品种的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随着年份增加小麦平均产量呈递增趋势,而产量构成中仅仅千粒重呈上升趋势。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程度为:生育期(0.67362)〉穗数(0.43068)〉千粒重(0.20986)〉株高(-0.41054)〉穗粒数(-0.56406);3个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大小顺序为穗数(1.2466)〉千粒重(1.1301)〉穗粒数(-0.0342)。[结论]根据分析结果和河南省目前生态条件及种植条件,弱春性小麦高产育种应注重中多穗型品种,兼顾穗重。  相似文献   

16.
二棱大麦构成产量的“三要素”中,以总穗数最重要(y=0.9281^※※),穗粒数次之,粒重影响最小。后二者通过总穗数对产量产生间接负效应。当总穗数达到48万/667m^2时,有很大的可能获得284kg/667m^2产量。  相似文献   

17.
郭盈温  赵花周  袁华京 《安徽农业科学》2013,(14):6173-6174,6177
南阳是河南省粮食主产区,夏粮产量对全年粮食生产至关重要。虽然在小麦生育前期,基本苗和苗情都和黄淮高产麦田没有很大差别,但由于后期外界因素的差别和影响,主要是倒春寒、干热风和连阴雨,易形成冻害、冷害、赤霉病、植株早衰、穗发芽等,导致穗粒数减少,粒重降低,品质下降,产量受到很大影响。通过小麦灌浆期、灌浆阶段影响南阳小麦灌浆的外界因素的分析,提出如何应对南阳小麦灌浆期的各种不利因素,认为提高小麦灌浆速度和缩短灌浆时间,着重增加小麦粒重,从而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8.
通过土壤机械深松对比试验研究发现,深松后的土壤犁底层不明显,土质变松软,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增强,小麦群体和产量三要素(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均衡增加,当年可增产13%左右,第2年增产8%左右,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多穗型冬小麦高产群体叶面积质量与产量结构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多穗型冬小麦品种烟农 1 9为试材 ,通过 2 0 0 1~2 0 0 2年连续 2a试验 ,研究多穗型小麦高产群体叶面积的质量特性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 :进一步提高多穗型小麦品种产量必须在群体数量适宜的基础上优化群体质量 ,即在形成适宜群体及群体叶面积的前提下 ,提高有效叶面积率、高效叶面积率 ,争取穗大粒多 ,使产量三要素在高水平上协调发展 ,同步提高。并指出优化小麦群体质量 (叶与产量三要素)的关键技术是适宜的基本苗数 ,合理利用分蘖和改进肥料运筹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下游地区小麦超高产育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长江下游地区的自然条件和小麦品种产量水平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小麦超高育种的目标,指出小麦超高产育种的突破口应是在保证一定穗数的基础上,着重增加每穗粒数和千粒重来主攻穗重。对如何选育超高产优质品种的途径和方法作了针对性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