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由于近年来陕北地区一直受到自然因素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其农业的发展也受到了限制。陕北是我国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煤、油、气的开发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使得陕北的农业生产活动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农业是陕北地区的经济支柱,陕北特色农业的发展需要采取一定的战略措施,所以,加大对陕北特色农业生产的战略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陕北丘陵沟壑区畜牧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权松安  王继军 《水土保持研究》2000,7(2):157-160,171
通过对陕北丘陵沟壑区畜牧业现状、面临的挑战分析,提出了该区畜牧业应以生态环境建设为前提,立草为业;改革放牧为舍饲,大力发展草食肉畜;建立高效生态畜牧产业示范区,推广“公司+农户”以沼气为纽带的“五位一体”生态型塑膜温室畜牧产业化发展模式,经5~10年使草食型:精料型畜种结构调整为6:4等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3.
对黄土高原存在经济活动高度集中在省会城市,城镇化程度低,辐射带动弱,城乡差别大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依据“要素价格均衡理论”和西部大开发区域布局,发挥比较优势、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实现城镇化跨越式发展战略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对辽宁省农村信息化现状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辽宁省地域和经济等方面的特征以及辽宁省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内容,提出了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模式推进信息化,结合小城镇建设等发展战略加快辽宁省农村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正2017年12月29-30日,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总结2017年及过去5年工作,研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措施。会议提出了2018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并对农业农村经济重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地处我国中部地区,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但由于生态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落后等原因,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收入水平低下。在西部大开发背景下,必须抓住机遇,认真研究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其他地区成功的经验,实施新的资源开发战略,多方筹集资金,改善农业投资环境,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把移民并村、退耕还林、脱贫致富结合起来,逐步改善恶劣的环境,使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陕北丘陵沟壑区经济林果发展战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陕北丘陵沟壑区经济林果发展,必须抓好建设规划,加强坡地经济林果的集流节水保墒和科技宣传,创建自己的市场,才能解决好植被建设和经济发展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甘肃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3,他引:6  
甘肃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可持续的战略思路在总体建设上突出水土保持 ,在区域建设上突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在行业建设上突出水利和草林业 ,在产业发展上突出绿色产业 ,在项目选择上突出综合效益 ,在技术选择上突出高新技术。另外 ,还提出了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和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草业等行业发展的明确目标。同时也提出了建立商品生产基地 ,发展农业特色产业 ,发展雨水的资源化利用 ,优化现代农业生产要素与技术投入 ,把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摆在重要的战略位置 ,调整和优化畜种、畜群结构 ,加大扶贫力度 ,实行荒地使用权的拍卖与利益监控和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等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信息环境战略在农村信息化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阐释了农村信息环境的内涵,分析了我国农村信息环境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施信息环境战略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中国能源农林业的现状、意义及发展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石油安全对中国已形成巨大挑战,而发展石油替代燃料特别是生物燃油,将是主要的选择之一。新农村建设已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方向,而新农村建设有赖于新型产业建设的支持。中国能源农业和能源林业的诞生和发展正是基于这两大背景。本文分析了中国能源农业、能源林业的现状及其突出的能源、环境、经济效益,特别是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最后就中国能源农林业发展的三个主要方面提出了战略思路,分别是技术研发战略、产业发展战略和土地利用战略。  相似文献   

11.
研究提出西部大开发必须建立在经济与生态协调基础上 ,并以生态经济学理论为指导 ,指出生态破坏是西部经济落后的根源 ;生态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根本 ;应树立生态与经济并存、生态与经济协调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思维 ,实行“在利用中保护 ,在保护中利用”的资源利用新方针 ;西部大开发要进行生态经济改革。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土地综合整治战略顶层设计   总被引:33,自引:17,他引:16  
目前,中国土地整治事业正处于前所未有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土地整治的推进与发展面临新形势、新机遇,也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亟需土地综合整治战略顶层设计的指引。该研究基于土地综合整治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遇(Opportunities)与威胁(Threats)分析,揭示了中国土地综合整治的战略背景,根据土地综合整治战略设计思想和原则提出了国家层面的土地综合整治战略定位,明确了土地综合整治战略目标与任务,形成了区域统筹的土地综合整治战略模式与未来土地综合整治战略的总体设计构想,并进行了土地综合整治战略保障机制设计,从宏观层面上确保土地综合整治战略的合理制定和妥善实施,解决社会经济发展的资源瓶颈,为提高土地综合整治的针对性、前瞻性、稳定性、协调性和有效性奠定战略导向支撑。  相似文献   

13.
赵丽红  郭熙  陈文波 《土壤》2007,39(4):652-657
土地经济系数是农用地分等中重要的修正参数.本文以玉山县为例,应用地统计学的原理与方法,对土地经济系数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通过对样点数据的半方差函数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土地经济系数具有很强的空间相关性.在结构分析基础上,本文采用空间插值Kriging法,计算出每个分等单元的土地经济系数.经过样点验证,结果表明利用空间插值Kriging法计算出的土地经济系数与实测值的平均RMSE为0.88%,这表明Kriging空间插值法计算的土地经济系数比较精确,为农用地分等规律中经济系数的确定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针对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不断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推进农村信息服务技术发展的要求,从实际出发,系统地阐述了招远市基层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思路和观点。  相似文献   

15.
喀斯特山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情景模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该文运用CLUE-S模型模拟研究了贵州中部猫跳河流域在不同情景模式下未来十年内土地覆被的空间变化情况。根据研究区土地覆被结构的现状以及影响土地覆被变化的宏观因素,作者设计了生态安全目标、粮食安全目标、经济发展目标以及综合发展目标等4种可能出现的情景。结果表明,在不同土地利用情景下,猫跳河流域未来十年的土地覆被格局及其效应存在明显的差别。生态安全目标情景能在较大程度上改善流域的生态环境,但会对流域的粮食安全构成较大的威胁。粮食安全目标情景能够保障流域的粮食安全,但会导致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经济发展目标模式可充分保障经济建设用地的需求,但会威胁到流域的粮食安全。综合发展目标情景比较全面地考虑到了流域经济发展、生态保护以及粮食安全等需要,是研究区未来较为可取的土地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丰水区城镇化进程与水资源利用的关系——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以江苏省为例,研究丰水区城镇化发展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变化特征以及两者响应关系,以实现城镇化发展与水资源利用的协调。[方法]运用熵权法构建江苏省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综合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响应度关系模型构建和相关性分析。[结果]研究期间,尤其是2008—2012年,江苏省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人口城镇化和空间城镇化水平高于经济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城镇化发展不协调;伴随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江苏省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呈上升趋势,水资源禀赋逐年降低,水资源利用水平稳步提升,但水资源污染程度也在加深。2004,2009,2010年,江苏省水资源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镇化的发展。[结论]城镇化进程与水资源利用存在一定的响应关系,目前江苏省正面临提高城镇化发展协调性的任务,必须改变传统的外延型扩张模式,合理高效地利用水资源。  相似文献   

17.
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与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前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开发是加快黄土高原地区经济发展,提高农业生产力,繁荣农村经济的基础,该论述了黄土高原地区广大干群和科技人员,在10多年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中,狠抓了经济效益的提高,并在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中,进行了多方面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发展生态农业对于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摆脱贫困问题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了研究陕西省农业绩效的基本情况、演化特征,利用2000—2013年陕西省10地市面板数据,立足低碳视角,运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BM-DEA模型,评价了陕西省10地市生态农业绩效的整体情况,通过全局、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区域差异分析剖析了生态农业绩效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陕西省生态农业的发展过程中,投入要素各变量及非期望产出方面存在大量冗余,尤其是劳动力、化肥和农业面源污染;陕西省各地市生态农业绩效空间集聚性逐渐减弱,区域差异逐渐扩大,陕南、陕北和关中地区的差异明显,陕西省目前面临着农业经济发展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两大任务。  相似文献   

19.
基于1980-2007年陕西省安塞县统计数据,分析了生态退耕对农民收入、产业结构、种植结构等的影响,并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阐明了安塞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动态变化过程和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探讨了生态退耕后安塞县的农村经济转型问题.结果表明:(1)生态退耕政策的实施显著增加了农民人均收入,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2)现阶段安塞县农村经济转型的目标在于巩固生态退耕成果,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根本任务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3)促进第二产业发展是安塞县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是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的重点.(4)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和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稳妥转移是安塞县农村经济转型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