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鱼类应激性出血症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汪开毓  耿毅  钟妮娜 《淡水渔业》2000,30(11):28-31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高度集约化发展 ,养殖鱼类面临越来越多的应激因素的影响 ,特别是近年来 ,在水产养殖上发生了一种以出血为主要症状的鱼类应激性疾病 ,给生产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该病的主要表现是 :当养殖鱼受到应激因子 (如 :拉网捕捞、天气突变和长途运输等 )刺激时即可突然、快速地发生全身性体表和鳃出血而大批死亡。“鱼类应激性出血症”病因复杂 ,防治困难 ,我们曾对该病进行了病原方面的研究 ,未分离到病原微生物 ,证明该病是一种非传染性疾病 ,其病因学和病理学均不清楚 ,因此对其深入研究显得非常重要。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  相似文献   

2.
鱼类应激综合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激是指当动物受到有害作用的应激因子刺激时,而表现出的一种非特异性、生理性的紧张状态。当动物受到的应激因子刺激强度超过动物的耐受限度时,会对机体产生损伤,严重时甚至导致死亡,即所谓的应激性疾病。尽管目前对应激源的分类尚无统一的方法,但一般习惯分为:①人为因素:密养、捕捞、转移、运输、不良饲料等;②环境因素:不良水质、水温的突变、气候的突变、低气压等;③生理因素:细菌、病菌和寄生虫等。近年来,在水产养殖上发生了一种以出血为主要症状的鱼类应激综合病症,给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该病主要表现为鱼在捕…  相似文献   

3.
鱼类“腹水症”的原因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鱼类“腹水症”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它是以腹水的形成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大类鱼类疾病的总称。随着集约化养殖程度的提高,养殖密度的增加,养殖环境的恶化日趋严重,病原微生物的大量孳生,以及药物滥用,营养成分的失衡等因素的作用,导致鱼类发生“腹水症”,甚至发生大量死亡,给水产养殖造成的经济损失逐年增大。本文就引起“鱼类腹水症”的主要原因及相应的防治对策进行一概述,为水产养殖生产中防治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色氨酸对应激诱导鱼类皮质醇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明江  周小秋 《水产科学》2007,26(7):420-422
应激是指机体在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时,无法维持正常的生理状态而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性反应。随着水产养殖的迅猛发展,养殖条件日益恶化,水产养殖动物经常处于应激状态,从而导致其疾病抵抗能力降低,生产性能下降。因此,研究水产养殖动物应激反应及其作用机制,寻找消除或缓解应激影响的途径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色氨酸作为一种必需氨基酸,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水产养殖生产中出现了一种危害鱼类的敌害——刺激隐核虫,该寄生虫寄生鱼类引起的鱼病一旦爆发,常常会造成大批鱼类死亡,严重影响了水产养殖正常生产活动和经济效益。笔者在2005年、2006年的生产中对鲆鲽类、河豚刺激隐核虫病进行了初步研究,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现将该病的特点及其防治技术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世界渔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此同时,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程度的加深,环境资源受到了很大的破坏,各种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变化引起的应激对鱼类的影响也日益严重。水产养殖环境的特点和它们对鱼类的影响,已经迫使养殖者在发展水产养殖的过程中注重各个实际操作的设计,以控制和减轻可能对鱼类产生的应激性反应。  相似文献   

7.
水产养殖动物嗜水气单胞菌病的免疫技术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我国水产养殖动物中普遍发生的嗜水气单胞菌病如对虾细菌性红体病、肠炎病及淡水养殖鱼类暴发性出血病业已查明,其主要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这类细菌属于弧菌科、气单胞菌属,是养殖水体普遍存在的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嗜水气单胞菌在水温14.0-40.5℃范围内均可繁殖,以28  相似文献   

8.
<正>鱼类应激性出血病是鱼类对环境中异常的、不良的胁迫因子而产生的一种非特异性、生理性紧张状态的一种反应,常表现为体表充血,肝胆异常,鳃出血或淤血呈现紫鳃的症状。该病是我区在近几年的养殖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鱼病,并有进一步扩大和蔓延的趋势,该病主要发生在夏、秋两季,在近几年的养殖中,由于常年不清塘或清塘不彻底、随意用药和片面追求产量而加大放养密度以  相似文献   

9.
水产养殖生产中.鱼种放养时的鱼体消毒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生产技术措施.一般多在春季低温期进行。经过一个冬季.鱼体存储的能量物质消耗很大.体质较弱.抵抗病害能力较低。鱼种放养时的各项操作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机械性创伤以及其他不良应激性反应.容易引起继发性感染,形成水霉病等病害.继而发生死鱼.造成经济损失。鱼种放养时。通过实施消毒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鱼类病害发生,降低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爱德华氏菌属细菌对水产养殖鱼类特别是鲇形目鱼类危害日益凸显。被认为是鱼类的一类重要病原。其中迟缓爱德华氏菌还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对人类健康也造成威胁。因此,积极开展关于鱼类爱德华氏菌病的病原生物学、流行病学和诊断治疗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已对爱德华氏菌开展了大量研究,但其治病机理仍没有彻底理清,  相似文献   

11.
天峡红■,也称昭君■,从鲶科鱼类变异品种经过长期改良选育成为一种集观赏、垂钓、美食于一体的珍贵鱼类新品种。天峡红■在养殖过程中由于高密度养殖环境的影响使其抗病力下降,细菌性疾病时有发生,影响鱼的生长,重则导致鱼的死亡。关于天峡红■疾病这方面的研究结果还较少报道。作者从养殖场取来典型的病鱼,对该病的病原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H-1菌株为致病菌,属于豚鼠产气单胞菌,在对病原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药物治疗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来源与症状患病天峡红■来源于广东省广州市水产研究所养殖场,体重…  相似文献   

12.
正8月为高温季节,是养殖水生动物生长旺盛期,摄食量大、排泄物多,水质、底质容易恶化,病原菌大量滋生,加上大部分地区受雷雨天气和台风的影响,极易造成养殖环境突变,引发水产养殖病害。今年8月份全国各地需重点关注以下疾病。病情预测(一)鱼类疾病1.鲤浮肿病:病原为鲤浮肿病毒,主要危害鲤和锦鲤,发病水温为7℃~28℃,苗种携带病原流通是该病传播和扩散的主要途径,换水、用药不当或水质、天气突变,可诱发该病暴发。各鲤和锦鲤养殖区需重点防控。  相似文献   

13.
<正>黄鳝是一种食用和药用价值都很高的经济鱼类,在国内外市场上十分畅销,也是我国出口创汇率较高的水产养殖名优品种。由于环境的改变,密度的增大,各种应激因素的增多,黄鳝经常发生疾病,给养殖者造成了较大经济损失。本人总结了近几年在黄鳝养殖过程中遇到的几种常见病与防治技术简介如下,供养殖者参考。一、生态性常见疾病1.痉挛症(1)病因与症状:该病是目前对黄鳝人工养殖威胁最大的病害。主要表  相似文献   

14.
鱼类免疫接种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免疫接种是预防动物传染病的主要手段,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方兴未艾,已成为当今水产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从病原,宿主相互关系出发,讨论了研制鱼类疫苗应予以考虑的若干问题,主要包括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机制,保护性抗原,宿主的免疫机制,保护性免疫的检测方法及免疫接种的最佳条件等,并概述了鱼类疫苗在规模生产的要求,简略评述了鱼类免疫接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鲆鲽类等鱼类刺激隐核虫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水产养殖生产中出现了一种危害鱼类的敌害一刺激隐核虫,该寄生虫寄生鱼类引起的鱼病一旦暴发,常常会造成大批鱼类死亡,严重影响了经济效益。笔者在2005年、2006年的生产中对鲆鲽类、河豚刺激隐核虫病进行了初步研究,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现将该病的特点及其防治技术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海洋与渔业》2008,(2):38-39
淡水池塘健康养殖技术,重视养殖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细节,降低了内源性污染带来的危害,生产出的水产品品质好,符合无公害标准。该技术严格执行水产技术标准、无公害水产品质量标准、技术操作规范,应用水质调控技术、80:20养鱼技术、配合饲料投喂技术和综合养鱼技术等,改善池塘水环境,减少应激性,为鱼类栖息、摄食和生长提供良好的场所。  相似文献   

17.
一、病害流行情况9月份,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水产养殖病害的测报工作。38个养殖种类(其中鱼类24种、甲壳类8种、两栖爬行类3种、贝类3种)共发生了102种病害(其中病毒性疾病7种、细菌性疾病33种、真菌性疾病1种、寄生虫病15种、不明病因38种、其他8种),详见表1。本月测报结果表明:发病种类比上月有所减少,病害以生物源性为主,占54.9%,其次是不明病因,占37.3%。1.鱼类9月份鱼类的养殖病害发生总体情况,因地因种类而异。草鱼共发生11种疾病,其病毒性疾病1种、细菌性疾病6种、…  相似文献   

18.
深水网箱养殖因集约化程度高、养殖密度大、单位水体产量高、产品质量高和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而备受瞩目。然而随着养殖生产的发展,深水网箱养殖的鱼类也出现了病害。根据2003年浙江省水产病害测报信息,部分地区深水网箱养殖的大黄鱼已不同程度地发生了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虽然对养殖生产造成的影响和损失并不大,但已经为深水网箱养殖的病害防治敲响了警钟。  相似文献   

19.
鱼类肝病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渔业生产随着集约化养殖的发展,养殖的密度极大地提高,并主要靠人工配合饲料喂养,水体环境的恶化日趋严重,强化投饲和乱用药物,以及营养成分的失衡和饲料中含有毒物质[1、2]等等因素,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地造成鱼类肝脏的损害,出现以肝脏疾患为主要特征的鱼类疾病,即所谓的“鱼类肝病”(The liver disease of Fishes)。该病已成为当前水产养殖中一种常见而危害很大的疾病,引起了广泛的重视。目前“鱼类肝病”这个术语已基本被许多水产工作者和养殖者所接受,鱼类肝病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这里主要是指由各种非寄生性因素引起的肝脏损伤、肝功能障碍的疾病。虽然肝病对鱼类影响大,危害大,但对该病的研究还不多,通常还只能根据病状来进行分析,要彻底搞清肝病的各种病因和发病的机理尚须做科学的试验研究。现将目前对肝病的一些认识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水产养殖是我国水网地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特别是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水产养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繁荣当地农村经济做出了贡献。然而,由于养殖密度的增加、产量的提高以及养殖品种的多样化、种质资源的退化等,使水产养殖病害频繁发生,危害严重。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的危害已经成为渔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中的一个突出制约因素。一、病害发生特点以相城区水产养殖病害的发生为例,其主要特点表现为:1.发病广、流行期长。90年代初,水产病害的发生仅局限于常规鱼类,且发病有明显的阶段性,时间上主要集中在每年的5~8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