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2015年7月28日,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在北京市延庆县揭牌成立。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北京市副市长林克庆、国际马铃薯中心主任魏蓓娜出席仪式并致辞。韩长赋回顾了中国与国际马铃薯中心长期友好合作的历程,对双方前期合作和取得的成绩表示高度的认可。他指出,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  相似文献   

2.
<正>7月28日,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简称亚太中心)在北京延庆揭牌成立。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北京市副市长林克庆、国际马铃薯中心主任魏蓓娜出席仪式并致辞。韩长赋指出,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落户中国,标志着中国在不断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中国政府将积极支持亚太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努力推动建成世界一流、学科齐全、装备精良的国际化区域化薯类作物研发创新中心。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将为中国及亚太地区的薯业发展带来新机遇,将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和推进国际扶贫开发做出新贡献。魏蓓娜表示,亚太中心在中国的建立为国际马铃薯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国际薯业高峰论坛消息:国际马铃薯亚太区域中心落户延庆。亚太区域中心位于延庆县北京马铃薯产业高科技园区内,根据今年2月份签署的国际马铃薯中心亚  相似文献   

4.
<正>本刊讯(通讯员王纲)4月10日,国际马铃薯研究中心(CIP)与甘肃渭源县科技合作协议签字和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标志着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工作站正式落户渭源。这是该中心在亚太地区建设的首家工作站。预示着渭源良种国际合作交流之旅开启。在“红娘”国务院扶贫办公室的牵线搭桥下,甘肃田地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与国际马铃薯研究中心“牵手”,合作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设在秘鲁首都利马郊区的国际马铃薯中心在研究和推广马铃薯优良品种、应用先进科学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培育优良品种,注意群体改良。为提高马铃薯抗不利气候和各种病害的能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国际马铃薯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经常派人“远征”,搜集马铃薯种质资源,并努力将保留在原始栽培种和野生种中的许多宝贵抗性基因综合到群体中去。如南美洲安第斯山区有一种马铃薯野生种,其叶子上有腺毛,能分泌出一种将昆虫粘住  相似文献   

6.
辛学 《北京农业》2010,(5):26-26
中国国际薯业高峰论坛消息:国际马铃薯亚太区域中心落户延庆。  相似文献   

7.
农业部脱毒马铃薯种薯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以下简称“中心”)通过农业部双认证至今,各项工作进展迅速,成绩斐然。马铃薯是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中重要的内容之一。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已跻身世界之最,但由于我国马铃薯生产长期处于无序发展状态,造成马铃薯整体生产水平较低,单产只是世界平均单产的1/2、是发达国家的1/3,这种低水平的现状,急切要求“中心”更加完善,更加成熟,更加国际化,以推动我国马铃薯产业的迅速发展,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一)以“国际互认”为目标,建设与国际接轨的质检中心本“中心”是首批马铃薯的国家级质检中心…  相似文献   

8.
今年2月26日,国际马铃薯中心南亚太平洋和中国年会在昆明召开,省农业厅厅长潘政扬在会上致辞,农业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及国际马铃薯中心副总裁也在会上发言祝贺,他们充分肯定了国际马铃薯中心与中国的合作成功.云南与之合作也是成果显著,10多年来,云南的专家在与他们合作中,繁育成功了10多个优良品种,加上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全省规划、投入20个种薯基地的建设,繁育成功了10多个优良品种,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今后中央和地方政府将继续与他们合作,在云南建立薯类生产加工基地,马铃薯开发前景极为可观.  相似文献   

9.
会泽县农技推广中心马铃薯育繁中心于1995年采用国际马铃薯中心提供的马铃薯晚疫病具有水平抗性的杂交实生籽,经9年筛选选育出的高淀粉专用型马铃薯新品种“合作001”、“合作002”。2005年经云南省第五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定通过。  相似文献   

10.
“全球马铃薯晚疫病防治倡议组织”GILB(GlobalInitiative on Late Blight),于1996年发起,由国际马铃薯中心(CIP)组织召集.国际马铃薯中心也把晚疫病研究列为其优先项目.介绍了近期GILB的主要研究项目和工作,包括①寄主抗性常规抗病育种、群体测试、基因型-环境(G×E)互作效应、标准化国际田间试验(SIFT)、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数量抗性性状定位(QTL)等内容.②晚疫病菌研究包括分子标记技术,病菌传播和病害流行研究等为晚疫病研究的主体和中心;③综合防治这部分的工作仍然需要以上所述两方面研究成果的大力支持才能取得更好的实效;④信息交流和人员培训;⑤世界马铃薯晚疫病会议;⑥全球区域性和专题性联络小组的设置.还介绍和讨论了国际马铃薯中心与中国的有关合作成果及国内其他有关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