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秸秆配合颗粒饲料制粒加工工艺参数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秸秆配合颗粒饲料的制粒加工工艺参数,为新疆秸秆配合颗粒饲料的生产加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分析配合颗粒饲料在制粒过程中精粗料配比、原料含水率、原料的粉碎长度及喂料速度多种因素,对秸秆配合颗粒饲料成型后颗粒的密度、粉化率及成型率等指标的影响,确定秸秆配合颗粒饲料主要加工工艺最优参数。【结果】(1)原料精、粗料比例小于5∶5时,成型率大幅度升高,粉化率大幅度降低。精、粗料比例大于5∶5后成型指标均不理想,甚至出现不成型情况,原料从颗粒机中以粉碎后的状态直接流出。当精、粗料比例为2∶8时,颗粒饲料的密度、成型率均达到最高值,粉化率最低。(2)原料含水率为12%时,颗粒饲料密度、成型率均最高,粉化率最小。(3)原料粉碎长度≤3 mm,颗粒饲料密度及成型率达到最高值,粉化率最低。【结论】(1)颗粒成型效果最好的原料含水率在10%~14%,以12%的原料含水率最优。(2)不同的喂料速度对颗粒饲料的密度、成型率及粉化率的影响均不明显。⑶通过正交试验和极差分析,原料不同精粗配比对于颗粒饲料的密度、成型率均有显著影响,原料不同含水率对颗粒饲料粉化率影响显著。⑷四因素影响主次顺序为:精粗料配比原料含水率原料的粉碎长度喂料速度,较优生产条件为A_2B_2C_3D_2。  相似文献   

2.
采用双因子试验设计,以是否添加苜蓿和不同型号制粒设备2个因素进行试验分组,研究了添加苜蓿和不同制粒设备对颗粒饲料加工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10%苜蓿显著提高了颗粒饲料的硬度、密度和长度(P<0.05),降低了粉化率、淀粉含量和淀粉糊化度(P<0.05)。不同型号制粒设备对颗粒饲料的质量指标影响不显著(P>0.05)。添加苜蓿和制粒设备的交互作用对颗粒饲料的质量指标影响均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添加10%的苜蓿可提高颗粒饲料产品的紧密程度、成型率和耐久性,但会降低颗粒的熟化程度。在制粒工艺参数相同的条件下,不同型号制粒设备对颗粒饲料品质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饲料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幼虾肠道形态结构、消化能力和生长的影响。【方法】选择初始体重为0.28 g±0.01 g的健康克氏原螯虾幼虾600尾,随机分成2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100尾虾,分别饲喂商品硬颗粒饲料和发酵饲料,试验期32 d。【结果】(1)发酵饲料组幼虾的末体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硬颗粒饲料组(P0.05),但二者存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饵料系数显著低于硬颗粒饲料组(P0.05);(2)发酵饲料组幼虾的肠皱襞高度和横截面积显著高于硬颗粒饲料组(P0.05),但二者皱襞宽度差异不显著(P0.05);(3)发酵饲料组幼虾的胃和肝胰腺淀粉酶、肝胰腺和肠道胰蛋白酶的活力显著高于硬颗粒饲料组(P0.05);(4)发酵饲料组幼虾肝胰腺MDA和PC含量显著低于硬颗粒饲料组(P0.05),T-GSH含量、T-SOD、CAT和GST活力显著高于硬颗粒饲料组(P0.05)。【结论】在该试验条件下,与硬颗粒饲料相比,发酵饲料可以提高幼虾肠道消化吸收面积,增强肝胰腺抗氧化能力,降低肝胰腺脂质和蛋白质氧化损伤,从而提高消化酶活力和消化能力,促进幼虾生长。  相似文献   

4.
颗粒饲料的粉化率是指制粒后的单位颗粒饲料在流动、搬运过程中经过震动、撞击、挤压、摩擦等外力作用后产生的细粉末重量占其单位总重量的百分比。饲料生产中规定渔用颗粒饲料粉化率在2%~7%。比如规定鲤鱼鱼种料粉化率应小于2%,成鱼料粉化率应小于3%。颗粒饲料粉化率表示饲料颗粒本身质量的优劣。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提取有效成分后的甘草废渣为试验材料,利用枯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菌、产朊假丝单胞菌复合菌剂,采用固态生物发酵技术,将甘草废渣加工成养殖业用的发酵饲料,实现甘草渣无害化、资源化利用。【方法】通过正交试验L9(34)对甘草渣固态发酵饲料底物甘草渣、麸皮、玉米粉和豆粕的配方比例进行综合分析,以甘草渣发酵饲料感官品质、饲料粗蛋白和粗纤维素含量为指标,优化甘草渣发酵饲料配方。【结果】初步确定甘草渣固态发酵饲料底物最佳配比为甘草渣65%、麸皮21%、玉米粉8%、豆粕7%,发酵饲料粗蛋白含量为17.59%,粗纤维含量为18.84%。【结论】达到了生物发酵饲料的标准。  相似文献   

6.
颗粒饲料的粉化率是指制粒后的单位颗粒饲料在流动、搬运过程中经过震动、撞击、挤压、摩擦等外力作用后产生的细粉末重量占其单位总重量的百分比.饲料生产中规定渔用颗粒饲料粉化率在2%~7%.比如规定鲤鱼鱼种料粉化率应小于2%,成鱼料粉化率应小于3%.颗粒饲料粉化率表示饲料颗粒本身质量的优劣.  相似文献   

7.
红黄肉甘薯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及营养食味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28份供试红、黄肉甘薯的主要性状、食味及营养成分进行综合评价,为我国南方优质食用甘薯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分析甘薯地上部主要性状与产量性状间的关联度;运用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薯块主要营养成分间及其与熟食食味间的相关性。【结果】桂粉1号、维多丽、广薯79和心香可作为优异食用甘薯种质;与鲜薯产量关联度较大的性状为茎径和茎叶鲜质量,与薯干产量关联度较大的性状为株型和大中薯率;干物率与粗淀粉含量、粗蛋白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可溶性糖含量与干物率、粗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食味与β-胡萝卜素含量、粗蛋白含量和干物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粗淀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较粗的茎径、较大的茎叶鲜质量和大中薯率,可作为选育高产甘薯品种的重要依据;评价甘薯块根熟食食味最主要的营养指标为淀粉含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了解掌握利于柠条饲料的保存和饲用技术,对柠条草粉饲料在常规贮存过程中营养成分含量衰减规律进行了研究。【方法】将柠条枝条粉碎后均匀地混合,搁置1、15、30、60、90、120 d后分别进行常规营养物质和氨基酸成分检测,分析不同时间段柠条草粉饲料在常规贮存过程中营养成分含量衰减的规律。【结果】柠条营养物质中粗脂肪、粗灰分、钙、磷在120 d有所损失,梁地粗蛋白含量为13.57%,沙地粗蛋白含量为11.61%,其他主要营养物质基本保持稳定状态(变异在5%以内)。氨基酸总体含量保持在稳定的状态,梁地17种氨基酸总量为7.112%,沙地17种氨基酸总量为4.529%;5种限制性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1/5~1/4。【结论】基于柠条常规营养物质、氨基酸含量分析表明,在4个月内柠条草粉营养物质基本保持稳定的状态,不会产生营养损失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柠条发酵粉复配鸡粪作为栽培基质对黄瓜生长发育的影响,探讨柠条粉作为栽培基质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将柠条发酵粉与鸡粪按不同体积比设5个处理(1:40%鸡粪+30%柠条发酵粉+30%珍珠岩;2:30%鸡粪+40%柠条发酵粉+30%珍珠岩;3:20%鸡粪+50%柠条发酵粉+30%珍珠岩;4:10%鸡粪+60%柠条发酵粉+30%珍珠岩;5:草炭∶珍珠岩=2∶1),其中处理5为CK,研究柠条发酵粉复配基质物理性状及其对黄瓜盛果期功能叶叶绿素、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柠条发酵粉中添加20%或30%鸡粪基质的干体积质量、总孔隙度、通气孔隙、持水孔隙与CK基质接近,大小孔隙比优于CK;与CK相比,这2个处理能提高黄瓜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光合效率、功能叶片电子传递能力和PSⅡ潜在活性及光能转化效率,这2种基质栽培黄瓜的长度、直径、单果质量及产量等也表现良好。【结论】柠条发酵粉中添加20%或30%鸡粪在栽培黄瓜时为最适基质配比,柠条发酵粉具有作为栽培基质的潜能,可作为西北干旱地区设施无土栽培基质进行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0.
历年国审玉米品种产量和品质性状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分析中国不同年代玉米品种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变化趋势,探索不同性状之间的关联性,为进一步认识品种更替对玉米品种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及未来发展方向奠定基础。【方法】搜集整理1992—2017年共计770个品次的国家审定玉米品种信息,对其中占比73.64%的普通玉米品种的千粒重、容重以及品质相关性状进行分析。【结果】随年份更替,容重、千粒重和粗淀粉的含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升高趋势,年均升高量分别为1.87 g·L-1、0.91 g和0.19%;粗脂肪含量每年以0.03%呈极显著下降趋势;粗蛋白和赖氨酸含量年平均值则基本保持稳定,多年平均值分别为9.88%和0.30%。各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容重和千粒重均与粗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但二者均与粗脂肪含量存在不同程度的负相关关系,粗蛋白和赖氨酸均与粗淀粉和千粒重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以每1 000粒籽粒为单位计算各物质积累量发现,随年份更替,单位千粒籽粒中的粗淀粉仍表现为极显著升高,但与物质含量趋势不同的是,单位千粒的粗蛋白和赖氨酸的积累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提升趋势,粗淀粉、粗蛋白和赖氨酸年均升高量分别为1.159、0.092和0.001 g;粗脂肪积累量仍随年份更替呈显著下降趋势。【结论】品种更替过程中,千粒重和容重等产量性状是中国玉米品种改良相对较快的性状,而千粒重和容重的升高主要依赖于粗淀粉含量的迅速提升;粗淀粉含量较为快速的提高可能对粗蛋白、赖氨酸和粗脂肪含量造成了"碳稀释效应",而千粒重的改良导致了其积累量与浓度的变化趋势存在差异。同时,宜机收玉米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对品质性状造成的可能影响值得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天然牧草最适青贮条件,为天然牧草青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针对影响天然牧草青贮饲用品质的水分、密度、乳酸菌含量和糖分含量4个因素,设计L9(34)正交试验,共形成9种青贮条件,对不同条件下天然牧草青贮饲料的感官品质、酸度及营养成分等进行分析,比较不同条件下天然牧草青贮样品总可消化营养物质(Total digestible nutrients,TDN)的含量。【结果】通过试验对比分析,第5组青贮饲料的感官得分最高,为20分,其pH值为3.99,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其他各组;TDN占干物质的质量分数为66.87%,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根据正交试验极差分析结果可知,各因素对天然牧草青贮品质影响大小的顺序为:蔗糖添加量>水分>乳酸菌添加量>密度。【结论】天然牧草在含水量600~650g/kg、密度350~400kg/m3、乳酸菌添加量0.5g/kg和蔗糖添加量15g/kg的条件下青贮,所得青贮饲料的饲用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2.
混合实验仪评价香菇粉对面团流变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的香菇粉添加量对面团流变特性等的影响,为食用菌作为功能基料研发新型的功能性食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混合实验仪(Mixolab)测定面粉中添加60目香菇粉后,面团的吸水率指数、揉混指数、面筋筋力指数、黏度指数、淀粉酶活性指数、回生指数等流变特性的变化。【结果】面粉中添加5%—20%香菇粉,随着香菇粉添加量的增加,面团黏度显著降低,面团中淀粉糊化速度显著加快,受热稳定性降低,预测烘焙过程中面团内部气孔变小,产品厚度降低、体积减小。【结论】面粉中香菇粉添加量高于15%就会对面粉品质产生显著影响,添加量10%为香菇饼干香菇粉添加量的最佳预测值,较大程度上提高了饼干的营养价值,强化了Ca、Fe、Zn和香菇多糖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13.
王爱武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23):147-147
柠条粉可作为家免的饲料之一,添加量以10%-20%对家兔采食量、日增体质量、料肉比及胴体质量、屠宰率、净肉率等性状无显著影响;当饲粮中柠条添加至30%时,对采食量、日增体质量、料肉比、胴体质量、屠宰率、净肉率等指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山东农业科学》2019,(5):139-143
利用筛分法将香菇粉筛分为100~130、130~200、200目以上3个粒度区间,分别添加到小麦面粉中制成馒头,对馒头的物理性状、感官评价、质构特性、营养成分进行分析,探讨香菇粉粒度对馒头品质及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香菇粉粒度的减小,馒头物理性状、品质、营养成分均发生变化,具体表现为馒头的比容降低,色泽偏黄偏亮,硬度增大,咀嚼度增大,硬化速率增大,感官综合评分升高;馒头中钙、赖氨酸、脯氨酸、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均有所提高。综合以上结果,200目以上的香菇粉适合添加到小麦粉中用来制作馒头。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处理方法对不同品种芸豆营养成分含量和蛋白提取率的影响。【方法】分别制备8个品种芸豆(YD04-01~YD04-08)的脱脂、脱皮和脱皮脱脂粉,以不进行处理的全粉为对照,测定不同芸豆粉水分、灰分、粗脂肪、粗蛋白、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比较不同处理方法对8个品种芸豆粉营养成分含量及蛋白提取率的影响。【结果】与芸豆全粉的营养成分相比,脱脂和脱皮处理都能使芸豆粉水分含量降低,脱皮处理的影响更大;脱脂和脱皮处理均能使芸豆粉碳水化合物和粗蛋白含量显著增加,脱脂处理对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更大,脱皮处理对粗蛋白含量的影响更大;脱脂处理使芸豆粉灰分含量显著增加,脱皮处理使灰分含量显著降低。脱皮脱脂处理后,芸豆粉中水分含量显著降低,粗蛋白、灰分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均提高。不同品种芸豆营养成分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其中,YD04-04水分含量最低,灰分和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YD04-07粗脂肪含量最高;YD04-08粗蛋白含量最高。与全粉和脱脂粉相比,脱皮及脱皮脱脂处理后芸豆粉蛋白提取率显著提高;与脱脂处理相比,脱皮处理对芸豆蛋白提取率的影响更大。不同品种芸豆粉蛋白提取率存在一定差异,为55.47%~58.63%。【结论】与芸豆全粉和脱脂粉相比,脱皮及脱皮脱脂处理能显著增加芸豆粗蛋白含量及蛋白提取率,水分和灰分含量显著降低,脱皮及脱皮脱脂处理是芸豆蛋白提取的最佳前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确定津巴布韦烟草提取物的制备工艺,探索最佳工艺条件下烟草提取物的化学成分以及在成品卷烟中的添加量和对感官风格的影响。【方法】通过设计单因素试验,对比不同工艺参数,使用GC-MS对提取物挥发性致香成分和非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并对不同添加量的卷烟样品进行感官评价。【结果】(1)以得率和感官质量为综合判断标准,确定最佳料液质量比为1∶10、提取时间为75 min、乙醇体积分数为80%,在此工艺参数条件下得率为27.2%。(2)提取物中共分析出46种挥发性成分,其中,烟碱、茄酮、西柏三烯二醇、新植二烯等物质含量相对较高,分别为14.28%、6.77%、8.05%和5.15%。(3)在非挥发性成分中,有机酸的种类及含量占比较高,特别是苹果酸的含量达到18.5 mg/g。(4)经感官对比,提取物最佳添加量为0.3%。【结论】经该工艺制备的津巴布韦烟草提取物,特征化合物种类和含量丰富,能够使卷烟清香、甜香等风格特征增强,香气量和香气质提高,显著提升卷烟产品的抽吸品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双螺杆挤压工艺,以杏鲍菇粉和米粉为原料生产杏鲍菇挤压米产品,并分析产品的预测血糖指数,为开发营养全面、血糖生成指数低的食用菌挤压米产品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测定20%、40%、60%杏鲍菇粉添加量的挤压米蛋白质、粗纤维、氨基酸、脂肪等基本成分的含量;通过RVA快速粘度分析仪、旋转流变仪对不同杏鲍菇粉添加量的混合粉糊化特性、流变特性进行分析;通过扫描电镜、色度计、质构分析仪并结合体外消化和感官评价对不同添加量的杏鲍菇挤压米的内部结构、颜色、质构特性、淀粉水解率、预测血糖指数(pGI)、感官评分进行分析。【结果】与空白挤压米相比,杏鲍菇粉的添加使杏鲍菇挤压米的蛋白质、粗纤维、氨基酸含量显著增加,20%、40%、60%杏鲍菇粉添加使蛋白质含量分别增加了71.84%、70.19%、96.70%,粗纤维含量分别增加了850%、2350%、3750%,总氨基酸含量分别增加了40.98%、58.96%、66.03%。随着杏鲍菇粉添加量的增加,混合粉体系的糊化特性和流变特性均呈降低趋势,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最终黏度、崩解值、回生值逐渐减小,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逐渐降低,典型弱...  相似文献   

18.
【目的】深入了解新育成小麦品种(系)的品质特征,筛选适宜酿造制曲的品种。【方法】以制曲小麦绵阳15和川麦41为对照,采用近红外仪对154份小麦的13个品质性状进行测定,同时采用硬度指数测定仪、凯氏定氮仪和淀粉试剂盒对筛选材料的硬度、蛋白质和淀粉含量等进行测定。【结果】156份小麦平均蛋白质含量12.48%,籽粒硬度55.09,软度179.17,除水分含量、吸水率和容重的变异系数小于10%外,其他性状变异较大;各品质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或极显著相关;156份小麦根据品质特征可聚为7类,其中对照品种与120个品种(系)聚为一大类;所筛选的27份材料的平均总淀粉含量55.62%,直链淀粉含量22.02%。近红外测量与其他方法测量硬度(r=0.74)和蛋白质含量(r=0.88)显著正相关。【结论】156份小麦品质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主要属于中弱筋粉质小麦;绵阳15和川麦41存在品质差异,筛选出5份与对照品质相似的材料供进一步评价利用;研究所筛选材料为深入研究小麦品质与制曲品质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优化粉圆配方工艺条件,为软糯口感粉圆的加工生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木薯淀粉为原料,以感官评分和质构参数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Design-Expert 8.0.6进行响应面分析,并建立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依据回归分析确定粉圆最优工艺条件。【结果】建立了感官评分(Y)对羧甲基纤维素钠添加量(A)、黄原胶添加量(B)和瓜尔豆胶添加量(C)的二次回归方程: Y=89.9-0.18A-0.79B-0.22C+0.36AB+0.92AC+2.06BC-1.78A2-2.14B2-1.03C2。各因素对粉圆感官评价的影响排序为黄原胶添加量>瓜尔豆胶添加量>羧甲基纤维素钠添加量;黄原胶添加量与瓜尔豆胶添加量的交互作用对粉圆感官品质影响极显著(P<0.01),羧甲基纤维素钠添加量与瓜尔豆胶添加量的交互作用影响显著(P<0.05)。粉圆制作的最优配方为:预糊化淀粉添加量0.07%、羧甲基纤维素钠添加量0.08%、黄原胶添加量0.05%、瓜尔豆胶添加量0.05%,在此条件下,粉圆感官评分91.4分,与模型预测值(89.9分)接近,且弹性(0.671)、咀嚼性(426.5 gf)、硬度(807.2 gf)、粘结性(1644 gf·mm)和内聚性(0.788)等质构数据相对较好。【结论】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的粉圆制作配方可有效提高粉圆感官品质,表现出粉圆感官与质构特性的关系,建立的回归模型可靠,可为实际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预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黑麦草粉颗粒饲料对扬州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器官的影响。【方法】选择体质量相近(出壳时间和体质量基本一致)、健康的扬州鹅300只,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Ⅰ、Ⅱ、Ⅲ、Ⅳ组共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分别饲喂黑麦草粉添加量(质量分数)依次为0(CK),12%,16%,20%和24%的日粮21d后,测定试鹅的各项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指标。【结果】Ⅱ和Ⅲ组试验终末体质量、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料质量比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Ⅲ组宰前活质量、屠体质量、半净膛质量、全净膛质量、腿肌质量、腿肌率、胫骨质量和胸肌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组的腹脂质量最低,各处理组之间的屠体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腹脂率和胸肌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Ⅱ组的肝质量、腺胃质量和胸腺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试验Ⅲ和Ⅳ组的肌胃质量和胰腺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的心质量均高于对照组,但各试验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Ⅲ组的空肠、盲肠、回肠长度以及肠道总长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添加不同水平的黑麦草粉颗粒饲料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扬州鹅的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促进肠道生长,且以添加量为20%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