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选用云烟87和韭菜坪2号2个烤烟品种为试验品种,通过测定烟叶在根黑腐病发病中期丙二醛、总酚、类黄酮、游离氨基酸及可溶性总糖含量等主要生理生化指标,研究2个烤烟品种对根黑腐病的生理响应及其差异。结果表明:2个品种发病烟株烟叶的丙二醛含量均高于未发病烟株,且韭菜坪2号发病烟株烟叶丙二醛含量大于云烟87,但无显著性差异;韭菜坪2号发病烟株烟叶内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未发病烟株,而云烟87发病烟株烟叶游离氨基酸含量则低于未发病烟株,但无显著性差异;2个品种发病烟株烟叶的类黄酮含量均显著高于未发病烟株;韭菜坪2号发病烟株烟叶总酚含量显著高于未发病烟株,而云烟87发病烟株总酚含量虽高于未发病烟株,但两者差异不显著;2个品种发病烟株可溶性总糖的含量均有升高,但与未发病烟株比较,均未达显著性差异。韭菜坪2号对根黑腐病菌发病的生理响应更为敏感,可能会更容易受根黑腐病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毕节不同烤烟品种在烟叶力学特性方面存在的差异,并依据其差异设置打叶复烤加工的技术参数,提升不同烤烟品种烟叶打叶复烤的加工质量,研究了云烟87、韭菜坪2号、毕纳1号3个毕节主栽品种烤烟烟叶在粘附力、拉力、剪切力、穿透力等力学特性指标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毕节主栽3个烤烟品种间在烟叶力学特性方面差异不明显;相同品种不同部位间烟叶样品在拉力、剪切力等指标达到差异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呈现的趋势为:上部烟叶中部烟叶下部烟叶;云烟87部位间烟叶的穿透力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韭菜坪2号和毕纳1号部位间烟叶的穿透力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3.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4个烤烟品种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的主要农艺性状、生物量积累、叶片保水力、相对含水量、根系丙二醛、脯氨酸含量等生理指标,并通过隶属函数法对各品种的抗旱性进行综合分析,以期明确烤烟品种间抗旱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条件下,4个烤烟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干鲜重积累量及叶片相对含水量均显著下降,云烟87下降幅度最小,毕纳1号次之,黔西1号下降幅度最大;叶片保水力表现为云烟87>毕纳1号>黔西1号>韭菜坪2号;各烤烟品种根系丙二醛含量和脯氨酸含量均显著增加,云烟87和毕纳1号丙二醛含量增加量较少,脯氨酸含量增加量较大,韭菜坪2号和黔西1号则相反;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发现抗旱性由强到弱顺序为云烟87>毕纳1号>韭菜坪2号>黔西1号。  相似文献   

4.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4个烤烟品种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的主要农艺性状、生物量积累、叶片保水力、相对含水量、根系丙二醛、脯氨酸含量等生理指标,并通过隶属函数法对各品种的抗旱性进行综合分析,以期明确烤烟品种间抗旱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条件下,4个烤烟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干鲜重积累量及叶片相对含水量均显著下降,云烟87下降幅度最小,毕纳1号次之,黔西1号下降幅度最大;叶片保水力表现为云烟87毕纳1号黔西1号韭菜坪2号;各烤烟品种根系丙二醛含量和脯氨酸含量均显著增加,云烟87和毕纳1号丙二醛含量增加量较少,脯氨酸含量增加量较大,韭菜坪2号和黔西1号则相反;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发现抗旱性由强到弱顺序为云烟87毕纳1号韭菜坪2号黔西1号。  相似文献   

5.
贵州6个烤烟新品种在四川泸州的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烤烟生产合理布局及优良烤烟品种的推广提供依据,采用田间试验方法,以主栽品种云烟87为对照,结合不同烤烟品种的农艺性状指标、抗病性、原烟外观质量、烟叶内在化学成分及产量产值等经济效益指标,分析了南江3号、毕纳1号、韭菜坪2号、贵烟4号、黔西1号、遵烟6号6个烤烟品种在泸州生态条件下的区域适应性及其品质差异.结果表明:南江3号综合性状表现最好,株型高大、有效叶数多、田间长势旺、抗病性强、内在化学成分协调,经济效益较高,综合表现较主栽品种云烟87好;其次为毕纳1号、韭菜坪2号和黔西1号综合表现与云烟87相当;遵烟6号表现一般,贵烟4号品种各项指标表现较差.南江3号、韭菜坪2号和毕纳1号可作为优质烤烟补充品种在泸州烟区引进种植.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质烤烟品种是彰显烟叶产区质量特色的重要保障,探究优质烤烟品种与常规主栽品种在江西烟区大田生育期内氮代谢和类胡萝卜素代谢特征差异,分析优质烤烟品种生理代谢共性特征,为深入挖掘品种特性以及优化品种配套栽培技术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方法】以感官质量较好的闽烟312、闽烟12号与常规主栽品种云烟87(CK)为材料,分析不同品种中部叶在关键生育期相关物质组分含量和基因表达量变化。【结果】在类胡萝卜素代谢方面,闽烟312和闽烟12号在现蕾期至脚叶成熟期叶黄素含量达3.27~6.14 mg/g、β-胡萝卜素含量达0.67~1.59 mg/g,均极显著低于云烟87,而在中部叶成熟时两个品种叶黄素含量分别为2.31、2.58 mg/g,极显著高于云烟87的0.17 mg/g和0.44 mg/g;类胡萝卜素合成相关基因主要在旺长期至现蕾期高表达;在腰叶成熟期前,闽烟312和闽烟12号PSY等类胡萝卜素合成相关基因相对表达量整体高于云烟87,最大差值为2.53。在氮代谢方面,闽烟312和闽烟12号在现蕾期至脚叶成熟期总氮含量(1.58%~3.36%)、蛋白质含量(7.14%~14.81%)均极显著...  相似文献   

7.
6个烤烟品种在黔西南州的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烤烟生产合理布局及优良烤烟品种的推广提供依据,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对云烟87、K326、兴烟1号、韭菜坪2号、贵烟201和南江3号6个烤烟品种的农艺性状、抗病能力、经济价值、外观质量和内在化学成分等进行了比较,分析了6个烤烟品种在黔西南州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兴烟1号和南江3号的综合表现较当前主栽品种云烟87和K326好,韭菜坪2号和贵烟201的综合表现与云烟87和K326相当。适应性较好的兴烟1号、韭菜坪2号、贵烟201和南江3号可作为优质烤烟补充品种在黔西南州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生态条件和种质因素对烤烟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为低危害烟叶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贵州道真县、威宁县、盘县和天柱县采集K326、云烟87和贵烟1号3个烟草品种的C3F和B2F等级烟叶初烤样品,测定不同烟叶样本有机酸类、生物碱、多酚类、甾醇类物质等主要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分析烤烟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品种和地区差异性。【结果】同一地区3个品种(系)间的有机酸和生物碱含量差异不显著;道真县和盘县不同品种间烟叶多酚类物质含量、威宁县和盘县不同品种间烟叶甾醇类物质含量的差异均不显著;威宁县、天柱县不同品种间烟叶多酚类物质含量和道真县、天柱县不同品种间烟叶甾醇类物质含量的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烟叶间的有机酸、生物碱、多酚和甾醇类物质含量差异明显,地区间烟叶主要次生代谢产物总含量的差别明显大于品种间。【结论】生态条件对烟叶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影响明显,种质因素对烟叶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为毕节特色优质烤烟生产上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通过设置不同施氮量处理,研究氮素营养对3个毕节自育特色烤烟品种氮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烟叶成熟过程中质体色素、可溶性蛋白和总氮积累量增大,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脱氢酶(GDH)、硝酸还原酶活性(NR)增强,氨气补偿点升高,烟叶氮代谢强度增强。品种间差异显著,毕纳1号的氮素营养物质降解速率较快,其GS活性和NR活性较低,GDH活性较高,氨气补偿点较高,耐肥性较强;黔西1号耐肥性较弱,韭菜坪2号居中。烟叶的氮素运筹是氮素吸收、同化和在再转移能力的表现,其中GS活性起主导作用。毕纳1号、韭菜坪2号和黔西1号的氮代谢相关指标均以6kg/667m2施氮量处理氮代谢较为协调,以毕纳1号耐肥性最强,适合6~7.5kg/667m2肥力条件,黔西1号耐肥性较弱,适合4.5~6kg/667m2的肥力条件,韭菜坪2号居中,适合6kg/667m2的肥力条件。  相似文献   

10.
为毕节特色优质烤烟生产上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通过设置不同施氮量处理,研究氮素营养对3个毕节自育特色烤烟品种氮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烟叶成熟过程中质体色素、可溶性蛋白和总氮积累量增大,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脱氢酶(GDH)、硝酸还原酶活性(NR)增强,氨气补偿点升高,烟叶氮代谢强度增强.品种间差异显著,毕纳1号的氮素营养物质降解速率较快,其GS活性和NR活性较低,GDH活性较高,氨气补偿点较高,耐肥性较强;黔西1号耐肥性较弱,韭菜坪2号居中.烟叶的氮素运筹是氮素吸收、同化和在再转移能力的表现,其中GS活性起主导作用.毕纳1号、韭菜坪2号和黔西1号的氮代谢相关指标均以6 kg/667m2施氮量处理氮代谢较为协调,以毕纳1号耐肥性最强,适合6~7.5 kg/667m2肥力条件,黔西1号耐肥性较弱,适合4.5~6 kg/667m2的肥力条件,韭菜坪2号居中,适合6 kg/667m2的肥力条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烘烤过程中烟叶苹果酸及相关代谢酶活性的变化, 为进一步探明烘烤过程中烟叶内在化学成分的变化及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K326、云烟87和豫烟6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品种烤烟烟叶在烘烤前、烘烤过程中关键温度点(38,42,48,54 ℃)及烘烤结束后苹果酸、总有机酸含量及苹果酸脱氢酶(MDH)、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及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的变化,并对总有机酸、苹果酸含量与代谢酶活性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品种烤烟的MDH、PEPC和SDH酶活性变化均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烘烤过程中,MDH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并在48 ℃达到最大值;PEPC活性呈先升高后下降再上升的走势变化,但整体呈上升趋势;38 ℃之后SDH活性持续下降,54 ℃降至最低;烘烤过程中,丙二酸含量呈上升趋势,且在54 ℃时达到最大值。K326、云烟87和豫烟6号的苹果酸和总有机酸含量在烘烤过程中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分别在54,48和42 ℃达到最大值。相关分析表明,不同品种烤烟MDH活性与苹果酸含量相关性不显著;K326和豫烟6号的PEPC活性与苹果酸、总有机酸含量呈正相关,云烟87的PEPC活性与苹果酸、总有机酸含量呈负相关,相关性均不显著;K326和豫烟6号的SDH活性与苹果酸含量呈显著性负相关,云烟87的SDH活性与苹果酸含量相关性不显著。【结论】不同品种烤烟间苹果酸含量差异较大。SDH对苹果酸积累的作用大于MDH和PEPC,相对较高的MDH和PEPC活性与相对较低的SDH活性均能够促进苹果酸的积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烘烤过程中烟叶苹果酸及相关代谢酶活性的变化,为进一步探明烘烤过程中烟叶内在化学成分的变化及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K326、云烟87和豫烟6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品种烤烟烟叶在烘烤前、烘烤过程中关键温度点(38,42,48,54℃)及烘烤结束后苹果酸、总有机酸含量及苹果酸脱氢酶(MDH)、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及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的变化,并对总有机酸、苹果酸含量与代谢酶活性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品种烤烟的MDH、PEPC和SDH酶活性变化均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烘烤过程中,MDH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并在48℃达到最大值;PEPC活性呈先升高后下降再上升的走势变化,但整体呈上升趋势;38℃之后SDH活性持续下降,54℃降至最低;烘烤过程中,丙二酸含量呈上升趋势,且在54℃时达到最大值。K326、云烟87和豫烟6号的苹果酸和总有机酸含量在烘烤过程中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分别在54,48和42℃达到最大值。相关分析表明,不同品种烤烟MDH活性与苹果酸含量相关性不显著;K326和豫烟6号的PEPC活性与苹果酸、总有机酸含量呈正相关,云烟87的PEPC活性与苹果酸、总有机酸含量呈负相关,相关性均不显著;K326和豫烟6号的SDH活性与苹果酸含量呈显著性负相关,云烟87的SDH活性与苹果酸含量相关性不显著。【结论】不同品种烤烟间苹果酸含量差异较大。SDH对苹果酸积累的作用大于MDH和PEPC,相对较高的MDH和PEPC活性与相对较低的SDH活性均能够促进苹果酸的积累。  相似文献   

13.
中国3个主栽烟草品种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莹  晏国全  张扬  余红秀 《中国农业科学》2016,49(16):3084-3097
【目的】从全蛋白质组学水平研究烟草,筛选具有重要特性的蛋白质,阐明其相关代谢通路,使得烟草的基础科学研究和品种培育工作有所突破。【方法】利用苯酚法提取中国3个主栽烟草品种红花大金元、K326和云烟87叶片的蛋白质,酶解后采用串联质量标签技术(tandem mass tag,TMT)标记,结合二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2D LC-MS/MS)对3个烟草品种叶片的蛋白质组成进行分析,运用Proteome Discoverer软件提取谱图后在MASCOT搜索引擎上鉴定蛋白质和肽段,并对鉴定的蛋白质进行系统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包括数据相关性分析、分层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同时按照2倍上下调的原则采用火山图筛选不同品种烟草中表达差异显著的蛋白质,最后利用KEGG通路分析烟草中重要蛋白质的分布及功能。【结果】鉴定红花大金元、K326和云烟87烟草样品的蛋白质Group总数为3 079,蛋白质ID数为10 343。从分层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中蛋白质的整体表达情况可见,K326和云烟87蛋白质表达情况较相似,而红花大金元与前两者相差较大。后续的差异蛋白质筛选也验证了该结果,表现为云烟87和K326之间仅存在29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其中13个蛋白质覆盖8条代谢通路,包括类黄酮生物合成,参与类黄酮合成路径的查尔酮合成酶在K326中的相对含量显著高于云烟87。红花大金元和云烟87之间有160个蛋白质差异表达,其中103个蛋白质覆盖42条代谢通路,包括谷胱甘肽代谢,相对定量结果显示谷胱甘肽代谢途径相关的3种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磷脂过氧化氢物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在红花大金元中的含量均显著低于云烟87。红花大金元和K326之间存在119个差异蛋白质,其中89个蛋白质覆盖41条代谢通路,包括外源物质细胞色素P450代谢。筛选获得的重要差异蛋白质的相对定量结果显示一些与抗性相关的蛋白质,如蛋白酶抑制剂,在云烟87中的表达量远低于K326和红花大金元,同时结果表明红花大金元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处于较低水平。【结论】TMT技术结合2D LC-MS/MS可对不同品种烟草的叶片蛋白质进行有效地分离和鉴定,鉴定出的蛋白质大部分是参与光合作用、物质代谢或者与抗逆性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贵州种植烤烟品种(系)烘烤特性,提升烟叶烘烤品质。【方法】研究散叶烘烤中K326、毕纳1号、韭菜坪2号、红花大金元(红大)、贵烟2号和南江3号中部烟叶生理、颜色、变黄程度以及烤后烟叶经济性状与外观质量的差异。【结果】散叶烘烤中(0~96 h) K326、毕纳1号和贵烟2号变黄与失水协调性较好,变黄快,较易定色,烤后烟叶经济性状较好;韭菜坪2号、南江3号变黄稍慢,色素降解速率居中,耐烤性相对偏好,经济性状中等至偏好;红大变黄慢,失水快,色素含量高,颜色褪绿慢,烤后烟叶外观质量和经济性状相对偏差。烘烤过程中不同烤烟品种(系)的烘烤特性与POD、LOX抗氧化防御能力密切相关;叶绿素酶、LOX与烟叶的易烤性状密切相关,而POD、PPO与烟叶耐烤性状密切相关。【结论】根据不同烤烟品种(系)烘烤特性研究结果,建议K326、毕纳1号和贵烟2号应一边变黄一边排湿,促进烟叶适度失水变黄;韭菜坪2号和南江3号应适度保湿变黄,延长变黄时间10~15 h;之后转入正常定色。对于红大,变黄前期应保湿变黄,变黄中后期适当排湿,适度延长变黄时间20~30 h,定色期应适当调高定色湿度,进一步促使烟叶变黄和内在物质转化。这为不同烤烟品种(系)烘烤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烤烟品种韭菜坪2号的质量风格特色,挖掘该品种质量特色形成的物质基础,以烤烟品种韭菜坪2号和红花大金元(对照)为材料,连续2年在贵州省毕节烟区2个不同海拔试点,对2个品种进行感官质量评价,并测定了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和中性致香成分含量。结果表明:韭菜坪2号在高海拔地区种植,清香型特色比较突出,感官质量和风格特色优于红花大金元;韭菜坪2号质量风格特色形成的物质基础在于烟叶糖含量、糖碱比、棕色化反应产物较高,韭菜坪2号烟叶的糖含量、糖碱比在不同生态条件下差异较大,具有较强的地域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重庆烟区烟叶评吸质量对海拔高度和品种的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重庆市2009年度不同海拔高度烟区和不同品种的烟叶样品进行了全面评吸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海拔高度和栽培品种对重庆烟区烟叶质量评吸结果具有明显的影响,且不同部位烟叶表现各不相同。其中,上部叶(B2F)总体品质以中海拔高度较好,而低海拔品质指标总体较差;中部叶(C3F)品质则以海拔872~991 m较好,随着海拔高度升高,烟叶品质表现为下降趋势;下部叶(X2F)综合品质指标以中低海拔较好,而高海拔则较差。中部叶(C3F)综合品质指标则以云烟97、云烟87、云烟85、贵烟4号、贵烟11号和韭菜坪2号较好,以南江3号和秦烟96较差。  相似文献   

17.
湖南浓香型特色烤烟品种的香气前体物与致香物质含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烟草香气前体物中叶绿素的最大积累量以湘烟3号和云烟87最高,湘烟3号和K326相当。成熟后期的类胡萝卜素含量相比,湘烟3号降解量较大,云烟87较小。烟碱含量的品种间差异与可溶性蛋白含量相似,品种间以湘烟5号和云烟87含量较高,湘烟3号和K326较低。烟碱含量以湘烟5号和云烟87含量较高,在烟叶成熟后期不同品种均处于较低的水平。品种间氨基酸含量在叶龄30 d和45 d差异显著,其他时期品种间相差不大。品种间多酚含量以湘烟3号最高,其次是湘烟5号,云烟87最低。烟叶石油醚提取物以湘烟3号最高,云烟87最低,湘烟5号和K326相当。特别是在烟叶成熟后期,石油醚提取物积累量大。中性挥发性香气物质总量以湘烟3号最高,K326略高于湘烟5号,云烟87最低,与新植二烯一致。总体来看,湘烟3号的香气品质最优,K326略高于湘烟5号,云烟87最低。综合品种表现来看,湘烟3号在各个方面表现最优,湘烟5号和K326略优于对照云烟87。  相似文献   

18.
贵州省不同生态地区烤烟品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熊晶  张荣春  杨显志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352-6353
[目的]为贵州省烤烟品种换代、品种布局提供依据。[方法]以K326和云烟85作为对照,研究了贵烟4号、贵烟11号、黔西1号、韭菜坪2号和GS045共5个烤烟品种的生育特性。[结果]韭菜坪2号和贵烟4号的主脉较粗,K326、云烟85较细。韭菜坪2号、贵烟4号叶肉组织较厚,GS045较薄。贵烟4号、贵烟11号长势较强,K326较弱。打顶期株高较高的品种是贵烟11号(99 cm),较低的是K326(81cm);叶片较多的是贵烟11号(19.2片),较少的是韭菜坪2号(17.3片);腰叶较大的是云烟85和GS045,最小的是K326;产量最高的为GS045,K326最低;云烟85外观质量最好,贵烟4号最差。[结论]5个供试品种产量和对照差异不大。黔西1号和韭菜坪2号综合表现最好,贵烟11号表现最差。  相似文献   

19.
为烟叶香气物质形成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以云烟87和红花大金元2个烤烟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四川6个产区采用田间试验研究烤烟旺长期、现蕾期和成熟期烟叶的脂氧合酶活性、基因表达量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在四川6个产区2个烤烟品种不同生育期的脂氧合酶活性及其基因相对表达量存在差异,但变化趋势相同,并多在现蕾期达最高,且各产区云烟87和红花大金元烤烟不同生育期烟叶的LOX酶活性差异多达显著水平。在旺长期和现蕾期云烟87烟叶LOX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LOX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6和0.97;在成熟期呈不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14。在旺长期、现蕾期和成熟期红花大金元烟叶的LOX基因相对表达量与LOX酶活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0.95和0.97。烟叶脂氧合酶活性与其基因相对表达量呈正相关关系,且在旺长期、现蕾期和成熟期其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驻马店烟区各品种上部烟叶的烘烤特性以优化和完善配套品种烘烤工艺,为河南浓香型烟叶开发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分析密集烘烤中(0~96 h)云烟87、K326、豫烟13号、NC71和贵烟2号上部烟叶水分、色素、多酚氧化酶活性以及烤后烟叶外观质量的差异。【结果】云烟87、NC71和贵烟2号的变黄与失水协调性较好,耐烤性相对较好,烤后烟外观质量较好;K326失水快,色素含量高且降解较慢,变黄稍慢,多酚氧化酶活性在定色期较高,耐烤性最差,烤后烟外观质量较差;豫烟13号失水慢,色素降解慢,变黄慢,多酚氧化酶在定色期含量较高,耐烤性相对较差,烤后烟外观质量相对较差。【结论】应当使云烟87、NC71和贵烟2号变黄期的干湿球温度与烟叶的变黄排湿相一致,促进烟叶的变黄失水相协调;豫烟13号应当适度保湿变黄,延长变黄时间为10~15 h,将干湿球温度差缩小到约1℃;K326应当加大排湿量,使干湿球温度差扩大到3~4℃。为促进烟叶变黄,转入定色期的转火速度要稳,定色期间应该加大排湿而不升温,促进烟叶内在物质充分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