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乌素沙地中国沙棘不同栽植措施对造林成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沙棘是毛乌素沙地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但其造林效果受到干旱缺水和风沙危害的双重制约。为此,本文提出了缝植造林、丛状栽植和栽前灌水3项实用技术。结果表明,与常规的穴状单株栽植以及造林前不灌水相比,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地提高水分利用效率、降低风蚀危害,从而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苗木生长。  相似文献   

2.
沙产业是一种知识密集型产业,旨在以改善生态为出发点,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涉及生态农业、工业、旅游业等多个行业,不断延伸产业链和提高产品研发能力。毛乌素沙地光热资源充足,相对西部其他沙漠降水较多,是发展沙产业的适宜区。毛乌素沙地发展沙产业,生态效益显著,同时,能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沙棘生长速度快,抗干旱、抗风沙、抗盐碱、耐寒,因此容易存活,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毛乌素沙地沙棘资源的利用和发展对于带动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笔者基于对沙棘产业的分析,针对毛乌素沙地沙棘产业提出了相关意见建议:1)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2)以市场为导向,完全融入市场;3)加强相关科技人才的培养;4)合理布局沙棘产业基地;5)对沙棘产业实行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毛乌素沙地不同蒸发器折算系数及水面蒸发量的时空变化规律,通过收集毛乌素沙地7个气象站点E-601型和20 cm口径小型蒸发器的同期观测数据,利用线性拟合方法,探究了毛乌素沙地两种水面蒸发器的折算系数K,并分析了毛乌素沙地水面蒸发量的年内和年际变化规律.毛乌素沙地E-601型与20 cm口径小型蒸发器的监测数据相关性较好,K值在0.5616~0.6649之间,全区域平均为0.6324,且两种水面蒸发器折算系数在5-9月逐月增大;各气象站的水面蒸发量年内变化规律一致,6月份最大,其最大值与气温相比存在1个月的差异性;年际水面蒸发量呈波动性变化,具有显著下降的趋势,平均下降速率为64.3 mm/10a,在空间分布上呈现西南到西北逐渐变大的总体趋势.毛乌素沙地K值每月差异性明显,呈现春季小,秋季大的特点;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毛乌素沙地水面蒸发量不断下降,表明生态工程等人类活动改善了毛乌素沙地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
为了加快根治风沙灾害和保持水土,使我国許多地区的沙荒和山荒能够早日綠化起来,1958年和1959年内,我們在陝西、甘肃、四川、新疆和内蒙古等地区,开始利用飞机进行了种树种草的工作,截止目前统計,两年共种树种草1,711,165宙,其中种草治沙面积为1,377,685亩,荒山造林为333,480亩。  相似文献   

5.
毛乌素沙地地区作为我国生态治理成功有效的典型区域,相较于其他主要沙漠、沙地而言,具有资源丰富、水热配合好等优点,同时也是受到人类活动及气候变化威胁较大的生态脆弱区,如何保障生态安全的同时协调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了当地所需解决的首要难题。以内蒙古鄂尔多斯毛乌素沙地地区为研究对象,构建基于生态安全的综合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体系,运用投影寻踪法计算综合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值,引入障碍度模型遴选地区承载力优势指标与劣势指标,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资源-生态-社会系统耦合发展现状。结果表明:2000年至今毛乌素沙地地区的水资源承载力总体时间上呈现曲折上升趋势,但仍有提升空间,在空间上形成了“南北高,中心低”的空间分布特点,期间地下水供水能力、灌溉水利用系数和三产用水定额等是水资源承载力系统的主要“优势指标”,而人口、灌溉面积以及城镇化率则是阻碍水资源承载力提升的关键“劣势指标”,地区内各旗县耦合协调度从“十五”规划至今一直在中等水平范围内浮动。  相似文献   

6.
生态工程在饮用水源保护区中得到广泛的运用.饮用水源保护区保护水质的生态工程技术多种多样,主要有生态工程造林、生态修复和湿地生态工程等.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介绍了在毛乌素沙地种植沙棘的地点、时间、密度及技术要点。一般选择在迎风坡的1/3以下和下湿沙湾地栽种;种植时间一般春季在4月上旬以前,秋季始于11月上旬,直到土壤封冻前均;在沙丘迎风坡和小沙湾地种植密度为:株行距2m×3m,大的下湿沙湾地按沙棘果园种植模式:株行距为1.5m×2m,每种植3行留出10m的采果和通风通道。同时阐述了在毛乌素沙地种植沙棘的技术要点和套种的技术要点,以及种植后的抚育管理措施等。为今后的沙棘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吕鸿光 《农业工程》2019,9(1):98-100
青海地区海拔高、干旱和严寒,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恶劣,在生态建设和生态恢复过程中,可供造林的树种资源相对较少。而且祁连圆柏是青海省高寒干旱地区造林绿化的优良乡土树种之一。该树种具有适应能力强、耐干旱、耐寒、耐贫瘠和根系发达的特点,是祁连山区及其周边山区开展人工造林的主要树种,特别是阳坡造林的主要树种。祁连圆柏为雌雄同株,树木最高生长量高达12 m,树干笔直,枝条伸展平直,树干外观颜色呈现灰色和灰褐色,开裂之后形成不规则的条片,而后脱落。叶子存在刺叶和鳞叶,果实外观呈现卵圆形或圆球形,种子呈现椭圆形或扁圆形。近些年,青海省互助县依托本地区的祁连圆柏物种优势,积极开展抗旱造林技术,取得了突出成就,地区生态环境进一步好转,森林覆盖面积进一步增加。该文就祁连圆柏抗旱造林技术开展论述。   相似文献   

9.
针对强风时自动集沙仪测量精度和集沙效率受扰动问题,提出了分流对冲与多级扩容组合降速法,设计了分流对冲与多级扩容组合式自动集沙仪,阐述了风沙分离器和数据无线采集系统的设计原理,并对风沙分离器降速及分离性能、集沙仪抗强风干扰性能和集沙效率等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分流对冲与多级扩容组合式自动集沙仪具备了抗强风干扰性能,可实时、连续和远距离无线采集数据,自由旋转的起动风速为4.23 m/s,等动力性为92.94%,平均集沙效率为90.42%,当风速低于18 m/s时,粒径55.36μm以上的土样只要进入集沙仪,就可被完全收集;数据无线采集系统的供电续航能力达31 h以上,无障碍时信号传输距离为208.51 m,可较好地满足土壤风蚀量的自动观测需求。  相似文献   

10.
分流对冲式集沙仪设计与性能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沙仪是观测风沙流结构和研究风沙移动规律的必备仪器。针对强风环境下集沙仪内部风沙的有效分离问题,提出了分流气体对冲法,设计了分流对冲式集沙仪,阐述了分流气体对冲法的设计原理和分流对冲式集沙仪的参数分析理论,并在利用Fluent软件对其风沙分离器进行数值模拟的基础上进行了风洞试验验证和性能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的分流对冲式集沙仪具备了较高的降速性能和抗强风性能,排气口风速降幅达88.44%,排沙口风速降幅达90%,保证了集沙仪内部风沙的有效分离,平均集沙效率达90.15%,等动力性达93.27%,符合集沙仪设计的基本原则,制作成本低,能较好地满足风洞试验和风蚀观测要求。  相似文献   

11.
沙害是北方风沙区线型生产建设项目遭受的主要危害。通过定位监测与调查监测等方法,对位于该地区的铁路项目的风力侵蚀强度与治沙措施防护效果进行监测,监测数据表明:施工扰动区风力侵蚀剧烈,水土流失严重;采取路基边坡碎石土包坡、路基两侧沙障防护可有效防治项目区风力侵蚀,减少项目区外围风沙流侵害路基,是阻沙固沙、减少沙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正>定边县位于陕西省西北角,陕甘宁蒙四省区交界处。县域总面积69.2万hm2,森林面积20.21万hm2。全县地貌南部为白于山黄土丘陵沟壑区,北部为毛乌素沙地风沙滩区,全县约有盐碱地面积1.33多万hm2。县域海拔1303~1907m。气候为典型的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地下水资源匮乏,年平均降雨量316.9mm,境内自然灾害频发,主要为干旱、霜冻、大风、沙尘暴等。定边县是"三北"防护林工程等国家林业建设项目重点县,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阐述对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黑龙潭生态园、卧云山植物园、红石峡沙生植物园、沙棘种植基地,神木县治沙造林基地的调研结果,重点阐明了榆林市不同区域、不同立地类型的适生植物以及具有生态效益和经济开发价值的植物,以及植物分布、生长状况和经济开发利用情况,为下一步开展水土保持植被综合开发利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王媛 《农机具之友》2013,(7):114-114
从造林树种的选择、造林密度及配置、造林时间和造林方法等方面详细阐述荒山荒地造林的技术要点,介绍造林后关键的抚育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白刺是东北松嫩平原中、重度苏打盐碱地区唯一自然分布的乡土木本植物,是干旱、盐碱地区优良的造林树种,具有极强的抗盐碱、抗干旱能力。本文对白刺移栽机的研究设计作了详尽阐述。  相似文献   

16.
一、推行机械造林技术的必要性目前 ,承德市所辖各县 (区 )特别是坝上和接坝地区 ,正在实施退耕还林和生态治沙工程 ,由于主要采用人力挖坑 ,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作业质量差、苗木成活率低 ,致使造林进度慢 ,不能充分抓住最有利的时机完成造林任务。且人工作业多为雇工 ,作业成本也较高。因此应大力推广机械化造林技术。 2 0 0 3年度全市退耕还林面积 4 2 7万hm2 ,今后几年内要在坝上地区再造两个大面积人工林场。如此大规模的造林工程 ,如果仅采用人海战术 ,是很难完成造林任务的。而机械化造林效率高、质量好 ,在退耕还林工程中大有…  相似文献   

17.
柠条是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优良灌木。它具有耐寒、耐旱、耐啃食、不怕沙埋、抗风蚀等特性,特别适应在沙化、退化草场和多灾地区生长,是防风固沙和水土保持的主要灌木之一,同时又是家畜最优良、最经济的饲料原料。柠条抗寒、耐料原料。柠条抗寒、耐  相似文献   

18.
黄土高原沙棘林抗侵蚀性能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防止土壤侵蚀为主要目的沙棘人工林,已成为黄土高原造林面积相当大的一个水土保持林种。为了能够及时掌握沙棘林在抗土壤侵蚀方面的功能与机理,更好地推动沙棘造林工作,本文从沙棘林抗冲、抗蚀性以及减水减沙效益方而做了详细阐述,以利科学推动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9.
孙轩  孙永洪 《农业工程》2018,8(6):131-132
为进一步探究沙棘、柠条和侧柏的抗干旱能力,选择2年生沙棘扦插苗和2年生柠条、侧柏播种苗,对3个树种的光合生理指标和水分生理指标进行了测试,分析了3个树种的抗旱能力。试验结果表明,侧柏相对于沙棘和柠条具有更好的抗旱能力,同一时期内,侧柏的含水量、束缚水和自由水比值和临界饱和亏数值最大。因此,侧柏在3个树种中更具备抗旱耐贫瘠能力,在青海省互助县荒山造林、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中应该优先考虑使用侧柏。   相似文献   

20.
<正>该机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研制出的一种新型沙地治理机具。该机可将作物秸杆、杂草等建植在沙地中,形成直立的固沙防风沙障,同时在建植的沙障行间同步穴播拧条、羊柴等半灌木草种,使播种的种苗在沙障的防护下,不被风沙吹埋,从而提高种苗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