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提高杨梅果实品质和经济效益,在上虞二都·真山建设大棚,对深红种、水晶、东魁、荸荠种杨梅进行栽培管理,开展杨梅设施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大棚栽培杨梅的各阶段物候期总体比棚外提早20~30 d,具有明显的早熟效果。棚内4种杨梅的单果重、最大单果重、可食率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都高于棚外,深红种杨梅棚内的平均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比棚外高28.6%和2百分点,水晶杨梅棚内的平均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比棚外高33.3%和2百分点,东魁杨梅棚内的平均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比棚外高36.4%和1百分点,荸荠种杨梅棚内的平均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比棚外高36.4%和1百分点。在经济效益方面,深红种杨梅667 m2棚内效益比棚外多71 640元,水晶杨梅667 m2棚内效益比棚外多80 100元,东魁杨梅667 m2棚内效益比棚外多63 750元,荸荠种杨梅667 m2棚内效益比棚外多93 120元。江南地区梅雨季节雨水多、湿度大,采前烂落果严重,棚内杨梅成熟早、品质好,价格远高于棚外价格,市场需求大,因此,大棚栽培杨梅颇具推广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
为清镇地区春夏季设施大棚番茄品种栽培提供参考,对20个粉果番茄品种、23个红果番茄品种开展品比试验,分析及比较各品种番茄的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结果表明:18S066-粉果番茄、TDR21002-红果番茄2个品种生物性状表现较好且产量高,可在清镇地区推广种植。其中,18S066-粉果番茄、TDR21002-红果番茄均表现为无果肩,果色分别为粉色和红色,果面光滑脐小,心室数分别为5室、3室;果实横径分别为79.24 mm、74.13 mm,果实纵径分别为62.18 mm、65.64 mm,果形指数分别0.78、0.89,单果重分别为232.66 g、201.88 g,即分别为扁圆形大果、圆形中果;株高分别为178.50 cm、172.00 cm,株幅分别为70.00 cm、67.50 cm,茎基部直径分别为12.02 mm、9.35 mm,第一花序着生节位分别为6节、7节,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5.30%、3.20%;产量分别为6 700.61 kg/667 m2、5 814.14 kg/667 m2。  相似文献   

3.
不同磷钾肥施用量对设施葡萄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磷、钾肥均是葡萄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大量元素,对葡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及果实的品质和产量都有重要的影响。研究不同磷钾肥施用量在膨果期和着色期对设施葡萄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弗雷葡萄,在施氮量一致的条件下,设置不同的施磷量和施钾量,在果实成熟期测定葡萄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设施弗雷葡萄在膨果期和着色期施P2O5量为14.6 kg/667 m2、施K2O量为15.08 kg/667 m2时葡萄单穗重和产量最高,糖酸比、硬度和果实着色系数均优于对照和其它处理。【结论】设施弗雷葡萄在膨果期和着色期施P2O5量为14.6 kg/667 m2、施K2O量为15.08 kg/667 m2,施肥深度应在20~40 cm土层处为宜。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加工番茄早熟突变体主要农艺性状对前期产量性状的直接作用、间接作用和决定系数,为加工番茄优良早熟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4份加工番茄早熟突变体的11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回归及通径分析。【结果】株高、始花节位、果实横径、果实纵径、单果重和一二穗结果数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18.1%、12.1%、12.9%、13.9%、29.1%和22.7%,其可选择性较强,易于通过育种、栽培等方式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和改善。对照组单果重与前期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92**;一二穗结果数与前期产量呈显著性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22*;处理组单果重和一二穗结果数与前期产量均呈极显著性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70**和0.958**;单果重越大、一二穗结果数越多、前期产量越高;现蕾期、始花期越早、开花至成熟天数越短,早熟性指数越高。单果重、一二穗结果数对前期产量的直接作用为正向,且相关系数为极显著正相关,在加工番茄早熟品种选育时,应结合单果重和一二穗果数2因素直接、间接作用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冬小麦精量穴播栽培模式效果,为滴灌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不同播种量处理的示范田内样点调查,采用固定和随机取样等方法,调查与分析空穴率、基本苗、冬前总茎数、越冬总茎数、平均单株分蘖数及可能有效分蘖数、有效穗数、产量等,与龙王庙村常规播种地块对比产量和效益。【结果】获取精量穴播冬小麦播种量6.3 kg/667m2、8.3 kg/667m2 2个播种量的空穴率分别是20.6%、9.1%,基本苗分别是10.3×104/667m2、14.4×104/667m2,冬前单株分蘖数分别是3.1和2.8,冬前分蘖成穗率分别是98%和65%,平均单株成穗率分别是403%和283%,收获穗数分别是41.5×104/667m2和40.7×104/667m2、实收单产分别是628和632 kg/667m2等,精量穴播2个处理均取得了较高的产量,分别比同等条件下条播16 kg/667m2播种量处理实收单产分别增加38和42 kg/667m2,节约种子分别是9.7和7.7 kg/667m2,增加效益分别是494.16和488.84元/667m2【结论】冬小麦产量高低与播种量没有明显关系;随着播种量的增加,平均单株成穗率和冬前分蘖成穗率逐渐减少;在肥水充足的条件下,收获穗数随着播量增加呈下降趋势;平均穗粒数随着平均穗数增加而减少;精量播种冬小麦可以节约生产成本,提高产量和种植效益;播量为6.3 kg/667m2时,冬前分蘖数与分蘖成穗数接近,有效分蘖数和收获穗数最高,平均单株成穗率达403%,冬前分蘖成穗率达98%,节本增效金额达494.16元/667m2,节本增效最多。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评价10种杀虫剂对番茄潜叶蛾的防治效果,为研究番茄潜叶蛾种群的化学防治以及综合治理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依据。【方法】测定 10 种药剂在田间喷施后对其防治效果。【结果】34% 乙多·甲氧虫 48 mL/667 m2、6% 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50 mL/667 m2 与0.05% 有机硅助剂 15 mL/667 m2 组合、 6% 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 50 mL/667 m2 与 20% 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 6.7 mL/667 m2 、20% 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 mL/667 m2 在药后 14 d,其田间防治效果分别可达 94.59%、93.10%、90.97%、91.29%。【结论】生产上使用34% 乙多·甲氧虫SC 48 mL/667m2或6% 乙基多杀菌素SC 50 mL/667m2 与 0.05% 有机硅助剂15 mL/667m2 组合交替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7.
筛选出适宜贵阳地区大棚栽培的辣椒类品种,调整设施大棚种植品种结构,为贵阳地区大棚栽培辣椒品种提供参考依据,以线椒类、陇椒类、羊角椒类、泡椒类、尖椒类5类为研究对象,共引进41个辣椒品种(系),分别以1088-线椒、博陇(37-94)-螺丝椒、利箭-羊角椒、37-136-泡椒、HP20107-尖椒5个品种为对照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1)线椒类以23号-线椒、24号-线椒综合表现最好,属有限生长型,其果长、果宽、单果重、产量间存在显著优势,果形属大果型,鲜果绿色光亮,色泽好,且产量表现突出,其产量分别为5 220.00 kg/667m2、5 186.00 kg/667m2,较1088-线椒分别增产2 313.20 kg/667m2、2 279.20 kg/667m2,增产率为79.58%、78.41%;2)陇椒类以SVPB2104-陇椒、SVPB2102-陇椒综合表现最好,属无限生长型,其果长、果宽、单果重均优于博陇(37-94)-螺丝椒,果形属大果型,鲜果品相好,微辣,且产量高,其产量分别为8 90...  相似文献   

8.
为清镇市大棚栽培螺丝椒品种选择提供参考,引进25个螺丝椒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筛选出合适的螺丝椒品种,并探索果实性状间相关性。结果表明:果实性状间仅果长与果肩宽、果形指数间呈负相关关系,其余指标间呈正相关关系,影响产量的性状依次为单果重>果肩宽>果形指数>果长。根据产量表现,筛选出1095-螺丝椒、1052-螺丝椒、2021-9-螺丝椒3个品种,均属大果型螺丝椒,产量分别为8 689.92 kg/667m2、7 504.00 kg/667m2、7 317.76 kg/667m2,较CK分别增产2 034.88 kg/667m2、848.96 kg/667m2、662.72 kg/667m2,增产率为30.58%、12.76%、9.96%,整体上植株长势强,口感微辣,色泽亮丽,可推荐为清镇市大棚栽培螺丝椒适宜品种。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平衡施肥对设施基质栽培番茄的影响,以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L.)184品种为试材,按照氮(N)、磷(P)、钾(K)平衡施肥原理设计4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CK0)、常规施肥(CK,每667 m2施N肥23.7 kg、P2O5 38.4 kg、K2O 72.9 kg)、平衡施肥1(T1,每667 m2施N肥38.38 kg、P2O5 16.45 kg、K2O 53.18 kg)、平衡施肥2(T2,施肥量较T1减少10%,每667 m2施N肥33.58 kg、P2O5 14.4 kg、K2O 46.5 kg),研究平衡施肥对番茄生长、品质、产量与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平衡施肥可不同程度促进番茄生长,改善品质,提高矿质元素含量和产量,平衡施肥1(T1)效果最优。与常规施肥(CK)相比,T1处理番茄的株高、叶片数、最大净光合速率和根系活力分别提高9.97%、5.19%、25.13%和95.79%;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铁、镁、钙元素含量与产量分别提高19.82%、16.09%、15.24%、11.30%、69.06%和15.25%。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番茄品质和产量等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与依存关系。根据综合得分模型发现,T1处理的得分最高,CK0最低,说明平衡施肥对设施基质栽培番茄生长、品质、矿质元素含量和产量影响较大,其中,单果鲜重和维生素C(VC)、磷、钾、铁、锰、锌含量是影响番茄生长和品质的主要因素。因此,平衡施肥1(T1)处理可通过增强番茄叶片光合能力,提高产量和改善果实品质,成为肥料资源合理配置的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出适合新疆和田地区沙漠日光温室黄瓜生长可部分或全部替代椰糠的番茄秸秆栽培基质配方。【方法】将番茄秸秆与椰糠、沙子、鸡粪按照不同体积比配成复合基质,采用随机区组的方法,设置5个处理和1个对照,以中蔬128黄瓜为材料进行栽培试验。【结果】番茄秸秆不同配比基质对黄瓜的生长有显著的影响,利用隶属函数对黄瓜生长指标、生理指标及产量进行综合评价,栽培效果最好的是处理T3(番茄秸秆∶椰糠∶鸡粪∶沙子= 40∶5∶5∶50),在盛果期的株高为220.66 cm,茎粗9.88 mm,果实可溶性糖为1.89%,可溶性蛋白为7.47 mg/g,单果重为226.32 g,单株产量2.71 kg,产量10 870.66 kg/667m2,均优于对照;T3的隶属函数平均值最大,为0.76,各指标隶属函数平均值大小依次是T3 > T2 > T1 > CK > T4 > T5。【结论】番茄秸秆可以部分替代椰糠且T3复合基质(番茄秸秆∶椰糠∶鸡粪∶沙子=40∶5∶5∶50)可作为和田地区沙漠日光温室黄瓜生长的栽培基质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研究当归熟地育苗试验及大田栽培试验,分析当归产区熟地育苗的适宜播期和播种量。【方法】 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不同播期和播种量当归熟地育苗试验,测定当归种苗形态指标及产量,移栽后统计成活率、早期抽薹率、植株特征,采挖后测定药材产量及阿魏酸含量。【结果】 不同播期和播种量育成当归种苗在大小、产量及移栽后成活率、早期抽薹率、形态指标、药材产量及阿魏酸含量方面均有差异。第1、2播期所产当归种苗单根重在0.45~0.63 g,符合生产要求。第2播期5 kg/667m2的播种量下药材产量比同播期7 kg/667m2的高76.26%,且早期抽薹率为0。【结论】 熟地育苗应在6月下旬进行,播种量控制在5~6 kg/667m2,苗龄控制在110 d,可获得符合生产要求的当归种苗。  相似文献   

12.
不同肥水耦合对黄瓜产量品质及肥料偏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基质栽培是有效解决设施土壤连作障碍、质地恶化对作物生产造成不利影响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基质栽培水肥管理缺乏量化指标,本研究旨在通过研究滴灌水肥耦合对塑料大棚春季基质栽培黄瓜产量、生长、生理、品质和偏肥料生产力的影响,探究黄瓜基质栽培优质高效生产的灌水和营养液供应标准。【方法】 以‘春优1号’黄瓜为试材,按照标准山崎黄瓜营养液配方,设置3个营养液浓度水平(F1:75%剂量、F2:100%剂量、F3:125%剂量)和3个单株灌水量(W1:75%蒸腾蒸发量(crop evapo-transpiration ETc)、W2:100% ETc、W3:125% ETc),共9个水肥耦合处理,分析不同灌水和营养液浓度对基质袋栽培黄瓜产量、干物质量、品质、水肥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和肥料偏生产力(parti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fertilizer,PFP)的影响。运用多元回归分析和空间分析方法,确定塑料大棚春季基质袋栽培黄瓜高效生产的适宜灌水量和营养液浓度。【结果】 灌水量的增加有利于黄瓜产量和PFP的增长,收获期60 d内W3F1处理产量(7 667.3 kg/667m 2)和PFP(205.67 kg·kg -1)均最大。在相同施肥处理下,PFP随灌水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F1条件下,W3处理净光合速率低于W1,但其叶面积指数较大,同化量较高,获得较高产量。仅考虑灌水条件下,W1水平下黄瓜果实品质的VC、还原糖表现最优;而W3水平下黄瓜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蛋白有最优值。运用多元回归和空间分析方法综合评价产量、品质和肥料偏生产力,确定适宜的灌水施肥范围为36.0—42.2 kg/667m 2和198.0—219.8 m 3/667m 2;42.2—44.6 kg/667m 2和206.3—219.8 m 3/667m 2。【结论】 灌溉和营养液浓度对黄瓜的生长、产量、品质、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偏生产力均有显著影响,以黄瓜产量、硝酸盐含量和PFP同时达到最优值的±10%范围时确定的灌溉量和营养液浓度是塑料大棚春季基质袋栽培黄瓜的优化滴灌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13.
为挖掘小黑麦藏饲1号在高海拔地区的最佳栽培技术,本研究以小黑麦藏饲1号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裂区设计试验,探究播种方式(条播、撒播)、播种密度(15,17.5,200 kg/667 m2)和有机肥施用量(800,1 000,1 200 kg/667 m2)对小黑麦藏饲1号生育期、株高、干草产量、营养品质的影响,确定其最佳栽培模式。结果显示,在条播条件下,播种密度为17.5 kg/667 m2、有机肥施用量为1 200 kg/667 m2时,小黑麦干草产量(279.7 kg/667 m2)、粗蛋白(3.59%)、粗脂肪(1.26%)、无氮浸出物(53.47%)含量高,粗灰分(5.8%)、粗纤维含量低(32.53%),营养价值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根引"腐殖酸水溶肥对设施番茄生长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确定"根引"在设施番茄上的最佳施加量。【方法】通过土壤起垄栽培,在设施番茄上施加1、1.5和2 kg/667m2"根引"共3次,定期测定番茄的生长特性及产量性状。【结果】施加1和1.5 kg/667m2的"根引"对番茄生长促进效果较明显,而1.5和2 kg/667m2的"根引"对番茄的后期产量促进效果较明显,但二者之间的差异不显著。【结论】施加1~2 kg/667m2的"根引"腐殖酸水溶肥促进了番茄的生长,并增加了番茄的单果重以及产量,施加1.5~2.0 kg/667m2的"根引",对番茄生长促进和产量及单果重的增加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   

15.
以"硕丰688"为试材,设置基质槽栽和袋栽2种栽培方式,10.0、7.5、5.0、2.5 L 4种根系基质容积,研究了不同栽培方式和根系空间大小对日光温室番茄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栽培方式下,随着根系空间减小,番茄植株生长量、净光合速率及产量逐渐降低,但果实成熟时间提前,品质显著提高;相同根系容积下,与袋栽相比,槽栽番茄单果重及产量较高.综合产量与品质指标,槽式栽培、单株根系空间7.5 L可作为推荐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6.
樱桃番茄是灵昆街道主栽蔬菜作物之一,为了探明熊蜂授粉、授粉器授粉以及防脱素喷花对樱桃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特安排了熊蜂、授粉器与防落素授粉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熊蜂授粉、授粉器授粉与防落素喷花处理相比较,果实畸形果率分别下降了11.8百分点和9.4百分点,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樱桃番茄果实外观(果形、单果重)及内在品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提升;熊蜂授粉、授粉器授粉与防落素喷花处理相比较,每667 m2分别节约授粉成本390、300元,每667 m2分别增加产值3 585.6、1 919.2元,2项合计,熊蜂授粉、授粉器授粉每667 m2纯收入分别比防落素喷花处理增加3 975.6、2 219.2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生物有机肥等对番茄重茬病及其产量的影响,为实现番茄的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依据。方法:研究以耐寒性较强的“金粉218”番茄品种为材料,比较供试生物有机肥单施和与其他肥料混施的控病增产作用。结果:生物有机肥对番茄重茬病控制效果为86.82%,株高提高27.21%,茎粗增加35.90%,始花期提前7 d,开花数增加65.63%,成熟期提前7 d,单株结果数增加26.35%,平均单果重增加52.29%,增产幅度达80.57%。结论:土壤基施生物有机肥80 kg/667 m2+微生态制剂5 kg/667 m2+绿康威稀释液500倍叶面喷施3次番茄重茬病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增产效果明显,可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8.
以石番47号番茄为试材,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以灌水定额与施钾肥量为因素对膜下滴灌丸粒化加工番茄产量及构成因子、品质的影响,于成熟期测定各项品质指标、产量构成。结果表明,水钾耦合对丸粒化加工番茄产量及构成因子、品质都有显著影响。在灌水定额相同的处理下,随着钾肥量的不断增加,可以促进产量的增加,最后基本趋于平稳;在相同钾肥量处理的情况下,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加工番茄单果重、产量基本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在钾肥量25 kg、灌水定额250 m3的处理下,667 m2产量达到最大,为8 833 kg。在相同灌水定额处理下,随着施钾肥量的增加,加工番茄可溶性固形物、总酸、Vc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相同钾肥量处理下,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基本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在667 m2施钾肥量25 kg、灌水定额250 m3的处理下,可溶性糖、总酸、Vc都达到最大,但水钾耦合对丸粒化加工番茄心室没有明显影响。综合分析认为,667 m2灌溉定额为250 m3、施钾肥量25 kg组合时,加工番茄产量、可溶性固形物、总酸、Vc都达到最大,为最优高产优质高效灌溉施肥组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验证黄沙基质优势与种植效果,研究物联网水肥一体化技术对温室番茄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为西北地区沙漠绿洲农业建设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选用世佳1812、1814、1867三个番茄品系F1代为供试材料,以袋式黄沙基质水肥一体化系统模式对番茄植株进行栽培管理,统计分析温室番茄产量品质参数,利用隶属函数法对3个番茄品系综合性评价。【结果】 3个世佳番茄品系实收产量介于134.0~146.3 t/hm2,均已达到温室番茄高产水平。果实营养品质处于中高等水平,糖酸比均在7.71以上,很适合做水果番茄,经模糊数学算得世佳1812综合品质最高。【结论】 袋式黄沙基质作为番茄种植的替代基质,可降低土壤环境病虫害及次生盐渍化发生的几率,黄沙基质与水肥一体化技术组配合适宜,使番茄产量与品质有保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最适宜的滴灌定额,为宁夏中部干旱带水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压砂瓜增产增收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在田间试验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灌溉定额设置5个标准:高水40 m3/667 m2(A1)、中水30 m3/667 m2(A2)、中水20 m3/667 m2(A3)、低水10 m3/667 m2(A4)和不灌水(CK),共计15个处理,设置灌溉次数为5次,研究了不同灌溉定额对压砂瓜生理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不同灌溉定额对膜下压砂瓜生理性状、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的影响。随灌溉定额的增加,压砂瓜主蔓长、纵横径和产量随之增大,表现为A1>A2>A3>A4>CK;在品质指标上,压砂瓜的水分含量随灌溉定额的增加而增大,A1处理最高,A2略微次之,CK最低;心糖、边糖和可溶性总糖在一定的灌溉定额下(10~30 m3/667 m2)随灌溉定额的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