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不同种源地的天然单株和杂交无性系柳树资源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种源间和种源内柳树变异系数、显著性水平差异、多重比较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柳树种源间和种源内变异系数较大,变异区间分别为9.0%~35.4%、6.4%~57.35;种源间和种源内的性状差异达到显著以上水平(P0.05)的指标分别为:种源间57.1%,种源内89.9%;多重比较表明16个表型性状存在不同层度的差异,东营柳树资源种源内差异显著;聚类分析表明江苏种源与其他种源差异较大。野生柳树表型性状变异较大,不同种源间存在地理隔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根据花楸天然分布状况,以其叶片、果实和种子为材料,对内蒙古地区6个花楸天然群落进行表型多样性分析,研究了花楸叶片、果实和种子表型变异情况。结果表明:花楸叶片、果实和种子具有极丰富的表型变异,种源内的分化高于种源间;果长、果径、百果重及千粒重是关键表型性状;浆果质量、千粒重、果柄长3个性状是造成花楸表型变异的主要因素;种源间树型、叶型、果型及秋季叶颜色变异较大,有利于花楸树种质资源多途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给文冠果优良单株选择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以引进的24个文冠果种源为材料,在新疆石河子地区对文冠果生长结实性状进行变异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参试种源中,生长指标地径变异系数最大(21.9%),叶长变异系数最小(13.1%),结实性状中总果数变异最大(74.3%),种子纵径变异最小(14.3%)。单株产量与总果数、干果质量、种子横径、种子纵径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与鲜果质量、果实横径、果实纵径、小叶数呈显著正相关(P <0.05)。在主成分分析中,共提取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86.053%。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可将参试的24个种源分为5类。第1类为G-9种源,属于产量最高等级;第2类为坤156种源,处于较高产量水平;第3类为Q-2等种源,处于中等产量等级;第4类为G-23和建2种源,位于较低产量水平;第5类为BD-7等种源,位于最低产量水平。24个文冠果种源中以产量水平最低的第5类居多,产量水平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毛红椿种子性状的地理变异规律,测定了毛红椿6个种源的种子表型、种子品质及其内含物含量等14个指标,研究种子性状的种源差异,并通过主成分法及聚类法对种子性状进行综合评价。除种子长和淀粉含量外,不同种源种子的其他性状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种子性状变异系数的范围为6.09%~26.99%,其中种子表型特征变异系数平均值最小(7.93%)。江西宜丰种源的种子千粒重(7.81 g)显著高于其他种源,发芽率(81.93%)最高。种子千粒重与发芽率、可溶性糖含量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说明毛红椿种子的重量与其所含的内含物的含量有关。种子性状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特征根大于1的主成分有3个,其贡献率分别为43.82%、 32.48%、15.01%,累计贡献率达91.31%。聚类分析将6个种源分为3个类群,第Ⅰ类群是江西宜丰种源,为高千粒重、高可溶性糖和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类群;第Ⅱ类群是江西龙南种源;第Ⅲ类为江西茅坪、福建南平、浙江富阳和湖北恩施种源。整体来说,毛红椿种子性状在种源间具有较强的遗传改良潜力,种子表型特征比种子品质和内含...  相似文献   

5.
《林业实用技术》2021,(7):48-51
研究掌握人工栽培翅果油(Elaeagnus mollis Diels.)群体的表型变异程度、变异规律及群体分类,为开展翅果油树种质资源迁地保存、良种选育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人工栽培的户县、乡宁、翼城3个原生种源的翅果油树进行连续试验观测,以各种源的果实和种子为材料,测定和统计果长、种宽等6项性状指标数据,采用巢式设计法,分析其果实表型性状的变异规律和基本模式。3个种源的9项果实表型性状指标平均变异系数为17.79%,变幅为9.82%~33.33%;群体间变异系数乡宁(17.62%)翼城(16.48%)户县(14.83%);表型变异在群体间的贡献率占20.52%,群体内贡献占79.48%;表型分化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种长/种宽(36.36%)、果长/果宽(30.76%)、种宽(26.92%)、果长(24.41%)、种长(14.46%)、果宽(4.52%);群体间欧式距离进行UPGMA聚类分析显示,3个群体可分为2类,乡宁和翼城群体归为一类,户县群体单独为一类。人工栽培翅的翅果油树果实表型呈现出丰富的多样性,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贡献;性状指标中以果宽最为稳定;果长与纬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年降雨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反映了较明显的地理变异趋势;群体分类上,原生地地理距离上相距较近的种源归为一类,表明果实表型性状受生境地理生态条件影响较大;研究揭示了群体内单株果实性状极大的差异性和独特性,为翅果油树良种的保护、选育和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不同种群野生多花黄精的表型变异规律,运用方差分析、变异系数分析、多重比较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等多种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其全分布区选取的9个种群和12个表型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野生多花黄精的12个表型性状除果实横纵比外,在种群间和种群内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种群内的变异(36.24%)大于种群间的变异(15.37%),表型性状的平均分化系数为28.84%,种群内变异是野生多花黄精变异的主要来源;各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12.16%,变异幅度范围为4.76%~23.63%,叶片数、全株叶面积、地径、株高、种子千粒重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8.00%、23.63%、16.88%、16.14%、14.75%,表明种子的稳定性高于叶和茎。经度多数表型性状间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随着经度的增加,叶片数、地径、株高、果实纵径和种子千粒重均呈现减小趋势;采用欧氏距离对9个野生种群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将种群划分为3类,但表型性状的聚类并不随地理距离上的相聚而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濒危植物厚叶木莲不同天然植株间种实和子代幼苗表型性状变异规律,促进厚叶木莲物种保护及种质资源保存,首先对云髻山自然保护区5个厚叶木莲单株的15个表型性状进行测量,其次对不同单株间种实和幼苗生长的差异进行分析,再次对各表型性状开展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单株厚叶木莲15个表型性状平均变异系数为39.70%,其中每果种子数量的变异系数(95.24%)最大,种子长度变异系数(12.53%)最小。种实表型性状和幼苗生长性状存在显著差异,YJS03种实饱满、发芽早且发芽率高,幼苗生长情况表现更优;YJS05种子数量少,发芽慢且发芽率低; YJS04的表型多样性(33.31%)最高,YJS08的(15.48%)最低。果实表型性状两两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但与种子和幼苗无显著相关;种子千粒重、种子长度、种子厚度、种子发芽率四者总体上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苗高和地径与发芽率两两呈显著正相关(P<0.05);厚叶木莲种实和幼苗的15个表型性状可提炼为4个主成分。厚叶木莲在个体上存在较为丰富的表型变异,果实性状变异大于种子和幼苗生长性状;种子越大萌...  相似文献   

8.
以浙江杭州、湖南长沙等8个种源地的花榈木种子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其种子的表型性状进行分析比较,以探究花榈木种子表型性状在种源水平上的变异规律。结果表明:(1)8个种源花榈木的种子长度、宽度、千粒重和种形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9.39 mm、7.58 mm、250.23 g和1.24,且在不同种源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变异系数分别为6.78%、8.01%、10.24%、7.99%;(2)花榈木种子4个表型性状之间无显著的相关性,但种子宽度与种源地的年均气温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千粒重与年日照时数显著正相关,随年日照时数的增长有不断增大的趋势;(3)聚类分析将花榈木种源划分为五大类,由不同类群种源的地理位置可知花榈木种子表型性状的变异具有地域性和随机性。  相似文献   

9.
以广东天然分布的55个木荷基因型为对象,测量自由授粉子代3、6、9和11 a生长性状(树高和胸径/地径)与11 a形质性状(枝下高、分枝角、通直度、分叉干数和主侧枝基径)。结果表明:8个生长性状与4个形质性状在家系水平上均存在显著差异,生长性状的变异幅度随树龄增长而降低。绝大部分生长性状相互间存在显著的Pearson和遗传正相关关系,枝下高和主侧枝基径与大部分生长性状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剩余形质性状相互间以及生长与形质性状相互间的相关性无明显规律。主成分分析发现,前3个主成分解释了总变异中的68.48%,其主要决定因素分别为6~11 a生长量、3 a生长量与11 a干形、11 a形质性状。聚类分析将55个基因型划分成18聚类,各类木荷具有明显不同的生长和形质性状特征。  相似文献   

10.
以广西苍梧县天洪岭林场优良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种源土贡种源58年生采种母树林为研究材料,测定分析了母树胸径、球果表型及种子性状及其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参试母树平均胸径58.87 cm,平均单果鲜质量、果长及果宽分别为14.09g,48.95mm及24.11mm,平均千粒质量、发芽率及发芽势为8.36g,70%及45%。母树间在球果表型及种子性状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0 1)。相关分析表明单果质量、果长和果宽之间、发芽率及发芽势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他性状间无显著的相关性。采用主成分及聚类分析,将参试母树分为5类,其中第1,第2类种子质量好,果型大,可优先作为采种母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来自不同产地幼龄秀丽四照花优树家系进行测定,以揭示其生长和形质性状的家系遗传变异规律,为秀丽四照花种质资源利用和遗传改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16年设置在浙江龙泉的3年生来自不同产地的秀丽四照花优树家系试验林,分析生长和形质性状在产地间和产地内家系间的遗传变异以及性状间的相关性,基于9个性状对秀丽四照花进行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 ]秀丽四照花家系各性状在产地间和产地内家系间均呈极显著差异,在9个表型性状中,最大分枝长变异最大(38.78%),树高变异最小(21.53%),生长性状的变异系数为21.53%~26.66%,生长性状的变异系数普遍小于形质性状,各性状在产地内家系间变异(26.61%)大于产地间变异(18.86%)。高径生长量及冠幅较大的秀丽四照花其分枝数较多、分枝较粗,树干分枝数较多、分枝角度较大;冠幅较小的秀丽四照花,其树干通直度较高。9个性状综合成3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可达82.636%,树高、最大分枝长和树干通直度分别是生长、形质性状的主要区别性状。92个秀丽四照花家系被聚为2类,类型Ⅰ包括江西广丰、江西上犹、江西龙南、福建大田、福建武平和湖北兴山6个产地内的56个家系;类型Ⅱ包括浙江龙泉、湖南南岳、江西袁州、江西分宜和福建延平5个产地内的36个家系。[结论 ]秀丽四照花产地间及产地内家系间各性状变异幅度较大,其变异主要存在于产地内家系间。树高、冠幅、最大分枝长和树干通直度等是主要的变异因子。速生家系具有分枝数较多和分枝较粗的特点。参试的秀丽四照花家系被分为2类,类型Ⅰ家系产地在地理位置上大部分偏南部,主要特征为树形高大,株型紧凑,分枝较粗,速生性较好;类型Ⅱ家系产地则大部分偏北部,主要特征为树枝开展,树干通直度较高,速生性较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种质资源变异研究是开展遗传改良的前提与重要环节,了解变异程度可对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遗传信息,分析不同种源青海云杉无性系表型变异程度和规律,为青海云杉目标性状选育提供依据。【方法】以甘肃省张掖市龙渠青海云杉无性系种子园内的7个种源青海云杉为研究对象,测定和统计不同种源的青海云杉球果、种鳞、种翅和种子表型性状,通过多重比较、方差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分析和讨论青海云杉种源间、种源内表型性状多样性特点。【结果】青海云杉不同种源间球果、种鳞、种翅和种子性状均存在极显著差异,青海云杉表型分化系数平均值为74.20%,青海云杉表型变异主要来源于种源间的变异;球果和种子表型性状的变异丰富,变异范围为11.40%~55.50%,平均变异系数为21.07%;不同种源间变异差异明显,隆畅河林区种源平均变异系数最大(23.15%),西水林区种源平均变异系数最小(18.46%),11个表型性状间大多数呈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通过欧氏聚类分析可将7个种源青海云杉划分为5个类群。【结论】不同种源青海云杉球果与种子的表型性状变异较为广泛,变异来源丰富。因此,在青海云杉种子园遗传改良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育种目的,充分考虑种源间和种源内的变异情况,本研究在青海云杉种质资源收集、遗传多样性保护以及遗传改良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西伯利亚杏优良单株为选择目标,结合地理生态因子对核仁表型和成分性状的变异规律进行研究,明确内蒙古西伯利亚杏核仁形态及成分的变异特点和地理变异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不同类型优良单株的选择。[方法]结合单株产量高、生长势好等指标,对来自内蒙古地区的10个西伯利亚杏种源中筛选出的217个单株的核纵径、核横径、核侧径、核壳厚、核形指数、核干质量、仁纵径、仁横径、仁侧径、仁形指数、仁干质量、出仁率、产仁量、粗脂肪、粗蛋白、苦杏仁苷等16个形态及成分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筛选不同类型的优良单株。[结果]表明:(1)西伯利亚杏各性状存在较大变异,变异范围为8.94%68.27%,核形态的变异系数(16.87%)大于仁成分(14.61%)和仁形态(14.14%),质量和成分性状的变异程度高于大小和形状指数。(2)产仁量、仁干质量、出仁率、粗脂肪、粗蛋白、苦杏仁苷等主要经济性状在种源间差异极显著,将种源分为5类,第Ⅰ类群产仁量高、仁大;第Ⅱ类群出仁率高,粗蛋白含量高;第Ⅲ类群粗脂肪和苦杏仁苷含量高;第Ⅳ类群各项指标都较低;第Ⅴ类群产仁量高、粗脂肪和苦杏仁苷含量高。(3)核、仁性状之间存在广泛的相关性,且产仁量、苦杏仁苷、粗脂肪分别与纬度、经度、年平均气温密切相关。(4)前6个主成分贡献率达到80.716%,按5%入选率分别筛选出9种类型的优良单株各11株,各类型优株主成分得分值的现实增益为146.12%199.22%,具有显著的优异性。[结论]内蒙古西伯利亚杏在广泛且多样的地理环境中形成了丰富的核仁表型和成分的变异,且不同种源以及不同个体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利用主要经济性状对种源进行了聚类分析,得到5个具有不同经济特征的育种类群;主要经济性状与表型以及地理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以大坑山林场乐昌含笑种源试验林7年生观测数据作遗传变异分析,表型变异分析结果表明树高、胸径、材积、树干通直度、叶片大小、树冠浓密度和冠幅等7个性状种源间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性状种源间差异达极显著或显著水平;遗传参数估计结果表明生长性状的种源遗传力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形质性状处于中等水平,材积的遗传变异系数最大;根据多重比较结果,以材积为选择目标,选出6个速生种源,增益介于11.1%~35.1%之间。粤西乐昌含笑优良种源主要集中在广东和江西交界的多个县市。  相似文献   

15.
为了选育乐昌含笑优良种源,对2次6~7年生乐昌含笑多点种源试验林数据作统计分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个生长性状及4个形质性状种源间,除树干通直度外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地点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种源与地点互作仅第2次试验的3个生长性状和冠幅间差异达显著水平;树高、胸径、材积、树干通直度、叶片大小、树冠浓密度和冠幅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生长性状与形质性状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各性状种源遗传力处于中等水平;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及"年生长量"指标值对2次种源试验的生长性状数据做综合分析,采用Francis-Kannenberg模型分析法选择出优良种源6个,分别为南雄江头、始兴刘家山、南雄帽子峰、始兴都亨、仁化长江和江西龙南,材积增益达11.95%~41.03%。  相似文献   

16.
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表型性状是区分不同地理种源大红袍花椒品种的重要依据。对17份不同地理种源的大红袍花椒叶片、果实、皮刺等15个性状进行相似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7个不同地区大红袍除了小叶数之外,其余表型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异;聚类结果显示17个大红袍花椒分为6类,表明不同种源大红袍花椒组群间表型变异明显,不同产地花椒有明显的由西到东逐渐变化的地域性特征,但也存在交叉聚类现象。  相似文献   

17.
朱力国  徐福成 《林业科技》2019,(1):15-17,38
以黑河种源山丁子为对照,对阿穆尔种源山丁子7个单株果实及幼苗生长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的结果表明:8个单株果实均为扁球形,桔色或红色,果粒整齐或较整齐,果味酸、涩。8个单株果实种子变异较为丰富,阿穆尔种源7个单株均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最大单果重、最大种子千粒重分别超过对照283.33%、151.11%;阿穆尔种源7个单株间平均单果重、种子千粒重差异显著,最大平均单果重超过最小平均单果重95.65%,最大种子千粒重超过最小种子千粒重75.12%。8个单株的1年生苗苗高、地径存在较大的变异,阿穆尔种源苗高变异系数为34.95%~57.07%,地径变异系数为17.39%~33.18%,对照苗高变异系数44.73%、地径变异系数33.49%;8个单株的1年生苗苗高、地径差异极显著,苗高生长最快的超过生长最慢的235.8%,地径生长最快的超过生长最慢的111.11%。  相似文献   

18.
16年生白桦种源变异及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16年生白桦种源试验林的调查,研究其地理变异规律,进行种源区划分,为各种源区选用生产力高、适应性强的优良种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定植于黑龙江省尚志市帽儿山实验林场、辽宁省本溪市山城实验林场与内蒙古金河林业局的16年生白桦种源试验林为对象,调查18个种源在每个试验点的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等性状,进行单点、多点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然后对各种源生长性状与其产地地理气候因子进行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最后依据分析结果进行优良种源选择及种源区划。【结果】树高、胸径及单株材积性状在各试验点的种源间以及种源与地点的交互作用均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P0.01)。以各地点参试种源单株材积均值排序分别选择出各自的优良种源,在帽儿山试验点选出清源、草河口、帽儿山、辉南、小北湖和东方红6个优良种源,其单株材积均值较参试种源均值高23.23%;在草河口试验点选出草河口、清源和天水3个优良种源,其单株材积均值较参试种源均值高22.14%;在金河试验点选出莫尔道嘎、乌伊岭和绰尔3个优良种源,其单株材积均值较参试种源均值高105.00%。地理变异分析结果显示:在帽儿山和草河口2个试验点,参试种源的生长性状均与纬度呈负相关,并且与年均温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水平,说明位于低纬度并且年均温较高地区的种源在这2个地点生长较好;而在金河试验点参试的种源生长性状与纬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年均温呈极显著的负相关,说明位于高纬度且年均温较低地区的种源在金河试验点会生长较好,而来自较低纬度、年均温较高产地的种源因适应性差其生长表现较差。从总体来看,参试白桦种源的生长量与产地纬度、年均温等参数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说明参试白桦生长量主要受温度与纬度调控,属于"冷-暖"型地理变异趋势,符合北方树种的以温度为主、水热因子相结合作用、随纬度渐变型的地理变异模式。依据相关分析及聚类分析的结果将18个种源分为5个种源区,其中3个分布在东北地区,2个分布在西北地区。【结论】分别在3个试验点进行优良种源选择,其中帽儿山试验点选出优良种源6个,草河口试验点3个,金河试验点3个。相关分析表明参试的18个种源属于"冷-暖"型地理变异趋势,结合聚类分析结果将其划为5个种源区。  相似文献   

19.
采用变异系数、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海口林场47株油橄榄结果树9个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47株油橄榄结果树9个表型性状在株间均存在较丰富的变异,其中平均果重(43.06%)和核重(44.63%)变异系数较大,叶左宽/叶宽(2.02%)变异系数最小,且生殖器官变异水平大于营养器官变异水平;主成分分析表明:叶形指数、核形指数、果重、核重、叶左宽/叶宽及叶厚是引起47株油橄榄结果树表型变异的主要因子;聚类分析表明,47株油橄榄结果树分为4个大类群,第1,2类群分别包含2个亚类、2株结果树,第3个类群包含1个亚类、1株结果树,第4个类群包含3个亚类、42株结果树,约占总结果树的89.36%,是开发利用的主要类群(品种)。  相似文献   

20.
柽柳不同遗传材料的扦插成活率及苗期生长变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来自4个种源共33个柽柳无性系的扦插试验及苗期生长变异研究表明:柽柳不同种源、不同无性系扦插苗在扦插成活率和生长性状上存在广泛变异,几个主要性状的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种源内无性系间差异大于种源间.3年生时,4个种源中以利津种源生长最差,其他3个种源在各性状上差异不大.盐城种源相对具有较多> 1cm分枝.利用主成分分析对无性系进行评价,选出了生长相对稳定,生长和分枝数均较优的3个无性系YC-2、YC-1及KL-2.结合聚类分析,将3年生参试无性系分为4类,前3类无性系可根据不同培育目标加以繁殖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