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2 毫秒
1.
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是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实践证明,只有在充分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自身特点和规律基础上,结合学校和研究生实际,夯实专业知识基础、营造学术讨论氛围、突出研究方向特色,发挥研究生、导师、院系和部门合力作用,才能全面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林人才培养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面对新时代乡村振兴人才需求,农林高校人才培养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不足,这一问题出现与农林高校的人才培养观念落后、培养能力不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实践教学投入不足等原因密切相关,亟须探索一条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农林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之路。研究认为,农林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完善是一个系统工程,需从强化实践育人理念、完善培养方案、构建实践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强化实践师资队伍建设与资源培育整合、加强产学研与实践育人融合等多方面共同着手。  相似文献   

3.
基于就业能力提升的农科类高校实践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农科高校的人才培养与现代农业对人才的需求矛盾逐渐凸现,主要原因是农科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导致农科毕业生多为单一规格的理论型人才,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差。农科类高校应尽快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转变教学理念、优化实践内容、加大实践经费投入、完善实践评价体系以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途径,提高农科毕业生的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4.
在“人职匹配”视域下,加强公共管理类研究生“新闻素养”的培育是社会对公共管理类人才的要求和高校公共管理类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的体现,更是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针对当前公共管理类研究生对“新闻素养”培育的意义认识不足,缺乏新闻理论学习,基本功缺乏以及缺少新闻实践机会,动手能力弱的现状,对公共管理类研究生“新闻素养”培育准确定位,从营造氛围,创设培育平台;提高认识,理论与实践并进的路径促使问题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5.
学科竞赛是培养实践创新人才的一条有效途径,学科竞赛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有重要作用,以西南大学学科竞赛为例,分析了构建多学科竞赛平台的必要性和具体措施,阐述了通过多学科竞赛平台开展学科竞赛所取得的成绩,提出了以多学科竞赛平台推动实践教学改革,促进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6.
应现代水产业转型升级对复合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开展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然趋势。研究分析了协同育人的必要性,基于产业发展与学科特色,分析了广东海洋大学协同育人的思路与模式,介绍了"12555"协同育人模式,旨在培育专业理论扎实,实践能力过硬,创新创业能力强的水产类复合应用型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与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7.
农业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是为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等培养具有农业综合职业技能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新型农业技术人员对于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建设至关重要。结合近些年的实践教学,从农业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导师队伍建设以及实践环节等方面分析了全日制农业专业硕士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对策,以期为农业专业硕士人才培养提供经验,提高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我国农业工程研究生教育的现状,提出了我国未来对农业工程人才素质的要求。把培养 “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作为农业工程类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 专业人才。并根据这一要求,提出了适应我国现状的农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畜牧业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需求加快了兽医学科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步伐。研究生教育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加快新时代农业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培养现代农业创新人才是提升高等农业地方院校服务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强省建设的必由之路。产学研融合是培养创新型农业技术人才的新途径,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高等院校兽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现状,明晰产学研融合培养研究生的重要意义,从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开放协同融合等方面探索兽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将社会服务需求转化为能力培养育人目标,为助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0.
<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与本科院校不同,其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动物药理与毒理》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兼具的核心学科,对兽医临床用药具有重要意义。实验教学是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的重要途径,是高职院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素质和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果树专业作为我国农业高专的传统专业 ,曾为我国果树生产的发展和科学研究领域培养了大量人才。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果树专业采用的是学科型、知识型教学模式 ,培养的是单一的理论型、研究型人才 ,实践能力较差。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果树产业化生产注重产前、产中、产后等各个生产环节 ,需要的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技术人才。为了适应果树产业化生产对果树专业人才的需要 ,按照邯郸农专的统一布暑 ,邯郸农专园艺系自 1 998年以来在转变教育思想观念的基础上 ,对传统的果树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 ,人才知识结构单…  相似文献   

12.
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是适应和推动新形势下农业科技高速高效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设置交叉学科以融合多专业的知识成为研究生培养的有效路径。农业生物智能设计学科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多维组学技术、蛋白质工程和细胞生物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融合,已成为农业领域最前沿的交叉性学科之一,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潜能价值。以农业生物智能设计学科为例,研究和分析了农业领域交叉学科体系下研究生培养面临的困境,为促进人才培养系统性、前沿性和实践性的相互融合,推动农业科技复合型人才培养,从深化交叉学科课程体系改革、加强交叉学科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交叉学科研究生创新和交流平台和优化交叉学科研究生教育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分布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公安院校,普遍存在人才培养方式的雷同,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育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公安院校的长远发展.南京森林警察学院通过在服务社会中培养一线急需人才;以特色专业和研究中心为依托,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职业能力;推广特警训练方法,全力提升学生综合实战水平;开展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联合培养,实现人才培养层次的突破等途径,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果,突破了公安院校普遍存在的发展瓶颈.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大众化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新的挑战。社会发展对人才规格要求的变化、高等教育发展的宏观形势决定了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多数本科高校的现实选择。当前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上存在定位不清、培养内容上学科中心主义倾向突出、培养方式上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从构建研究生与导师的和谐“导学关系”以及正确处理好研究生课程教学与课题研究两个培养阶段 的关系这二个方面入手,对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研究生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同时在如何建 设研究生创新平台、提高研究生研究性学习效果以及在学科内部建立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考核体系提出了设 想。  相似文献   

16.
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是研究型农业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研究型农业大学应根据其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充分认识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针对其实践教学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不相适应、实践设备陈旧、实践教学内容落后等不足,从社会对拔尖创新人才的要求及研究型农业大学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战略对农业硕士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技小院”作为人才培养和农技推广的新途径,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河北工程大学以践行教书与育人、田间与课堂、理论与实践、科研与推广、创新与服务紧密结合为目的,创新农业硕士科技小院培养模式。实践研究表明,河北工程大学“科技小院”培养模式在提高研究生学习成效、实践能力及社会满意度等方面效果显著,在农业硕士高质量培养及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分子生物学是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学科,是农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分子生物学实践教学是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纽带,有助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现代农业需要人才。该文阐述了分子生物学课程的实践教学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9.
高等农业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要为高等农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服务,与高等农业院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和研究相结合,与高等农业院校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农业大学和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步伐的教育改革实践相结合,与"三农"问题的理论研究相结合,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的实践创新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推动高等农业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现代农业》2011,(7):2-F0002
(续接第六期) (四)人才队伍素质提升,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人才是事业发展的根本,是科技创新的基础。“十一五”期间,农牧业科学院注重人才建设,调整人员结构,打造学科梯队,在人才引进、人才培养和人才使用上采取了各种举措,先后引进了博士9人,送往美国、加拿大、瑞典、意大利、以色列、俄罗斯、蒙古等国培训科技人员60余人次;选送20多人次赴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内蒙古大学和内蒙古农业大学攻读博士、硕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