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艾比湖湿地土壤水分-盐分-养分空间异质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艾比湖湿地土壤水分-盐分-养分空间异质性,在环湖一周160 km范围内,以湖心质点为中心,将艾比湖湿地划分为东北、西北、西南、东南4个区域,于2014—2015年5、8月采样,对表层(0~20 cm)土壤含水量、盐分、养分、pH值空间异质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区域土壤盐分、养分、pH值8月高于5月,土壤含水量则相反,其中土壤含水量、盐分、养分属于中等变异,土壤pH值为弱变异;5、8月不同区域土壤盐渍化在中度盐化与盐土化水平之间,pH值呈碱性或强碱性,土壤养分等级较低,总体较为贫瘠。球状模型、指数模型、高斯模型能较好地描述艾比湖湿地土壤空间变异特征,决定系数变化范围为31%~96%;不同区域土壤含水量块金系数小于34%;除5月西南部土壤pH和东北部土壤养分外,不同区域土壤盐分、pH、养分块金系数均小于25%;土壤盐分、pH、养分的Moran′s I(莫兰)系数波动均较大,表明空间相关性较强。从空间上看,5、8月土壤含水量呈带状分布,高值区出现在西北部与西南部,低值区主要在东南部与东北部;土壤盐分高值区主要在西北与东南部,低值区在西南部与东北部;土壤pH高值区主要在西北部及湖周围;土壤有机质、全氮高值区都出现在西北部、西南部,土壤全磷呈无规则斑点状分布,高、低值区较为分散。研究发现,影响艾比湖湿地空间异质性的因素中,土壤盐分、pH、养分主要受结构性因素影响,土壤含水量受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土壤养分异质性能显著影响植物的生长,而异质性施肥是造成土壤养分异质性的主要方式。为研究异质性施肥对单、间作系统养分吸收和利用特征的影响。【方法】对玉米马铃薯间作群体进行不同养分分布施肥,研究不同作物对异质性施肥养分的吸收与利用规律。【结果】不论单作还是间作,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均能增加玉米和马铃薯的养分积累量;在间作群体中,土壤异质性施肥能极显著地降低玉米养分利用率(P0.01),而对马铃薯仅磷利用率达到显著降低(P0.05),但在单作群体中养分异质性施肥仅对马铃薯磷(P=0.027)和钾(P=0.013)的利用率有显著降低的作用;在间作群体种间行内提高施肥量能极显著地提高土地当量比(LER)(P=0.003)。【结论】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施肥(种间高肥)有利于玉米马铃薯间作群体对养分的吸收与利用,能提高复合产量15%。  相似文献   

3.
地统计学是探讨自然环境要素空间异质性的有效工具,它适合于定量研究区域化变量的空间结构变异特征。湿地土壤氮素是时空连续的变异体,不论尺度大小均具有高度的空间异质性,而其变量又属于区域化变量,同时具有随机性和结构性特征。因15N示踪技术能够示踪氮素物质的踪迹,而用15N标记的示踪体在湿地土壤中运移时所产生的丰度变化又具有空间异质性,故可考虑将二者结合起来来定量探讨湿地土壤氮素的空间运移。在此,就试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和完整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4.
紫色土坡地尺度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地统计学方法,结合坡地土壤养分采样分析与G IS技术,分析紫色土坡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地块尺度上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特性和空间相关性具有明显特征,其中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具有很强的空间异质性;碱解氮和pH具有中等的空间异质性;而速效钾不具有空间异质性。利用克里格法进行插值并绘制各养分属性的等值线图,表现出空间分布的类似性,但因微地形和耕作管理的影响而表现出各自的规律性,其中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的分布具有相似性,而碱解氮、速效钾和pH具有明显不同的分布规律。对典型地块的空间异质性分析有助于坡地和小流域尺度的土壤采样和调查分析,同时对地块水文过程分析和模型应用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研究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前人工作基础上用地统计学的区域化变量理论和变异函数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石漠化地区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进行定量研究,以揭示石漠化地区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规律,对石漠化地区生态保护与恢复和农业生产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对陕北沙区天然臭柏灌丛地土壤养分(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和速效磷)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陕北沙区天然臭柏灌丛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在水平和垂直方向都具有空间异质性,土壤速效磷空间分布较均一。②陕北沙区天然臭柏灌丛地、油蒿覆盖地和裸地三生境,对不同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作用不同,对土壤养分的富集能力也不同。臭柏灌丛地对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富集能力最强,对土壤速效磷的富集能力最弱;油蒿覆盖地对土壤速效钾和速效磷的富集能力强;裸地内土壤养分少且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7.
工程创面往往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本文作者通过对二郎山西坡工程创面土壤养分进行调查分析,得出:其土壤养分状况整体偏低。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空间异质性较强,土壤碱解氮含量空间异质性极强。土壤各土壤养分指标含量相互之间都为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土壤养分与植被分布格局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荒漠草地土壤养分与植被指数的空间异质性.[结果](1)绢蒿荒漠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含量空间自相关性较差,而有机质、全磷、速效磷、全钾、全氮、植被指数(NDVI)自相关性较好.(2)通过半方差分析各项目都能用很好的模型来拟合,有机质符合线形模型,全钾、全磷、全氮、速效磷、碱解氮、速效钾和植被指数均符合高斯模型.(3)土壤养分元素和植被指数的变程在23.58~110 m,相差比较大.[结论]通过普通克立格插值,绘制了植被指数与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养分的等值线分布图.对绢蒿蒿类荒漠草地土壤养分与植被指数空间异质性分析有助于分析植被指数的空间异质化程度与土壤元素伊犁(OM,N、P、K)空间异质化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以大兴安岭南麓阿荣旗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探索阿荣旗农田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阿荣旗农田土壤有机质、全钾、全磷、全氮含量分别为47.48、29.31、1.57、2.27 g/kg,土壤养分总体含量丰富,适宜作物生长,土壤各养分变异度均在10%~100%,为中等变异程度且各样点单因素显著,各样点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为合理优化施肥方案,改善耕作方式,实现阿荣旗农田各样点土壤养分平衡、地力提升提供科学依据,为构建大兴安岭南麓耕地地力评价体系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回顾和总结了国内外关于灌丛沙堆土壤养分研究的最新进展,阐明了灌丛沙堆的"沃岛"效应、变化特征、空间异质性以及不同类型灌丛沙堆养分变化特征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1.
地统计学在土壤性状空间变异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土壤性状研究中引入地统计学的科学依据、地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地统计学在红壤稻田土壤养分研究上的应用前景。在地统计学的区域化变量理论和变异函数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对红壤稻田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性进行定量化的较系统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地统计学应用于土壤科学中,并结合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探索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变异规律已为越来越多的学者所推崇。半方差函数提供了一个定量工具,可以将土壤某一性质的变异与成土因子和成土过程联系起来,使人们加深对土壤的作用后果的理解,而克立格可以对未采样区的区域化变量的取值进行无偏最优估计。通过介绍基于GIS的地统计学方法在土壤水盐空间变异、养分空间分布特征、重金属污染调查等方面的研究,进一步说明了地统计学在未来土壤科学发展中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ANN-Krige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统计学是应用数理统计学的一门新分支 ,是研究空间相关性的一种有效方法 .与传统统计学相比 ,它更注重于随机变量的空间过程 ,通过研究对象在空间上不同间隔距离的抽样点上的差异 ,定量地描述其空间变化规律 .这一理论包括两方面研究内容 :(1)半方差图 ;(2 )空间局部内插理论 .但其主要技术为半方差图模型的优化 ,这是空间局部内插理论的基础 .本文提出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半方差图模型 ,进而提出空间相关性分析新方法—— ANN- Krige方法 ,并结合实例进行了应用研究 .结果表明 ,本文所提出的方法是可行的 ,其空间内插效果比传统地统计学方法明显更优 ,从而丰富和发展了地统计学的方法与理论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大田小麦区域化土壤养分管理的方法.田间土壤采样点通过室内图件的MapGIS的网格划分确定,分析数据采用统计分析软件DPS进行系统聚类,获取了龙口市北马镇小麦田的土壤养分分类及其空间分布信息.根据聚类结果,可把北马镇麦田分为5类进行养分管理,按照平衡施肥的原理,计算出各类小麦田的施肥量.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MapGIS的支持下,得出了北马镇麦田土壤养分分类图,并参照各类的施肥量实施区域化养分管理,为当地小麦种植施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河中下游地区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33团为研究区.根据植被的变化选取土壤样点,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对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变异性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态分布,空间变异范围是0—1660m,变异函数的最优模型为球状模型。  相似文献   

16.
以典型的喀斯特地区——贵州省毕节地区为研究区域,采用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的方法,对烟田土壤中有效态微量元素Cu、Zn、Fe、Mn、B和Mo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烟田土壤中各微量元素的变异系数在45.75%~82.45%,均属于中等变异。半方差函数分析表明,烟田土壤微量元素中Cu、Zn、Fe的最适模型是线性模型,而Mn、B和Mo的最适模型为指数模型;各微量元素的块基比〔C0/(C0+C)〕均在25%~75%,表现为中等空间相关性,其空间变异受结构性因素(土壤母质、地形地貌、气候)和随机性因素(施肥、耕作措施、工业污染等)的共同影响。烟田土壤微量元素的空间分布表明,除有效铁含量分布呈现连续空间分布特点外,其他几种微量元素的空间分布并未呈现明显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7.
The assessment and mapping of the risk of soil salinization can contribute to sustainable land planning aimed at mitigating soil degradation and increasing crop production. A probabilistic approach, based on multivariate geostatistics was used to model the spatial variation of soil salinization risk at the landscape scale and to delineate the areas at high risk. The study site is a citrus growing area in south-eastern Sardinia (Italy).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ECe), exchangeable sodium percentage (ESP), pH and ‘total clay + fine silt content’ (FIN), were measured in the topsoil (0–40 cm). The method requires indicator coding, which transforms measured data values into a binary variable according to critical thresholds. These latter were set to: 4 dS m?1 for ECe, 10% for ESP, 8 for pH, and 40% for ‘total clay + fine silt content’. To determine the probability of exceeding these critical values, multi-collocated indicator cokriging was used. Factorial kriging was also applied to identify one regionalized factor that summarizes the effects of the selected variables on soil salinization. Maps of each soil indicator and regionalized factor were produced to show the areas at risk of salinization. The results are valuable for planning the management of salinity.  相似文献   

18.
基于协同克里格的耕层土壤速效钾空间异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万年县配方施肥项目野外采集的耕层(0~20 cm)土壤数据,运用常规性统计和地统计学方法定量刻画土壤速效钾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速效钾值域为33.46~164.84 mg·kg-1,均值为82.04 mg·kg-1,属于4级(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壤养分分级标准),变异系数为30.49%,呈中等程度变异。成土母质、土壤类型(亚类和土属)、高程、pH和阳离子交换量(CEC)对研究区耕层土壤速效钾空间变异影响极显著(P<0.01)。交叉验证的结果表明,加入辅助变量的协同克里格法较普通克里格法可以提高模拟精度,辅助变量个数越多,模拟精度越高,空间异质性描述越详细。通过插值得出土壤速效钾的空间分布图,可为当地土壤钾素管理和精准农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