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 Bge. var. mongholicus (Bge.) 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 Bge.的干燥根,是重要的补益中药。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是黄芪中最重要的天然有效成分,具有增强免疫功能、提高巨噬细胞活性、抗过氧  相似文献   

2.
张建刚  陆银  邓波波 《养猪》2010,(6):9-10
<正>黄芪(Radix Astragali)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ongholicus Bunge)或膜荚黄芪[A.mem-branaceus(Fisch.)Bge.]的干燥根(刘卫东等,2010)。黄芪的化学成分,已分离出的有黄芪多糖、黄芪皂苷、黄酮、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胡萝卜素、叶酸等。其中黄芪多糖作为黄芪重要的天然有效成分,具有  相似文献   

3.
黄芪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芪为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的干燥根,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和华北,在传统医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性甘、微温,归脾、肺经,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肿之功效。近年来研究发现黄芪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多糖、  相似文献   

4.
蒙古黄芪种子发芽检验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var.mongholicus (Bge.) Hsiao]种子在不同温度、不同发芽床条件下进行发芽试验,选择适宜的发芽温度和发芽床,确定种子检验中蒙古黄芪种子发芽试验的适宜条件和首、末次计数时间.试验结果表明,蒙古黄芪种子存在较高的硬实休眠特性.在种子检验中,破除硬实休眠的适宜方法为精米机打磨4min.蒙古黄芪种子适宜的发芽温度为15℃恒温和15/25℃变温;适宜发芽床为纸上、纸间和海绵床;发芽试验的初次计数时间为第5d,末次计数时间为第12d.  相似文献   

5.
<正> 梭梭属藜科(Chenopodiacae Less)梭梭属(Haloxylon Bge),该属共计有5种,其中分布在苏联境内的有3种,即白梭梭(H·persicum Bge)、黑梭梭〔H.aphyllum(Minkw)Iljin〕和梭梭〔H.ammodendron(C.A.Mey.)Bge〕。前两种主要分布于中亚荒漠地区,梭梭的分布区则为斋桑湖以东,直到蒙古和中国西北。  相似文献   

6.
黄芪多糖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芪为豆科植物膜荚黄芪[Astrugalus membranaceus (Fisch)Bge]和内蒙古黄芪[A.mongholicus Bge]的干燥根,其味甘、性温,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毒排脓、利水消肿和生肌等功效,为补气之要药。  相似文献   

7.
前人研究认为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与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 (Bge.)Hsiao)染色体数目为2n=16。本试验采用根尖染色体常规制片方法,观察了膜荚黄芪与蒙古黄芪种子根尖有丝分裂相。结果显示:膜荚黄芪与蒙古黄芪染色体数目为2n=18,这2种植物各有4条小染色体。膜荚黄芪染色体核型公式为K(2n)=2x=18=4sm+14m,核型类型为2B型。蒙古黄芪染色体核型公式为K(2n)=2x=18=6sm+12m,核型类型为2C型。  相似文献   

8.
中药黄芪在中医临床组方中极为常用,其以蒙古黄芪(astragalus mongholicus Bge)和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Bge)的根为正品。黄芪含有多糖、皂苷、黄酮、氨基酸、亚油酸、生物碱、多种矿物质及维生素等化学成分。中药药理研究结果表明,黄芪具有提高免疫系统功能、抗病  相似文献   

9.
黄芪在养禽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芪为豆科植物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Bge)和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Bge.Var.monhokicus(Bge)Hsiao]的干燥根。传统中医认为:黄芪性温味甘,人肺、归脾经,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脱毒排脓,利水消肿和生肌等功效,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补气药物之一。现代中医研究证实:黄芪可以双向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促进免疫细胞产生干扰素,延缓细胞衰老,抗菌作用及抗疲劳,增强机体的适应性和抗病力等作用。在人医临床上用于抗癌、防癌,消除慢性炎症,并可起到延年益寿之作用;在养禽业黄芪不仅作为促生长饲料添加剂,还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防治疾病、抗应激等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黄芪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具有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张国庆对黄芪茎叶及根部化学成分的对比分析,表明黄芪茎叶有利用价值。也有研究表明,黄芪茎叶中氨基酸种类多于根部,糖类、皂苷等化学成分与根部相同。黄芪茎叶中含有皂苷、多糖、氨基酸、黄芪等多种有效成分,叶中黄芪皂苷和黄芪甲苷的含量高于根,具有抗炎、保肝、抗衰老、保护胰腺等功能,是一种亟待开发的中草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