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农村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农村的和谐发展,将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进程。本文分别对农民的社会保障、农民的政治权利、以及农民的文化生活和文化素质等问题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在农村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农民政治参与的现状,指出农民政治参与在积极发展的同时也陷入了一定的困境,这对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带了消极影响,对农村安定有序和谐发展的民主政治提出了严峻挑战。因当通过发展经济、发展社会组织,进一步规范村民自治等措施推动农民政治参与有序合理发展,为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3.
何宇  舒永久 《湖南农业科学》2010,(1):144-146,151
农民有序政治参与能使农村民主得以健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目标和方向。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民政治参与的能力与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逐渐走向有序化。但由于制约因素多,现阶段农民有序政治参与同构建和谐农村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在阐述农民有序政治参与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民有序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以促进和谐乡村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对于中国这个13亿人口中有三分之二是在农村的地地道道的农业和农民大国来说,和谐乡村社会的构建,是全民关注的问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一些探讨:一、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殷实富足,是构建和谐乡村社会的物质前提.二、农民素质的提升,是构建和谐乡村社会的关键.三、农民人际关系的整合与重构,是构建和谐乡村社会的基础.四、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是和谐乡村社会构建的艰难一环.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农民的一盘精神大餐,缺失了文化和谐,社会和谐也将成为无本之木。由社会和谐迈向文化和谐是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后的一个必然战略选择,引入生物学植入概念探索转变路径,以制度文化、信仰文化、经济文化、休闲文化、生态文化以及政治文化构建农村文化软实力,实现向文化和谐的跨越。  相似文献   

6.
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建设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过程中,有多种有效路径可供选择,培养新型农民、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工业反哺农业、促进政治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
崔利 《吉林农业》2011,(1):19-19
农村中小企业是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载体,也是稳定经济运行、实现社会和谐的中坚力量。但是由于宏观经济环境和企业自身的问题,农村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存在很多比较敏感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农村的改革、发展稳定以及和谐农村的构建。因此,文章针对目前农村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展开深入探讨,用以更好的推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8.
梁贤  林涛  李达球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2072-12073
论述了中国共产党人与和谐社会,和谐农村与和谐中国的关系,提出了欠发达地区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与总体思路,并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建设等4个方面提出了构建和谐农村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9.
王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7):9500-9502
对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的农民和谐增收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阐述了农民和谐增收的内涵与意义,对农民和谐增收制约因素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促进和保障农民和谐增收的对策即创新制度与政府扶持相结合,培育新型农民,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等。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做好农村环保工作与建设和谐新农村之间的内在辨证关系,论证了在新形势下进行农村环保的必要性,就实现和谐新农村这一战略目标提出了创新农村环保工作的建议。从农村环保工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谐农村发展的必然选择、夯实社会和谐的基础4个方面对农村环保工作对建设和谐新农村的重要性进行阐述。强调要做好农村环保工作,必须在改善环境的实践中进行探索创新,走农村环保创新之路。要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观念、创新技术,通过对激励、监管等多种机制创新、完善法律体系、强化农民环保主体意识、推广传统技术并引进先进技术等方面来做好农村环保工作,促进和谐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1.
唐慧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930-10931,10940
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与发展循环旅游经济在本质内容上是一致的,存在着互动的关系。循环旅游经济发展可以有效促进农村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是有利于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经济模式;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又可以为循环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社会、科技和法律保障。因此,应从观念、机制、模式、消费等层面上进行创新,促进农村和谐社会与循环旅游经济协同共进。  相似文献   

12.
陈金龙  陈庆利  李蓉  朱永梅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677-11678
实现农村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农村的不和谐主要是由市场经济制度引发的。发挥政府的作用,建立以财政资金为依托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支撑体系是实现农村和谐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3.
社会保障体系的独特功能决定了它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同时也应是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过程,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促进社会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但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目前面临一系列困难和挑战,应当通过完善立法,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多渠道解决社会保障资金,建立统一的管理体制,提高社会保障资金的营运效率,创新社会保障方法,推动新型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和谐农村的本质特征与构建途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凤琴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4):4350-4351,4391
农村和谐问题直接关系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农村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在这个过程中,明确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内涵、本质特征与构建途径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宁夏南部山区构建和谐社会呼唤生态经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加快发展是宁夏南部山区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而宁夏南部山区的大发展又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危机,如果不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就会阻碍经济发展。因此,宁夏南部山区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文章立足于宁夏南部山区的实际。坚持用生态经济学的指导方法,因地制宜,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工作重点,以期推进宁夏南部山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从海峡西岸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实际出发,对"十五"期间福建农村扶贫开发的成效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做了总结评估,认为农村扶贫开发是构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与海峡西岸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与必然要求,提出了福建农村扶贫开发的战略与推进措施,以期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7.
杜晓华  李倩青  李梅  王永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152-7154
加快新农村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民小康的重要任务。改善村民生活环境,完善居住功能,是新农村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该规划设计本着"以人为本,彰显新村文化,反映时代特征,创造人文、自然和谐的居住环境"的设计理念,按南北主路为轴线划分规划区,以"四季常青,三季有花,乡土树种为主"为植物选配的原则,营造出和谐、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新村风貌。  相似文献   

18.
沈中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19941-19942
乡村旅游发展是和谐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和谐新农村的建设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二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首先界定了乡村旅游的范畴并阐述了和谐新农村的内涵,继之分析了乡村旅游发展与建设和谐新农村的互动作用,最后提出了二者的互动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在城乡建设用地挂钩试点中,打破了旧的土地产权关系,重新确认土地产权,保护好土地所有者、使用者等各种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处理好土地产权问题,关系到城乡建设用地挂钩试点工作的成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作者以多年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及其实践,就如何将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设计过程中设计出有效可行的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引用到城乡建设用地挂钩试点工作中,保证城乡建设用地挂钩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探讨。  相似文献   

20.
史国保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13):183-184
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海事管理的发展也将是迈入文化建设的必然趋势。作为交通行政执法机关的海事管理机构来说,构建和谐、健康、先进的海事文化,将促进水上安全监督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和能力的提高,促进海事事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