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余先纯  李湘苏  龚铮午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586-18588
[目的]改变橘皮精油传统提取方法中的不足,为橘皮精油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也为橘皮的综合利用提供新途径。[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与微波处理技术相结合萃取橘皮精油,就萃取时间、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CO2流量等对橘皮精油提取率有较大影响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并采用正交试验对试验方案进行了优化。[结果]影响橘皮精油得率的因素顺序为萃取时间〉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流量;当萃取时间为20 min、萃取压力为9.0 MPa、萃取温度为40℃和CO2流量为20 L/h时,精油的平均得率为2.08%。GC-MS的分析结果表明:橘皮精油中柠檬烯的含量最大,为55.65%,D柠-檬烯和β-松油烯次之,含量分别为6.12%和5.48%。[结论]采用微波与超临界CO2萃取联用技术提取橘皮精油,萃取时间短,得率高,精油质量佳。  相似文献   

2.
超临界CO_2萃取大黄蒽醌类成分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超临界CO2技术萃取大黄游离蒽醌类成分的工艺,为探索中药有效成分提取新工艺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超临界CO2技术萃取大黄游离蒽醌的工艺。[结果]最佳萃取条件为:静萃取时间为30 min,动萃取时间为15 min,夹带剂无水乙醇用量为2.0 ml,萃取温度为50℃,萃取压力为30 MPa,CO2流量为6 ml/min。在最佳萃取条件下大黄游离蒽醌类成分的提取率为1.12%。[结论]得到超临界CO2萃取大黄游离蒽醌类成分的最佳工艺,为探索中药有效成分提取新工艺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李海龙  何玉友  胡水保 《安徽农业科学》2012,(18):9680-9682,9747
[目的]优选超临界CO2萃取马尾松针精油的工艺参数,并对其成分进行测定。[方法]以松针精油得率为指标,通过预试验选择了合适的因素和水平,进一步通过正交试验观察了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优选出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然后采用GC-MS对其所含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结果]优化得到的超临界CO2萃取马尾松针精油的最佳工艺为:萃取釜压力18 MPa,萃取温度40℃,CO2流量25L/h,分离I压力8 Mpa;在此优化工艺参数条件下,松针精油的得率高达0.163%;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其精油主要成分为α-蒎烯、β-蒎烯和石竹烯,且含量在50%以上。[结论]该方法优选出了马尾松针精油的最佳超临界CO2提取工艺参数,为马尾松针精油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岳红坤  贾会珍  王俊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318-7320,7333
[目的]优选出当归[Angelica sinensin(Oliv.)Diels]中阿魏酸的最佳萃取工艺。[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当归中的有效成分,考察当归的粉碎粒度、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分离温度对挥发油及阿魏酸萃取率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测定其含量。[结果]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萃取当归挥发油的优化工艺参数为:当归的粉碎粒度30目,萃取压力28MPa,萃取温度35℃,分离釜Ⅰ温度45℃,分离釜Ⅰ压力6MPa,分离釜Ⅱ温度45℃,分离釜Ⅱ压力6MPa,CO2流量20L/h、萃取时间2h;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萃取当归中阿魏酸的优化工艺参数为:当归的粉碎粒度10目,萃取压力22MPa,萃取温度35℃,分离釜Ⅰ温度40℃,分离釜Ⅰ压力6MPa,分离釜Ⅱ温度40℃,分离釜Ⅱ压力6MPa,CO2流量20L/h,萃取时间2.0h。[结论]优选得到的工艺对当归中的有效成分具有较高的萃取率,较好地保留了药效成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化超临界流体CO2萃取侧柏桧木精油的工艺条件,为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侧柏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动态萃取时间、萃取流量、萃取温度和静态萃取时间对桧木精油萃取效果的影响.[结果]影响侧柏桧木精油萃取效果的因素排序为:萃取温度>动态萃取时间>萃取流量>静态萃取时间;超临界流体CO2萃取侧柏桧木精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在萃取压力15 MPa、萃取流量500 L/h、萃取温度45℃条件下动态萃取4.0h,无需进行静态萃取,侧柏桧木精油萃取率为4.59%.[结论]超临界流体CO2萃取法是提取侧柏桧木精油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为探讨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萃取大蒜精油的工艺条件及分析其组成;[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大蒜精油,研究超临界CO2萃取大蒜精油时,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流量和萃取时间对大蒜精油萃取率的影响,并采用气-质联用方法(GC-MS)分析了大蒜精油的组成;[结果]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45℃、CO2流量10kg/h、萃取时间80min;GC-MS分析确定了大蒜中24种化学成分,其中含量较高的为含硫化合物;[结论]超临界CO2萃取可提高大蒜精油萃取率,同时,其精油组成与水蒸汽蒸馏法和溶剂提取法得到的精油相似,是一种适宜的提取大蒜精油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柑橘皮精油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充分利用柑橘果皮渣。[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对柑橘皮精油进行萃取分离试验,考察萃取时间、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CO2流量等对提取率的影响,并对乙醇作为夹带剂进行了试验。[结果]最优工艺组合为:萃取温度35℃,萃取压力15MPa,萃取时间150min,CO2流量23L/h。加乙醇作夹带剂的提取率比所查资料的捷取率高,提取率为10.164%。[结论]在现有设备条件下,该工艺组合的得率是最理想的。  相似文献   

8.
陈明  熊琳媛  袁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61-263,269
[目的]进行超临界CO2萃取茶多糖的条件研究,确定超临界CO2萃取茶多糖的最佳萃取工艺参数,为提取茶多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蒽酮-硫酸法测定茶多糖含量,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茶多糖,对茶粉颗粒度、夹带剂及夹带剂的用量、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对茶多糖提取率的影响进行单因素试验研究,获取最佳萃取工艺参数。[结果]在颗粒度为40目茶粉,20%无水乙醇夹带剂,萃取压力35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2.0h的试验条件下,可获得最佳的茶多糖提取效果。[结论]在最佳超临界CO2萃取条件下,茶多糖提取率可达92.5%。与传统方法相比,在保持茶多糖生物活性的基础上,提高了茶多糖的提取率,为茶多糖提取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选超临界CO2萃取马尾松针精油的工艺参数,并对其成分进行测定.[方法]以松针精油得率为指标,通过预试验选择了合适的因素和水平,进一步通过正交试验观察了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优选出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然后采用GC-MS对其所含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结果]优化得到的超临界CO2萃取马尾松针精油的最佳工艺为:萃取釜压力18 MPa,萃取温度40℃,CO2流量25L/h,分离Ⅰ压力8 Mpa;在此优化工艺参数条件下,松针精油的得率高达0.163%;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其精油主要成分为α-蒎烯、β-蒎烯和石竹烯,且含量在50%以上.[结论]该方法优选出了马尾松针精油的最佳超临界CO2提取工艺参数,为马尾松针精油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运用响应曲面设计(Box-Behnken)优化超临界CO2萃取印楝素A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温度、压力、夹带剂用量为响应变量,印楝素A质量分数为响应值进行优化,模拟得到萃取印楝素A的二次多项回归方程模型:y=0.3 +0.067A+0.02B+0.043C +0.016AB-0.006AC+0.03BC-0.008A2+0.014B2-0.03C2,模型P<0.01,达到极显著水平;模型确定系数R2=0.9705,说明该模型与实际试验拟合较好.响应曲面分析法优选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印楝素A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40℃、萃取压力28.65MPa、萃取时间2h,夹带剂用量2.79%,印楝素A实测结果0.40%与响应曲面拟合所得方程预测值0.42%吻合较好.采用响应曲面法建立的印楝素A提取工艺模型能很好地预测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优化超临界CO_2法萃取紫苏籽油的条件,并分析紫苏籽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优化萃取时间、萃取温度和萃取压强,用GC-MS分析紫苏籽油的化学成分组成。[结果]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结果分析得到,最优紫苏籽油萃取条件为:萃取时间4h,萃取温度40℃,萃取压强23 MPa,在此条件下的得油率为12.43%。用GC-MS分析紫苏籽油化学成分,结果表明α-亚麻酸的含量达到76.183%。[结论]在试验所得条件下,可获得高质量和高纯度的紫苏籽油。  相似文献   

12.
顾锡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529-4531
[目的]建立CO2超临界萃取技术提取康藏荆芥(Nepeta pratti Lèvl)精油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优化CO2超临界萃取技术提取康藏荆芥精油的工艺。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康藏荆芥精油的主要成分及其含量,并与水蒸气蒸馏法、溶剂法所萃取的康藏荆芥精油的主要成分及其含量进行比较。[结果]利用CO2超临界萃取技术提取的荆芥精油的主要组分为:胡薄荷酮、薄荷酮、石竹烯、D-柠檬烯、反式-香芹醇、辣薄荷烯酮、大=牛儿烯D、2R-顺-5-甲基-2-(1-甲基乙基)环己酮、异胡薄荷酮、柠檬烯、1-辛烯-3-醇,松茸醇、2-环戊基环戊酮、石竹烯氧化物、dactylol、月桂烯,其含量分别为:45.21%、19.90%、1.89%、1.80%、1.49%、1.07%、0.81%、0.78%、0.65%、0.51%、0.51%、0.50%、0.47%、0.40%、0.21%。其中,萃取物中的萜类物质含量最高,可达76.20%。与传统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和溶剂浸提法)相比,应用CO2超临界萃取技术提取的康藏荆芥精油中的主要物质胡薄荷酮等含量较高,且萃取出来的物质种类相对较多。[结论]超临界萃取法简便可行,具有传质速率快、穿透能力强、选择性高、萃取效率高、操作温度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张建立  李公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827-9828,9830
[目的]优化采用超临界CO2萃取姜油树脂的工艺。[方法]利用超临界CO2流体作为萃取溶剂从干姜中提取姜油树脂,研究萃取压力、萃取时间和萃取温度对姜油树脂萃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姜油树脂萃取工艺的最佳萃取条件。[结果]姜油树脂超临界CO2萃取的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5 MPa,萃取时间2.5 h,萃取温度40℃,在此条件下,姜油树脂的萃取率为2.86%。[结论]该研究可为调味料科研工作者和生产厂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超临界CO_2萃取紫苏油的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化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紫苏油的工艺,为开发紫苏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超临界CO2流体作为萃取溶剂从紫苏子中提取紫苏油。以紫苏子萃取后的出油率为指标,通过L9(33)正交试验筛选超临界CO2提取紫苏子油的最佳工艺,研究萃取温度、萃取压力、CO2动态流量3种因素对萃取紫苏子油产率的影响。[结果]萃取紫苏子油的最佳工艺为萃取压力20 MPa、萃取温度40℃、CO2动态流量30 L/h。在3种影响因素中,萃取压力的影响作用最显著,CO2动态流量的影响次之,萃取温度影响最小。[结论]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脂溶性成分具有速度快、效率高和无污染的特点,其溶媒CO2可循环利用,因此,选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紫苏子油非常可行。  相似文献   

15.
康旭  袁江兰  孟鸳  邓川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87-788,791
[目的]优化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SC-CO2)提取绿芦笋粉挥发油的工艺,并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为绿芦笋粉的深入研究和综合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以挥发油提取量为评价指标,设计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优化超临界CO2萃取绿芦笋粉挥发油的工艺条件,利用GC-MS对萃取物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超临界CO2萃取绿芦笋粉挥发油的最佳条件为:CO2流量20 L/h,萃取温度35℃,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时间2 h,在此条件下,绿芦笋粉挥发油的提取率达到98%;主要包括37种化合物,其中以烷类含量最高,其次是醛类和酯类。[结论]在最佳工艺条件下,SC-CO2萃取绿芦笋粉挥发油的提取率高,这为绿芦笋粉的深入研究和综合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紫苏子的产油率。[方法]采用机械压榨法、化学萃取法、索氏提取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紫苏子油,以紫苏子萃取后的出油率为考察指标,筛选适宜的紫苏子油的提取方法。[结果]机械压榨法、化学萃取法、索氏提取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的出油率分别为12.79%、15.37%、18.52%、38.58%。超临界CO2萃取法的标准差最小,数据可靠;机械压榨法的标准差最大,数据不可靠。索氏提取法每次提取的量较少,只能用于试验研究;化学萃取法的提取溶剂有毒,会造成一定的污染和毒害。超临界CO2萃取法优于其他方法,但其成本太高。[结论]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紫苏子油更可行。  相似文献   

17.
橡胶树种子油的超临界提取及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橡胶树种子油的超临界流体萃取工艺及脂肪酸组成,为橡胶树种子生产生物柴油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和夹带剂用量对提取种子油的影响,并对脂肪酸的组成进行气质分析。[结果]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橡胶种子油的最佳条件:萃取温度为45℃,萃取压力为40MPa,萃取时间为2.5h,乙醇夹带剂用量15%,在此条件下,橡胶树种子油的出油率达到19.60%,并且油的色泽清亮。橡胶树种子油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应用色谱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分别为:肉豆蔻酸0.13%、棕榈酸9.34%、棕榈油酸0.30%、硬脂酸8.07%、油酸25.90%、亚油酸39.79%、亚麻酸15.75%、花生酸0.34%、花生-烯酸O.38%,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2.12%,有利于生物柴油的制备。[结论]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的橡胶种子油可作为制备生物柴油的一种潜在资源。  相似文献   

18.
以文冠果种子为原料,测定文冠果种子的理化指标,应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文冠果油,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压力、温度、时间对萃取效果的影响,确定了萃取文冠果油的最佳条件:压力40 MPa,温度50℃,时间120min。对超临界萃取的文冠果油进行了理化性质及GC/MS分析,结果显示,酸价为0.4mg KOH/g、过氧化值为0.042g/100g、碘值为113g/100g、芥酸9.49g/100g、水分及挥发物含量为0.01g/100g,其中共检测出11种脂肪酸。超临界CO2萃取的文冠果油工艺稳定可靠,并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