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磷肥处理对西南丘陵区小麦/玉米间套体系中小麦生长动态的影响。[方法]该试验采用田间区组试验,以小麦/玉米间套体系为对象,小麦、玉米分别设置5个供磷水平。[结果]小麦的分蘖数、株高、产量构成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均呈增加趋势,在施磷135 kg/hm2处理时达到最大值,随后再继续增施磷肥,无论分蘖数、株高还是产量构成数据均显著降低。[结论]磷肥的施用在一定范围内有助于小麦的生长,超出范围反而会影响最终产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磷肥处理对西南丘陵区小麦/玉米间套体系中小麦生长动态的影响。[方法]该试验采用田间区组试验,以小麦/玉米间套体系为对象,小麦、玉米分别设置5个供磷水平。[结果]小麦的分蘖数、株高、产量构成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均呈增加趋势,在施磷135 kg/hm2处理时达到最大值,随后再继续增施磷肥,无论分蘖数、株高还是产量构成数据均显著降低。[结论]磷肥的施用在一定范围内有助于小麦的生长,超出范围反而会影响最终产量。  相似文献   

3.
植物生长调节剂“立多”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柯  刘艳侠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402-6402
为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立多"对小麦产量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及生产示范,分析了喷施不同浓度(100、2003、004、005、00 mg/kg)的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立多"450 kg/hm2与小麦产量的相关性。喷施"立多"的浓度为100~300 mg/kg时,其浓度与小麦产量呈比较强的正相关;喷施"立多"的浓度为300~500 mg/kg时,其浓度与小麦产量呈负相关。喷施不同浓度的"立多"均引起了小麦株高的下降,"立多"浓度与小麦株高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在河南省商丘地区施用"立多"有明显的增产作用,以300 mg/kg效果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4.
喷施硼、钼肥对紫云英经济性状及种子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紫云英始花期前,通过叶面单独喷施不同浓度的硼、钼肥,研究硼肥和钼肥对紫云英主要经济性状和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硼肥和钼肥可有效增加紫云英的单株结荚数、每荚种子粒数和种子产量。施用硼肥各处理的紫云英种子产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其中,种子产量最高的为处理B2(即:叶面喷施浓度为1500mg/kg),达到309.7kg/hm2,比对照增产49%;施用钼肥各处理的紫云英种子产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其中,种子产量最高的为处理Mo3(即:叶面喷施浓度为2000mg/kg),达到312.9kg/hm2,比对照增产39.4%。因此,建议信阳地区紫云英叶面喷施硼肥和钼肥的最适浓度分别为1500kg/hm2和2000kg/hm2。  相似文献   

5.
胡柯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7803-7803
[目的]为了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立多"不同时期施用对小麦产量结构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0 mg/kg 450kg/hm2(2月26日)、300 mg/kg450 kg/hm2(2月26日)、300 mg/kg450 kg/hm2(4月8日)、300 mg/kg450 kg/hm2(5月10日)4个处理,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立多"对小麦产量结构因子的影响。[结果]4个处理的小麦成穗数分别达到了357.0万、436.5万、387.0万、361.5万穗/hm2;千粒重分别47.3、48.4、48.8、50.366 g。[结论]在2月上旬至5月上旬,小麦早施用"立多"能明显增加分蘖、提高成穗率和提高亩穗数,而晚施有利于增加千粒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研究控释尿素不同施用方法在小麦生产中的效果。[方法]在180kg/hm。施氮量条件下,研究了控释尿素2种不同施用方法对小麦分蘖动态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50%控释尿素作基肥+50%普通尿素作追肥,可以显著提高小麦穗粒数、穗数及产量,较农民习惯性施肥方式氮肥利用率有显著性提高;控释尿素全部作为基肥处理较基追比1:1的普通尿素处理,产量无显著差异,但减少了小麦生产过程中的用工量。[结论]正确的施用控释尿素不但可以有效降低氮肥施用量,而且可以减少小麦生产过程中用工量。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不同氮肥用量对小麦水分利用的影响,在通许县壤质潮土上开展了关键生育期补灌与分期施肥相结合对小麦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氮肥与关键生育期补灌相结合的处理均提高了小麦分蘖数、株高、生物量、千粒重和产量,且提高了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随氮肥用量的增加,不同生育期小麦株高、生物量、分蘖数以及产量均表现出先增后降的趋势,各处理中以240 kg/hm2氮肥用量处理的效果最佳,但该处理小麦全生育期的耗水量也最大,从而导致其水分利用效率较低。因此,不同处理中以N 180处理(180 g/hm2氮用量)增产和节水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8.
测定了肥力高对小麦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肥力高对小麦植株性状、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平均株高增加2.08cm,茎粗增加0.31mm,穗长增加0.27cm,小穗数增加0.97,穗粒数增加3.93,不孕小穗降低0.68,千粒重提高0.98g,平均增产22.34%。肥力高对小麦株高、茎粗、穗长、小穗数、穗粒数的影响为叶面喷施>拌种,对不孕小穗和千粒重的影响为拌种>叶面喷施。小麦植株性状达预定目标和产量≥4500kg/hm2的肥力高用量为拌种5.45~15.43kg/hm2,叶面喷施浓度9.48~20.78g/kg。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在水稻秸秆全量还田的条件下,不同时期施肥在提高小麦产量中的贡献大小。[方法]共设7个试验处理,研究在稻秆全量还田的条件下不同时期施肥和不同运筹施肥比例对小麦的茎孽动态和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各处理的小麦基本苗差别不大,返青苗、高峰苗和有效穗数均明显高于对照;各处理的小麦株高、穗长和穗数均高于对照;与对照相比,各处理的增产率为76.8%~146.5%。[结论]总氮量为300 kg/hm~2,基肥占60%,不施分蘖肥或少施分蘖肥,穗肥占40%为最优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10.
石在臣  刘宗亮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2):3508-3509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烯效唑干拌种对冬小麦生理、形态特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烯效唑显著增加了小麦次生根的数量和单株干重,小麦次生根数量的增加以抽穗期最为显著;植株干重的增加以拔节期和抽穗期最为显著;烯效唑能显著降低株高,随浓度增加而更显著;烯效唑能显著增加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越冬期高于拔节期;烯效唑能显著增加粒位叶叶面积;烯效唑能显著增加小麦分蘖数,以增加冬前分蘖最为显著;烯效唑提高了产量,同时小麦单位面积穗数和千粒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增加顺序为: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烯效唑可导致每穗粒数降低,随浓度提高而更明显.烯效唑的使用浓度以20 mg/kg为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适宜冬小麦的生长调节剂,探讨其适宜的浓度和施用方法。[方法]以邯生329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的新型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GGR6号和GGR8号对河北地区冬小麦进行试验,分析其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2种生长调节剂均能促进根茎的发育、干物质的积累、产量性状的改善及产量的增加,尤其以GGR8号20 mg/kg拌种+拔节期20 mg/kg喷施对冬小麦促进效果最好。[结论]该研究可为冬小麦生产中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抗逆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设计小麦拔节期和灌浆期喷施抗逆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试验,探索该调节剂对豫北麦区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所产生的影响,为合理时期喷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抗逆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农艺性状容重、分蘖数、产量、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拔节期喷施生长调节剂和拔节期+灌浆期喷施生长调节剂促进了小麦千粒重的增加,从而提高了籽粒产量;灌浆期处理小麦产量下降。[结论]拔节期+灌浆期喷施生长调节剂的增产效果最好,该方式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麦巨金对德抗961小麦产量和株高的影响。[方法]以小麦耐盐品种德抗961为材料,在小麦起身拔节期喷施麦巨金,对小麦产量、穗粒数、千粒重、株高、穗长、穗下各个茎节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随着喷施麦巨金次数的增加,穗下各个茎节长度缩短越大,尤其是倒二节间和穗下茎,最终显著降低株高;能够改善小麦的产量构成要素,随着喷施次数的增加对穗粒数和千粒重影响越大,最终小麦产量增幅越大。[结论]在小麦起身期间隔14 d连续喷施2次麦巨金效果较好,不仅能够显著降低小麦株高,还能够明显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最终显著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追施海藻叶面肥对冬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方法]以喷清水为对照(CK),分别在小麦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以2.5、5.0、7.5 g/L浓度的叶面肥对冬小麦进行追肥,并对冬小麦生长情况和生产能力进行观测比较。[结果]喷施海藻叶面肥处理能增加冬小麦群体数、株高、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和养分运输能力、抗倒伏、抗盐碱及其后续生长能力,其中喷施5.0和7.5 g/L叶面肥处理的效果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在生产能力方面,喷施海藻叶面肥处理能增加冬小麦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喷施5.0和7.5 g/L叶面肥处理的效果极其显著。[结论]中高量喷施海藻叶面肥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任廷波  赵继献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1993-11995
[目的]为了研究氮肥及不同时期喷施多效唑对优质杂交油菜株型性状及产量性状的影响。[方法]以三北98和油研599为材料,进行不同施氮量与不同时期喷施多效唑的试验。[结果]叶面喷施多效唑能降低株高、有效分枝高度、主花序长,增加根径粗、一次和二次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角粒数和千粒重。抽薹期喷施多效唑的效果较好。施纯氮量300 kg/hm2喷施多效唑比施纯氮量225kg/hm2喷施多效唑的效果较好。施纯氮量300 kg/hm2抽薹期喷施多效唑(N20A2)比喷施清水(N20A0)一次分枝数增加2.08~2.21个,二次分枝数增加1.80~2.12个,单株有效角果数增加50.30~102.50角,角粒数增加1.11~1.21粒。[结论]优质杂交油菜在施纯氮量300 kg/hm2并于抽薹期喷施浓度为200 mg/kg 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的株型及产量性状最好。  相似文献   

16.
不同水分处理对冬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寻求适合于黄淮海地区冬小麦需水规律的灌水模式。[方法]以郑麦98为供试品种,对冬小麦6个不同生育期进行不同程度的干旱处理,研究不同水分处理对冬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生育时期、不同程度的水分亏缺对冬小麦株高、分蘖、叶面积及干物质累积量影响不同。冬小麦生长前期(苗期、越冬期和返青期)亏水后恢复正常灌溉,对株高、最终的分蘖、叶面积及干物质累积量的影响不大。在冬小麦生长前期灌水控制下限为45%田间持水量,在拔节期、抽穗扬花期和灌浆成熟期的灌水下限分别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65%、70%和65%,是适合于黄淮海地区冬小麦需水规律的灌水模式。[结论]该研究提出的灌水模式显著提高了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叶面喷施硼肥对苦荞植株形态及产量的影响,为制定苦荞合理施肥技术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苦荞品种晋荞2号为试验材料,在现蕾期喷施不同浓度(12、24和48 mg/L)的硼肥水溶液,以喷施等量清水为对照,测定并分析苦荞根际土壤养分含量、成熟期苦荞根系形态和农艺性状指标及产量.[结果]随施硼量的增加,成熟期苦荞根际土壤的速效氮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速效磷含量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速效钾含量和pH整体上呈降低趋势,有机质含量整体上呈升高趋势.叶面喷施一定浓度的硼肥溶液有助于苦荞根系的伸长,增加苦荞的株高、子叶节高度、主茎节数和主茎分枝数,进而提高其产量.当硼肥喷施浓度为12 mg/L时,苦荞的根长(137.06 cm)、株高(124.50 cm)、主茎分枝数(8.33个)和产量(1416.042 kg/ha)达最大值.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苦荞的株高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硼肥水溶液对苦荞植株形态及产量均有一定影响,现蕾期喷施12 mg/L浓度硼肥有利于苦荞的生长,可显著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8.
不同盐碱土壤上紫花地丁生长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淑英  马金贵  马雨露 《安徽农业科学》2011,(14):8420-8421,8428
[目的]研究紫花地丁的耐盐碱能力。[方法]以紫花地丁实生苗为试验材料,将其移栽到不同pH的盐碱土上,观察土壤盐碱胁迫对移栽紫花地丁幼苗生长动态的影响。[结果]在含盐量5.2和6.4 g/kg的盐碱土上,紫花地丁幼苗生长速率较在对照土壤上显著降低,分蘖能力显著下降;但是,移栽到含盐量3.6 g/kg的试验地中的紫花地丁,其株高、叶片数并没有明显差异,分蘖数和生物量略低于对照土壤,但对紫花地丁的整体生长影响不大。[结论]该研究分析了紫花地丁在3种土壤上的生长动态,为紫花地丁在盐碱地上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