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城乡统筹就业问题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迫切解决的问题之一。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打破对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分割,使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对劳动力资源进行重新配置。城乡就业矛盾及发展差距是影响贵州省全面小康建设的最大阻碍,必须高度重视。分析了贵州省城乡统筹就业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又进一步探讨了加快推进贵州省城乡统筹就业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高度重视县域城乡一体化发展,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黑龙江省绥滨县城乡一体化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以得出相关结论,为该绥滨县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帮助. 城乡一体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我国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必经之路.为了缩短城乡差距,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绥滨县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在其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有其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同时又面临着外部的机遇和挑战,只有利用优势,规避劣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才能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3.
关于黑龙江省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黑龙江省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考察、调研与政策研究,在充分分析黑龙江省城乡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水平的实现差距基础上,总结出黑龙江省城乡发展现状"低、虚、弱、小"。并针对性地提出构建黑龙江省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城乡共同加快发展,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实现"八大经济区"建设构想为依托,以改革为动力,以政策为保障,加快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五个一体化"。  相似文献   

4.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失业人员、被征地劳动力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快速增长,宁波市江北区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形式日趋严峻。本文在分析农村劳动力特点和转移就业现状的基础上,揭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统筹城乡就业的对策措施。促进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和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不断理顺和优化城乡就业关系,努力扩大城乡就业,既要统筹农村劳动力和城镇劳动力,又要兼顾本地劳动力和外地劳动力,最终建立起城乡一体的、公平竞争的、高效有序的劳动力市场,为所有劳动者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5.
刘冰 《河南农业》2006,(2):31-31
解决农民增收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要建立保证农民收入增长的长效政策机制,缩小城乡差距,搞好城乡统筹发展。因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宗旨,用五个统筹的理念总揽农村工作全局,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对农“民少取”“和放活”的前提下,必须建“立多予”的长效支持机制。必须加快农村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大力发展能广泛吸纳劳动力的中小企业,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合理引导农村劳动力就业,直至实现城乡统筹就业。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业产业化,延长生产链节,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业结构,不断提高农业效益,以保证农…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路和目标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站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城乡统筹发展、人力资源综合开发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迎接入世挑战的战略高度,规划设计了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总体思路与目标任务,开创性的提出了文化创新与劳动力资源综合开发、营造国民待遇新制度体系、实施就业经济工程、国际劳务市场一体化、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创新金融支持系统等加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宏观战略与行动方案,突出强调了政府引导、农民主体、市场机制、城乡一体、健康有序、内外结合、层次推进、制度保障等科学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一切生产的首要条件,广裹的农村又是工业品的最大市场和劳动力来源,推进城郊农业的科学发展,对于实现城乡统筹一体化飞跃,对于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至关重要,对于促进实现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明确城郊农业发展目标;第二,加强产业发展规划布局;第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第四,多渠道筹措发展资金;第五,强化技术支撑;第六,完善城郊农业服务体系;第七,加强农业科研和推广体系建设;第八,认真解决人地矛盾;第九,促进劳务经济健康发展;第十,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城乡一体化是中国推进城市化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自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统筹城乡发展以来,中国各地展开了实践探索,但目前尚处于试点探索阶段,因而,有必要全面总结各地城乡一体化的典型经验,以期为城乡一体化的深入推进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9.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是当前推进农村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实现城乡一体化人力资源配置.城乡一体化人力资源配置主要包括计划配置、市场配置和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综合型配置,配置模式主要有自由配置、争夺配置、统筹配置和交换配置.实现城乡一体化人力资源配置应当实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化工程、加强对农民工的就业培训、促进城乡人力资源双向互动、建立和完善农民工劳动保障制度与法律体系、创设城乡就业岗位、建立政府工作人员城乡轮岗制度.  相似文献   

10.
一、城乡一体化之路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10月22日,地处西部的成都召开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现场会,一场遍及全市1.24万平方公里城乡大地、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为主题,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领域的重大变革由此拉开大幕一成都,在科学发展的历史新起点上,开始了此后5年以城乡一体化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谋求城市与农村同发展共繁荣的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11.
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农村劳动力发展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具有积极作用。从农村劳动力现状、原因入手进行研究,提出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发展的措施,以便更好应对农业市场经济的变化,做好建设农村劳动力的工作.提高农村劳动力水平。  相似文献   

12.
对陕西省杨凌示范区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西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西部地区城乡统筹发展的首要任务,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则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中之重。杨凌示范区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时,要充分开拓农村内部就业空间,让农民就近就地实现就业;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增加农民就业岗位;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实现城乡劳动力统筹;结合杨凌示范区本地实际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开拓就业新领域;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全力打造杨凌示范区的规模化效应,加大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力度,扩大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13.
金融危机严重影响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以陕西省为例,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时,既要抓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向外转移,还要充分挖掘农村自身就业潜力,让农民就近就地实现就业;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增加农民就业岗位;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市场,实现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西安咸阳城市圈建设,全力打造杨凌示范区的规模化效应,加大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力度,扩大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14.
农村种植业季节性劳动力剩余是我国农村劳动力市场新问题,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农村种植业季节性剩余劳动力定义尚不清晰。文章研究农村种植业季节性剩余劳动力估算方法,提出农村种植业中农事阶段划分方法,建立农村种植业季节性劳动力需求估算模型。提出两种衡量农村种植业季节性劳动力剩余程度方法并分别建立指标估算模型。两个模型分别是农村种植业季节性剩余劳动力数量估算模型和农村种植业季节性劳动力剩余率估算模型。为方便模型使用,提高估算方法准确性,给出相关模型在实际应用中数据获取和处理方法。以黑龙江省绥化市为例,估算绥化市季节性剩余劳动力数量及比率。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elaborated dairy consumption statu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from seven aspects: dairy total consumption, comparison of dairy consumption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dairy consumption under different income levels, consumption category structure, consumption brand structure, consumption channels and consumer information source. On this basis, factors affecting dairy consumption and trends of dairy consumption were further analyze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dairy consumption potential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should be excavated. On one hand, rural consumer market should be further developed; on the other hand, dairy consumption market should be further broken down to meet different needs of different groups of people.  相似文献   

16.
农村劳动力转移一直在安徽省长期存在,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很多,既有国家政策的影响,也有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更有个人因素等。而产业结构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也起着很大的作用,尤其是构成产业结构中的相关指标如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总值、农用机械总动力、城镇化水平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等因素影响明显,这些因素中除第一产业外,其他因素都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起到正面的影响,因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城镇工业、建筑业、特别是第三产业能够促使安徽省农村劳动力实现更加合理化的转移。  相似文献   

17.
为了促进山东省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探索城乡经济发展出现差距的原因。从城乡居民收入、财产状况和生活水平3方面介绍了其发展差距,从城乡区位条件、城镇化水平和农业产值比重及农业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分析了影响山东省城乡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应深化制度改革,打破城乡二元经济格局;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城乡协调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周燕  薛景华  时贇  张彤  王卫东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062-7064,7067
对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地调查研究,并提出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对策措施,要强化服务功能,加强监督管理,改善农村劳动力就业环境;拓宽转移渠道,培育就业新载体,合理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营造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农民增收途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黑龙江省农民收入增加较快,粮食收入仍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养殖业收入增幅较大,非农产业和其他收入逐步增加。农民进一步增收受农业结构不合理、耕地状况逐年恶化、农用生产资料价格涨幅过高、粮食及副产品商品率下降、农村劳动力转移放慢等因素制约。国家应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投入,政府职能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农村市场监管,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绿色农业等主要途径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在贵州省10个县区选取800户农户,对贵州农村女性劳动力的开发利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农村女性劳动力婚姻状况稳定,以从事家庭经营为主,外出务工大多为陪伴型,以省内务工居多,法律意识普遍淡薄.由于从事多业劳动,人均收入大多高于全国农村和贵州省农村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