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LED杀虫灯对温室害虫的诱杀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防治温室害虫提供安全有效的杀虫手段。[方法]以高压电网和粘虫黄板为对照,研究自制LED灯板对温室害虫的诱杀效果。[结果]在4月20日和21日,强、中、弱光黄色LED杀虫灯的杀虫量分别为36、20、19和93、82、80头;其对射黄板的杀虫量分别为20、15、10和57、40、39头;无杀虫灯对射黄板的杀虫量分别为5和8头。光强越强,杀虫越多。LED杀虫灯的诱杀效果高于相应对射黄板,杀虫灯对射黄板的杀虫量高于无杀虫灯对射的黄板。在4月26日和27日,绿、蓝、黄、红杀虫灯的杀虫量分别为66、56、43、5和228、234、120、23头;绿色、蓝色LED杀虫灯杀虫最多,黄色杀虫灯次之,红色杀虫灯最少。[结论]LED杀虫灯适用于防治温室害虫。  相似文献   

2.
使用太阳能杀虫灯是茶园害虫物理防治的一项主要措施,以前多用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对小型茶树害虫诱捕效果不高。为验证吸入式太阳能杀虫灯对茶园害虫的诱杀效果及对天敌的安全性,2016年在松阳县开展了新开发的吸入式太阳能杀虫灯诱杀茶园害虫试验。结果表明,吸入式太阳能杀虫灯较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诱捕茶树主要害虫数量增加57.20%,对茶树最主要害虫小贯小绿叶蝉诱杀数量增加194.21%,对茶树主要害虫茶尺蠖、茶银尺蠖、茶刺蛾、茶细蛾诱捕数量增加明显;对茶树害虫天敌昆虫诱杀数量减少16.28%;吸入式太阳能杀虫灯在茶园使用效果优于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具有节能、环保、生态、高效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试验研究频振式杀虫灯在有机茶园中的应用效果,为有机茶园防治害虫提供方法和指导;[方法]试验共2个处理:有灯区和无灯区.在每年的6、7、8、9、10月份对杀虫灯诱杀的成虫的种类和数量进行统计,以及田间虫口密度为害情况调查.[结果]有灯区和无灯区中毒蛾、尺蠖、叶甲的数量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结论]频振式杀虫灯对茶园害虫的防治效果明显,特别是对毒蛾、尺蠖和叶甲类的诱杀作用较突出,对它们的防效有灯区与无灯区间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但是对叶蝉的防治还是有一定的局限.频振式杀虫灯可以作为有机茶园防治虫害的一种手段,与其它防治方法协调使用,综合防治茶园害虫.  相似文献   

4.
桑粉虱[Pealius mori(Takahashi)]属同翅目(Homoptera),粉虱科(Aleyrodidae),是广西近年发生严重的桑园害虫之一。文章介绍了桑粉虱的发生为害特点及生活习性等,分析了广西桑粉虱暴发成灾的原因。提出冬季清园,降低越冬虫口基数;采用黄板和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利用天敌昆虫控制桑粉虱发生为害;适时采用药物防治等综合防控措施,以防止桑粉虱的蔓延和暴发为害。  相似文献   

5.
2009年6月4日,四川省各市(州)和28个茶叶产业核心县(市、区)植保站站长来到全省绿色防控现场会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夹江县龙沱乡修文村茶园观摩学习,他们对该茶园安装杀虫灯、黄板,释放捕食螨,应用生物农药等技术防治病虫害的效果赞不绝口,特别是对该茶园  相似文献   

6.
为发展贡菊绿色生产,探索在贡菊病虫害统防统治中使用杀虫灯和黄板诱杀技术对害虫的防控效果,在贡菊上开展了杀虫灯和黄板诱杀技术的示范,结果表明使用杀虫灯诱杀能有效诱杀贡菊主要害虫斜纹夜蛾、金龟甲、地老虎等,使用黄板诱杀有翅蚜虫对后期蚜虫的发生量有较明显的控制作用,说明杀虫灯和黄板组合使用能有效防控贡菊主要害虫,可有效减少化学杀虫剂的使用量和使用次数。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选取西湖区具有代表性的茶树害虫绿色防控示范茶园进行效果评价,研究天敌友好型杀虫灯、天敌友好型诱虫色板和灰茶尺蠖性诱剂综合防虫减药的效果,结果表明,实施绿色防控后,茶小绿叶蝉和灰茶尺蠖得到有效控制,化学农药使用量降低,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8.
几种林业害虫在崇明岛的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究茶尺蛾、樟巢螟、杨扇舟蛾、黄刺蛾4种蛾类害虫在崇明岛的生活史和发生趋势,为今后的虫害防治提供参考。[方法]生活史的调查采用标准地设置后的系统调查;发生趋势采用灯光引诱法进行调查。[结果]结果表明:茶尺蛾、樟巢螟、黄刺蛾在崇明岛每年发生2代,而杨扇舟蛾发生4~5代;杨扇舟蛾以卵越冬,其余3种害虫都以幼虫越冬;茶尺蛾的为害高峰期主要在8月,其余3种害虫有2个为害高峰期,分别为6月和8月。从发生趋势来看,茶尺蛾和杨扇舟蛾的诱集量在不断增大,而樟巢螟和黄刺蛾的诱集量变化不大。[结论]该研究为崇明岛今后的害虫防治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信阳茶区茶黄毒蛾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保锋  刘学彦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2):5559-5560
[目的]为茶黄毒蛾的针对性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荼黄毒蛾的生物学特性,分析了其在信阳茶区的为害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茶黄毒蛾在信阳荼区1年发生3代,幼虫为害期为5月上中旬、6月下旬。7月上旬、8月中下旬~9月。1~2龄幼虫聚集在叶背取食叶肉,3龄后幼虫分群迁散为害荼丛上部叶片,为害严重时可将茶树老叶、芽叶、嫩梢、花果全部食光。害虫防治措施有农业防治:及时修剪茶树、清理茶园,控制氮肥用量,提高茶树抗病虫能力;物理防治:人工捕捉1~3龄幼虫,用黑光灯或性激素诱杀成虫等;化学防治: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轮换用药,防止害虫产生抗药性。[结论]生产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为推进绿色防控技术在蔬菜生产上的推广应用,就频振式杀虫灯、性诱剂和黄板对蔬菜田害虫的诱杀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频振式杀虫灯对鳞翅目和鞘翅目蔬菜害虫(如斜纹夜蛾、甜菜夜蛾、金龟子等)的诱杀效果最为明显,且对各种害虫的天敌伤害少,可有效保护天敌;性诱剂可大量诱杀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蛾类害虫,能有效降低幼虫虫口密度,控制田间幼虫为害;黄板对黄条跳甲、白粉虱等微小害虫的成虫有较好的控制作用,能有效降低蔬菜上微小害虫的虫口密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海拔高度对山地茶园环境和茶叶内含成分的影响。[方法]对黄山市徽州区不同海拔高度的茶园生态环境和茶叶生化品质(包括氨基酸、咖啡碱、茶多酚、酚氨比、茶水浸出物、叶绿素)进行研究。[结果]茶园小气候因子和茶叶品质性状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变异存在很大差异。海拔每增加100 m,年均气温下降0.65℃,降水量增加36.3 mm,相对湿度增加3.85%。茶园日光照强度曲线呈一个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变化趋势,峰值出现在12:00。通过对茶叶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分析表明,随着海拔的上升,芽叶密度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产量最高值在海拔400 m的茶园。随着海拔的增加,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均增加,茶多酚和水浸出物含量均是海拔600 m的茶园最高,酚氨比与海拔呈明显负相关。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总量随海拔增加呈先上升后先下降的变化规律,在海拔达到400 m时,茶树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最高分别为6.32和2.68 mg/g;而叶绿素a/b值随着海拔增加呈下降趋势,且下降速率随着海拔增加而逐渐减缓。[结论]该研究可为建立复合生态茶园优化管理技术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适合防治北方无性良种茶园茶蚜的黄色防虫板。[方法]研究了30 cm×40 cm、30 cm×20 cm 2种规格的防虫板对北方无性茶园蚜虫的防治效果。[结果]2种规格防虫板对茶树蚜虫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30 cm×40 cm、30 cm×20 cm 2种规格的黄色防虫板对茶蚜的防治效果分别达达85.6%和62.4%,60 d诱捕到的茶树蚜虫分别为2 369.8、981.6头,即164.6、136.3头/(m2·d)。[结论]从田间防治效果和诱虫效果上看出,30 cm×40 cm黄色防虫板更适合北方无性良种茶园茶树蚜虫的防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苹果一茶间作对茶树新梢生长状况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苹果一茶间作园中的茶树和邻近未间作茶树叶片为研究对象,观测了其在年生长周期中茶树生长状况及茶鲜叶产量的变化情况。[结果]不同季节,间作及对照茶树新梢生长差异较大。春、夏、秋季,间作茶树的冠面温度较对照茶树低,冠面湿度则较对照茶树高,而在冬季,间作茶树的冠面温、湿度均与对照茶树差异不显著;间作茶树的呼吸强度极显著低于对照茶树,净光和强度极显著高于对照茶树,而光和强度的变化无明显规律;间作对茶树新梢发芽密度虽无显著影响,但因其促进茶芽提早萌发、增加了芽叶重量,进而提高了茶鲜叶产量。[结论]为复合生态茶园间作的合理配置和无公害茶叶的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苹果-茶间作对茶树新梢生长状况及产量的影响(摘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苹果-茶间作对茶树新梢生长状况及产量的影响。[方法]将苹果-茶间作园中的茶树和邻近未间作茶树叶片为研究对象,观测了其在年生长周期中茶树生长状况及茶鲜叶产量的变化情况。[结果]不同季节,间作及对照茶树新梢生长差异较大。春、夏、秋季,间作茶树的冠面温度较对照茶树低,冠面湿度则较对照茶树高,而在冬季,间作茶树的冠面温、湿度均与对照茶树差异不显著;间作茶树的呼吸强度极显著低于对照茶树,净光和强度极显著高于对照茶树,而光和强度的变化无明显规律;间作对茶树新梢发芽密度虽无显著影响,但因其促进茶芽提早萌发、增加了芽叶重量,进而提高了茶鲜叶产量。[结论]为复合生态茶园间作的合理配置和无公害茶叶的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黄板防治和化学防治茶园的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差异,采用黄板诱集方法在2015年6—11月进行连续调查取样,研究了2种类型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和主要节肢动物发生量。结果表明,黄板防治茶园的假眼小绿叶蝉和粉虱的发生量显著低于化学农药防治茶园,中性昆虫和蚜虫发生量显著高于化学防治茶园,寄生蜂发生量无显著差异。除去蚜虫迁飞这一时期,黄板防治茶园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高于化学防治茶园,2种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的益害比都在7月初出现最大峰值,黄板防治茶园最高达2.095:1,农药防治茶园最高达1.809:1。适时使用黄板防治较化学防治能更好的控制茶园常见同翅目害虫发生量,并较好保持节肢动物群落的群落多样性。茶园使用防治措施应注意7月初和10月份2个特殊时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茶园叶面分离的真菌与茶云纹叶枯病原菌的相互作用关系。[方法]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方法进行真菌和茶云纹叶枯病原菌培养,对比研究从生态茶园和非生态茶园叶面分离的真菌与茶云纹叶枯病原菌的相互作用。[结果]根据叶面真菌对病原菌的作用.将病原菌分为桔抗菌、共生菌和协生菌3类。两类茶园中这3类菌的构成比例无明显差异,非生态茶园中这3类菌分别为72.9%、5.1%和22.0%,而生态茶园中为72.5%、4.4%和22.1%。非生态茶园中弱拮抗作用的菌株为优势菌株,比生态茶园高9.8%,而有强拮抗作用的菌株的比例非生态茶园比生态茶园中低7.4%。两类茶园中对病原菌有明显促进作用的菌株构成也不相同,生态茶园中为6.8%,而非生态茶园中为5.9%。[结论1该研究为茶园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聊城市高温闷热天气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聊城市高温和闷热天气的气候特征。[方法]利用1961~2006年聊城市5~9月的逐日最高气温、平均气温和平均相对湿度资料,对聊城市高温和闷热天气的分布特征和气候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聊城市日最高温度在35℃以上的高温日数在46年中有2个高峰区,分别在1965~1968年和2002年;闷热天气出现最多的年份为1994年。聊城市高温天气主要出现在67、月,占高温总日数的86%;闷热天气主要出现在7、8月,占闷热天气总数的96%。聊城市连续3 d最高温度35℃以上的高温天气出现的次数为52次,连续3 d闷热天气出现的次数为64次。[结论]聊城市高温和闷热天气的出现时间、温度和湿度都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茶产业是十堰市的优势特色产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目前,十堰地区无性系良种茶园的建设存在管理粗放、标准不一等问题。本文针对十堰地区的环境特点,提出一套无性系茶园建园技术,包括茶园规划及选址、园地整理、苗木定植、幼龄茶园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提高茶树成活率,提升茶园品质。  相似文献   

19.
曹雨  崔晓明  罗显扬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311-13312
[目的]研究修剪和施肥交互作用对低质低效茶园茶叶品质的影响,探讨修剪方式和施肥方式对低产低效茶园质量的提升作用。[方法]4种修剪方法分别为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和台刈,2种肥料分别为氨基酸肥和塔式生物肥,分析水浸出物、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含量。[结果]轻修剪结合施用有机肥可提高茶叶水浸出物和茶多酚含量;重修剪结合施用有机肥可提高茶叶氨基酸含量,降低茶叶咖啡碱含量。[结论]该研究可为低产低效茶园茶叶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余清  张如阳  汤首全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799-802,809
[目的]掌握普洱市烤烟主要病虫害的发生流行规律和危害特点。[方法]于2006~2008年对普洱市烟区主要病虫害进行了系统观测和大面积普查,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治措施。[结果]烟草花叶病(TMV和CMV)在烟苗移栽10 d后便开始发病危害烟株,6月中旬至7月上旬是危害高峰期;黑胫病在整个大田生育期均有危害,6月底达到危害高峰;青枯病属于区域性病害,5月上旬便开始危害并持续至7月底;赤星病从6月中旬开始零星发生,烟叶进入成熟采烤阶段后发病速度加快,8月中下旬进入发病稳定期;烟蚜发生危害主要集中在5月30日至7月10日,且有2个危害高峰;5月中下旬是烟青虫的始发期,7月上旬达到为害高峰。[结论]普洱市烟草主要病虫害的发生流行、危害时期以及危害程度各不相同,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取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