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测定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甲醚的抑菌活性,分别采用生长速率法、悬滴法测定了该物质对6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该物质抑制6种病菌菌丝生长的EC50在186.48~711.78 mg.L-1之间,抑制孢子萌发的EC50在171.93~337.85 mg.L-1之间,且抑制孢子萌发的EC50普遍低于抑制菌丝的EC50。其中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对菌丝和孢子萌发的EC50分别为186.48和171.93 mg.L-1。同时,比较了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甲醚与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对番茄早疫及梨黑斑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该化合物抑制2种病菌菌丝生长的EC50虽然稍高于甲基托布津对病菌的EC50,但均低于多菌灵,表明该物质具有一定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高良姜多糖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以新鲜的高良姜和马铃薯为原料,通过比色法、色差仪法、Photoshop图像灰度值分析等测定高良姜多糖对马铃薯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率,以及对马铃薯匀浆褐变度和反应体系颜色值变化的影响。[结果]试验得出,高良姜多糖对酪氨酸酶的活力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IC50为0.315 mg/m L,能显著降低反应体系的褐变度。[结论]高良姜多糖具有较强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可望用于美白护肤、果汁护色、鲜切果蔬保鲜等领域,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藏药材印度獐牙菜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印度獐牙菜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方法]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印度獐芽菜乙醇浸膏,所得产物用硅胶柱、Sephadex LH-20柱洗脱后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印度獐芽菜全草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部位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β-谷甾醇(Ⅰ)和1,8-二羟基.3,5-二甲氧基山酮(Ⅱ)。[结论]2种化合物β-谷甾醇与1,8-二羟基-3,5二甲氧基山酮均为首次从印度獐芽莱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部位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定柿子叶不同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方法]以多巴为底物,利用酪氨酸酶与多巴反应生成红色多巴醌的原理,用酶标仪检测柿子叶不同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结果]柿子叶的乙醚萃取物对酪氨酸酶有最大抑制,最大抑制率为43.5%,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0.591 mg/ml。[结论]柿子叶的乙醚提取物对酪氨酸酶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具有一定的美白功效。  相似文献   

5.
《安徽农业科学》2020,(2):186-188
[目的]研究番石榴叶不同有机溶剂提取物对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对酪氨酸酶活力的抑制作用,可为番石榴叶在抗氧化抗衰老方面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乙醇、乙酸乙酯、石油醚和丙酮4种不同有机溶剂并采取超声、浸提及萃取的方法提取番石榴叶粗提物。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和L-DOPA法分别测定粗提物对过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和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乙醇、丙酮和乙酸乙酯番石榴叶提取物清除过氧自由基的IC_(50)值分别为47.1、35.5和21.2μg/mL;而丙酮提取物和乙酸乙酯提取物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IC_(50)值分别为165.3和115.9μg/mL。[结论]番石榴叶提取物具有开发作为抗氧化抗衰老药物以及酪氨酸酶抑制剂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石榴皮中有效成分进行提取,并对提取物的增白效果进行研究。[方法]以石榴皮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石榴皮中有效成分提取的最佳工艺,同时检测其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探讨石榴皮中有效成分的增白效果。[结果]超声波提取石榴皮中有效成分的最佳条件是:1∶20料液比,提取温度60℃,提取液60%乙醇溶液,超声波处理强度7,处理时间40 min,在此条件下提取得到的石榴皮提取物对酪氨酸酶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普通溶剂提取法所得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为60%左右,而在超声波辅助提取最佳条件下得到的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率达90%;同时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随着提取物的浓度增大而增高,最高可达100%。[结论]为将石榴皮开发为美白化妆品的天然绿色原料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阿胶多糖的分离提纯工艺及其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方法]针对阿胶多糖提取中蛋白质的干扰,通过对几种脱蛋白方法(TCA法、Sevage法、蛋白酶法)的比较,优选出阿胶多糖提取液的脱蛋白方法,并探讨阿胶多糖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结果]TCA法、Sevage法及蛋白酶法的脱蛋白率分别为78.94%、87.73%和29.97%,多糖保留率分别为73.96%、32.14%和72.57%。所得阿胶多糖对酪氨酸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当浓度为1 mg/mL时,抑制率为24.42%。[结论]TCA法脱蛋白率较高、多糖损失率较低,筛选方法可有效去除阿胶粗多糖中的蛋白,所得阿胶多糖具有良好的抑制酪氨酸酶作用。  相似文献   

8.
王宇飞  李靖靖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583-10584
[目的]寻找安全、高效的酪氨酸酶抑制剂。[方法]以酶抑制动力学为跟踪方法,考察了苹果渣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并将其用于马铃薯的抗褐变。[结果]苹果渣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为不可逆抑制,苹果渣提取液浓度为2.0 g/L时,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高达90.0%,对马铃薯浆褐变的抑制率高达86.8%。[结论]苹果渣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为果蔬的抗褐变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9.
肌肽对DPPH自由基清除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稳定自由基DPPH研究了肌肽对自由基的清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肌肽对DPPH自由基都有显著的清除效果(P<0.01),肌肽的组成成分β-丙氨酸和L-组氨酸清除能力远低于肌肽;在pH 6.3,7.4,8.4情况下肌肽对DPPH的清除能力有所不同,pH 6.3时肌肽清除能力最高;肌肽溶液(100 mmol.L-1)在37,60,100℃加热处理15 min对肌肽清除自由基的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肌肽溶液在4℃冷藏1-3周,对其清除自由基的性质没有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中酪氨酸酶活性测定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酪氨酸酶的活性,为防止马铃薯及其它含酪氨酸酶的水果和蔬菜等发生褐变提供参考。[方法]以马铃薯为原料,以pH=7.2的Na2HPO4-HCl缓冲溶液为体系,用分光光度计在480nm处测定马铃薯提取液的吸光度,建立曲线,从而得出酪氨酸酶的活性。[结果]在该条件下,所测数据波动小,酪氨酸酶的活性稳定性高。[结论]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马铃薯中酪氨酸酶活性,方法简便、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11.
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果实酪氨酸酶的分离纯化及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并分离香樟果实中的酪氨酸酶。[方法]从香樟成熟果实中分离和纯化出酪氨酸酶,研究该酶的酶活、蛋白质含量、最适pH值、最适温度、动力学特性和稳定性,并分析了不同金属离子、化合物和中药对其酶活的影响。[结果]经分离和纯化,获得43 kD的酪氨酸酶。该酶的最适pH值和最适温度分别为7.5和50℃。以L-DOPA为底物,测得Km和Vmax分别为12.83 mmol/L和180.65U/mg。该酶在pH值4~7和较高温度时均较为稳定。Al3+和Cu2+对该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而Zn2+、Mg2+等则有激活作用。250mmol/LEDTA对该酶有激活作用,抗坏血酸和1 mmol/Lβ-巯基乙醇有完全抑制作用。中药女贞对其有强激活作用,乌梅对其抑制作用最明显。[结论]香樟果实中酪氨酸酶同工酶的存在为该酶的纯化带来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12.
王宁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5(19):8821-8822
[目的]研究酪氨酸酶的活性,为防止马铃薯及其他舍酪氨酸酶的水果和蔬菜等发生褐变提供参考。[方法]以马铃薯为原料,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酪氨酸酶的活性;为确定提取酪氨酸酶的适宜条件,测定不同温度和不同pH值对酶活性影响。[结果]结果显示,多巴溶液的吸收光谱最大吸收峰λmax为480nm,随着时间的增大吸光度变化趋于稳定。以此建立动力学曲线,由曲线的斜率可计算出酪氨酸酶的活性,并由试验得出酪氨酸酶的活性受温度和溶液的pH值影响较大。因此,提取和测定酪氨酸酶的活性时的适宜条件为:可见波长λmax为480nm,温度控制在30℃,pH值6.5。[结论]为保障酪氨酸酶的活性,在提取和测定时应选择适宜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酪氨酸酶的提取及其催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宁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0):9315-9316
[目的]进一步研究影响酪氨酸催化活性的因素,减少黑色素在生物体内的生成。[方法]以pH值7.2的Na2HPO4-HCl缓冲溶液为体系, 用分光光度计在480 nm处测定马铃薯提取液的吸光度,以吸光度对时间的变化率(ΔA/Δt) 为反应速率,建立多巴溶液的转换动力学曲线,从而可计算出酪氨酸酶的活性。[结果]结果显示,在480 nm波长下, 以pH值7.2的Na2HPO4-HCl缓冲溶液为体系,对测定体系干扰小, 所测数据波动小,酪氨酸酶的活性稳定性高,为进一步确定和研究影响酪氨酸酶活性的因素提供了理论依据。[结论] 试验以缓冲溶液为底物研究和测定酪氨酸酶的催化活性,准确度高,效果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不同出菇处理方法对巨大口蘑菌丝体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巨大口蘑菌丝体为试验材料,研究几种不同出菇处理方法对其在不同时间内3种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能形成原基的3个处理组从菌丝恢复期到原基形成、现蕾阶段,酪氨酸酶活性相对比较稳定,不能形成原基的2个处理组酪氨酸酶先上升后下降,在第9天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组,说明酪氨酸酶过高反而抑制了原基形成;蛋白酶、淀粉酶活性在原基形成前都得到有效的激活作用,酶活性显著高于不能形成原基的2个处理组。[结论]试验结果为实现巨大口蘑从传统的袋子覆土栽培向瓶子无土栽培出菇的转变,了解巨大口蘑形成原基的相关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天麻素对体外培养的B16鼠黑素瘤细胞黑素合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不同浓度的天麻素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小鼠B16黑素瘤细胞,测定细胞黑素生成量,通过测定天麻素对蘑菇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初步探讨天麻素影响黑色素形成的机制。[结果]当浓度大于15 mmol/L时,天麻素能抑制B16黑素瘤细胞黑色素形成和酪氨酸酶活性,且呈浓度依赖性。天麻素对蘑菇酪氨酸酶的半抑制浓度(IC50)为(69.37±9.22)mmol/L,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表现为混合型可逆抑制,抑制常数Ki=(123.8±20.2)mmol/L,提示天麻素可能通过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抑制B16细胞黑色素的形成。[结论]天麻素可作为一种潜在的色素障碍性疾病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6.
高兴文  陈懿  严敏  姚福荣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6911-16912
[目的]探讨3,5二溴4羟基苯腈对田间杂草的防除效果。[方法]以自制的3,5二溴4羟基苯腈乳油为供试药剂,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其对玉米地杂草的防除效果。[结果]施药10d后,当3,5二溴4羟基苯腈乳油的施药量为600g/hm2时,其对单子叶杂草防效为73.2%,远远高于对照药剂;两者对双子叶杂草的防效分别为96.6%和100.0%。施药20d后,当3,5二溴4羟基苯腈乳油的施药量为300~600g/hm2时,其对单子叶杂草的株数和鲜重防效分别为25.0%~70.6%和0~51.8%,对双子叶杂草的株数和鲜重防效分别为21.6%~70.3%和95.9%~99.7%;而对照药剂对双子叶杂草的防效为100.0%。施药40d后,3,5二溴4羟基苯腈乳油对单子叶杂草鲜重防效为51.5%~89.2%,对双子叶杂草鲜重防效为93.6%~97.0%。[结论]在3叶期后使用3,5二溴4羟基苯腈防除玉米地杂草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侧柏叶黄酮雪花膏的理想配方并测试该功能性雪花膏的美白效果、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等性能。[方法]采用侧柏叶总黄酮提取液为疗效剂,以功能性雪花膏为研究对象,对侧柏黄酮功能性雪花膏的制备工艺、配方及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该功能性雪花膏,当0.024mg/ml侧柏叶总黄酮用量为10.0ml时,酪氨酸酶的抑制效果较好。[结论]侧柏叶总黄酮功能性雪花膏符合国家标准,综合性能较好,生产工艺简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