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3 毫秒
1.
利用反射光谱信息提取叶片水分含量的方法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实验采集了21个样区10余种类型植被的叶片信息,其中包括52组反射光谱数据(350 nm~2 500 nm),对应的叶片含水量(相对含水量FMC和等效水厚度EWT)。分析了叶片反射率与含水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实验结果表明EWT与叶片反射率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相关关系,而FMC与叶片反射率相关关系较差。通过选取不同光谱波段构造多个光谱指数,研究光谱指数与叶片含水量的相关关系,发现构造指数方法优于普通的光谱回归分析,其中,Ratio975和Ratio1 200效果最好。同时在利用光谱指数反演叶片含水量时,对于EWT仍存在较高的反演精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得到一种快速检测叶片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的定量估计模型。[方法]选取88片赣南脐橙叶片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叶片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2个指标。通过6种不同预处理方法(SG/MSC/1st D/2nd D/SNV/Baseline)在全波段4 000~12 000 cm-1范围内建立了叶片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的PLS、PCR和LS-SVM定量检测模型。[结果]试验得出,在预测叶片含水量的模型中,PLS、PCR和LS-SVM预测效果整体相差不大,其最优的预测模型是使用PLS建模,其中RP=0.985,RMSEP=0.023。在预测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模型中,3种方法预测效果相差不大,最优预测模型是MSC-LS-VSM,其中RP=0.933,RMSEP=0.23。[结论]研究表明,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赣南脐橙叶片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的快速检测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不同栽培基质含水量和施肥量水平下蝴蝶兰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变化。[方法]对蝴蝶兰不同品种进行施肥处理,采用便携式SPAD-502Plus叶绿素计测定植物叶绿素含量,采用WET土壤三参数测定仪测定栽培基质含水量。[结果]蝴蝶兰不同品种叶绿素含量对施肥后的响应不同,施肥处理的植物叶绿素含量整体高于纯水处理;不同时期,叶绿素含量最高,栽培基质含水量最低,反之则最高。[结论]试验结果为蝴蝶兰叶片叶绿素含量的研究及蝴蝶兰栽培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采用ISI921VF-512野外地物光谱辐射计实地测量了塔里木河上游天然胡杨5月至10月叶片可见光-近红外波段光谱反射率以及叶绿素含量,比较了不同月份间叶绿素含量的差异,并对叶绿素含量与光谱反射率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月份之间胡杨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叶绿素含量最高的月份是8月,最低的月份是10月;胡杨叶片的可见光-近红外波段反射光谱与绿色植物的反射光谱曲线是一致的,不同波长位置的光谱反射率与叶绿素含量的相关性因波长不同而存在明显差异.在510 ~ 710 nm,胡杨光谱反射率与叶绿素含量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其中645nm处的相关系数最低(r在-0.45~-0.35之间);在415 ~510 nm和710~920 nm,胡杨光谱反射率与叶绿素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769 nm处相关系数最高(r在0.34~0.41之间).645nm和769 nm是两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波长位置,用于指示胡杨叶片叶绿素与反射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不同保存方法对胡杨、灰叶胡杨叶片总DNA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胡杨、灰叶胡杨分布偏远、新鲜叶片褐化快等特点,探索了新鲜叶片、硅胶干燥后-70℃保存3个月的叶片、硅胶干燥后常温保存15个月的叶片、自然晾干3天的叶片、3个月标本的叶片、15个月的标本的叶片等六种采集保存方法对胡杨、灰叶胡杨总DNA提取质量的影响,并利用分子系统学研究的常用的核糖体RNA基因、线粒体基因、叶绿体基因的保守引物对所提的DNA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硅胶干燥-70℃保存3个月的叶片和自然晾干3天的叶片均能得到与新鲜叶片相当质量的DNA。考虑到野外样品采集条件的限制,认为野外采集大量样品进行胡杨、灰叶胡杨分子系统学研究的最佳方法为采样后硅胶干燥-70℃长期保存。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干旱及复水对辣木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以辣木(Moringa oleifera)为试验材料,研究干旱胁迫4、8、12、16 d和复水处理4、8 d辣木幼苗根际土壤相对含水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a、叶绿素b及其叶绿素总含量和抗氧化酶的变化特性。[结果]水分胁迫下,根际土壤相对含水量和叶片相对含水量呈逐渐下降趋势;叶绿素a和叶绿素总含量呈现下降—上升—下降趋势,叶绿素b含量和叶绿素a/b则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辣木幼苗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着干旱时间的持续呈现先降低再上升趋势,辣木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则表现出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但在干旱胁迫前8 d,2种抗氧化酶活性变化差异并不显著(P0.05)。复水后,各生理指标得到不同程度恢复,除POD活性显著低于CK外(P0.05),其他指标均与CK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辣木幼苗具有一定的耐旱能力,复水对干旱胁迫具有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松丽  龙华  石春梅  蔡小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142-16143
[目的]研究水分胁迫下辣椒(Capsicum annuum)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利用夏季自然高温条件,对试验材料进行自然干旱处理,通过盆栽试验测定了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湘研20号辣椒叶片相对含水量、株高、叶绿素含量以及脯氨酸含量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随水分胁迫时间的延长,供试辣椒小苗株高增长越缓慢,叶片相对含水量呈显著下降趋势,叶绿素含量呈明显下降趋势,而脯氨酸含量呈增加趋势。[结论]该研究可为辣椒水分管理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卜志国  杜绍华  李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8977-8978,8999
[目的]研究不同光照条件下大叶黄杨叶片的生理生态特征。[方法]选择了河北农业大学西校区2块样地的大叶黄杨,通过近2个月的观测,测定样本叶片的长和宽、叶绿素含量等,并对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光照对大叶黄杨叶片包括叶形态、气孔数量、含水量特征的影响。[结果]光强减弱,气孔数量减小、叶绿素含量增加、含水量增加;阴面大叶黄杨叶片叶绿素含量高于阳面,阳面叶绿素a/b的值高于阴面。[结论]叶片叶绿素含量变化幅度可判断植物对光照强度的敏感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估测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并实现其分布可视化,为直观监测大豆元素营养水平和生长发育状况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采集80片生长发育程度不同的大豆叶片高光谱图像,提取并计算叶片平均光谱后测定其对应的叶绿素含量,分析大豆叶片反射光谱特征差异,比较叶绿素与叶片反射光谱特征的关系,通过不同的...  相似文献   

10.
生境对书峰乡马蓝叶片生理指标及药效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不同栽培生境下马蓝叶片生理及药效成分的差异,为福建青黛道地产区书峰乡马蓝的种植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在书峰乡阳生、半阴生和阴生3种栽培生境下种植马蓝,对不同生境下2次采样(7月30日、9月30日)的马蓝叶片形态、生理指标及药效成分含量进行比较。[结果](1)2次采样马蓝叶片大小、单叶质量和含水量表现为:阴生半阴生阳生。(2)2次采样马蓝叶片总叶绿素含量为:阴生半阴生阳生;阴生马蓝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显著小于阳生和半阴生;类胡萝卜素/总叶绿素为:阳生半阴生阴生;丙二醛(MDA)含量为:阳生半阴生阴生,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的变化与MDA不一致;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变化基本表现为:阳生半阴生阴生。(3)9月30日即最后一次收割时,阳生马蓝的吲哚苷、靛玉红含量较半阴生和阴生有较大幅度提高,阴生马蓝叶片药效成分含量最低。[结论]在"建青黛"道地产区,阴生或半阴生生境有利于马蓝的生长,但阳生生境更有利于其药效成分积累。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生长期麻栎叶片水分含量(FMC)与水分指数(WI)的回归关系。[方法]以连云港市花果山麻栎树为研究对象,在叶片水平上研究了WI对叶片FMC变化的敏感性,并分析其统计特征。[结果]WI对麻栎叶片FMC变化敏感,二者线性回归水平显著,并得到FMC与WI之间的拟合曲线。[结论]该研究为研究区范围内植被水分遥感获取方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生长期麻栎叶片水分含量(FMC)与水分指数(WI)的回归关系。[方法]以连云港市花果山麻栎树为研究对象,在叶片水平上研究了WI对叶片FMC变化的敏感性,并分析其统计特征。[结果]WI对麻栎叶片FMC变化敏感,二者线性回归水平显著,并得到FMC与WI之间的拟合曲线。[结论]该研究为研究区范围内植被水分遥感获取方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胡杨应对干旱的适应机制,本研究从宏观方面对叶片形态和面积进行观察,到微观角度对栅栏组织细胞、气孔分布等进行观察,对比分析胡杨过渡类型叶片(胡杨披针形叶片、胡杨阔卵形叶片)和加拿大杨阔卵形叶片的差异性。结果表明,胡杨冠层叶片叶形种类多、表面蜡质皮质层厚、气孔稀疏且下陷、叶脉密度大、碳含量高等特点为胡杨在干旱条件下生存提供了生理基础;同时,确定了维持胡杨节流储水功能的内部和外部形态结构特点,揭示了胡杨应对干旱的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14.
采收方式对烤烟上部叶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茂建  李成杰  蔡寒玉  朱卫星  张树堂  李兰周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058-12060,12063
[目的]为进一步改善上部烟叶质量,提高上部烟叶在高端卷烟品牌中的使用率。[方法]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采收方式对顶6片烟叶叶绿素含量、含水率及烤后烟叶的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和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顶6片叶一次性采收,烟叶外观质量、中等烟比例和感官评吸效果较分次采收有明显提高,内在化学成分更趋于协调;采收时烟叶叶绿素含量较分次采收有所下降,且烟叶部位越高,下降幅度越大;上等烟比例、产量较分次采收有所下降;采收方式对采收后鲜烟叶含水率及烟叶均价影响不大。[结论]顶6片烟叶一次采收能提高上部烟叶质量,但经济效益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15.
杨银科  阎正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483-12486
[目的]研究胡杨地理分布区域气候环境特征和变化规律以及胡杨自身对环境气候的适应性。[方法]在综述胡杨树种概况和地理分布的基础上,对胡杨分布区气候、水资源、地下水特征、土壤类型以及人类活动影响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特殊的区域气候环境条件以及长期的人类活动干扰是影响胡杨生长的主要因素。胡杨叶形的变化是对气候环境适应的明显特征,胡杨通过调节酚类次生代谢物质在体内的合成、转运和转化等过程来抵御极端干旱环境下各种环境因子的胁迫。有效的保护和更新复壮措施以及生态输水工程对于恢复和重建受损的胡杨林绿洲生态环境作用显著。[结论]该研究对于中国西北内陆干旱地区生态环境恢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明烤烟鲜叶的形状因素与其水分之间的关系规律。[方法]以云烟99为试验材料,选取其处于旺长期的鲜叶60片,采用传统方法测定叶片的形状因素参数及水分参数并进行分析。[结果]覆膜及未覆膜的烤烟鲜叶叶片重量和叶片含水量均随叶片长度、叶片宽度的增加呈近似直线的增加,且叶片宽度对其影响比叶片长度对其影响显著,因此可以选择叶片宽度作为诊断叶片重量和含水量大小的主要因素;鲜烟叶含水率与叶片宽度、叶片伸缩率和叶片面积这些形状因素相关性很小,线性相关系数几乎为0;未覆膜的叶片含水率稍大于覆膜的叶片含水率,所以在旺长期雨量充足的情况下,覆膜对保水作用不大。[结论]可选择叶片宽度作为诊断叶片重量和含水量大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干旱荒漠区胡杨林的保护及人工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塔里木盆地2种荒漠优势树种———胡杨和灰叶胡杨为研究对象,比较他们在自然条件下光合生理特性的差异。[结果]胡杨叶绿素a、叶绿素(a+b)及叶绿素a/b的含量分别达到(1.39±0.01)、(1.74±0.02)和(4.07±0.07)mg/g,显著高于灰叶胡杨的(1.01±0.03)、(1.35±0.05)和(2.99±0.03)mg/g,二者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及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含量无显著差异;灰叶胡杨的光合能力显著低于胡杨,最大净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羧化效率、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和PSⅡ的潜在活性分别为胡杨的68.2%、82.4%、78.8%、98.6%和94.5%。[结论]胡杨比灰叶胡杨有更强的光合能力和生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岳宁  郑彩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058-18061
[目的]研究胡杨异形叶发育的细胞与分子调控机制,揭示胡杨的生态适应性。[方法]利用SDS-PAGE及2-DE技术提取及分离同一株胡杨成年树异形叶片的蛋白质,建立适合胡杨叶片蛋白质分离的电泳技术。[结果]发现异形叶蛋白质的表达存在明显差异。由SDS-PAGE图谱可以看出,分子量为57.2,13.2,30.2,23.9,35.9及33.3 kD处的蛋白谱带差异明显。双向电泳图谱表明,胡杨叶蛋白多为分布在pH值5.0~6.5,20~40 kD之间的酸性低分子量蛋白质;共发现73个差异点,其中在锯齿卵圆形叶片中表达丰度上调的为51个点,下调的为22个点。[结论]推测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胡杨叶片基因的调控表达发生改变而长出不同形状的叶片,以更好地适应环境。  相似文献   

19.
干旱胁迫下不同胸径胡杨生理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三个典型样地中不同胸径胡杨下部披针形叶片为实验材料,对其光合色素含量、水分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不同胸径胡杨类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上升的趋势.而叶绿素b、脯氨酸含量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变化不同,表现为轻度胁迫时含量增加,重度胁迫时含量急剧减少.不同胸径间胡杨的各项生理指标大致表现为随着胸径的增大含量逐渐升高的趋势.研究表明:在一定的水分胁迫下,胡杨可以通过生理过程不断调整自身的抗旱能力,但当胁迫加重时,胡杨的生理活动便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在5~30 cm,胸径越大的胡杨,忍受胁迫的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