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5 毫秒
1.
金琎  叶亚新  徐蕊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7):7928-7931
[目的]研究复合稀土对镉胁迫下玉米幼苗叶和根保护酶系统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中度镉污染对玉米幼苗保护酶系统的影响及复合稀土的缓解效应。[结果]镉胁迫1、3、5和7d的玉米幼苗叶片的SOD活性分别为对照组的114%、130%、147%和155%,复合稀土处理组中镉胁迫1、3、5、7和9d的玉米幼苗叶片的SOD活性依次为:79.8、87.2、95.0、103.9和106.0U/ml。玉米幼苗根的SOD活性在镉胁迫的第5天为对照组的2.13倍。玉米幼苗叶片和根的SOD活性峰值分别为124.2和134.1U/ml。镉胁迫1、3、5、7和9d叶片的POD活性分别是对照组的1.81、1.73、1.54、1.47和1.54倍。镉胁迫玉米幼苗根和叶片的POD活性最高分别为对照组的288%和181%。复合稀土处理组在第9天的POD活性是镉胁迫组的1.05倍。镉胁迫玉米幼苗叶和根的CAT活性在第3天分别为对照组的1.08和1.42倍。[结论]复合稀土对玉米幼苗镉胁迫损伤的修复作用比单一稀土元素镧好。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紫萼玉簪生长初期对酸雨与镉(Cd)复合污染的生理生态响应,探究该物种在复合污染下的自我更新能力,分别以紫萼玉簪种子和幼苗为供试材料,采用2因子5水平完全随机试验,研究不同梯度(pH分别为6.5、5.5、4.5、3.5、2.5)模拟酸雨与不同质量浓度重金属Cd~(2+)(0、10、30、50、100 mg/L)复合污染胁迫下,该植物种子和幼苗的生理生态指标变化。结果表明:酸雨和Cd复合污染比单一污染对紫萼玉簪种子和幼苗造成的伤害更大,两者之间交互作用显著,表现为协同作用,且这一作用在高强度复合污染下表现得尤为突出;紫萼玉簪种子和幼苗对低强度酸雨和低质量浓度Cd胁迫有一定的耐受性,其中,低质量浓度Cd~(2+)(10 mg/L)处理对种子萌发表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用。幼苗对Cd胁迫的耐受能力弱于成苗,在本试验条件下,耐受的临界质量浓度值为30 mg/L。过氧化氢酶活性对Cd污染胁迫的敏感性高于超氧化物歧化酶,尤其在与酸雨复合作用下敏感性增加,表现在重金属Cd~(2+)质量浓度为30 mg/L时就到达峰值,这也进一步导致其在高质量浓度Cd~(2+)污染时对活性氧的清除能力下降,使活性氧的产生速率超过抗氧化酶系统的清除能力,从而使幼苗完全丧失了自我保护的能力。综合各指标结果认为,紫萼玉簪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分别在低强度酸雨(pH≥5.5)与低质量浓度Cd~(2+)(≤10和30 mg/L)污染胁迫下能顺利进行自我更新,而高强度复合污染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极为不利。该研究结果对复合污染地区的土壤环境修复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李彬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4,(13):4018-4020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铅与酸雨的复合处理对大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以大豆为实验材料,采用室内盆栽培养方法,研究不同浓度的铅与模拟酸雨复合处理对大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铅对大豆种子的萌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酸雨会影响大豆的发芽率;铅与酸雨的复合处理降低了幼苗的株高、叶面积、物质量和蒸腾速率,而对叶绿素的影响并不突出,叶绿素主要受酸雨酸度的控制;复合处理的抑制作用高于单一因子,且受铅的浓度与酸雨的酸度影响.[结论]重金属铅与酸雨的复合处理在抑制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上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a2+对酸雨胁迫下茎瘤芥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效应的影响。[方法]以茎瘤芥种子为材料,研究了外源Ca2+对酸雨胁迫(pH 2.5、pH 3.0)下茎瘤芥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效应的影响。[结果]低浓度Ca2+对酸雨胁迫下茎瘤芥种子的萌发有促进作用;向酸雨胁迫下的幼苗喷洒低浓度的Ca2+,能够使茎瘤芥幼苗叶子中的叶绿素含量增加以及丙二醛含量减少,对植物起到保护作用。[结论]为提高茎瘤芥的产量和品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硒对镉、铅复合污染下油菜重金属抗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燕  蒋光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096-11098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硒处理对镉、铅复合污染下油菜重金属抗性的影响。[方法]以甘蓝型油菜品种黔油18号为试材,通过种子萌发试验和幼苗生长试验研究了硒对镉、铅复合污染下油菜重金属抗性的影响。[结果]硒对镉铅胁迫下油菜生长的影响如下:低浓度硒促进油菜的生长,高浓度硒抑制油菜的生长。硒对镉铅胁迫下油菜种子活力指数的影响最大,其次为CAT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低于10mg/L),硒能提高镉铅胁迫下油菜SOD、POD活性和Pro含量。低浓度硒增强油菜重金属抗性;高浓度硒削弱油菜重金属抗性。低浓度硒减轻了镉铅对油菜叶绿素的胁迫作用;高浓度硒加重了镉铅对油菜叶绿素的胁迫作用。[结论]低浓度硒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重金属污染对油菜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以水培法分别探究了酸雨对玉米幼苗保护酶系统的影响以及稀土元素铈、镧对酸雨胁迫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在模拟酸雨(pH值3.0)的胁迫下,玉米幼苗的生长受到抑制、生理机能受影响,导致幼苗保护酶系统中SOD、CAT活性减弱,POD活性增强;叶片分别喷施30 mg/L铈、20 mg/L镧减轻了酸雨胁迫对幼苗产生的不良影响,CAT、SOD活性提高.这表明稀土元素铈、镧对酸雨胁迫下的玉米幼苗有一定的防护作用,铈所起的防护效果优于镧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铅镉复合污染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铅镉复合污染对水稻生长、产量及品质的伤害及机理。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程度的铅镉复合污染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铅镉低浓度胁迫能够促进水稻生长,高浓度抑制水稻的株高;铅镉胁迫显著降低了水稻的分蘖数,随着胁迫浓度增加,分蘖数下降幅度增大;铅镉胁迫显著降低了水稻每盆穗数、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低浓度胁迫下每穗总粒数显著增加,高浓度胁迫下每穗总粒数显著降低;铅镉低浓度胁迫下糙米率和精米率显著增加,高浓度胁迫下糙米率和精米率显著降低,整精米率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显著下降;水稻籽粒中铅镉含量与土壤中铅镉浓度成显著正相关,土壤铅镉含量达到中高浓度时,水稻籽粒铅镉含量严重超标,铅镉最高超标达333%和122%。[结论]该研究为污染地区水稻栽培技术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沈高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283-11286
[目的]探讨模拟酸雨和Pb复合胁迫对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和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生长及抗氧化生理的影响。[方法]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模拟酸雨(pH分别为3.5、4.5、5.6)和Pb(0、500、1 000、1 500 mg/kg)复合胁迫对高羊茅和黑麦草的生物量、叶绿素含量、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和电导率的影响。[结果]高羊茅和黑麦草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均随酸雨强度和Pb浓度的增加而下降,且在pH为3.5、Pb浓度为1 500 mg/kg时出现最低值;叶中SOD和POD活性均随Pb浓度和酸雨强度的增加而先升高后降低;MDA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以及电导率均随Pb浓度和酸雨强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且在pH为3.5、Pb浓度为1 500 mg/kg时出现最大值。[结论]高羊茅和黑麦草通过调节抗氧化酶系统和提高可溶性糖含量来应对酸雨和Pb胁迫,但在高酸度酸雨和高浓度Pb复合胁迫下2种草坪草生长均受到明显抑制,在低酸度酸雨和低浓度Pb复合胁迫下高羊茅表现出相对较好的抗性。  相似文献   

9.
低温胁迫下水稻基因组DNA甲基化的MSAP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低温胁迫对水稻幼苗DNA甲基化水平及模式变化。[方法]以水稻幼苗为材料,利用66个不同的引物组合对来自对照(CK)、4℃低温胁迫1 d(T_1)、4℃低温胁迫2 d(T_2)、4℃低温胁迫3 d(T_3)和恢复2 d(T_4)的水稻DNA样品进行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SAP)分析,探讨低温胁迫和恢复后,DNA的甲基化水平及模式变化。[结果]甲基化水平分析表明,CK、T_1、T_2、T_3处理样本中总甲基化率分别为37.19%、33.79%、33.67%和32.67%。进一步分析表明低温胁迫处理导致水稻DNA总甲基化水平降低,然而恢复处理组(T_4)减缓了这种趋势。[结论]水稻基因组部分位点的甲基化可能参与了水稻对低温胁迫的响应。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镉(Cd)和苯并[a]芘(BaP)污染对小麦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营养液中镉和苯并[a]芘的浓度分别为10mg.L-1和54mg.L-1。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胁迫组小麦生物量下降,株高降低,复合胁迫组地上及地下干重分别下降13.1%和49.8%,株高增长最低;各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现升高-降低-升高趋势,且低于对照,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先升高再降低,复合胁迫组POD活性最高,CAT活性最低。镉、苯并[a]芘及其复合胁迫下,小麦幼苗的生长受到了一定抑制,且以复合胁迫最为显著。镉、苯并[a]芘联合作用的结果表现为协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对甘蔗苗期根系保护酶系统及相关指标的影响,探讨甘蔗苗期根系对干旱胁迫的应答机制.[方法]以新台糖22号为材料,在甘蔗苗期进行土壤自然干旱胁迫,测定甘蔗根系保护酶系统及质膜过氧化产物相关指标的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强,根系中可溶性蛋白质、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含量逐渐增加,细胞膜脂过氧化保护酶系统的酶活性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干旱胁迫处理15 d后SOD和POD活性达到峰值然后降低,CAT活性于11d到达峰值后下降.甘蔗苗期根系保护酶活性与膜脂过氧化作用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结论]甘蔗根系保护酶系统的干旱胁迫响应机制为:轻度干旱与中度干旱时表现为积极应对,重度干旱时则为被动忍耐.根系保护酶系统与甘蔗抗旱性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复合污染对水稻种子萌发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制定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对策提供试验依据。[方法]研究SDBS、EDTA、Cd、Hg复合污染对水稻种子萌发及部分酶活性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与未加处理的对照(CK)相比各处理组的蛋白含量均有所升高,而SOD酶活性降低,POD活性除SDBS-Cd、EDTA-Cd复合处理低于对照,其余均高于对照,各复合处理的α-淀粉酶、β-淀粉酶活性均比对照低。[结论]需加强重金属元素在土壤-水稻系统中的迁移、转化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3.
赵玉国  王新忠  吴沿友  曹元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487-16488,16625
[目的]研究高温胁迫对拔节期水稻(Oryza sativa L.)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方法]水稻品种为镇稻6号。试验设1、3、5 d高温胁迫处理和高温胁迫处理5 d后恢复2 d处理,另设1个常温对照。一天中高温胁迫温度设定为:10:00,36℃;11:00,38℃;12:00,39℃;13:00,40℃;14:00,38℃;15:00,35℃。[结果]与常温对照相比,高温胁迫下水稻叶绿素荧光主要参数F0变化不大;与常温对照相比,高温胁迫1、3、5 d处理Fv/Fm明显降低,但高温胁迫3、5 d处理Fv/Fm相比高温胁迫1 d处理升高,高温胁迫处理5 d后恢复2 d处理Fv/Fm与常温对照差异不大。与常温对照相比,高温胁迫1 d处理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明显增强,丙二醛(MDA)含量增加,但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其均逐渐降低,接近对照水平。[结论]夏季高温对水稻PSⅡ反应中心造成可逆性伤害,并在保护酶的作用下逐渐修复,适应性逐渐增强,常温恢复2 d后可接近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4.
林依倔  韩春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3984+3987-3984,3987
[目的]研究模拟酸雨对白菜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测定了不同pH值(2.5、3.0、4.0、5.0和6.5)酸雨条件下白菜种子发芽率、幼苗根长和苗长及幼苗根系抗氧化酶的活性。[结果]随pH值的下降,白菜种子的发芽率、幼苗根长、苗长及幼苗根系抗氧化酶活性均呈降低趋势,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结论]为进一步开展酸化环境对蔬菜生长发育的胁迫机理研究和筛选出对酸雨有高抗性的蔬菜种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水分条件下NO3--N供应对武育粳3号水稻生长及氮素吸收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室内营养液培养试验,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处理的方法。[结果]在正常水分条件下,硝态氮供应量达60 mg/L时,水稻幼苗植株生物量最大,而NO3--N供应量对水稻幼苗的株高无显著影响,NO3--N的吸收速率均随着NO3--N供应量的增加而增加。水分胁迫条件下,水稻幼苗植株生物量随着NO3--N供应量的增加而下降,水稻幼苗株高随NO3--N供应量的增加而减少,水稻幼苗根长、平均直径、体积、表面积、根尖数均随着NO3--N供应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结论]水分胁迫影响水稻生长对NO3--N供应的响应,降低水稻对NO3--N的吸收速率。  相似文献   

16.
高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36):13-15
[目的]探究盐胁迫对小麦幼苗生长及保护酶活力的影响。[方法]用80 mmol/L Na Cl溶液处理小麦种子,研究盐胁迫对小麦幼苗生长及保护酶活力的影响。[结果]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盐胁迫组小麦幼苗根长、芽长和组织含水量均低于对照组。盐胁迫组小麦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组。盐胁迫组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脂氧合酶(LOX)的活力大多高于对照组。[结论]该研究可为生产中小麦栽培技术的改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模拟酸雨对黄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辉  齐泽民  肖小君  黄作喜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422-13424
[目的]衡量黄瓜对酸雨的耐受能力,同时也为正确评估酸雨给黄瓜规模化生产造成的损失提供参考。[方法]以津优1号黄瓜为试验材料,研究6个不同pH(6.5、5.04、.03、.5、3.02、.5)的模拟酸雨对黄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pH≤3.5的酸雨胁迫对黄瓜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表现明显抑制作用,pH 2.5时,种子不萌芽;根(茎)抑制指数随pH降低而升高,同一pH下对主根的抑制强于茎,pH 5.0的弱酸对侧根的形成有促进作用;随着pH逐渐下降,根系活力和POD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一直上升。[结论]酸雨对黄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活动影响的阈值大致在pH 3.5。  相似文献   

18.
郭金耀  杨晓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691-18692
[目的]分析盐藻DNA对水稻幼苗在低盐中生长的影响。[方法]将刚萌发的水稻幼苗根系浸入5 mg/L盐藻DNA溶液中培养2d,以蒸馏水培养为对照,处理后的水稻幼苗栽于含有氯化钠3 g/L的MS培养液中培养,分析盐藻DNA对水稻幼苗在低盐中生长的影响。[结果]水稻幼苗用5 mg/L盐藻DNA处理后,在含氯化钠3 g/L的MS培养液中培养15 d,其平均株重为150.7 mg,比对照增加了10.3%;平均株高为15.28 cm,比对照增加了6.1%;平均存活率为45.0%,比对照增加了125.0%;平均根数为7.15条,比对照减少了2.8%;平均根长为3.83 cm,比对照缩短了8.4%。说明盐藻DNA提高了水稻幼苗的耐盐适应性。[结论]盐藻DNA可提高水稻的耐盐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