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利用正向硅胶、反向硅胶、凝胶等现代色谱分离手段从高等真菌黑壳木层孔菌Phellinus rhabarbarinus(Berk.)G.Cunn.中分离得到五个化合物,分别为两个苯环衍生物、两个三萜和一个甾体化合物。采用核磁共振等波谱学方法对分离到的五个化合物进行了化学结构的鉴定,确定了它们的结构。所有分离到的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高等真菌中得到。  相似文献   

2.
利用正向硅胶、反向硅胶、凝胶等现代色谱分离手段从高等真菌黑壳木层孔菌Phellinus rhabarbarinus (Berk.)G.Cunn.中分离得到五个化合物,分别为两个苯环衍生物、两个三萜和一个甾体化合物.采用核磁共振等波谱学方法对分离到的五个化合物进行了化学结构的鉴定,确定了它们的结构.所有分离到的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高等真菌中得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海绵胶煤炱菌、条纹炭角菌、瑞克纤孔菌、木蹄层孔菌、红缘拟层孔菌和高木蹄层孔菌的乙醇提取物对植物病原菌的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牛津杯法测试6种高等真菌乙醇提取物对姜瘟病菌、水稻白叶枯病菌、白菜软腐菌及柑橘溃疡病菌的抗细菌活性;采用生长速率法测试6种高等真菌乙醇提取物对油菜菌核病菌、小麦赤霉病菌、苹果腐烂病菌、葡萄黑痘病菌、苹果斑点落叶病菌、棉花枯萎病菌和番茄棉腐病菌的抗真菌活性。[结果]6种高等真菌的乙醇提取物对植物病原细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除海绵胶煤炱菌外,其他5种高等真菌的乙醇提取物均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结论]6种高等真菌对植物病原菌具有较好的活性,可进一步用于抗菌活性成分分离和生物农药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4.
竹子内生真菌Fusarium oxysporum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竹子内生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与鉴定。[方法]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该菌的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3, 4-二甲氧基苯基)-乙酮(1)、吲哚-3-乙酸乙酯(2)、吲哚-3-乙酸(3)、吲哚-3-乙酮(4)、吲哚-3-乙酸甲酯(5)、latifolicinin C(6)、白僵菌素(7)、1, 3-diamino-1, 3-dimethylurea(8)和2, 3-丁二醇(9)。[结论]除化合物3、7、9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竹子内生真菌Fusarium oxysporum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开发有地域特色的杜仲内生真菌资源,为杜仲内生真菌多样性和内生真菌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传统的组织培养法从毕节市杜仲中分离内生真菌,对得到的内生真菌进行形态学和真菌rDNA的居间序列(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鉴定。[结果]从毕节市杜仲中分离得到93株真菌,经鉴定分为拟茎点霉属(Phomopsis sp.)、间座壳属(Diaporithe sp.)、黑孢属(Nigrospora sp.)、粪壳菌属(Sordariales sp)、黑附球菌(Epicoccum rnigrum)、小光壳属(Leptosphaerulina sp.)、锐顶炭角菌(Xylaria apiculata)、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 sp.)和大白栓菌(Trametes lactinea)共9属,其中拟茎点霉属和间座壳属为优势菌属,分别占54.83%和26.88%。[结论]贵州杜仲内生真菌多样性丰富,杜仲内生真菌炭角菌属、大白栓菌为我国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日本产红豆杉枝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毒活性测试。[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及高压液相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学结构。[结果]从红豆杉枝叶的氯仿层萃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4个化合物,分别为7-epi-taxol、7-epi-cepharomannine、decinnam oyltaxinine J、2-deacetoxydecinnam oyltaxinine J,前2个化合物显示出较强的抗癌活性。[结论]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日本产红豆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李光富  路华方  李雪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784-13786
[目的]分离和鉴定鱼腥草中的内生真菌,并检测其发酵液抑菌活性。[方法]用组织块法分离内生真菌,通过形态分类学方法进行鉴定,并用滤纸片法对4种指示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从鱼腥草各器官中共分离得到13株内生真菌。其中,根中1株,茎中10株,叶中2株;经形态鉴定,其分别属于子囊菌纲的毛壳菌属和半知菌亚门的曲霉属、镰孢属、茎点霉属及丝核菌属;12株内生真菌发酵液对至少1种指示菌有抑菌活性,而2株内生真菌的发酵液具有强抑菌活性。[结论]鱼腥草中存在具抑菌活性的内生真菌,可作为筛选抑菌活性物质的新资源。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离交让木中的内生真菌,并研究其抗菌活性。[方法]先采用尖端菌丝挑取法分离纯化交让木的内生真菌,然后依据《微生物分类学》和形态观察初步鉴定其内生真菌,最后用牛津杯法对内生真菌发酵液进行抑菌试验。[结果]从交让木的茎和叶组织部位分离得到8株内生真菌,初步鉴定为半知亚菌门得丝核菌属1种,头孢霉属2种,木霉属1种,青霉属2种,及接合菌纲的毛霉属1种,根霉属1种。其中JR0203菌株代谢产物有较强的抑菌活性。[结论]交让木内生真菌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邱潍  陈新  章慧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4):181-183
[目的]研究咸虾花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层析、大孔树脂层析、凝胶层析和反相层析等技术,对咸虾花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进行化学成分鉴定。[结果]从咸虾花中共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Caffeic acid、Caffeic acid methyl ester、3,4-di-O-caffeoyl quinic acid methyl ester、3-O-caffeoyl quinic acid、3-O-caffeoyl quinic acid methyl ester、5-O-caffeoyl quinic acid methyl ester、4,5-di-O-caffeoyl quinic acid。[结论]7个化合物均为苯丙素类化合物,且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郑毅  伍斌  陈有为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323-1324,1329
[目的]研究曼陀罗植物内生真菌Ym311977菌株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及其有效成份。[方法]对Ym311977菌株进行扩大发酵培养,从发酵产物中分离单体化合物,并研究单体化合物对2株皮肤致病真菌的体外抑制活性。[结果]分离到的4种单体化合物中的1种对2株皮肤致病真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石膏样毛癣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50、200μg/ml;该化合物经1HNMR及13CNMR分析,确定其结构为5-丁基吡啶甲酸,即镰刀菌酸。[结论]该研究首次报道了曼陀罗内生真菌代谢产物镰刀菌酸对2株皮肤致病真菌具有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1.
藏药材印度獐牙菜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印度獐牙菜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方法]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印度獐芽菜乙醇浸膏,所得产物用硅胶柱、Sephadex LH-20柱洗脱后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印度獐芽菜全草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部位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β-谷甾醇(Ⅰ)和1,8-二羟基.3,5-二甲氧基山酮(Ⅱ)。[结论]2种化合物β-谷甾醇与1,8-二羟基-3,5二甲氧基山酮均为首次从印度獐芽莱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部位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梁永锋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8):8455-8456
[目的]对桑树枝条(Morus alba L.)茎皮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超声波乙醇浸提法和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桑树枝条茎皮提取物中共分离鉴定出11种化合物,分别为:白藜芦醇(Ⅰ)、桑色素(Ⅱ)、β-谷甾醇(Ⅲ)、槲皮素(Ⅳ)、桑辛素A(V)、桑辛素B(Ⅵ)、桑辛素C(Ⅶ)、桑辛素D(Ⅷ)、桑辛素E(Ⅸ)、桑辛素F(X)、桑辛素G(Ⅺ)。[结论]白藜芦醇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出的已知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
废弃烟叶化学成分研究(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浩冉  姚虹  史高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324-2324,2355
[目的]对废弃烟叶有效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以柱色谱、薄层色谱纯化,采用UV、IR、MS、NMR等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石油醚、乙醇混合浸提液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经波谱解析得到其中6个化合物的结构,即正二十四烷、对羟基正二十烷酸苯乙酯、β-谷甾醇、豆甾醇、东莨菪苷、豆甾醇-3-O-葡萄糖苷。[结论]这些化合物均首次从烟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左伟  罗都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356-2357,2361
[目的]系统阐述美柄牛肝菌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以美柄牛肝菌为试材,采用常规硅胶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鉴定美柄牛肝菌中的化合物及其结构。[结果]从美柄牛肝菌中分离出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O-Acetylcyclocalopin A,分子式为C17H22O7;Cyclocalopin,分子式为C15H20O6;Cyclopinol,分子式为C15H20O5;D-阿洛醇(D-allitol),分子式为C6H14O6;3β-羟基-麦角甾醇-5,7,22-三烯,分子式为C28H44O;3β-羟基-5α,8α-过氧化麦角甾醇-6,22-二烯,分子式为C28H44O3;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分子式为C16H22O4;Bis(2-ethylhexyl)phthalate,分子式为C24H38O4;Ergosta-7,22-dien-3β,5α,6α-triol(cerevisterol),分子式为C28H46O3。通过经典波谱学分析和文献比对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其中包括3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和3个甾体类化合物,3个倍半萜类化合物仅对黄瓜枯萎病菌、小麦赤霉病菌等少数病原菌有微弱的抗菌作用。[结论]该研究为利用美柄牛肝菌开发生物农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穆淑珍  尚上  晏晨  郝小江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663-6664,6666
[目的]研究小白菊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正、反相硅胶(RP-18型)柱层析、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型)柱层析和结合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1H-NMR、13C-NMR,ESI-MS和ES-MS等现代波谱技术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小白菊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辛夷脂素(fargesin,1)、1,6-二羟基桉叶烯(1,6-dihydroxyeudesmene,2)、5,7-二羟基色原酮(5,7-dihydroxychromone,3)、芝麻素(sesamin,4)、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fural,5)、西米杜鹃醇(simiarenol,6)、连翘脂素(phill-ygenin,7)和青蒿黄素(artemetin,8)。[结论]化合物1~8均为首次从小白菊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须弥紫菀中黄酮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须弥紫菀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通过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须弥紫菀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萃取部位分离得到4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6二-羟基-2,7,3′,4′-四甲氧基黄酮醇(Ⅰ)、5,6二-羟基-2,7,4′-三甲氧基黄酮醇(Ⅱ)、Oxyayanin-B(Ⅲ)、木犀草素(luteolin)(Ⅳ)。[结论]这4个黄酮化合物首次从须弥紫菀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飞扬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飞扬草地上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利用正反相硅胶和Sephadex LH-20对飞扬草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MS,NMR等光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流式细胞术对化合物1,4,5,6进行了小鼠脾细胞免疫刺激活性测试。[结果]从飞扬草地上部分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邻苯二甲酸二异丁基酯(化合物1)、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基酯(化合物2)、高车前素(化合物3)、过氧化乙酰(化合物4)、槲皮素(化合物5)和没食子酸(化合物6),所有测试化合物均未发现有明显的免疫刺激活性。[结论]成分1~3为首次从飞扬草中分离得到,4为首次从天然产物中得到。该研究为从飞扬草中寻找生物活性物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太白山窝儿七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薄层色谱、重结晶等方法对从太白山窝儿七中提取的的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窝儿七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鬼臼毒素、鬼臼毒酮、山奈酚、山荷叶素、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结论]首次从窝儿七中分离出β-谷甾醇和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