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筛选适合在盐渍化土壤上种植的优质,高产,耐盐油菜品种(系)。[方法]2013-2014年在江苏沿海滩涂上进行油菜品种比较试验,研究了6个油菜品种(系)在中度盐渍化土壤环境下的越冬性状、生物学形状与离子含量等。[结果]苏新油系列品种(系)在盐渍化土壤上长势强,分枝多,产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参试品种;苏新油141和苏新油703根、茎和叶中K~+含量显著高于其他试验品种,苏新油141根、茎和叶中的Na~+和Cl~-含量均高于其他试验品种(系)。[结论]苏新油系列品种(系)耐盐性强,适合在盐渍化土壤上生长,尤其是苏新油141。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选适合在盐渍化土壤上种植的优质,高产,耐盐油菜品种(系).[方法]2013-2014年在江苏沿海滩涂上进行油菜品种比较试验,研究了6个油菜品种(系)在中度盐渍化土壤环境下的越冬性状、生物学形状与离子含量等.[结果]苏新油系列品种(系)在盐渍化土壤上长势强,分枝多,产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参试品种:苏新油141和苏新油703根、茎和叶中K+含量显著高于其他试验品种,苏新油141根、茎和叶中的Na+和Cl-含量均高于其他试验品种(系).[结论]苏新油系列品种(系)耐盐性强,适合在盐渍化土壤上生长,尤其是苏新油141.  相似文献   

3.
采用大田试验方法,分析种植于锑污染农田中的29个品种(系)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的生长及根、茎、叶、荚、籽粒吸收和转运锑的能力。结果表明:常香油3号的单株干质量(126.84 g)远高于其他供试油菜的,具有较明显的生长优势;油菜叶、荚、根、茎、籽粒中锑含量依次降低,叶中锑含量远高于其他器官的,是油菜中锑的主要富集部位,油菜茎、叶、荚、籽粒中锑含量与根中锑含量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籽粒锑含量与根、茎中锑含量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说明籽粒中锑主要随着油菜根和茎向上运输而不断积累;南油杂1号和米油518对锑的生物富集系数分别为1.11和0.06,分别为29个品种(系)中最高和最低的,分别属于高积累和低积累品种,它们籽粒中锑质量分数仅为0.38和0.22 mg/kg,两者均可作为锑污染土壤修复的优选油菜品种;茎到叶(TFSL)、茎到荚(TFSP)、茎到籽粒(TFSS)、根到茎(TFRS)、荚到籽粒(TFPS)、叶到荚(TFLP)、叶到籽粒(TFLS)的转运系数依次降低;籽粒锑含量与TFRS呈显著(P<0.05)正相关,与TFPS、TFLS、TFSS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与TFSP呈极显著(P<0.01)负相关,说明油菜籽粒锑含量主要决定于荚和叶中锑向籽粒的转运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适合赣北棉区种植的双低早熟油菜品种。[方法]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对不同油菜品种生物学特性、产量结构、主要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棉田套播油菜模式下油菜个体较小,株高在160.0 cm以下,茎粗2.0 cm以下,1次有效分枝少于7.0个/株,2次分枝基本没有,单株结角数较少,但套播油菜群体较大。[结论]沣油5103、浔油9号早熟性强且产量高,适宜在赣北棉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目的]验证黄芪药渣生物有机肥的肥效。[方法]以供试甘蓝型油菜为供试品种,共设7个处理,研究黄芪药渣生物有机肥对油菜长势、油菜薹产量、菜籽产量、菜籽品质等方面的影响。[结果]黄芪药渣生物有机肥对油菜长势、产量、Vc含量和品质方面的影响与其他处理差异不显著,在油菜种植中肥效达到了无机肥或市售生物有机肥的水平,同时该有机肥利于提高油菜籽品质。[结论]黄芪药渣生物有机肥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可以在农业生产中加以利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选育适合安徽省种植的早熟双低油菜新品种。[方法]以皖油14为对照,利用甘蓝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QA与恢复系R51配组,筛选出最佳组合。[结果]选育的组合天油早1号表现早熟、强优势、适应性广、高产稳产,芥酸含量0.95%,硫苷含量为27mol/g,含油量为41%;产量为3 000 kg/hm2,比对照皖油14增产10.3%;符合省区试双低油菜标准,无品质缺陷。2006年7月提交安徽省区域试验(早熟组),2011年通过安徽省审定。[结论]早熟双低油菜新品种天油早1号适合在安徽省地区作早熟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适合淮北地区种植的具有超高产潜力的小麦品种。[方法]于2006~2007和2007~2008年2个年度田间试验中分别对26个小麦供试品种的产量性状、分蘖特性、养分吸收特性及部分生理生化特性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26个小麦供试品种中,烟农19、皖麦52和周麦18是适合淮北地区种植的具有超高产(9000kg/hm2)潜力的小麦品种。对各品种的生理特性分析发现,超高产小麦品种的茎蘖数为1300万~1500万/hm2;在各生育阶段干物质积累量较其他品种多;返青前,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其他品种无显著差异,但返青后则高于其他品种;超高产小麦品种形成100kg籽粒所消耗的N和P2O5量较其他品种多,而消耗的K2O量较其他品种少。[结论]该研究为淮北地区超高产小麦品种的选育及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适合安徽区域种植的早熟双低油菜新品种。[方法]以皖油14为对照,利用甘蓝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QA与恢复系5R1163配组,筛选出最佳组合。[结果]选育的组合天油早2号早熟、强优势、适应性广、高产稳产,芥酸含量0.55%,硫苷含量28mol/g,含油量42%。产量3 030 kg/hm2,比对照皖油14增产11.3%。2007年7月提交安徽省区域试验(早熟组),2011年通过安徽省区试试验,2012年通过安徽省审定。[结论]油菜新品种天油早2号适合在安徽沿江地区作早熟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9.
种植密度对油菜重要农艺性状与收获指数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种植密度对油菜重要农艺性状与收获指数的影响。[方法]研究了2012—2014年国家(九江点)油菜区域试验7个续试品种的油菜收获指数、重要农艺性状,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对油菜收获指数、重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随着油菜种植密度的增加,全田实际干物质重与实际产量呈增加趋势,但其他性状有增有减;种植密度对2012—2014年油菜各性状有较大影响;种植方式对油菜产量有显著影响;地力、气候和田间管理措施相对均匀一致时,各品种性状差异不大。[结论]该研究为选育适宜高密度机械化种植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西藏山南引进甘蓝型油菜新品种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鉴定引种甘蓝型油菜在西藏山南地区的丰产性和适应性。[方法]从安徽国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引种12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系),以当地品种山油2号为对照,在山南扎囊县进行筛选试验,比较分析其生育期、经济性状及产量,筛选出适宜当地栽培的早熟、稳产的甘蓝型油菜品种。[结果]甘蓝型油菜品种(系)GH04、GH08、GH11生育期分别为125、129、129 d,产量分别为3 517.5、4 330.7、2 880.3 kg/hm~2,经济性状表现优异,可以在山南扎囊县较大面积推广种植。GH02生育期124 d,产量2 626.5 kg/hm~2,经济性状表现介于参试品种(系)之间,可以在山南较高海拔地区试种。[结论]引种的GH04、GH08、GH11具有良好的丰产性和适应性,对缓解西藏山南地区优质油菜短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黄秋葵苗期的盐胁迫反应及耐盐阈值进行分析。[方法]采用盆栽试验,分析不同盐分质量分数的滨海原土对黄秋葵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确定黄秋葵幼苗期耐盐鉴定指标和耐盐阈值。[结果]盐胁迫下幼苗株高、茎粗、叶片数、根长、地上和地下干物质量均受到影响,其中株高和茎粗明显下降,而叶片数所受影响最小;从土壤盐分质量分数为0.4%开始,随着盐胁迫的增加,黄秋葵幼苗的干物质量大幅下降;确定了黄秋葵苗期耐盐鉴定指标为地上干物质重,耐盐阈值为0.491%。[结论]黄秋葵耐盐性较强,适宜在轻、中度盐碱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东营市有大面积的滨海盐渍土,需筛选适宜盐渍土栽培的小麦品种.[方法]引进9个耐盐、抗逆、高产的小麦品种(系),以德抗961为对照,在全盐含量3~4 g/kg盐渍土上进行初步筛选试验.[结果]济南18号、盐鉴14品系、山融3号产量都显著高于对照德抗961,这3个品种(系),成熟期都在6月13号以前,生育期适中,不影响下茬作物播种.[结论]济南18号、盐鉴14品系、山融3号均适合在黄河三角洲轻、中度盐碱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外源施硒措施对水稻产量品质及植株硒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究土壤和叶面施硒肥对水稻产量品质及硒在稻株中分布的影响,为富硒水稻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博Ⅲ优、三香628为试验材料,采用土壤和叶面施用亚硒酸钠的不同施肥方式,分别测定两个水稻品种的产量、品质及植株中硒的含量分布特征.[结果]通过土壤和叶面施用亚硒酸钠对水稻生物量、产量及收获指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可提高水稻籽粒蛋白质含量,平均增幅分别为1.57%和2.36%,存在品种差异.经土壤和叶面施用硒肥均能显著提高水稻籽粒中的硒含量(P<0.05),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5.48和10.84倍,且采用叶面施硒时博Ⅲ优、三香628籽粒的硒含量均高于土壤施硒的方式和对照.从水稻植株各部位硒的分配比例看,采用土壤施硒,三香628中硒滞留在根中的比例高于博Ⅲ优,但三香628中硒在茎、叶、籽粒的分布比例低于博Ⅲ优;采用叶面喷施,三香628中硒滞留在叶片的比例高于博Ⅲ优,但三香628中硒在根、茎、籽粒的分布比例低于博Ⅲ优.硒在两种水稻品种的籽粒和其他部位分配比例的不同是造成籽粒硒含量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结论]通过土壤和叶面施硒肥的农艺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调控水稻籽粒硒积累,改善稻米主食区居民的硒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该研究旨在为污泥资源化利用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对污泥施用后的油菜产量指标、盐分及植株和土壤中的Hg、As和Zn3种重金属累积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结果表明,污泥用量为中用量(50g/盆)时可明显提高盆栽油菜的产量和根/冠比,当污泥用量增至大用量(100g/盆)时,污泥对盆栽油菜产量的提高效果显著降低。污泥比化肥和鸡粪更能促进油菜对N和P的吸收,但对K的吸收却不及鸡粪效果显著。污泥可增加土壤的盐分含量,且高于化肥和鸡粪,但效果不显著。污泥施用后的油菜和土壤中的Hg、As和Zn3种重金属含量与施用化肥和鸡粪相比都有所增加,其中Hg增加较明显。油菜和土壤中的Hg、As和Zn含量均符合国家相关蔬菜安全标准和土壤质量安全标准。[结论]短期内施用污泥不会造成农田土壤的二次重金属污染,但长期施用则需对Hg的含量进行监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两个耐盐性不同的荞麦品种体内Na^+分配与其耐盐性的关系。[方法]测定两个荞麦品种玲0808(盐敏感)和川养1号(耐盐)幼苗根部、茎基部和叶片Na^+含量。[结果]盐胁迫下,耐盐荞麦品种体内Na^+主要在根部和茎基部累积,盐敏感荞麦品种体内Na^+主要积累在根部。[结论]耐盐荞麦品种的限Na^+能力大于盐敏感荞麦品种,耐盐荞麦品种叶片Na^+含量较低,更耐盐。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适宜北海推广的木薯品种。[方法]以我国目前9个主要的优良木薯新品种为材料,以当地品种SC205作对照,测定其鲜薯产量、淀粉含量、淀粉产量等农艺经济性状,观察其分枝情况和薯形等生物学特性,综合评价9个木薯新品种。[结果]新选048的鲜薯产量极显著高于对照,南植199和GR891鲜薯产量极显著低于对照,其他6个品种鲜薯产量和对照差异不显著,但GR911和桂热3号的鲜薯产量较高;9个品种的淀粉含量均等于或高于对照,其中GR891和桂热5号淀粉含量最高,桂热3号、SC8、南植199和GR911的淀粉含量较高;桂热4号的淀粉产量显著低于对照,其他8个品种的淀粉产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但桂热3号、桂热5号、SC8、新选048和GR911的淀粉产量较高;新选048、南植199、GR911、桂热3号和桂热5号分枝少或不分枝,种植与收获时省工,适合密植和间套作,而SC5和SC8分枝较多;新选048和GR911薯形粗短,薯形好,适合机械化生产。[结论]新选048、GR911、桂热3号和桂热5号综合性状较好,适宜在北海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求镉(Cd2+)在茭白植株内富集和分布规律。[方法]以茭白的单季茭品种蒋墅茭和双季茭品种葑红早为试材,采用在土壤中添加Cd2+100 mg/L的胁迫处理,对Cd2+胁迫处理后7 d内茭白叶、短缩茎、根中Cd2+的积累量进行了测定。[结果]随Cd2+胁迫处理时间的增加,两品种茭白叶、短缩茎、根中Cd2+积累量均呈增加的变化趋势;Cd2+积累的量在茭白不同营养器官间表现为:根>短缩茎>叶,品种间葑红早的积累量同比均高于蒋墅茭。Cd2+胁迫处理第7天时,茭白各营养器官对其富集系数表现为:根>短缩茎>叶,品种间以葑红早高于蒋墅茭,说明葑红早对Cd2+的吸收积累能力强于蒋墅茭。[结论]Cd2+胁迫下茭白品种间各营养器官对其吸收积累的能力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油菜秸秆还田对不同水稻品种秧苗前期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通过裂区试验设计,以油菜秸秆不同还田方式为主处理,水稻品种为副处理,分析油菜秸秆不还田、覆盖还田以及翻埋还田对宜香优2115和德优4727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不同水稻品种在油菜秸秆翻埋还田处理下均表现为,秧苗前期的分蘖数、根长、叶面积指数及地上部分干重低于对照与秸秆覆盖还田;相同还田方式下,德优4727在所有观测时期的分蘖数、根长、叶面积指数及地上部分干重均高于宜香优2115。[结论]秸秆翻埋还田造成水稻僵苗,由于不同水稻品种对秸秆还田方式的响应不同,为适应机械化操作,生产上应推广适宜秸秆翻埋还田的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选择适合山西旱地种植的豇豆品种。[方法]通过多重比较和相关性分析对5个豇豆品种的株高、茎粗、复叶数、分枝数、产量及构成因子进行研究。[结果]品豇1号、中豇1号植株较其他品种矮,分枝数较多,籽粒产量优于其他品种,分别较5个品种平均产量提高29.84%、21.70%,商品性高,适合山西旱地种植。[结论]该研究可为品豇1号、中豇1号品种在山西旱地条件下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