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肃省棉花生产的自然特点和区域划分及发展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甘肃省棉花生产发展、布局演变和植棉区自然、气候特点等,按照"区域划分同一性"原则,以≥10℃活动积温、7月平均气温、无霜期为主要依据,在全国棉花生产一级区划的框架下,将甘肃省棉花生产划分为黄河流域棉区黄土高原亚区、黄河流域棉区特早熟亚区和西北内陆棉区河西走廊亚区3个二级区;中部沿黄灌区特早熟次亚区、陇东特早熟次亚区、河西走廊早熟棉次亚区和河西走廊特早熟次亚区4个3级区。通过分区评述各级区的气候、生产等特点,指出了在该区发展棉花生产的优势、不利条件和自然灾害,提出了棉花产业发展的思路:如合理规划产业布局,优化种植区域与结构;坚持集中连片,突出规模效益;坚持依靠科技创新,突出经济效益;实施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模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培训;增加和整合支农投入。  相似文献   

2.
<正> 我国北部特早熟棉区,在棉花生产上,具备着光照充足,雨量集中,昼夜温差大等优越性,并且经济产量系数较高,病虫为害较其他棉区为轻等特点。但在棉花生产上,最突出的不利因素是热量条件,≥10℃积温刚够早熟棉种生育需要,常遭早霜为害,霜后花比例较大,因此研究特早熟棉区的温度条件与棉花生长发育的关系,对本区棉花栽培技术的指导及棉区规划有重要意义。观察研究是在山西太谷山西农业大学农场进行的。太谷位于北纬37°25′,东经112°35′,海拔799.6米,年平均气温9.8℃,≥10℃积温为3666.3℃(1954—1979其中缺1959年),无霜期175天(1960—1978),属特早熟棉区。太谷县棉花生育期间各月、旬平均气温概见表1。  相似文献   

3.
一、选用优良品种 棉花要想优质,品种是基础。棉纤维的品质不仅受品种本身遗传的影响,还与气候及栽培条件密切相关。各地应根据所属棉区选择优质的棉种。特别是特早熟棉区的光热资源不足,棉花生长期的有效积温不能满足中熟品种纤维正常发育所需要的能量,因而形成了绒短、强力低、成熟度低、细度高的品质结构。因此特早熟棉区必须选用优质的特早熟棉种,才能使纤维品质符合纺织工业要求。如晋棉6号、辽棉8号等长绒品种,纤维长度达30毫米,纤维强度达到3.8-4.6克,细度达到5400-5800米/克,成熟度达到1.6-1.8。  相似文献   

4.
晋棉40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丰产、优质的棉花新品种晋棉10为母本,用抗病、早熟的品种辽101作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统选育而成的特早熟棉花新品种。2004年在山西省特早熟棉区棉花生产试验中平均折合皮棉产量832.5 kg/hm2,比对照品种晋棉37增产13.96%。经鉴定,该品种纤维品质达到国家标准,抗枯萎病,耐黄萎病。适宜在特早熟棉区春播,黄河流域棉区夏播。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辽宁棉花育种60多年的发展历程.该省现已培育了一大批特早熟棉花亲本材料和丰富的种质资源,先后选育近60个短季棉品种,推广到特早熟棉区、西北内陆棉区、黄河流域棉区,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我国棉花育种和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针对辽宁省棉花育种实际情况及地域特点,探讨了辽宁棉花育种主攻目标是:在加强优异资源收集鉴定筛选及核心亲本创新研究基础上,改善纤维品质,增加纤维类型,加大杂交棉选育力度,扩大品种适应区域.根据南北疆、黄河流域棉区生态条件及对棉花品种的需求情况,制定相应育种目标.进行异地选择、生态鉴定和生产试验,以加速辽宁棉花新品种选育与推广进程.  相似文献   

6.
为不断提高棉花单产,内地棉区一些丰产性好的中早熟棉花品种及杂交种品种不断被引入新疆南疆棉区种植,但由于该区气候条件具有特殊性,春季常有倒春寒,棉花生育期间常伴有低温、大风等天气。因此,如何协调棉花早熟与丰产之间的矛盾,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有必要研究不同熟性棉花品种特性及发育,为我团棉花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7.
棉花是我县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生产优质棉,创造高收入是棉农的主要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根据特早熟棉区的棉花生长发育规律,掌握和运用好壮苗早发促早熟的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早熟棉区盐碱地棉花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规范河北省早熟棉区盐碱地棉花生产,促进河北省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依据国家和行业标准,结合河北省早熟棉区盐碱地棉花生产实际情况,对早熟棉区盐碱地棉花栽培的基础条件、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等提出具体要求。该规程(标准编号:DB 13/T 1181—2010)对河北省早熟棉区盐碱地棉花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辽宁特早熟棉区棉铃虫发生世代研究许国庆褚茗莉田本志赵奇顾兰君赵季秋(辽宁省农科院植保所)棉铃虫(HeliothisarmigeraHübner)是棉花的一大害虫。北方棉区及特早熟棉区是棉铃虫的常发区,发生量大,危害严重。1992年棉铃虫特大发生,造成...  相似文献   

10.
特早熟抗病棉花新品种辽棉15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早熟抗病棉花新品种辽棉15号Unusualearly-ripeandAnti-diseasedNewCottonBreed-Liaomian15特早熟短季棉育种是我国自80年代初为解决北方特早熟棉区春播和黄淮海地区夏播棉花生产中出现的积温不足与高产...  相似文献   

11.
特早熟棉区棉蚜迁移规律与早期防治赵季秋,张广忠(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辽宁省水土保持研究所)棉蚜Aphisgossypii(Glorer)是棉花的重要害虫,尤其是对棉苗的危害,常常导致棉花发育迟缓,影响产量。半干旱的特早熟棉区,这一问题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2.
北疆棉区棉花引种试验初报徐建辉,王建中,刘永江(新疆农科院,乌鲁木齐,830000)刘景富,蔡世昌(新疆农科院玛纳斯试验站)(乌苏县农业局)北疆棉区属于早熟、特早熟陆地棉区,也是我国最北的棉区。每年播种面积达20X10’hm‘左右,占新疆棉花面积近三...  相似文献   

13.
该文阐述了棉花品种新陆早22号早熟、丰产、优质、抗枯萎病、耐黄萎病的特征特性及在北疆特早熟棉区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4.
张燕  赖军臣  傅玮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4,(34):12177-12179,12183
2013年北疆垦区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出现下滑,明显不如2012年.通过对宜棉区、次宜棉区棉花各生育阶段的气象条件分析及气候指标判断得出,宜棉区是低温阴雨寡照造成棉花一般延迟性冷害;次宜棉区是各生育阶段热量条件持续不足和夏季严重冷害造成棉花严重的延迟性冷害,加之两地区初霜冻均明显偏早,造成了棉花气候减产.建议今后应根据不同年份的气候波动调整品种结构和品种布局,确保棉花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棉金垦108号是新疆农垦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育成的早熟陆地棉,2013年1月通过甘肃省审定。2013-2014年在新疆早熟棉区大面积示范、推广种植,表现早熟、丰产、抗病,经济效益明显。针对早熟棉区气候特点,结合该品种特性,总结并制定了其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特早熟棉区棉花稳定增产的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疆次宜棉区位于天山北坡,准噶尔盆地西南缘、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以南,东起五家渠、西至伊犁河谷霍尔果斯,在我国的棉花区划中属特早熟棉区。该棉区春温不稳定、秋温下降快,适合棉花生长的时间较短。现根据多年植棉实践,就该棉区棉花生产的几个主要技术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7.
标记杂交抗虫棉高效种植模式与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省喀左县地处辽西半干旱低山丘陵区,年降雨400~500mm,日照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143天左右,全年日照时数为2830.3小时,年日照百分率为64%,≥10℃年有效积温在3000℃左右,有利于棉花的生长发育,是我国最北部棉区,属特早熟棉区的一部分.2001年春,我县从河北省石家庄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引进了集早熟、高产、优质、抗病虫等优点于一身的、适宜间套种的棉花新品种--标记杂交抗虫棉,在我县不同地块与小麦、花生、马铃薯等作物进行间套作栽培,初试喜获成功.经实测,亩产棉125~160kg、小麦300kg、马铃薯1000kg、花生200kg,亩纯效益在1300~1800元,为特早熟棉区棉花产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现将标记杂交抗虫棉在我地区高效种植模式与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棉花早衰现象每年都有发生,早衰常是由生态气候条件没有满足棉花正常生长发育需要,或是棉田生产管理措施没有及时落实到位等多种原因相互作用引起的.2008年河北大部分棉区多阴雨天气,而山西、陕西棉区持续的干旱少雨,由于这些不利于棉花生长发育的气候条件,在这些棉区棉花早衰现象的发生普遍严重.棉花早衰可归为生理性病害,易防难治,再好的棉花品种,如果栽培管理措施不当,都会发生早衰及相关问题.正确认识早衰现象,加强田间管理,才能获得棉花的丰收.  相似文献   

19.
不同配置方式对棉花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在大田自然生态条件下,对目前生产上采用的三种配置方式下的冠层结构及与产量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北疆特早熟棉区适期播种条件下,最适配置方式为小三膜.该配置方式下,棉花冠层结构及光合物质累积均优于其它群体,经济产量高.同时,提出适宜冠层结构的若干指标,为确定棉花高产栽培措施及建立棉花生产管理模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气候变暖使得棉花生长期间的热量资源增加,导致河北省棉花熟区范围发生变化。为了明确河北省棉花熟区的具体变化情况,根据2000~2008年河北省≥10℃积温的气象资料,对河北省的棉花熟区重新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河北省不同熟区界限均北移,中熟棉区范围明显增大,中早熟区面积减小,早熟区面积变化不大。该研究结果可为不同棉区选择合适熟性的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