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棉花花铃期的管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铃期是棉花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盛期 ,既要保证营养器官有一定的长势 ,又要满足生殖器官的养分供应 ,争取多结桃、少脱落 ,是此阶段田间管理的要点。1重施花铃肥花铃期是棉花一生中需肥量最大的时期 ,约占需氮总量的 60 %。可在初花期施标准氮肥 1 5 0~2 2 5 kg·hm-2 ,至开花结铃期再施 2 2 5 kg。对长势较弱的棉田 ,还应补施盖顶肥 ,一般施标准氮肥 75~ 1 5 0 kg。对土壤速效磷含量不足 1 0 g· kg-1的棉田 ,于开花结铃期喷施 1 %~ 2 %的过磷酸钙浸出液 ,或 30 0~ 5 0 0倍的磷酸二氢钾溶液 ,对保蕾保铃有较好的效果。生育后期易发…  相似文献   

2.
何增明 《作物研究》2002,16(1):26-27
为找出灰黄泥田早稻氮肥最佳施用量 ,降低施肥成本 ,减少水质污染 ,于 1999~ 2 0 0 1年在永州开展了不同施氮量的试验。以无氮肥区为对照 ,在每公顷施用普钙 30 0 kg,氯化钾 15 0 kg为肥底的基础上 ,分别施用尿素态纯氮 6 0 ,12 0 ,180 ,2 40 kg,以金优 40 2为试验材料。结果表明 ,每公顷施纯氮 16 5 kg,可提早分蘖 ,增加有效穗数 ,且可增加株高和穗长 ,施肥量对产量的效应方程为 y =3378.6 30 .97x - 1.15 4x2。  相似文献   

3.
棉花施用钾肥的增产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钾素是棉花需求的三大营养元素之一。一直认为碳酸盐石灰性土壤缺氮少磷富钾。但随着长期施用氮肥、增施磷肥 ,钾肥已成为限制棉花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1材料和方法1 .1试验设计。试验于 1 998~ 2 0 0 1年在山西省永济市卿头镇、蒲州镇、开张镇、栲栳镇进行。在每公顷普施氮肥 ( N) 1 5 0 kg、磷肥 ( P2 O) 1 5 0 kg基础上 ,设置钾肥 ( K2 O kg· hm-2 )试验处理为 :1 0 .0 0 (对照 ) ;2 37.5 ;375 .0 ;41 1 2 .5 ;5 1 5 0 .0。钾肥和磷肥作基肥一次施入 ,氮肥三分之一作基肥 ,三分之二追施。试验小区面积 0 .75 hm2 ,重复三次 ,随机…  相似文献   

4.
湘杂棉3号生育特性和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对湖南亚华种业有限公司抗虫杂交棉湘杂棉3号的生长发育特性和高产栽培关键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和观察,主要结果总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试验设计试验在扬州大学实验农场进行。设计不同密度和不同施氮量处理,密度设每公顷为1.60万株和2.40万株两个水平,以A1、A2表示,施氮量为每公顷225kg、345kg和465kg,以B1、B2、B3表示。按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小区面积27m2,5行区。1.2栽培技术应用情况试验于4月6日播种,5月17日移栽。氮肥施用按处理设计用量进行,移栽时施用安家肥,氮占20%,磷肥、钾肥各占50%。花铃肥分两次施用,第一次于…  相似文献   

5.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施氮时期对夏花生产量、植株地上部氮素积累运转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期累计施氮N120kg/hm~2显著增加了荚果产量,其中以基施N40kg/hm~2+苗期和花针期分别追N40kg/hm~2处理最高,但与基施N60kg/hm~2+花针期追N60kg/hm~2、基施N60kg/hm~2+苗期追N60kg/hm~2处理差异不显著。与不施氮相比,施氮提高了植株地上部氮素积累量和籽粒氮素积累量。植株地上部氮素吸收主要集中在开花下针至荚果膨大阶段,以基施N40kg/hm~2+苗期和花针期分别追N40kg/hm~2处理吸收氮最多,氮肥利用率最高,与其它4个施氮处理相比,氮肥利用率分别增加了19.41、8.83、10.66和13.2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福乐定 (安徽省庆丰化工总厂研制 ) ;施丰乐 (四川施丰乐科技产业有限公司研制 ) ;天丰素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研制 )三种叶面肥在新疆棉花上的应用效果 ,1 999年在新疆兵团农一师十三团农科站棉田进行了试验。1 试验基本情况试验地土壤有机质 1 .0 2 5% ,全氮 0 .0 63% ,速效氮 50 .44mg·kg-1,速效磷 1 5.9mg·kg-1,速效钾 1 70 .2 mg·kg-1,供试棉花品种为 89— 7。试验共设 4个处理 :A.每公顷施丰乐 90 g(分别于棉花 3叶期、6叶期、初花期、花铃期各喷施 1 5、1 5、30、30 g) ;B.每公顷福乐定 675g(分别于棉花 3叶期、6叶期…  相似文献   

7.
为完善稻棵套播小麦轻型栽培技术 ,1997~ 1999年在张湾乡和平明乡进行了 6种密度和 7种施氮量的试验。通过分析密度、施氮量与产量及穗粒结构的关系 ,初步明确淮北地区稻棵套播麦单产 6 0 0 0 kg/ hm2 的基本苗范围为 2 2 9.5 0~46 4.85万 /公顷 ,施氮量为 2 47.80~ 2 6 9.2 5 kg/ hm2。为提高群体质量 ,基本苗以 2 2 5~ 30 0万 /公顷为宜 ,施氮量以 2 2 5 .0kg/ hm2增产增收效果较好 ,比空白区增产 3133.35 kg/ hm2 ,每公顷增收 2 5 48.35元。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生育后期水分胁迫下施氮对花生产量、氮素吸收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以花育25号为材料,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通过防雨棚土柱试验研究了不同水氮处理对花生氮素吸收、分配、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在荚果充实期设置水分条件分别为充足灌水(W 0)、轻度干旱胁迫(W 1)和中度干旱胁迫(W 2),设置5个施氮(N)水平,即0kg·hm^-2(N0)、45kg·hm^-2(N1)、90kg·hm^-2(N2)、135kg·hm^-2(N3)和180kg·hm^-2(N4)。结果表明,W1N2处理下花生经济产量、全株生物量、籽仁和全株氮素积累量均达最大值。与其它氮肥处理相比,同一水分条件下适量施氮(N 2)处理增加花生产量,提高收获指数。花生各器官中来自于15N原子标记的肥料中的15N原子百分比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但增加幅度不同。正常供水和轻度干旱胁迫条件下花生植株氮肥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而中度干旱胁迫下氮肥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本试验条件下,W1N2处理(轻度干旱胁迫和施氮90 kg·hm^-2)处理下花生干物质与氮素积累量适宜,氮素向生殖器官分配比例和氮肥利用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孙运村 《中国棉花》2001,28(3):38-39
1 棉铃虫大发生的主要原因1 .1 棉花面积扩大 ,施氮量增加近几年 ,喀什地区棉花面积已经突破 2 0万公顷 ,平均每公顷施氮肥 32 4 kg,较“八五”期间增加46% ,平均每公顷皮棉超过 1 350 kg,棉铃虫已在部分县 (市 )连片发生为害。据统计 ,1 997年大发生 ,全地区发生面积 9.46万公顷 ;1 998年偏重发生 ,全地区发生面积 9.2 2万公顷 ;1 999年大发生 ,全地区发生 1 0 .87万公顷 ,给棉花生产造成一定损失 ,棉铃虫的发生已严重威胁着棉花的生产。棉花是棉铃虫的主要寄主 ,棉花面积扩大 ,农田生态环境单一 ,为棉铃虫提供了适生环境。尤其是为了提…  相似文献   

10.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苏杂3号为供试品种,设计3个水平的氮肥运筹方式,探讨不同氮肥运筹条件下穴盘育苗移栽棉花的吸肥特性。结果表明,穴盘育苗移栽棉花在每公顷施纯氮300kg、移栽肥10%、花铃肥65%、桃肥25%的运筹下成铃最多(34.5个.株-1),铃重、子棉产量最高,分别达5.36g、4642.5kg·hm-2。此氮肥运筹下植株体内N、P、K吸收较多,成熟时N、P、K吸收量分别为每公顷15.9kg、3.65kg和18.22kg。在优质铃形成期,氮、磷、钾吸收量分别为每公顷12.8kg、1.93kg和13.97kg,分别占全生育期的76.7%、52.7%和76.7%。试验还表明,产量高的处理,穴盘育苗移栽棉花盛铃期至盛絮期均保持较高的磷、钾吸收比例,盛铃期氮、磷、钾的吸收比例为1∶0.24∶1.12。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农花5号为试材,在施氮肥总量一致的条件下,设3个不同施用时期处理:基施氮肥135 kg·hm-2(T1)、基施氮肥67.5 kg·hm-2+苗期追肥67.5 kg·hm-2(T2)、基施氮肥45 kg·hm-2+苗期和开花下针期分别追肥45 kg·hm-2(T3)、以不施氮肥CK为对照,研究氮肥后移对花生叶片氮代谢相关酶活性、氮素积累量与利用效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时期处理下,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和氮素积累量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但活性和含量的高低因施氮时期的不同发生变化。T3处理能显著提高花生生育后期叶片的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酸脱氢酶的活性;花生生育后期植株总氮素积累量、根系和荚果氮素积累量以T3处理最高,但各施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亦以T3处理最高,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T3处理产量最高,为5361.11 kg·hm-2,比CK、T1和T2处理分别增产20.79%、...  相似文献   

12.
棉花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吸收多种营养元素,一旦某种元素缺乏,就会通过植株的外部形态表现出相应的缺素症状。生产上多以此作为诊断缺素和采取补救措施的依据。1缺氧症每形成100kg皮棉,需要吸收N15kg。缺氮时,棉花生长受到抑,植株矮小萎缩,叶柄变短,叶薄而小,叶片黄绿色,继而变为黄红色,最后呈褐色;果枝数明显减少,开花结铃少,且常局限在最下部果枝的第一节上;棉株易早衰。补救措施:前期缺氮,每公顷用60—225kg尿素(一般苗期缺氮,施37.5—60kg,蕾期缺氮施460—75kg,花铃期缺氮施150—225kg)开沟追施;后期缺氮,…  相似文献   

13.
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2005年)和2因素3水平随机区组设计(2006年),以滇杂31、滇杂32、滇杂35为试验材料,以品种、秧龄、施氮量、施氮方法和栽插密度为试验因素(研究内容),对滇型杂交粳稻高产栽培技术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品种、施氮量、秧龄、密度4个因素不同水平之间的产量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不同施氮方法之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各因素对滇型杂交粳稻产量影响大小排序是施氮量>秧龄>品种>施氮方法,秧龄与密度交互效应>秧龄>密度.各因素对滇型杂交粳稻产量的影响主要通过改变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来实现,对结实率影响较小,除品种因素外,施氮量、秧龄对千粒重会产生一定影响.提出滇型杂交粳稻高产栽培技术:适期播种,培育适龄壮秧,适宜秧龄35~40 d;每公顷施纯氮270 kg,氮肥宜重底早追;每公顷栽30万穴,每穴插1~2个基本苗.  相似文献   

14.
以花生品种粤油256为供试材料,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设置9个处理:不施氮肥(N_0)、50%施氮量(N50)、75%施氮量(N75)、100%施氮量(N100,即当地习惯施氮量135kg·hm~(-2))、125%施氮量(N_(125))、150%施氮量(N_(150))、50%施氮量+接种根瘤菌(N50+RI)、75%施氮量+接种根瘤菌(N75+RI)、100%施氮量+接种根瘤菌(N_(100)+RI),研究了施氮和接种根瘤菌对南方红壤旱地花生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施氮会促进花生生长,过量施氮会产生不利影响。单施氮肥的增产效果有限,增产幅度在9.8%~13.5%之间。施氮配合接种根瘤菌比相对应的单施氮肥处理增产0.7%~11.7%,当氮肥施用不足时(N50)接种根瘤菌的效果不明显,仅增产0.7%;氮肥施用适量时(N_(75)和N_(100))接种根瘤菌增产效果明显,分别增产11.4%和11.7%。本试验条件下以N75+RI处理,即施氮101.25kg·hm~(-2)配合接种根瘤菌的效果最佳,产量达到5 169.1kg·hm~(-2),比对照(N0)增产26.1%,还明显提高了花生各器官的含氮量、吸氮量、氮肥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施氮配合接种根瘤菌是提高我国南方红壤旱地花生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本研究可为该区域花生的高产高效种植、科学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适合华北农田冬小麦生产的水肥调控模式,2006-2008年在北京昌平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设置有机肥、氮肥、磷肥、钾肥和灌水5因子(每个因子4水平),形成16个水肥组合,探讨了冬小麦生长、产量及土壤水分的水肥调控效应。结果表明,适量补水和施肥增加了土壤贮水量,提高了小麦抗旱能力和产量。在水肥因素中,氮肥是小麦增产的关键。当施氮量在150kg·hm-2以下,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当施氮量超过225kg·hm-2时,产量反而随之降低。每公顷灌水1 500~2 250m3较为适合小麦生长和产量形成。多灌水会使水分下移,根层土壤水分降低;少灌水会影响肥效,产量低。在平水年份,每公顷施有机肥3 000kg、氮肥(N)150kg、磷肥(P2O5)150kg和钾肥(K2O)225kg及灌水2 250m3适宜高肥力土壤冬小麦生长。  相似文献   

16.
棉花浇施氨基酸肥水溶液试验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公顷用“龙灯牌”氨基酸水溶肥料22.5kg对水6750kg,分别在棉花蕾期浇施1次、花铃期浇施2次,可显著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译文文摘     
9301 春季施肥的淋溶和甜菜的氮需要量——Shepherd M.A.,Committee Paper SugarBeet Resarch and Education Committee,1991,2527,20pp.在英国的Gleadthorpe地区做一次甜菜的氮素试验,包括两部分:氮反应曲线和氮淋溶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后者是撤施追施主氮肥后,在选择的小区中,通过灌溉系统,应用过多的水来完成淋溶.计算了排水50mm和100mm对各处理的作用.淋溶处理完成后,取土壤样品和作物样品,尽管不可能判定是否由于淋溶,反硝化作用,还是这些的综合作用,而显示出氮的损失.氮肥反应曲线系最佳施氮量120kg/ha作出的典型形状。每公顷施用超过150kg氮时,产糖量下降.过多用水,产糖量下降,证实了第一年试验结果.当每公顷用120kg氮,其产量顺序为:没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适用于灌区胡麻高产优质生产的密度和氮肥施用量,以内亚9号为材料,于2017和2018年连续两年进行田间试验,分析播种密度与氮对胡麻籽粒木酚素及脂肪酸组分含量及其产量的影响.播种密度分别为3.0×106、6.0×106和9.0×106粒每公顷,现蕾前结合灌水进行的氮肥追施量分别为每公顷0、16、32和48 kg氮....  相似文献   

19.
两系杂交中籼皖稻93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播种期、秧龄、栽插密度和施氮量 4个方面对皖稻 93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该组合在长江中下游单季稻区种植 ,宜 4月下旬播种 ,6月上、中旬移栽 ,秧龄 5 0d左右 ,每公顷秧田播种量 15 0kg左右 ;适宜栽插密度为 15 .0cm× 2 5 .0cm或 15 .0cm× (3 3 .3 + 16.7)cm ,每穴栽 3~ 4苗 ;中等肥力田块 ,本田每公顷施基肥 (纯氮 ) 13 5 .0kg ,保花肥 (纯氮 ) 5 2 .5kg ,肥力较差的田块可根据叶色每公顷另酌施返青肥或促花肥 (纯氮 ) 3 4.5kg ,后期叶色偏淡田块每公顷另酌施始穗肥 (纯氮 ) 3 4.5kg左右 ,N、P、K比例约为 1.0∶0 .4∶1.0。  相似文献   

20.
对杂交早稻T78优2155进行施氮量试验,结果表明:提高施氮量有利于促进分蘖,茎蘖数多,有效穗数也多;植株含氮量、每公顷吸氮量、百千克稻谷吸氮量都与施氮量呈线性正相关,稻谷产量与植株含氮量、每公顷吸氮量、百千克稻谷吸氮量均呈开口向下抛物线型关系,植株含氮量、吸氮量、百千克稻谷吸氮量偏低或过高均不利高产;干物质积累量、稻谷产量与施氮量都呈抛物线型关系,施氮量不足或偏高都不利于物质积累和水稻的高产;稻谷产量与干物质积累量也呈开口向下抛物线型关系,干物质过高也不利高产;氮肥当季利用率与施氮量呈抛物线型关系,施氮量不足或过高,均会降低氮肥利用率;杂交早稻T78优2155高产、高效、高氮肥利用率的适宜施氮量为每公顷纯氮160 kg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