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本试验从15只处于发情前期母犬中随机选取6只母犬,检测其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素(FSH)和孕酮(P4)3种激素,实现对母犬发情期连续的监测过程。采用静脉采血,抗凝低温离心后分别测定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素(FSH)、孕酮(P4)的含量,促黄体生成素采用人促黄体生成激素放射免疫分析药盒的方法测定,促卵泡素采用人促滤泡激素放射免疫分析药盒的方法测定,孕酮采用孕酮放射免疫分析药盒的方法测定。测定结果显示:母犬发情期的促黄体生成素的变化范围为5.16~6.82 ng/mL(除峰值外),其峰值平均值是116.71ng/mL;母犬发情期的促卵泡素的变化范围为3.18~4.78 ng/mL(除峰值外),其峰值平均值是43.56 ng/mL;母犬发情期的孕酮的变化范围为0.199 1~8.506 3 ng/mL,其峰值平均值是8.506 3 ng/mL。母犬在发情时,可出现LH释放波,并在LH开始释放后24 h内或开始发情的1~2 d内排卵。  相似文献   

2.
孕酮测定法可用于奶牛发情鉴定和早期妊娠诊断。孕酮是黄体所产生的一种激素。黄体是从卵巢上滤泡破裂和释放卵子的部位发育起来的组织。孕酮分泌进入血液,随后进入牛奶,奶孕酮在发情后约4天开始增加,并维持较高浓度直至发情后17—18天,于性周期末由于黄体退化而下降。近十年来应用“放射免疫法“(Radioimmunoassay,RIA)测定奶孕酮浓度。这种方法需要精密仪器设备和放射性化合物,只能在试验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探明水牛唾液生殖激素、唾液结晶和卵泡发育变化的规律。应用ELISA试剂盒测定水牛唾液和血清中的生殖激素,制作唾液结晶,并分析生殖激素和唾液结晶与卵泡变化的关系。运用唾液结晶法、直肠检查法、唾液结晶+B超法、直肠检查+B超法4种方法在生产中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水牛发情当天唾液雌激素(E2)的水平为233.51 pg/mL,达到一个峰值,随后开始缓慢降低。水牛唾液中孕激素(P4)水平在发情前2 d达到16.17 ng/mL,发情当天降到8.91 ng/mL。促卵泡素(FSH)在水牛发情前2 d逐渐下降,从37.91 ng/mL降到34.64 ng/mL,但在发情2 d后逐渐升高,达到61.20 ng/mL。促黄体素(LH)在发情前1 d逐渐下降,从5.15 ng/mL降至发情当天4.12 ng/mL,但在发情1 d后升至5.77 ng/mL。B超监测卵巢卵泡从发情前2 d迅速生长,到发情当天达到20 mm大小,直到破裂排卵卵泡的大小变化不显著。排卵后形成黄体,黄体期一直维持到下次发情前4 d左右,期间在发情后14~17 d的黄体最大,与水牛唾液中LH分泌峰一致。唾液结晶+B超鉴定方法判定的发情率最高(86.67%),与其他几种方法比较差异显著(P<0.05);妊娠诊断结果也表明,唾液结晶+B超鉴定方法判定的妊娠率(61.53%)显著高于直肠检查法、唾液结晶法和直肠检查+B超法3种方法鉴定的结果(P<0.05)。综上所述,卵巢上卵泡的发育与唾液中生殖激素的浓度显著相关,发情当天唾液结晶呈现典型的树枝状,唾液结晶+B超法的发情鉴定准确率最高。  相似文献   

4.
山羊超排过程中主要生殖激素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将试验羊按年龄和体重配对分成2组(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羊超排后在发情配种时注射促黄体素(LH)80U,发情配种后3d,开始以3d6次法注射孕酮(P4)6mL。对照组不注射LH和P4。在同期发情、超数排卵和配种后的不同生理阶段分别进行颈静脉采血,分离血清,然后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血清中促黄体素、促卵泡素(FSH)、雌二醇(E2)、孕酮的含量。在发情配种后6d,采用手术法冲胚。采胚结果表明试验组获胚数、可用胚数、卵泡数、黄体数等各项指标和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升高的趋势,但统计学上差异不显著。对激素分析结果表明注射外源LH和P后相应的血液中激素水平升高,说明超排过程中注射LH和P对提高超排效果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超数排卵(超排)的目的是获得最大数量的可移植胚胎,在传统的超排方案中,处理于发情周期的中期(排卵后8 ̄12天,等于发情后9 ̄13天),奶牛在超排前,需要通过直肠检查卵巢黄体的质量好坏才能确定是否选用。其一是增加了劳动强度;其二是一部分牛因排卵后没能形成好的黄体而未被利用,而且超排处理一般在产后60天进行,重复超排间隔时间延长到2个月、甚至半年以上,严重影响了高产奶牛的利用率,减少了可移植胚胎的数量。目前,我们采用通过控制卵泡波同期化方法,在奶牛发情后的任意1天,在不做发情检测的情况下,在供体牛阴道内放置CIDR(孕酮阴道硅胶…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孕酮免疫生物传感器的临床应用效果,本试验对7头妊娠奶牛,8头产后发情奶牛和18头乏情奶牛的血浆雌二醇、促黄体素、促卵泡素和孕酮浓度进行了检测,同时应用的孕酮免疫生物传感器进行了乳汁孕酮检测。结果显示,孕酮免疫生物传感器检测的乳汁孕酮水平与ELISA检测血浆孕酮含量之间呈正相关。该优化的生物传感器检测奶牛妊娠的孕酮浓度范围为10~15 ng/mL,发情的孕酮浓度范围为4~10 ng/mL;持久黄体的孕酮浓度范围为10~16 ng/mL,卵巢静止的孕酮浓度范围为3~7 ng/mL,黄体囊肿的孕酮浓度范围为12~18 ng/mL。表明该孕酮免疫生物传感器能有效的检测奶牛妊娠、发情和繁殖障碍疾病的乳汁孕酮水平。  相似文献   

7.
医学实践中关于激光穴位照射方面的研究已有十几年的历史。但应用激光穴位照射治疗家畜卵巢机能障碍性不孕症方面,国外尚未见报道。国内虽已见于报道,但仍在探索之中。 本试验用氦氖激光(波长6328埃;功率30毫瓦)对奶牛阴蒂、交巢、阴俞三穴分组进行照射并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显示:激光穴位照射对奶牛持久黄体和卵泡囊肿有很好的疗效。同时还观察到其疗效是有穴位差异的。此外,从分析疗效出现的时间分布中还见到:在第二个疗程中出现疗效的例数最多。 对受试牛的奶样中孕酮含量进行放射免疫测定结果显示:一、持久黄体牛在照射前其乳中孕酮处于高水平。经激光照射后,除阴俞穴组不明显外,阴蒂、交巢二组均有较大幅度下降。表现发情的牛只在发情后的几天内乳中孕酮水平又开始上升。 二、卵泡囊肿牛在照射前乳中孕酮含量处于较低水平。经照射后,表现发情的牛只乳中孕酮含量在发情后的几天内也开始上升。 以上孕酮测定结果与临床直肠检查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8.
发情鉴定是动物繁殖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环节,在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等动物繁殖中占有重要地位.发情鉴定的方法有激素和特异酶测定法、外观观察法、试情法、阴道检查法、电测法、直肠检测法等,其中外观观察法是发情鉴定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通常与阴道检查法并用.  相似文献   

9.
CUE-MATE诱导新疆褐牛同期发情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了探索新疆褐牛同期发情处理的有效时间段和最佳处理方法.[方法]采用CUE-MATE孕酮栓+PGF2α法进行新疆褐牛同期发情试验,[结果]表明:同期发情主要集中在取栓后的2 d,平均发情率为72.5%,情期受胎率为66.7%;3月的同期发情率显著高于5月和7月(P<0.05),达到90.8%,但情期受胎率低于5月和7月,为61.0%,差异不显著(P>0.05);母牛卵巢上以有黄体的同期发情率最高,达到95.3%,其次是有卵泡的,无黄体、卵泡的最低,三者差异显著(P<0.05);有卵泡的情期受胎率略高于有黄体的,差异不显著(P>0.05),无黄体、卵泡的同期发情率和受胎率都最低,差异显著(P<0.05);育成牛的同期发情率略高于经产牛,为92%,差异不显著(P>0.05);育成牛的情期受胎率显著高于经产牛(P<0.05),为73.9%.[结论]环境温度、营养水平及母牛卵巢上有无黄体、卵泡影响发情率的高低,CUE-MATE孕酮栓+PGF2α法可用于诱导新疆褐牛的同期发情.  相似文献   

10.
唐胤 《兽医导刊》2016,(5):79-82
正B超技术成为兽医诊断技术成为广泛用于医学疾病的活体诊断方法,为动物妊娠和诊断提供了良好的、稳定的、安全的、快速的理论和指导。B超声波影像诊断技术在监测卵巢卵泡发育并进行卵泡计数、同期发情、超排预测、超排反应等控制技术,进行早期妊娠诊断(估测多胎妊娠、测定卵泡、黄体及胎儿的大小)、早期胎儿的性别鉴定、检测胚胎生长发育、检测胚胎死亡、观察子宫疾病和活体采卵方面有着  相似文献   

11.
1孕酮及孕激素 与牛和其他家畜的发情调控一样,猪的发情调控可以采用打断或者延长正常发情周期的一些药物,这些药物可以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的释放而延迟发情,也可以引起黄体的提早退化。采用这些药物4-8天后可出现卵泡发育及发情。孕酮及合成孕激素是最常用的抑制卵巢活动的药物,如果药物剂量准确,则可以获得较高的受胎率。  相似文献   

12.
应用生殖激素治疗母牛持久性黄体、卵巢囊肿、卵巢静止等繁殖障碍性疾病,可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1持久性黄体是指母牛性周期后卵巢上黄体超过20~30 d不消退。病因为孕酮分泌过高,抑制卵泡发育而使母牛不发情。主要表现为:性周期停止,外阴紧缩,阴蒂、阴道、阴唇黏膜苍白干燥。直肠检查:卵巢质地稍硬,黄体不规则,不饱满。有时于同侧或对侧卵巢出现一个或数个绿豆大或黄豆大小的,处于静止或萎缩状态的发育卵泡。子宫松软下垂,子宫角不对称,触之无收缩反应。治疗:用氯前列烯醇一次肌肉注射0.4 mg,3 d左右即可出现发情表现。若气温低于10 …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初步研究了超排处理开始时卵巢上卵泡的存在对超排效果的影响。据直肠检查结果将超排供体奶牛分为两组:A组卵巢上只有黄体存在,B组卵巢上不仅有黄体存在而且有卵泡存在。经超排处理后,A组供体中2头无发情表现;B组有6头无发情表现;B组供体的不发情率27.3%(6/22)显著高于A组6.3%(2/32)(P〈0.05)。两组供体在平均获卵数和平均获得用胚数二指标上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4.
肉牛异常黄体疾病包括持久黄体(Persistent Corpus Luteum)、黄体化囊肿(Luteinizing Cyst)、囊肿黄体(Corpus Luteum Cyst),囊肿黄体不一定是病态,是卵泡排卵后黄体化不足,黄体内形成空腔并积聚液体而成,通常情况,黄体囊肿指黄体化囊肿.无论是哪一种异常黄体,其功能与妊娠黄体和发情周期黄体没有区别,均能分泌孕酮,抑制卵泡的发育,使发情周期停滞,肉牛异常黄体疾病最为主要的症状是不发情.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应用经穴皮肤具有相对低电阻特性,并与相应脏腑机能密切相关这一原理而研制的XXH-ⅡA型经穴诊断治疗仪,通过相关经穴低阻敏感点,对发情母畜性周期(即卵泡发育过程)及其生理机能状态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59例发情马、驴,随着卵泡不断发育、成熟至排卵前的不同阶段,肾角穴阻抗失衡百分率呈现规律性的递增,而雁翅穴却呈规律性的递减。这种变化趋势恰与生殖内分泌激素雌二醇、孕酮含量变化相一致,印肾角穴与雌二醇,雁翅穴与孕酮含量变化相吻合。通过对卵泡发育正常、卵泡发育迟缓、卵泡囊肿等马、驴相关经穴敏感点脉冲电刺激,所得结果更进一步证实了经穴与生殖内分泌激素之间的内在关系,这将为经穴与生殖生理、繁殖育种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 家兔是诱发排卵的动物,发情母兔经交配刺激后,脑下垂体前叶释放促黄体生成素(LH),从而引起卵巢排卵。因此,在家兔人工受精前用激素促使母兔卵泡发育和排卵,就可以不经公兔爬跨而使母兔受胎。 我们应用国产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和促卵泡刺激素(FSH),作为促使卵泡发育和发情的药物;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促黄体生成素(LH),作为促使卵巢排卵的药物,诱导家兔同期发情和提高受胎率。  相似文献   

17.
用B超断层扫描装置通过直肠观察马、卵泡发育和黄体形成过程,发现排卵前7d到排卵前1d,马的最大卵泡发育与时间在致呈线性增长。在发情期、马、驴有多个卵泡发育?而且卵泡发育与气温变化有关。部分马、驴排卵后,观察到了血体与黄体的图像。  相似文献   

18.
奶牛由于饲养管理、营养疾病等因素均可引起卵巢机能减退,以致黄体不能按时消退而形成持久黄体.由于黄体的持久存在,分泌孕酮而抑制卵泡发育,使发情周期停止而引起不育.我场存栏黑白花奶牛450头,几年来因患持久黄体造成奶牛不孕占不孕牛总数的37.3%,尤以高产甚多,严重影响奶牛的正常繁殖和产奶量.笔者于1990-1992年试用新型兽用氯前列烯醇治疗奶牛持久黄体78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一、材料与方法1、药物:氯前列烯醇(ICI80996)系新型兽用前列腺素F_2a的类似物,由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制,每支2毫升药液含ICI80996 0.2毫克,批号98032、91081、920708.2、供试牛:选用中加项目奶牛场78头产后2月不发情的黑白花奶牛(平均胎次2.3),经直肠检查确诊患有持久黄体.  相似文献   

19.
持久黄体和卵巢囊肿是严重影响奶牛生产的繁殖疾病,导致母牛不发情,影响养牛的经济效益。1持久黄体持久黄体是指奶牛发情或分娩后,卵巢上黄体长期不消退,持续分泌孕酮,抑制卵泡发育和发情。直肠检查,表现为黄体侧卵巢较大,黄体突出于卵巢表面,呈蘑菇状,较卵巢实质硬,但有弹性;子宫松弛下垂,较粗大,触诊无收缩反应。发病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是饲养管理方面原因,由于营养和运动不足,而泌乳量较高,造成体质下降,性机能减退;二是由于子宫内膜炎、子宫积脓、胎衣滞留等影响前列腺素的合成和分泌。治疗可采取肌肉注射氯前列烯醇0.4~0.6毫克,…  相似文献   

20.
对12例超排供体母牛固体干奶样孕酮含量进行了放射免疫分析,研究了其与超排效果间的关系。结果指出:(1) 孕酮水平变化规律正常者,超排有效率达100%。即超排前孕酮值>12、超排期发情<10、采卵期>40ng/ml者,其黄体数均>4并获可用胚胎。(2) 超排采卵后注射PGF2α,虽孕酮有下降趋势,但未降低至发情的水平,在有效期内均未出现发情。关于缩短超排后供体的发情期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