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潘阳 《绿色科技》2020,(3):81-82
指出了随着公众对圈养野生动物及其栖息环境关注的日益提升,动物园管理人员越来越认识到环境丰容不仅在动物园野生动物的迁地保护、自然习性的保持、正常行为的表达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而且通过近年来很多研究发现,动物园环境丰容对野生动物福利的提升、野生动物心理的影响也颇大,更对动物园的生态化建设至关重要。基于此,针对动物园环境丰容及相关方法进行了探讨,以期为进一步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圈养麝鼠的蛔虫病李雁冰关国生毕艳丽(黑龙江省野生动物研究所)蛔虫病是由蛔虫寄生在动物肠道内而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此病在猪、鸡、兔及人中均有发生,属常见病。1986年姜昌付曾报道了多种野生动物患有蛔虫病,但有关圈养麝鼠的蛔虫病至今尚未见报道。现将黑龙江...  相似文献   

3.
《绿色天府》2020,(2):16-18
一、切实加强对竹鼠、獾等可能携带新型冠状病毒的陆生野生动物饲养、繁育场所的封控隔离,严禁对外扩散,禁止转运贩卖。二、切实加强人工繁育野生动物场所监管,加大抽查力度,督促提高消毒防疫频次,及时发现野生动物异常情况,快速科学处置。三、督促指导涉及野生动物展演的主题公园、动物园、萌宠园、亲子乐园等单位落实管理责任,加大消毒防疫频次。四、切实加强野生动物栖息地野外巡护监测,发现野生动物尸体要及时进行深埋等无害化处理。五、切实加强野生动物野外种群和人工圈养种群的疫源疫病监测,各监测站点要及时、如实上报监测信息。  相似文献   

4.
野生动物从自然环境到动物园聚居,存在着许多不利因素,主要是:1.地理、气候的差异。动物从野生到圈养需要一个较长的适应过程,能否经受这一考验,便是能否在动物园落户的先决条件。2.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使野生动物的生活规律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运动量的剧减引起了生理上的变化甚至病变。3.在大自然中自由采食维持机体所需的食物在圈养条件下受到了局限。  相似文献   

5.
该文探讨了“野生动物研究法”课程在野生动物保护利用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体系中的作用。依据对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调研,对研究生科研能力训练的课程设置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国内院校普遍存在着轻视研究法课程的现象。通过教学改革立项研究,探索了以农学统考为背景的硕士研究生掌握野生动物科研技能的训练内容,提出了保证野生动物保护利用学科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建议,应将以实践活动为主体的“野生动物研究法”课程设置为必修课。  相似文献   

6.
城市动物园是城市功能的一部分,其既具备普通公园的一般属性,又有动物园的特殊性。以昆明动物园管理实践中对园内植物养护与野生动物饲养管理相结合方面进行的尝试和摸索为例,分析动物园园林植物的特殊用途,探讨二者相辅相承的结合,为进一步提升园林植物与圈养条件下野生动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提高园林景观与野生动物饲养管理水平,更好地展示现代城市动物园的功能和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从圈养概况、种群数量、生命周期和繁殖性能以及科学宣传教育几方面阐述我国圈养长臂猿现状。现阶段我国圈养长臂猿尚存在分类不彻底,种群调查不全面,繁殖配对不足,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不全等问题,为此提出加强物种鉴定和种群资源调查工作,普及公众教育,发展联合繁育,提高圈养长臂猿科学研究水平等对策。并就保护圈养种群基因多样性、野化训练和重引入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圈养梅花鹿的人工饲养和繁殖的经验进行了总结,阐述了梅花鹿在南方地区圈养条件下的笼舍设置、饲料配比、日常管理等饲养繁殖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动物饲养属于野生动物园管理事务中相当关键的一个环节,针对不同野生动物的饲养管理而言,需在充分认知动物营养需求及食物配比的前提下开展科学饲养,以促使动物能健康生长、繁殖。以亚洲象为圈养饲养管理的研究对象,分析了其摄取营养相应影响因素,探讨了饲养过程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并归纳得出了提升圈养亚洲象饲养管理质量的具体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为了满足大熊猫保护管理的需要,国家林业局于2011—2014年开展了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调查涉及了野生种群、栖息地、同域野生动物、干扰状况、社会经济、保护管理和圈养种群七大方面内容,获得了全面的大熊猫现状信息。介绍了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的技术方案,展示了主要调查成果,分析了第三次调查以来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1.
野生动物及其产品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交易,由此引发的偷猎一直是物种保护的主要威胁。现有的干预措施和执法不能完全规避由此造成的物种濒危和灭绝,有专家提出人工繁育可以减轻野生种群压力。基于本文研究发现,只有符合以下条件和标准,野生动物人工养殖才能有益于物种保护:1)合法产品成为替代品且消费者对野生动物没有偏好;2)满足大部分需求且需求不会增加;3)合法产品更具成本效益,以打击黑市价格;4)野生动物养殖不依赖野生种群进行补给;5)没有非法产品混入合法商业贸易。很多野生动物难以满足以上全部条件和标准,因此人工养殖和贸易可能对物种保护产生相反效果。然而,对于某些能够全面满足以上条件的物种,人工繁育可视为种群保护的有力工具。对于这些物种,未来的研究应侧重于合法产品对市场动态的影响、有效执法以及能够区分人工繁殖和野生捕获物种的取证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现状与产业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北省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产业长期处于全国中等偏下水平,为加快这一产业发展,笔者对湖北省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产业发展状况开展了调查,基本摸清了产业发展现状,在认真分析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就如何发挥地域优势,发展壮大湖北省野生动物产业提出了科学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成效评价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野生动物保护对于自然保护区尤其是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来说是其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野生动物的保护成效是自然保护区保护功能和作用是否得到有效发挥的衡量标准之一。文中从野生动物的种类、种群数量、种群生存力、分布格局以及栖息地适宜性等方面总结了野生动物保护成效评价研究, 提出几种野生动物保护成效评价研究的可能途径和方法, 对野生动物保护成效评价研究进行了初步展望, 以期为今后野生动物保护成效研究提供理论和技术上的支持, 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提供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Weyerhaeuser chose to become a partner of the Prince Albert Model Forest primarily for two reasons: to strengthen relationships with other forest stakeholders, most notably the Montreal Lake Cree Nation, and to create in the Model Forest an accurate database about Saskatchewan forests.

Both of these goals have been and continue to be realized. Montreal Lake and other forest users have participated in projects with Weyerhaeuser. The company provides technical training and jobs to First Nations people. Weyerhaeuser has also begun to incorporate some research results into its operations as a means of addressing environmental impacts on biodiversity and wildlife habitat.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现有野生动物人工繁育企业约1500家,分布在11个市89个县(市、区),年产值约50亿元;经营类型主要可分为食药用性、皮毛用、观赏性与实验性。本文分析了发展形势及发展问题,当前野生动物人工繁育主要存在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野生动物种群退化,缺乏科技支撑和技术培训,标准化人工繁育体系不完善,以及人工繁育法律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基于存在的这些问题提出了完善野生动物保护法律制度,促进野生动物产业可持续经营,推广科学驯养繁育及产品深加工技术,以及探索野生动物多元化经营模式等对策,旨在为浙江野生动物人工繁育产业管理、规划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我国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动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志华  蒋志刚 《林业科学》2004,40(5):151-156
搜集整理了我国 1982— 2 0 0 1年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的进出口数据 ,在此基础上对受管制物种数量、贸易国家数量、动植物来源、贸易目的构成等参数的变化动态进行分析。分析表明中国正在从一个野生动植物出口型国家转变为进口型国家 ;受管制物种的数量从 80年代的不足 10 0种增加到现在的 5 0 0种以上 ,显示 1991年以来实行的一系列管理法规和 1998年实行的新版《进出口野生动植物种商品目录》 ,对加强植物的进出口管理和进口物种的管理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贸易国家数量从 10个左右增加到 5 0个以上 ,许可证主要被用于商业性贸易目的 ,表明贸易活动日趋活跃 ;目前我国的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中仍有许多贸易物种基本为野生来源 ,对野生种群构成巨大压力。提出了加强《进出口野生动植物种商品目录》的法律地位 ,加强对狩猎和采集活动管理 ,鼓励人工繁殖和培植野生动植物 ,适当监督和控制动植物进口数量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整理云南省27家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机构2014—2017年期间的相关信息。关注焦点集中于业务范围、类型、运作经费、救护设施和救护人员等反映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机构性质和救护能力的属性,以及体现机构成绩和救护倾向的野生动物收容、放归野外、康复饲养和调配移送数量等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数据。采用WPS表格进行统计分析,以TTEST进行相关性检验,对全省各收容救护机构属性与机构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能力欠缺,各级财政的经费投入不足,存在不科学放归的可能,野生动物收容救护需求量大与收容救护资源有限的矛盾突出,个别机构存在收容救护意愿薄弱现象,收容救护机构的主营业务和救护能力是收容救护工作的主要驱动力。提出加大经费投入,设置收容救护人员编制,规范收容救护行为,提高收容救护技术水平,多渠道高效处置康复饲养野生动物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野生动物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科学把握人与野生动物的和谐关系,构建人与野生动物共存的新秩序。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作为目前我国缓解人兽冲突的重要经济手段日益引起公众关注,文中基于对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制度利益相关者的分析,包括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和利益主体之间存在的矛盾以及权利与义务,指出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制度具有财政资金利用效率提升、肇事补偿工作专业高效、肇事损失赔偿标准提高等优势,但在制度运行、监督管理、实施效果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从政府、保险公司、群众3个利益主体角度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制度机制,提高业务水平、注重人才培养,增强生态保护、提高保险意识的建议,以期为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的普及和发展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文中基于河北省廊坊市、衡水市、邯郸市和邢台市16县567户样本农户调研数据,从林农技术培训的内容、形式、时间和地点等方面进行供给和需求对比,结果发现当前林农技术培训存在较为严重的供需失衡问题;进一步从林农技术培训管理体制、政府对林农技术培训的投入、林农参与技术培训意识、培训内容及形式与林农需求匹配度等方面探寻导致林农技术培训供需不平衡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建立健全林农技术培训管理机制、加大林农技术培训扶持力度、提高林农自身素质和能力、创新林农技术培训模式、激发培训主体活力。  相似文献   

20.
通过红外相机监测可以获得海量的野生动物影像数据。然而,许多自然保护地在红外相机数据管理方面依旧面临红外数据海量、存储方式原始、缺乏数据技术、数据挖掘空白等困境。如何科学存储和管理海量的红外相机影像数据,专业高效完成数据鉴定和科学分析并运用于管理和科研,已成为红外相机监测工作中的重大难题。基于以上问题,利用四川自然保护红外相机数据管理信息化平台(Sichuan Nature Conservation Infrared Camera Data Management System,CDMS)能有效解决该问题。CDMS的研发设计上兼顾广大自然保护地的使用需求,同时吸纳不同数据库和数据信息平台的功能优点。目前CDMS的设计定位为主要针对四川省各类型自然保护地的交互式使用,集成了红外相机影像数据的规范存储、科学管理、智能查询、生态分析和可视化展示等功能,旨在促进野生动物红外相机影像素材转化为有效数据,实现数据的高效分析和深度挖掘,为野生动物研究、保护与管理、科普宣教等提供重要的技术与管理支撑。本文对CDMS的功能模块、主要构成、特点与优势、应用成效以及数据服务体系等做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