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不同球孢白僵菌菌株对星天牛幼虫的致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可用于星天牛生物防治的高致病力菌株,测定了8株球孢白僵菌菌株(Bb Ma A-01、Bb MQ-04、Bb MQ-07、Bb QZ-01、Bb QZ-02、Bb YXTR-03、Bb TK-02、Bb XJ-11)的生长速度和产孢量及其对星天牛幼虫的致病力。结果表明:不同球孢白僵菌菌株的生长速度、产孢量和对星天牛幼虫致病力差异十分显著。采用浸渍法接种15 d后,不同球孢白僵菌菌株对星天牛幼虫累计致死率(幼虫死亡率)在70%~100%之间,其中Bb XJ-11、Bb QZ-02菌株对幼虫的累计死亡率最高,均达100%;且接种后星天牛幼虫的僵虫率(感染率)也分别高达90%、80%;致死中时(LT50)较短,分别为5.38 d、5.83d。研究结果表明Bb XJ-11、Bb QZ-02菌株对星天牛幼虫的致病力较强,同时2个菌株的生长速度快、产孢量高,故可作为防治星天牛的优良菌株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为获得对八角叶甲(Oides duporti)具有高致病力的白僵菌(Beauveria spp.)菌株,为利用白僵菌防治八角叶甲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组织分离法从感病的八角叶甲幼虫体内分离获得5株白僵菌菌株,测定其菌落直径、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率,采用浸虫法测定5个菌株对八角叶甲的毒力,并结合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对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菌落直径最大的为菌株YJ-43;菌株YJ-22的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率均最高,毒力最强。形态学及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显示,5个菌株均为球孢白僵菌(B. bassiana)。  相似文献   

3.
松褐天牛成虫高毒力病原真菌筛选及林间感染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选用 7株虫生真菌对松褐天牛成虫进行了生物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菌株的毒力存在差别 ,其中以金龟子绿僵菌Ma83菌株的毒力最强 ,校正死亡率及感染率分别为 1 0 0 %和 79% ,致死中时LT50 为 5 2 4d ,致死中浓度LC50 为 1 3 8× 1 0 6孢子 /mL。松褐天牛虫体不同部位接触白僵菌Bb2 0 2 1无纺布菌条的感染试验表明 ,触角、口器、足和腹的感染率依次升高 ,致死中时依次下降 ,表明足与腹部是白僵菌感染天牛成虫的主要部位。林间感染试验表明 ,球孢白僵菌Bb2 0 2 1菌株有较高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防治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 piniperda Linnaeus的高毒力生防真菌菌株,进行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对纵坑切梢小蠹室内毒力生物测定试验。结果表明:5株供试菌株对纵坑切梢小蠹成虫和2龄幼虫均具有一定毒力;分离自甘薯小象甲的球孢白僵菌BbYM090515菌株的毒力最高,接种浓度为1.16×108孢子/mL的孢子悬浮液第10 d,成虫和2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1.53%和96.43%,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9.6943×103,6.6315×103孢子/mL,致死中时LT50分别为5.04,4.73 d;菌株BbYM090515具有良好的生防制剂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5.
从受侵染的美国白蛾蛹体内分离出白僵菌菌落,并对该白僵菌菌落进行纯化,获得白僵菌纯菌落。采用生长速率法和悬滴法研究了不同湿度、紫外线、营养液和不同培养基对球孢白僵菌Bb01菌株营养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Bb01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在此温度下,15h孢子萌发率在100%;在湿度为100%的条件下菌丝生长良好,孢子萌发率高;经紫外线照射18h孢子萌发率在0%~17.00%范围内,而对菌丝生长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从受侵染的美国白蛾蛹体内分离出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并对该白僵菌菌落进行纯化,获得白僵菌纯菌落。采用生长速率法和悬滴法研究了在不同湿度、紫外线、营养液和培养基条件下对球孢白僵菌Bb11菌株营养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25℃时,球孢白僵菌Bb11在湿度为100%的条件下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孢子萌发率速度最高,在21h后萌发率能够达到100%;紫外线照射在30min以内时,对菌丝生长影响不大,但对孢子萌发有明显的延迟现象。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宁夏本地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对枸杞蚜虫Aphis sp.的控制作用,选取4株球孢白僵菌研究其对枸杞蚜虫的室内致病性及影响致病性的环境因素。结果表明:2号菌株对枸杞蚜虫控制作用最好,其致死中浓度LD50为1.7×106孢子/m L,致死中时LT50为4.46 d(1.0×106孢子/m L);随着温度的升高,球孢白僵菌对枸杞蚜虫的侵染校正死亡率逐渐升高,在22~28℃范围内,校正死亡率的升高速率最快,在31℃下,校正死亡率最高,最有利于白僵菌侵染枸杞蚜虫;随着湿度的升高,球孢白僵菌对枸杞蚜虫的侵染校正死亡率逐渐升高,相对湿度90%时,校正死亡率极显著高于其他湿度,最有利于白僵菌的侵染;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紫外线对球孢白僵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升高,在孢子萌发抑制率50%时,照射时间为3.18 min,田间施用应避免阳光强烈时段。  相似文献   

8.
球孢白僵菌对马尾松毛虫的毒力与孢子萌发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观察、测定6株毒力不同的球孢白僵菌菌株在SDAY培养基平板上的萌发行为及萌发参数发现,白僵菌萌发孢子具有几种萌发形态,单芽管萌发型、双芽客萌发型、三芽管萌发型及拟际着孢型。对马尾松毛虫幼虫毒力的高低,与孢子萌发中时相关极显著,与单、双管孢子比例、及双芽管孢子的长芽管与短芽管平均长度的差值均相关显著,菌株毒力与萌芽管平均长度及萌芽管整齐度(CV)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通过观察、测定6株毒力不同的球孢白僵菌菌株在SDAY培养基平板上的萌发行为及萌发参数发现,白僵菌萌发孢子具有几种萌发形态,单芽管萌发型、双芽管萌发型、三芽管萌发型及拟附着孢型。对马尾松毛虫幼虫毒力的高低,与孢子萌发中时(GT50)相关极显著(r=0.9240),与单、双芽管孢子比例(C1/C2)(r=0.8598)、及双芽管孢子的长芽管与短芽管平均长度的差值(X1-X2)(r=0.8376)均相关显著。菌株毒力与萌芽管平均长度及萌芽管整齐度(CV)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为了有效阻止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病的传播,本文通过对比不同浓度的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孢子悬浮液对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4龄幼虫的毒力筛选出最佳浓度,在此基础上将球孢白僵菌蛋白酶、几丁质酶、脂肪酶作为增效剂测试其对球孢白僵菌毒力的增效作用,通过对松墨天牛幼虫致死率的比较,筛选出最佳增效酶。结果表明:1×108cfu/ml的孢子悬浮液对松墨天牛4龄幼虫的毒力最高,蛋白酶液为球孢白僵菌毒力的最佳增效剂。本研究证明了在球孢白僵菌制剂中加入酶增效剂可提高杀虫效果,为防治蛀干害虫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管氏肿腿蜂及其带菌室内防治松褐天牛幼虫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室内通过5菌株感染松褐天牛幼虫研究筛选出毒力相对较强菌株Ma789,然后进一步研究了其1.0×10^5-1.0×10^8个/mL不同孢子含量梯度对松褐天牛幼虫的毒力,结果显示其对松褐天牛幼虫的半致死含量为3.2×10^5个/mL;而管氏肿腿蜂对松褐天牛幼虫室内寄生试验表明,随着接蜂量的增加,管氏肿腿蜂对幼虫的寄生死亡率不断提高,当虫蜂比提高到1∶4-1∶5时,管氏肿腿蜂对松褐天牛幼虫的平均校正死亡率达96.7%;每只管氏肿腿蜂携带Ma789约1.0×10^7个孢子时,对老熟松褐天牛幼虫按虫蜂比1∶1、1∶2和1∶3接蜂,寄生感染死亡率分别为56.7%,70%和100%。  相似文献   

12.
为利用白僵菌防治桑天牛,从野外感病死亡昆虫体上进行分离,同时利用黄粉虫对河北省土壤中的白僵菌进行诱集.诱集结果表明:白僵菌较多存在于自然的或人为活动较少的土壤中.利用获得的菌株对桑天牛幼虫进行生物测定,初步筛选出Bi05和Bs04 2个致病力较强的菌株,其接种10 d后的死亡率分别为96.47% 和92.93%,致死中时分别为4.53 d和4.83 d,而其他菌株的死亡率在28.59%和 82.12%之间,致死中时从5.84 d到16.4 d.利用不同孢子浓度的悬浮液对桑天牛幼虫进行接种,进一步测定了Bi05和Bs04菌株的致死中浓度分别为6.76×105 和1.39×106 conidia·mL-1.Bi05和Bs04菌株具有生物防治桑天牛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木麻黄毒蛾高致病力绿僵菌和白僵菌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木麻黄毒蛾是我国东南沿海防护林主要树种木麻黄的主要害虫之一。通过8株绿僵菌和2株白僵菌菌株对该木毒蛾进行室内生物测定,综合考虑产孢量、校正死亡率、LT50等多项指标,筛选出M aYDTR03和BbSMYXTR03为优良菌株,此2菌株对木毒蛾的校正死亡率均超过了95%,僵虫率分别为72.5%和80%,LT50分别为6.68,6.57d,均好于其它菌株。同时,分析了绿僵菌产孢量与LT50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14.
黄山风景区亮壮异蝽病原真菌及高毒菌株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对黄山风景区亮壮异蝽UrocheladistinctaDistant的病原真菌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共鉴定出 5种病原真菌 :球孢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 (Bals.)Vuill.、粉拟青霉Paecilomycesfari nosus (Holm .exGray .)Brown&Smith、蜡蚧轮枝孢Verticillumlecanii(Zimmermann)Viegas、芽枝状枝孢霉Cladosporiumcladosporioides(Fres .)deVries和一种顶孢霉Acremoniumsp .,其中球孢白僵菌为绝对优势种群 ,占 92 %。选用 10株不同来源的球孢白僵菌菌株对亮壮异蝽成虫进行了毒力测定 ,结果表明Bb35 7菌株毒力最强 ,是可用于林间防治的生产菌株  相似文献   

15.
粉拟青霉南北株系和白僵菌主要生理特性及毒力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 2 5℃条件下 ,粉拟青霉 (Paecilomycesfarinosus)南北株系和白僵菌 (Beauveiabassiana)在水滴中的孢子萌发率分别为 79 8%、6 7 2 %和 78 4%。而当RH为 90 %以下时 ,孢子萌发率急剧下降 ,白僵菌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 2 5℃ ,粉拟青霉均为 2 0℃ ;15℃以上时 ,S -Pf菌株萌发率高于N -Pf菌株 ,15℃以下相反。在PDA培养基上 ,粉拟青霉南北株系产孢量基本相同 ;N -Pf最适生长温度 ;产孢温度为 2 0~ 2 5℃ ;S -Pf则为 2 0℃ ;在 2 0℃以上 ,Bb对马尾松毛虫的感染率高于粉拟青霉 ,但在 15℃以下 ,粉拟青霉则明显高于白僵菌。  相似文献   

16.
白僵菌和绿僵菌林间感染星天牛成虫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白僵菌和绿僵菌的菌条,在林间通过星天牛成虫在木麻黄树干的菌条上自由爬行接触的方法,对星天牛成虫进行感染试验。结果表明:林间星天牛成虫接触白僵菌和绿僵菌菌条13 d后,死亡率达100%(对照组死亡率仅为16.7%),致死中时(LT50)分别为6.77 d和5.93 d;感染白僵菌和绿僵菌菌条的天牛成虫存活期分别为7.9 d(3~13 d)和7.1 d(3~13d),极显著低于对照的26.1 d(8~43 d)。说明利用白僵菌和绿僵菌菌条林间防治星天牛成虫效果显著,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利用高效低毒制剂对光肩星天牛进行无公害防治技术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成虫羽化始盛期对被害木树干喷施200倍液绿色威雷,杀虫率可达100.0%。利用打孔注药法,注射6%吡虫啉乳油1.5ml.cm-1胸径、护树宝注干剂1.0~1.5 ml.cm-1胸径、40%氧化乐果1.5 ml.cm-1胸径的药剂量防治幼虫,杀虫率均在96.3%以上;同时可有效防治黄褐天幕毛虫等多种食叶害虫,且不对环境造成污染。用棉签沾白僵菌粉剂20~50倍液塞入蛀入孔防治幼虫,效果达93.5%以上。从环保角度出发,氧化乐果应逐渐停止使用。  相似文献   

18.
在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虫寄生真菌种类的调查基础上,对所得的球孢白僵菌不同菌株的生态学特性、生长特性及致病力等方面的差异性进行了研究。从同一罹病虫虫尸上分离得到4个菌株,在致病力上表现出不同菌株间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9.
白僵菌酯酶谱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