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厚荚相思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广西高峰林场界牌分场4.5 a的定位观测材料,对1.5~4.5 a生厚荚相思人工林的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树叶和活枝外,林分平均木及林分各器官生物量均随林分年龄的增加而增大.1.5、2.5、3.5、4.5 a生的林分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10.64、28.70、42.15、75.45 t·hm-2,林分乔木层净生产力分别为7.951、16.357、17.145、21.554 t·hm-2·a-1,林下植被生物量也有相似的变化趋势.林龄增加,干材、干皮和枯枝的组成比例增加,树叶、活枝、粗根和细根则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
秃杉人工林生物量与生产力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广西南丹山口林场秃杉人工林的生物量和生产力及其随林分年龄(8、14和28年生)增长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分平均木和各器官(除树叶和枯枝外)生物量随林分年龄增加而增加,平均木和林分以14~28年生的增加量最大。林木各器官比例与林分年龄相关,林分年龄增加,干材和干皮生物量组成比例随之增加,而树叶和活枝则呈下降趋势。8和14年生各器官所占百分比由大到小依次为:干>枝>叶或根>皮,28年生则为:干>根>枝>皮>叶。林分生物量随林分年龄的增大而逐渐积累,8、14和28年生的林分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60.17、112.98和247.61t·hm-2,其中经济生物量(干材)分别为26.92、60.27和155.72t·hm-2,林分乔木层净生产力分别为7.52、8.07和8.84t·hm-2·a-1,林下植被生物量也有相似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马占相思人工林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物生产力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对马占相思人工林3个不同年龄阶段(4、7、11年生)的生物生产力进行的研究表明:马占相思人工林林分乔木层生物量随林龄的增大而逐渐积累,4、7、11年生马占相思人工林的生物量分别为63.06、169.22、213.44 t·hm-2,其中经济生物量(干材)分别为28.41、89.81、122.83 t·hm-2·a-1;林分乔木层净生产力分别为15.765、24.174、19.404t·hm-2·a-1,林下植被生物量也有相似的变化趋势。林龄增加,干材的组成比例增加,树叶、干皮、1年生枝、枯枝和粗根则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明单株马尾松生物量的生长模型及其林分的净生产力,为马尾松珠防林的规划、实施,珠防林配置、结构调整以及全省防护林的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对黔南珠防工程马尾松幼林生物量及林分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该区马尾松幼林林分生物量为16.58t/hm2,各层次的生物量分配依次为乔木层(66.59%)>草本层(19.36%)>灌木层(9.35%)>枯落物层(4.70%);乔木层的生物量为11.04t/hm2,各器官所占比例为树干(55.38%)>树叶(16.44%)>树枝(14.35%)>树根(13.96%)。2)该区马尾松幼林林分平均净生产力为7.44t/(hm2.a),各层次的平均净生产力依次为乔木层〔3.45t/(hm2.a)〕>草本层〔3.21t/(hm2.a)〕>灌木层〔0.78t/(hm2.a)〕。林分乔木层生物量和净生产力均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加,且在5a后增长速率明显加快,表现为连年净生产力大于平均净生产力,说明,该林分在5a后将进入生长的速生期,此期间对其施行抚育间伐、施肥、调整林分结构等管护措施,可促进林分生长,提高林分生产力和群落整体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5.
采用固定标准地法探讨了广西宁明县国有派阳山林场尾巨桉萌芽林乔木层地上部分生物量和生产力及其随林龄(1~4年生)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尾巨桉萌芽林乔木层地上部分生物量随着林分生长而逐渐积累,1、2、3和4年生分别为18.84、52.47、79.42和100.02 t·hm~(-2),其中干材所占的比例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大,树叶、树枝和干皮所占的比例则呈相反趋势。1、2、3和4年生尾巨桉萌芽林地上部分净生产力分别为18.84、26.24、26.48和25.00 t·hm~(-2)·a~(-1),其中干材净生产力占64.53%~78.37%,树叶、树枝和干皮净生产力占21.63%~35.47%。  相似文献   

6.
采用样方收获和分级取样测定法,对16a生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的积累及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人工林各器官生物量模型与测树因子(D^2H)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16a生马尾松人工林分总生物量为110.449t·hm^-2群落生物量分布格局为乔木层〉死地被物〉草本〉灌木;马尾松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主要集中在10—20cm径阶范围,占整个乔木层生物量的83.01%,优势木和被压木对林分生物量的贡献不大,平均木构成了乔木层的主林层.乔木层各器官生物量的分布顺序为干材〉枝条〉根〉干皮〉叶;各器官生物量所占比例随着胸径的增大呈现不同趋势:干材与干皮积累的生物量所占比例逐步减小,而树枝、树叶、树根的相对比例在增加,马尾松的干、枝生物量差别逐渐缩小,生物量结构随着胸径的增大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7.
尾叶桉与马占相思人工复层林生物量及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相对生长法和样方收获法,于2006年对广西国营高峰林场3年生尾叶桉与马占相思不同混交模式人工林群落生物量及生产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尾叶桉与马占相思不同混交模式各器官生物量与测树因子(D2H)存在紧密相关关系。在相同混交比例下,群落生物量、乔木层生物量及净生产力水平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上升。当尾叶桉与马占相思混交比例为1∶1时,林分密度为1 050和1 320株/hm2的群落生物量分别为28.556和47.853 t/hm2,平均净生产力分别为9.51和15.95 t/(hm2·a),其中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22.100和42.182 t/hm2,占总生物量的77.39%和88.15%;当尾叶桉与马占相思混交比例为2∶1时,林分密度810和1 170株/hm2的群落生物量分别为49.482和76.556 t/hm2,平均净生产力分别为16.49和25.51 t/(hm2·a),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44.340和72.733 t/hm2,占总生物量的89.60%和95.01%;当林分密度同为1 727株/hm2时,尾叶桉纯林、尾叶桉与马占相思以1∶1.6比例混交林的群落生物量分别为84.586和106.904 t/hm2,平均净生产力为28.20和35.63 t/(hm2·a),其中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73.942和101.480 t/hm2,占总生物量的87.42%和94.93%,混交林群落生物量比纯林群落生物量高出26.38%。在相同混交比例下,灌木层、草本层、枯枝落叶层生物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在相同密度下,尾叶桉纯林灌木层、草本层、枯枝落叶层生物量均比混交林高。在6个林分更新处理中,当尾叶桉与马占相思的混交比例为1∶1.6时,混交林的成层性最明显,林分总生物量、净生产力水平也最高,且与其他各处理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是较佳的一种混交模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秃杉人工林生长过程中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积累过程及其变化规律,为秃杉人工林尤其是大径级用材林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广西南丹县秃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与生物量实测方法,研究了不同年龄阶段(9、17、25、37年生)秃杉人工林生物量、生产力及其分配特征。  结果  (1)乔木层生物量随林龄增加而增大,9、17、25、37 年生的秃杉人工林生物量分别为76.77、157.06、200.82、304.88 t/hm2,其中经济生物量(干材)分别为35.84、90.10、126.16、212.71 t/hm2,树枝生物量分别为16.35、28.68、30.60、30.01 t/hm2,树根生物量分别为11.26、21.22、24.16、39.92 t/hm2,树叶生物量分别为9.95、10.32、11.72、9.88 t/hm2,干皮生物量分别为3.38、6.74、8.17、12.36 t/hm2。(2)林下植被生物量依次为1.54、3.38、5.15、5.80 t/hm2,其中灌木层生物量分别占59.09%、69.53%、73.26%、73.45%,草本层占40.91%、30.47%、26.74%、26.55%。凋落物层生物量依次为2.23、4.73、7.04、10.67 t/hm2,随林龄增加而显著增大。(3)各年龄阶段秃杉人工林乔木层净生产力依次为8.53、9.24、8.03、8.24 t/(hm2·a),其中干材净生产力组成比例(46.66% ~ 69.78%)随林龄增加而增大,树叶和树枝的组成比例(3.28% ~ 4.46%和9.83% ~ 21.34%)则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  结论  (1)秃杉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随林龄增加而逐渐积累,其中干材所占比例随林龄增加而增大,树叶、树枝和干皮生物量所占比例随林龄增加而下降,树根生物量所占比例波动较小。(2)与杉木和马尾松人工林相比,秃杉人工林具有速生期长和衰退晚的优点,生物生产力较高。研究结果为桂西北人工林可持续经营和发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桂南地区桉树中大径材人工林生物量与林分生产力。[方法]采用样方收获法和生物量异速生长模型法对桂南地区15年生桉树人工林的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测算。[结果] 15年生桉树人工林乔木层总生物量为449.79 t/hm~2,其中地上部分生物量为377.69 t/hm~2,地下部分生物量为72.10 t/hm~2;林分乔木层年均生产力为37.27 t/(hm~2·a)。不同器官生物量大小排序为树干、根蔸、树枝、粗根、树叶、中根、细根。15年生桉树地上与地下生物量比值随胸径增长呈现递减趋势,比值在4.83~6.80,平均比值为5.24。[结论]桉树中大径材人工林具有很高的生物量与生产力,同时在营林后期林木地上部分生物量的生长更为突出,桉树大径材培育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应用异速生长模型对广西3种不同经营措施的油茶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分配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耕除草+施肥、中耕除草+施肥+垦复2种抚育措施的油茶林其叶生物量、枝生物量、根生物量、果生物量和总生物量高于对照林分,嫁接换冠油茶林的叶生物量、枝生物量、根生物量和总生物量低于对照林分,但其果生物量高于对照林分;油茶人工林生态系统的总生物量除采用嫁接换冠措施的油茶人工林生物量(28.86 t·hm-2)低于对照林分(40.60 t·hm-2),中耕除草+施肥(13.76 t·hm-2)、中耕除草+施肥+垦复(20.60 t·hm-2)2种抚育措施的油茶人工林生物量均高于对照林分(12.54、12.91 t·hm-2);在群落生物量分配格局方面,无论对照林分还是采用嫁接换冠、抚育经营措施的油茶人工林均为乔木层所占比例最高。其中,采用中耕除草+施肥、中耕除草+施肥+垦复2种抚育措施的油茶林乔木层生物量所占比例均高于对照林分,嫁接换冠的油茶林其乔木层生物量所占比例低于对照林分,而中耕除草+施肥、中耕除草+施肥+垦复2种抚育措施的油茶林凋落物层生物量和灌草层生物量低于对照林分,嫁接换冠油茶林凋落物层生物量和灌草层生物量所占的比重高于对照林分。乔木层生物量在各器官的分配比例均为枝干>树根>树叶,且枝干和树根占乔木层总生物量的50%以上;在考虑果实和花芽的情况下,花芽生物量所占比重最低,果实生物量所占比重在嫁接换冠油茶林仅较枝生物量和根生物的比重低。表明经营措施可以影响油茶人工林的生物量,通过抚育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利于油茶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的积累,进而提高油茶人工林生态系统的总生物量,而嫁接换冠措施对于油茶人工林生物量的影响短期表现为生物量的减少;但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无论是抚育措施还是嫁接换冠均可提高油茶果实生物量。  相似文献   

11.
建柏人工林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探讨营造建柏人工纯林的生长效果,在三明莘口教学林场小湖工区34年生建柏人工林内设立标准地,以平均木法调查乔木层生物量及其分配,以样方法调查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生物量。结果表明:建柏人工林生物量为241.614t/hm^2,其中乔木占97.11%,灌木层占0.70%,草本层占0.74%,凋落物层占1.45%。乔木层各器官生物量大小顺序为:干(62.48%〉根系(16.69%)〉枝(10.33%)〉皮  相似文献   

12.
35年生楠木人工林生物量及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通过对福建南平樟湖国有林场35年生楠木人工林生物量与生产力以及其生长过程的研究结果表明:35年生楠木人工林平均树高、胸径和林分蓄积量分别为17.3m、24.0cm和229.220m3·hm-2,林分生物量和乔木层则分别达193.503t·hm-2和182.948t·hm-2,乔木层生物量占整个林分总生物量的94.55%.林分年均净生长量为5.227t·hm-2;乔木层生物量所占比例大小顺序为:干(70.43%)>皮(7.74%)>枝(3.31%)>叶(1.00%);树干生物量垂直分布呈金字塔形,活枝和鲜叶主要分布在9m以上.与杉木生长过程相比,楠木在早期生长较慢,生长高峰期较迟且高峰值较小,整个生长曲线较为平缓、均匀.  相似文献   

13.
木荚红豆人工林N,P,K现存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生物量和营养元素含量的测定,研究了福建三明莘口教学林场34年生木荚红豆人工林N,P,K元素现存量.结果表明:木荚红豆人工林乔木层地上各组分的N,P,K浓度均以叶最高;根系的N,P,K浓度基本上随径级的减小而增大.木荚红豆人工林N,P,K的现存量分别为818.035,330.227和856.831kg/hm2.乔木层地上部分N,P,K元素现存量的59.0%,47.6%和64.2%分布在枝和叶中,采伐木荚红豆树树干对立地的养分损失较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密度调控对红松人工林碳汇能力的影响。[方法]对辽宁省草河口地区不同间伐强度红松人工林的碳贮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在各间伐强度红松人工林内红松各营养器官生物量和碳贮量从大到小依次为为干、根、枝、叶,不同间伐强度红松人工林乔木层、草本层、凋落物层及土壤层碳贮量均存在差异,乔木层碳贮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弱度间伐区(197.52 t/hm~2)、中度间伐区(197.10 t/hm~2)、对照区(184.75 t/hm~2)、强度间伐区(163.61 t/hm~2)、极强度间伐区(142.30 t/hm~2),土壤碳贮量从大到小依次为中度间伐区(151.93 t/hm~2)、对照区(147.18 t/hm~2)、极强间伐区(111.89 t/hm~2)、强度间伐区(91.18 t/hm~2)、弱度间伐区(79.54 t/hm~2),总碳贮量从大到小依次中度间伐区(351.42 t/hm~2)、对照区(333.63 t/hm~2)、弱度间伐区(279.11 t/hm~2)、强度间伐区(257.22 t/hm~2)、极强间伐区(257.16 t/hm~2);红松人工林内碳贮量从大到小依次为乔木层、土壤层、凋落物层、草本层。[结论]该研究可为科学进行红松林碳汇核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上游华山松水土保持人工群落的结构特征与生物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定位监测与样地调查,分析了长江上游华山松水土保持人工群落的结构特征,并对其生物产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由于人工林分造林密度大,以及人为干扰的作用,影响到林下灌木、草本层的生长和发育,凋落物层也被严重破坏,群落结构简单,表现为乔木层和草本层的二层结构特征。因此,合理的林分密度和对凋落物层的保护是水土保持人工群落组建与经营管理的二个重要方面。流域16年生华山松人工群落总生物量为45.39t/hm^2,其中乔木层生物量为42.84t/hm^2,占群落总生物量的95.40%,灌木、草本和凋落物层的生物量分别与占群落总生物量的0.60%、1.80%和2.20%。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福建含笑和杉木混交对其中龄期生长量、生物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对福建省建瓯市中龄期福建含笑和杉木纯林及混交林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福建含笑和杉木混交林中杉木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单株材积分别比杉木纯林提高了2.3%、2.9%和8.5%;混交林土壤肥力各指标较各树种纯林均有所提高;各林分总生物量以混交林为最高,其排序为:混交林(121.13t/hm2)〉杉木纯林(107.27t/hm2)〉福建含笑纯林(84.50t/hm2)。  相似文献   

17.
闽东沿海秋茄天然林与人工林生物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东(福鼎市)是中国红树林(秋茄)自然分布的最北端,在红树林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采用标准木法以及收获法,研究闽东沿海不同起源秋茄林生物量及其分配规律。结果表明:秋茄天然林生物量为58.305t/hm2,地上部分为32.919t/hm2,地下部分为25.386t/hm2;人工林生物量为25.359t/hm2,地上部分为14.711t/hm2,地下部分为10.648t/hm2。花、叶、枝、干等生物量数据显示,秋茄种群生物量分配为枝〉干〉粗根〉叶〉中根〉墩〉细根〉花;生物量及器官分配反映了秋茄种群对高纬度生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蔡清楼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122-7124
通过对将乐县5年生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人工林生物总量为35.512 t/hm2,其中乔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生物量分别为28.608、3.861、3.043 t/hm2,分别占总生物量的80.56%、10.87%及8.57%;乔木层各器官生物量占乔木层总生物量的比例大小依次为:干(40.90%)〉枝(25.73%)〉根(23.87%)〉叶(9.50%);就乔木层地上部分生物量分配格局而言,马尾松枝和叶主要分布在1~3 m区分段,而干则主要分布在0~2 m区分段。  相似文献   

19.
根据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阴河林场生产经营现有的间伐强度(24.0%、25.9%、38.6%),设置标准地9块并制作解析木9株,对不同间伐强度条件下的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 Mayr.)人工林生长状况、生物量及生产力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胸径、树高、材积生长量均有明显增加;相同龄组不同间伐强度条件下,林木树干、树皮、树枝、树叶、树根生物量及总生物量有随间伐强度增大而增加的趋势。间伐强度为38.6%的林分树干的含碳量为48.20 t.hm-2,比间伐强度24.0%、25.9%的林分分别大2.81、1.08 t.hm-2,林木碳储量的积累主要在树干部分,大约占总碳储量的50%左右。从生产实际来说间伐强度为38.6%条件下林分平均生产力比24.0%、25.9%间伐林分分别高出4%、5%。针对林场生产经营现有的3种间伐措施来讲,最适间伐强度为38.6%。  相似文献   

20.
云南红河流域麻疯树人工幼龄林碳密度与分配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平均标准木法建立了云南红河流域麻疯树Jatropha curcas人工幼龄林不同器官生物量回归方程,并采用VARIO EL元素分析仪测定了麻疯树不同器官的含碳率,开展了麻疯树人工幼龄林生态系统植被生物量和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和碳密度研究。结果表明:用y = 25.005(D2H)0.952方程测算出麻疯树人工幼龄林生态系统生物量为26.03 t·hm-2。不同器官含碳率变幅范围为39.35%~56.74%,其中果实含碳率为56.74%,干枝含碳率为45.87%,根含碳率为45.12%,叶含碳率为39.35%,平均含碳率为47.27%。麻疯树幼龄林碳密度为5.54 t·hm-2,灌木和草本植物碳密度为3.78 t·hm-2,凋落物碳密度为2.59 t·hm-2。麻疯树幼龄林土壤表层0 ~ 10 cm有机碳质量分数最大,为16.61 g·kg-1。图2表3参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