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铃薯是赫章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为筛选出品质好、抗性强、高产稳产的马铃薯新品种,为赫章县马铃薯的示范推广种植提供参考,在赫章县引进宣薯5号、宣薯6号、合作88、宁蒗5号、米拉、希森6号、中薯26号等7个品种,以青薯9号为对照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宣薯5号的产量最高,为2 249.12 kg/667m2,与青薯9号相比,增产291.21 kg/667m2,增产率14.87%;希森6号其次,其产量为2 147.95 kg/667m2,较青薯9号增产190.04 kg/667m2,增产率为9.71%。宣薯5号、希森6号2个品种植株生长表现较好、植株较繁茂,抗病能力强、薯块性状好、综合性好,适合在赫章县海拔2 100 m左右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2.
韩玲  李文武  彭慧  聂敏  杨琴 《农技服务》2023,(10):24-26
为提高马铃薯商品薯率和产量,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在赫章县中高海拔地区对马铃薯威芋5号进行不同密度的种植试验,研究在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的经济性状与产量表现,探明群体与个体之间的合理结构关系。结果表明:在赫章县海拔2 100 m左右区域和土壤肥力为中等的地块种植威芋5号,在施足底肥的情况下,种植密度为4 000窝/667m2时较为合适,其马铃薯产量最高,为1 820.24 kg/667m2,纯收入最高,为1 936.360元/667m2。  相似文献   

3.
为选育出适宜贵州省盘州市种植的高产、优质、抗晚疫病的马铃薯新品种,采用马铃薯品种威芋7号作对照,将株系鉴定中表现优良的7份高代品系材料进行品系比较试验。结果表明:PN18-13-5、PN18-10-5和PN18-19-2的生育期分别为99 d、93 d、93 d,主茎数分别为1.47个、2.06个、1.73个,株型均为半直立株型,薯块芽眼深浅均为中等,薯皮光滑度均为光滑,PN18-13-5和PN18-10-5的薯形为扁椭圆、PN18-19-2的薯形为椭圆,PN18-13-5和PN18-19-2的皮肉色均为黄色、PN18-10-5的皮肉色为白色,晚疫病抗病性在中抗以上,其产量分别为3 316.47 kg/667m2、2 612.42 kg/667m2和3 050.91 kg/667m2,与威芋7号(2 989.15 kg/667 m2)差异不显著,可作为入选材料继续进行田间观察。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适宜陇东旱塬区冬小麦茬和冬油菜茬复种的马铃薯新品种,本研究以希森6号和陇薯3号分别为中早熟组和中晚熟组对照,对引进的马铃薯新品种(系)的产量表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冬小麦茬适宜种植的马铃薯中早熟品种有3个,分别为红美、兴佳2号、冀张薯12号,折合产量分别为24 595.5 kg/hm2、20 634.0 kg/hm2、19 608.0 kg/hm2,分别较对照希森6号增产30.01%、9.07%、3.65%;中晚熟品种有3个,分别为青薯9号、陇薯7号、陇薯10号,折合产量分别为35 568.0 kg/hm2、23 626.5 kg/hm2、22 401.0 kg/hm2,分别较对照陇薯3号增产86.27%、23.73%、17.31%。对于冬油菜茬复种不同马铃薯品种的产量表现而言,中早熟品种红美的产量表现较佳,折合产量为26 491.5 kg/hm2,较对照希森6号增产2.09%;中晚熟品种中青薯9号、陇薯7号、陇薯10号的折合...  相似文献   

5.
玉米是赫章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推广应用优良新品种是提高当地玉米生产水平的重要途径,为当地玉米生产的品种选择提供依据,2022年在赫章县引进21个玉米新品种,以西抗18为对照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引进的21个品种中,抗性好、产量高、综合表现好的品种主要有春白玉88、亘玉228、亘白玉777、云金18、裕单214,产量为727.86~815.41 kg/667m2,与对照相比增产203.86~291.41 kg/667m2,增产率为38.91%~55.61%,适合在赫章县海拔1 800 m左右区域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浙薯956是浙江省首个自主育成的马铃薯新品种,2019年通过品种登记,2021年起列入浙江省主导品种。在2015—2016年浙江省多点鉴定试验中平均每667 m2鲜薯产量2 388.5 kg,比对照中薯3号增产10.82%。在2018—2021年春季马铃薯新品种多点示范中,平均每667 m2鲜薯产量2 882.4 kg,比对照中薯3号增产23.02%,示范方测产验收每667 m2最高产量达3 683.3 kg。田间马铃薯晚疫病地上部和块茎抗性明显优于中薯3号,中抗马铃薯X病毒和Y病毒。浙薯956属于中早熟品种,在浙江省可作春、秋两季栽培,作春季早收栽培时可在出苗55 d以后提早收获上市。  相似文献   

7.
为修文县大白菜种植提供品种选择,对CR春泰、春乐、春福、春丽等10个大白菜新品种开展引种试验,以筛选出适宜修文县种植的高产、市场接受度高的大白菜品种。结果表明:春乐产量最高,达2 173.09 kg/667m2,较早翠(对照)增产322.09 kg/667m2,增产率17.40%;产值为4 346.18元/667m2,较对照增加644.18元/667m2。绿翠的产量次之,为1 964.1 kg/667m2,较对照增产113.10 kg/667m2,增产率6.11%;产值为3 928.20元/667m2,较对照增加226.20元/667m2。春乐和绿翠紧实度、整齐度、抗逆性均表现较好,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市场接受度高,适宜在修文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兰明锋 《河南农业》2023,(35):16-18
闽薯2号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通过“金冠×389746.2”组合选育而成的新品种。2022年在寿宁县大安乡大熟村对闽薯2号进行引种试种,建立种植示范片,该品种表现出了适应性广、抗病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的特点。经测产,闽薯2号示范片平均折合每667m2产量2 046.6 kg,田间长势良好,群体整齐一致,没有发生晚疫病和黑胫病,比当地主栽的米拉平均每667m2增产899.44 kg,比对照增长78.35%。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的特点,是一个较有发展潜力的马铃薯新品种,现总结其配套栽培技术供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晚疫病是为害马铃薯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为筛选适宜凉山彝族自治州种植的马铃薯抗晚疫病品种,对青薯9号、威芋7号、丽薯6号、丽薯10号和米拉5个品种开展马铃薯晚疫病的抗性评价和监测预警防控。结果表明,青薯9号、威芋7号、丽薯6号和丽薯10号的抗病性和平均产量均高于米拉,预警防控马铃薯晚疫病3次后14 d平均防治效果达95%以上,较米拉增产41.59%~65.90%。综合考虑品种的抗病性和产量,建议在凉山州不同区域因地制宜种植青薯9号、威芋7号、丽薯6号和丽薯10号。  相似文献   

10.
威芋3号肥效试验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马铃薯威芋3号优质、高效生产的施肥技术体系,采用"3414"肥效试验设计对赫章县马铃薯主栽品种威芋3号进行肥效试验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威芋3号的最佳施肥量为N 10.98~13.13kg/667m2、P2O5 4.48~8.47 kg/667m2、K2O 13.07~23.11 kg/667m2.有机肥对威芋3号的增产效果明显.在马铃薯生产中要注重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氮磷钾肥.  相似文献   

11.
乐山地区种植魔芋的历史悠久,“峨眉花魔芋”为乐山地区发育形成的地方栽培品种。近年来,魔芋种植由传统零星种植模式向集中化规模化种植转变,存在魔芋品种退化,产量降低,病害日益严重等问题。为助推乐山地区魔芋产业良种迭代升级,2021年引进了3个魔芋品种,分别为“白魔芋”“楚魔花1号”“鄂魔芋1号”,以地方品种“峨眉花魔芋”为对照,在乐山市峨眉山市龙门乡山河村开展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白魔芋”在乐山地区抗病能力强,种芋繁殖系数高,产块茎1330.3kg/667m2,较对照增产63.18%,为适宜乐山地区推广种植的魔芋优良品种。“鄂魔芋1号”抗病能力强,商品芋、种芋产量高,分别为1019kg/667m2和378kg/667m2,综合产量块茎1397kg/667m2,较对照增产71.37%,宜在乐山地区海拔800m及以上区域推广种植。“楚魔花1号”在乐山地区发病率较高,暂不宜规模化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适应贵州生产应用的甘薯新品种(系),对西南地区选育的11个甘薯新品系在贵州遵义进行连续两年种植鉴定。结果表明:黔薯17鲜薯产量2021年、2022年均最高,分别为3 599.58 kg/667m2、2 043.07 kg/667m2;黔薯17商品薯率2021年、2022年分别为76.31%、87.8%;食味评价2021年为89分,2022年为94分,适宜作为鲜食品种推广种植。2021年Z1824-15淀粉率、淀粉产量最高,分别为24.17%、768.27 kg/667m2;2022年黔薯18淀粉率、淀粉产量最高,分别为27.30%、547.67 kg/667m2。Z1824-15和黔薯18适宜作为加工品种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黔青235是贵州省旱粮研究所于2015年春在贵阳用自选系QR273作母本,T32作父本配单交种,当年冬在海南以该单交种作母本,外引贵州省农业干部管理学院选育的交51作父本杂交获得三交种组合(黔青3382),于2021年9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8年,7个试验点平均鲜物质产量4 030.7 kg/667m2,比对照(筑青1号)增产10.44%,增产点率85.7%。2019年8个试验点平均鲜物质产量3 978.0 kg/667m2,比对照增产8.53%,增产点率75%,产量居第2位;干物质产量1 519.6kg/667m2,比对照增产17.11%,干物质产量居第1位。2年鲜物质平均产量4 004.4 kg/667m2,比对照增产9.48%。2019年生产试验鲜物质平均产量4 161.68 kg/667m2,比对照增产2.2%。黔青235青贮全生育期94~125 d,适宜在贵州755~1 400 m海拔区域种植,最适密度为3 800~4 300株/667 m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出适合黄平县种植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综合性状优良的油菜新品种,对当前市场销售的油菜新品种(组合)卓油11、德超油797、德油797、新德杂油9号、卓油058、锐油3 861、东油500、恒禾油998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德超油797产量为158.96 kg/667m2,增产率为30.81%;新德杂油9号产量为157.71 kg/667m2,增产率为29.78%;东油500产量为156.67 kg/667m2,增产率为28.93%;德油797产量为151.67 kg/667m2,增产率为24.81%。该4个品种生育期适中,为216~223 d,株型适中,茎秆粗壮,分枝部位矮,分枝多,单株有效角果数多,每角实粒数多,千粒重为3.8 g左右;耐菌核病,抗倒伏,抗寒性强,可在黄平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王勇  周瑞 《农技服务》2023,(2):10-12
为促进马铃薯新品种更新换代,提高马铃薯产量提供依据,以当地常规品种为对照,从省外引进8个新品种进行筛选试验,筛选适宜习水县种植的早熟菜用型马铃薯优良新品种。结果表明:米拉产量最高,为21 294 kg/hm2,单株结薯个数较多,为8个/株,商品薯率84.05%,属中等水平,晚疫病抗性中等,生育期适宜,为72 d,综合表现最佳,可进一步示范推广。红美产量较高,为20 627 kg/hm2,商品薯率最高,为91.05%,生育期最短,为61 d,综合表现较好,但晚疫病抗病性弱,在推广种植时应注意做好晚疫病防控。希森6号产量较高,为19 444 kg/hm2,生育期适宜,为73 d,晚疫病抗病性中等,商品薯率偏低,可进一步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新品种毕薯3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铃薯新品种毕薯3号系毕节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于2009年6月12日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高产、稳产、品质优良、抗病性强、薯块经济性状好、商品薯率高.历年品种鉴选共26点次试验,总平均产量为2094.9kg/667m2,比对照米拉(1 611.3kg/667m2)增产483.6 kg/667m2,增产率为30.0%.区试、生产试验结果显示,该品种适宜贵州省海拔高度在750~2530 m及类似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17.
为了验证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悬浮液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及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选用了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悬浮液对费乌瑞它、青薯9号、威芋5号、宣薯2号、米拉5个品种马铃薯进行晚疫病田间试验。试验表明: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悬浮液对马铃薯晚疫病均有很好防治效果,没有产生不良影响,对生产是安全;根据产量综合排名顺序为:费乌瑞它、青薯9号、威芋5号、宣薯2号、米拉。  相似文献   

18.
王飞  丁勇  万文勇 《农技服务》2023,(10):21-23
为大蒜新品种的认定和确定适宜良种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引种5个大蒜品种在凯里进行引种试验,观测其经济性状及产量。结果表明:黔蒜201903蒜薹产量为263.47 kg/667m2,蒜头产量为366.85kg/667m2,均居参试品种第1位,蒜薹产量比对照麻江红蒜增产43.69 kg/667m2,增产19.88%;蒜头产量比麻江红蒜增产62.36 kg/667m2,增产20.48%,整个生育期长势强且整齐一致,株高45.2 cm,假茎高35.0 cm,假茎粗9.9 mm,叶片数9片,薹长26.9 cm,单薹重7.99 g,鳞芽数8瓣,单个鳞茎重14.78 g;黔蒜2020-3的蒜薹产量为247.79 kg/667m2,蒜薹产量较麻江红蒜增产28.01 kg/667m2,增产12.74%,居参试品种第2位,黔蒜201903和黔蒜2020-3可在凯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为丰富马铃薯品种类型,贵州省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大西洋作母本、米拉作父本进行杂交,于2014年育成马铃薯新品种毕薯6号(黔审薯2014001-1),该品种在贵州省2012—2013年马铃薯新品种区域试验的平均产量为2 038.41kg/667m2,比对照米拉增产45.65%;2013年贵州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115.25kg/667m2,比对照米拉增产35.65%。适宜贵州省海拔495~2 450m地区及类似生态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适宜在铜仁市种植的优良糯稻品种,优化铜仁市糯稻品种结构,对黔红两优13号、糯两优金丝、黔优黑841等11个糯稻新品种(系)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红两优842产量最高,为618.35 kg/667m2,比对照黔糯优11增产16.20%;华香油糯产量第二,为598.35 kg/667m2,比对照增产12.44%;黔红两优13号产量第三,为586.84 kg/667m2,比对照增产10.28%。该3个品种生育期为134~145 d且综合性状优良,适宜在当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