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旱冬瓜体内7种矿质元素含量与立地土壤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相关分析法对主要造林树种旱冬瓜体内各营养器官的7种矿质元素含量的分布规律、元素之间以及植物与立地土壤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旱冬瓜不同器官各元素含量有着显著的差异,K、Mg、Fe、Zn、Cu、Mn在叶片中含量最多,Ca在树皮中含量最高;大多数元素在树干中含量最低.旱冬瓜对K、Ca、Mg、Zn、Cu有较强的吸收富集能力,对土壤富集系数大小依次为Mg>Ca>Cu>K>Zn>Mn>Fe,一般叶的富集系数最高.元素间和元素与立地土壤的相关分析表明,K、Mg、Mn、Fe、 Cu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Ca和Mn之间的相关性显著,除Fe元素外,植物体中K、Mg、Mn、Zn、Cu元素含量与土壤中元素含量关系相一致.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不同复合种植模式滇龙胆的矿质元素计量特征,探讨滇龙胆药材化学成分及其疗效的影响因素,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测定4种种植模式(单一种植、茶树+滇龙胆、旱冬瓜+滇龙胆、杉木+滇龙胆)下滇龙胆(根、茎、叶)及其生长土壤中8种矿质元素(B、Ca、Cu、Fe、Mn、Mo、Ni和Zn)的含量,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其所含元素计量特征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滇龙胆中均含有丰富的Ca、Fe、Mn等多种矿质元素,Mo元素均未检出(0.15μg/g);单一种植滇龙胆叶中Ca元素含量最高,达8 181μg/g,根中Fe元素含量最高,达2 228μg/g,旱冬瓜+滇龙胆复合种植的叶片中Mn元素含量最高,达910μg/g。同一种植模式滇龙胆根、茎、叶中Ca、Cu、Fe、Mn、Ni元素含量均差异显著(P0.05)。不同种植模式滇龙胆中Fe、Mn元素含量差异很大。单一种植及旱冬瓜+滇龙胆、杉木+滇龙胆复合种植下,滇龙胆与土壤中部分元素含量具有一定相关性。不同种植模式的滇龙胆对矿质元素的富集能力差异较大,其中对Ca、Cu、Mn、Zn元素的富集能力较强,茶树+滇龙胆种植模式下的叶片对Cu元素的富集能力最强。多元统计分析和滇龙胆生物富集系数分析表明,滇龙胆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及种植模式影响体内矿质元素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3.
采用火焰光度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崭山米枣及其立地土壤中K、Na、Cu、Mn、Zn、Ca、Fe、Mg、Pb、Cd等10种元素的含量,分析了崭山米枣中矿物质元素的含量与立地土壤的关系.结果表明,米枣中Ca、K、Mg含量较高,而Pb、Cd未检出,土壤中Pb、Cd含量低于国家无公害水果生产地环境的最大限量值.统计分析表明,米枣中部分元素间呈显著相关(P=0.01),部分元素因地区不同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米枣对土壤中K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米枣中矿质元素的含量与其立地土壤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4.
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常德市郊波杂山羊肺、心、肝、肠、肾和肌肉6大组织中的Ca、K、Na、Mg、Fe,Zn、Cu、Mn等8种矿物质元素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肌肉中K、Mg、Zn含量最高,Fe次之,Na、Ca、Cu、Mn最低:肠中Ca含量最高,Mg,Cu次之,而Zn、Mn、K、Na相对较低,Fe最低;肝中的Fe、Cu、Mn、Na含量最高,Zn Ca次之,Mg、K相对较低;肾中的Na、K、Mn含量次之,其他相对较低;心肌中各元素含量均相时较低;肺中Fe、Mn含量次之,K、Mg、Zn含量最低,其他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我国4个主栽石榴品种为试材,对其叶片中N、P、K、Ca、Mg、Fe、Cu、Zn、Mn 9种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及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石榴品种发育期叶片中N、P、Cu、Zn呈先降后升再降的变化趋势,K先降低后升高,Ca逐渐升高,Mg和Mn均先升高后降低,Fe呈先升后降再升的变化趋势;‘淮北红皮甜’N、P、Ca含量最高,‘四川大红甜’K、Mg、Zn含量最高,‘大青皮甜’Fe、Mn含量最高,‘净皮甜’Cu含量最高;相关分析表明,供试品种N、P、K之间存在增效作用,Ca、Mg、Fe、Zn、Mn对N、P、K存在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6.
锰胁迫对锰超富集植物西南木荷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估西南木荷(Schima wallichii)的Mn富集能力,以沙培的一年生苗为材料,分别经0(CK),50和100mmol/L Mn处理30d,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了西南木荷根、茎、叶中Mn、Mg、Ca、Fe、Cu、K、Zn元素的含量,分析了其对Mn的富集和转运能力,以及Mn胁迫对西南木荷吸收其他矿质元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Mn处理浓度的增加,西南木荷根、茎、叶中Mn含量均显著增加,100mmol/L处理的叶片中Mn含量可高达10 946.3mg/kg,并且对Mn的转移系数和根系耐性指数均大于1,达到了Mn超富集植物的标准。Mn处理对西南木荷叶片和茎中的Mg、Ca、Fe、Cu、K、Zn元素的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但是显著增加了西南木荷根部Fe、Cu和Zn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Fe、Mn、Cu对扁桃叶片中各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2009~2010年连续2a在结果期扁桃园内萌芽前土施不同浓度梯度的Fe、Mn、Cu肥,在扁桃果实膨大期采集叶片,对其中N、P、K、Ca、Mg、B、Zn、Fe、Mn、Cu10种矿质营养元素舍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萌芽前土施不同浓度Fe、Mn、Cu元素,能显著或极显著提高扁桃叶片中Fe、Mn、Cu含量,且均为施用最高浓度提高最显著;同时Fe、Mn、Cu元素在吸收过程中与其它9种矿质元素形成促进和拮抗双重关系,Fe促进K、B的吸收,但与N、P、Mn、Ca、Cu、Zn发生拮抗;Mn促进K和Cu的吸收,但与Ca、Fe、Mg发生拮抗;Cu促进K、Zn、Mn的吸收,但与Fe发生拮抗。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不同典型栽培模式下空心菜对砷(As)和矿质元素的富集特征差异,采用大田原位试验,研究了受As污染耕地(68.9 mg/kg)上28个空心菜品种在水生和旱生2种栽培模式下其可食部位对As和Ca、Mg、Fe、Mn、Cu、Zn的富集规律。结果表明,在不同栽培模式下,空心菜对As和矿质元素富集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空心菜可食部位中As和Fe、Mn、Cu、Zn含量呈现水生栽培模式高于旱生栽培模式,而Ca、Mg含量则为水生栽培模式低于旱生栽培模式。水生栽培模式下As和Fe、Mn、Cu、Zn的平均富集系数分别为0.043和0.002、0.067、0.401、0.052,旱生栽培模式下为0.004和0.001、0.042、0.093、0.040。由此可见,水生栽培模式下空心菜对As和Fe、Mn、Cu、Zn富集效率明显均高于旱生栽培模式,而对于Ca、Mg富集效率呈现相反的趋势。空心菜对As和矿质元素的富集能力存在明显的种间差异,具体表现:水生栽培模式下,28个空心菜品种可食部位中As、Ca、Mg、Fe、Mn、Cu、Zn含量最高品种分别比最低品种高出26.0、1.8、1.3、4.1、1.4、53....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笃斯越桔伴生植物(柴桦、杜香、红豆越橘)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的矿质元素特性,研究其与笃斯越桔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矿质元素含量特征,为进一步探究笃斯越桔生境以及伴生植物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提供参考。【方法】以大兴安岭山地、水湿地冻土、水湿地有土壤3种主要立地类型中的笃斯越桔及其伴生植物和土壤为试材,应用差异及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笃斯越桔与其伴生植物常量元素N、P、K、Ca、Mg和微量元素Fe、Mn、Zn、Cu间的差异及相关关系。【结果】(1)笃斯越桔与其伴生植物矿质养分存在差异,常量元素N、Ca含量显著高于伴生植物,Mg元素含量显著低于伴生植物(P<0.05),微量元素Fe、Zn、Cu含量相对较低。(2)笃斯越桔地上部常量元素含量均高于地下部,而伴生植物地下部除水湿地冻土和水湿地有土壤类型中的Ca、Mg含量与山地类型中K、Ca含量较高外,其余元素含量均以地上部分较高;笃斯越桔Fe、Mn元素含量以地下部高于地上部,柴桦与杜香Mn、Cu含量均为地下部高于地上部,红豆Fe、Cu含量则表现为地下部高于地上部。(3)笃斯越桔伴生植物地上部N、K、Mg、Mn含量与土壤pH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地下部Fe含量与土壤全N、全M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N含量与二者呈显著负相关;Ca、Zn、Cu含量均与土壤pH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4)笃斯越桔与其不同伴生植物矿质元素含量间的相关关系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笃斯越桔矿质元素与杜香Mg元素及柴桦地上部Zn元素相关性较高,与红豆除地下部Ca元素相关性较弱外,与其余元素均有较强的相关性。【结论】笃斯越桔伴生植物常量元素(N、P、Ca)含量低于笃斯越桔,而微量元素(Fe、Zn)含量较高;笃斯越桔及其伴生植物对土壤养分的利用存在差异,且对笃斯越桔矿质元素的吸收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南方3个典型岩溶石山区岩石、土壤和牧草中14种矿质元素的分布、迁移和富集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岩溶山区土壤与成土母岩矿质元素含量的多少顺序具有相似性,Al、Fe、Ca、Mg、K含量普遍较高,而Pb、Cu、Mo、Cd含量较低。岩溶山区在成土过程中,Fe、Al、Mn、K元素富集而其他元素相对淋失,矿质元素在土壤各层位的富集表现为A>B>C。Ca、Mg、K等元素主要富集在牧草的叶片中,而Fe、Al、Mn元素主要富集在牧草的根部。牧草根部与土壤之间相同元素的相关性最大,其次是茎部,叶片部分与土壤各层位矿质元素的相关性最差,岩石、土壤、牧草之间矿质元素相关性具有非共轭关系,在土壤中含量较高的元素,其与牧草体内矿质元素的相关性不一定高,而牧草体内相对富集的矿质元素,如Ca、Mg、K元素与土壤中的矿质元素也未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以砀山酥梨为材料,研究了果实发育过程中,果实、叶片以及一年生枝条内各主要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在各器官间的相关性,以期为砀山酥梨合理适时施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果实发育过程中,叶片内N、P、K、Zn、Cu、B含量呈下降趋势,Ca、Fe和Mn含量呈上升趋势,而Mg、S含量变化不显著;一年生枝条内N、P、K、Mg、S、Cu、Zn和B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Ca和Mn含量呈上升趋势,Fe含量呈波动性变化;果实内N、P、K、Ca、Mg、S、Mn、Cu、Zn和B含量呈先下降后稳定的趋势,Fe含量先显著下降,后呈现出波动性变化。叶片中N、P、K、Cu、Zn、B含量间均表现出极显著的正相关,Ca含量与K、B呈极显著负相关,Mn和N、P、K呈极显著负相关;1年生枝条中N、P、K、Cu、Zn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Ca与Fe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Mn和K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果实中Fe含量与B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其余各元素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片中N、P、K、Zn、B和果实、一年生枝条中对应的矿质元素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砀山酥梨植株中营养元素的分配,随着生长中心的转移而变化,施肥时要根据矿质元素的变化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前施入。  相似文献   

12.
选取云南不同区域的水稻土、水稻籽粒55个样品,用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分别测定糙米、精米及其对应种植土壤中18种矿质元素的含量,比较了糙米和精米中18种矿质元素的含量差异,并对矿质元素在土壤―水稻系统中的迁移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8种矿质元素含量在水稻品种(系)间差异极大.糙米中各矿质元素的平均含量高低排序为P、K、Mg、S、Ca、Zn、Mn、Al、Na、Fe、Cu、B、Mo、Sn、Ni、Cr、Ba、Sr,精米中各矿质元素的平均含量变化趋势与糙米相似.除Na外,糙米中K、P、Ca、Mg、Cu、Zn等17种元素含量极显著高于精米.2)不同地点间各元素含量的差异较大.各元素含量的变异系数大小依次为Ca、Ni、Cr、K、Mg、Mn、Sr、Cu、Ba、S、Na、Zn、Fe、Sn、P、Al、B、Mo.3)稻米与土壤间各矿质元素含量密切相关.水稻籽粒中P、Cr、Sr、Mg、Zn、Cu、S和Ni的聚集,主要归因于水稻土中矿质元素的聚集和迁移,其迁移能力大小依次为P、Cr、Sr、Mg、Zn、K、Ca、S、Cu、Ni.  相似文献   

13.
攀西及相邻地区稻米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异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田间试验 ,研究了不同水稻品种、类型及其产地间稻米中铁、锌、铜、锰、镁、钙含量的变异。结果表明 :①稻米中铁、锌、铜、锰、镁、钙平均含量的高低顺序为镁 >钙 >锌 >锰 >铜 >铁 ;不同品种间稻米中铁含量变异系数最大 ,其次为钙 ,锌含量变异系数最小 ;不同水稻类型间粳型品种稻米中铁、锌、铜、锰、镁、钙平均含量最高 ,其次为常规籼型品种 ,杂交籼型品种稻米中 6种矿质元素平均含量最低 ;②雅安和温江两产地 3供试品种稻米中铁、锌、铜、锰、镁、钙含量相对较高 ,会理 3供试品种稻米中 6种矿质元素含量相对较低 ;不同产地间稻米中铜含量变异系数最大 ,其次为铁 ,锌含量变异系数最小 ;③稻米中锰含量与土壤中碱解氮含量和 pH值显著负相关 ;土壤中速效钾含量与稻米中锌、铜含量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 ;稻米中镁含量与土壤中钙全量显著负相关 ;稻米中钙含量与土壤中铜全量显著负相关 ;稻米中锌含量与土壤中镁全量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淹水胁迫对桐花树幼苗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温室条件下模拟半日潮水,即设置每半日淹水2、4、6、8 h的4个时间梯度,每天2次,研究淹水胁迫对桐花树幼苗水分和营养吸收与积累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淹水时间的延长,桐花树幼苗水分利用效率增强,这有助于光合物质的积累和矿质元素的吸收。淹水胁迫对桐花树幼苗各器官矿质元素N、P、K、Na、Ca、Mg、Fe、Mn、Cu、Zn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淹水胁迫促进了叶片中N、K及根系中P、K、Na、Fe的积累,但抑制了叶片中P、Ca、Fe、Mn、Cu和根系中N、Ca、Mg、Mn、Cu的积累。  相似文献   

15.
采用ICP法测定了济源太行山区濒危植物矮牡丹植物体内及生境土壤中10种矿质元素含量,分析了矿质元素在矮牡丹体内的分布规律及矮牡丹对土壤中各种矿质元素的富集能力。结果表明,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含量大多以叶片、根中最多,叶柄中最少,矮牡丹对K、Cu、Zn、Cd等元素具有较强的吸收富集能力。元素间相关分析表明,K与绝大多数矿质元素间存在负相关,Mg、Zn、Cd与其他元素间相关性不显著,而Fe、Mn、Pb、Cu、Ni、Cr间具有极显著正相关性。此外,对植物体内元素含量与生境土壤中元素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植物体内各部位之间表现出极显著正相关性,而土壤与植物体之间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平阴玫瑰花芽分化期叶片矿质元素含量动态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平阴玫瑰叶片中P,K,Ca,Mg,Fe,Cu,Zn,Mn,B共9种矿质营养元素在花芽分化的7个生长时期含量动态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在平阴玫瑰花芽分化期间P,K,Zn,Cu大体上呈下降趋势;Ca除现蕾前含量陡然下降外,随叶片成熟含量呈现上升趋势;Mg,Fe,Mn,B含量波动频繁且变化各异。P与K,Zn,Cu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K与Fe,Zn,Cu也达到极显著正相关;Fe与Mn,Zn与Cu之间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平阴玫瑰叶片中9种矿质营养元素含量按高低排序为:Ca〉K〉P〉Mg〉Fe〉Mn〉B〉Zn〉Cu。  相似文献   

17.
云南百合矿质元素的变异特征和性状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对云南百合品种60份材料的15种矿质元素(S、P、K、Na、Ca、Mg、Fe、Zn、Cu、Mn、B、Mo、Sr、Ni、Al)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ICP-AES同时测定百合中15种元素含量的结果是令人满意的;不同百合品种间矿质元素中S、Na、Mg、Fe、Mn、Mo、Ni含量变异小(5%~13%),而P、K、Ca、Zn、Cu、B、Sr、Al含量变异大(17%~54%);在百合的15种矿质元素中,K和Na,Ca和Mo,Zn和Mn都达到极显著相关水平,而P和Mg,Cu和Sr也达到显著相关水平,其它矿质元素间的相关均未达到显著水平。文章为探讨利用矿质元素,对百合繁育材料进行快速、可靠筛选的可行性提供了大量有益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8.
新郑大枣矿质元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为新郑大枣大田生产、深加工、营养食用药用等方面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指导。[方法]测定新郑大枣产区的土壤及大枣矿质元素含量,探讨大枣矿质元素的含量特征、对矿质元素的富集能力及矿质元素之间的关系等问题。[结果]新郑大枣K、Ca、P、Mg、Al、B、Si、Fe、Zn等元素含量较高,而Mn、Cu、Se等含量较低;对P、B、Zn、K、Cu等元素的富集吸收能力较强;元素之间关系较复杂,但基本呈现生物化学性质相近的元素之间相关系数较大的规律特征。[结论]新郑大枣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营养价值高。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莆田代表性枇杷园土壤的农化性状及相对应的枇杷叶样的矿质营养状况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土壤酸度偏低,58.17%的果园土壤pH〈5.0,且pH对枇杷树体的矿质营养影响最大,土壤pH与叶片的P、K、Zn和Mn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与Mg、Cu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有机质、有效钾、代换性钙和代换性镁含量属中上水平,全氮、有效铜和有效钼含量属中下水平,碱解氮和有效硼普遍较缺乏,而有效磷、有效锌、有效铁和有效锰则较丰富。枇杷树体N、Fe、B和Mo营养水平普遍比较适宜,P、Cu营养水平中等偏丰富,Zn、Mn营养较丰富,但K、Ca、Mg绝大多数样品表现为缺乏。除土壤全氮、代换性镁与叶片的N、Mg含量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外,其它的土壤农化指标与叶片的矿质营养含量相关均不显著,说明难于利用土壤分析结果来判定枇杷矿质营养状况,通过土壤施肥亦不易立即提高树体营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