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研究不同羽色、不同品种鸽交杂后的生产性能,选取白羽鸽(白羽王鸽W、白卡奴鸽Y和石歧鸽X)和有色羽鸽(灰羽王鸽B和黑卡奴鸽H)进行杂交。设计8个组合,每组80对,进行为期1年的生产性能测定。结果显示:BY组合产蛋数最高,为23.45个,显著高于XB、BX、BW组合(P0.05)。HY组合产蛋间隔最短,为28.15 d。BY组合出栏乳鸽数最高,为15.45只,极显著高于HY和HW组合(P0.01)。BY组合受精率最高,为92.04%;与XB无显著差异(P0.05),与其他组达到极差异极显著水平(P0.01)。BX和XH组受精蛋孵化率最高,分别为87.95%和87.06%,显著高于其他组合(P0.05),其中与BY组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P0.01)。HY乳鸽28日龄成活率最高,为98.83%,与BX组合无显著性差异(P0.05),显著高于HX组合(P0.05),极显著高于其他组合(P0.01)。研究表明,灰羽与白羽的杂交后的生产性能优于黑羽与白羽的杂交,其中BY、HX杂交后的生产性能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通过选取健康的纯种法国卡奴鸽与美国落地王鸽作为亲本,进行杂交组合,研究乳鸽的生长情况、产蛋个数、育成率及经济效益。结果显示,以落地王鸽为父本,卡奴鸽为母本的杂交试验组产乳鸽数量最多,乳鸽个体均匀,平均个体重量达到550 g以上,产生的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3.
研究分析了欧洲肉鸽与白羽王鸽不同杂交组合的生产性能,以筛选最佳杂交配套。对6个组合(白羽王♂×欧洲肉鸽1系♀(BYE1)、白羽王♂×欧洲肉鸽2系♀(BYE2)、白羽王♂×欧洲肉鸽3系♀(BYE3)、欧洲肉鸽1系♂×白羽王♀(E1BY)、欧洲肉鸽2系♂×白羽王♀(E2BY)、欧洲肉鸽3系♂×白羽王♀(E3BY))进行为期一年的性能测定,比较总产蛋数、产蛋周期、蛋重、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初生重、28日龄体重、28日龄成活率等指标。结果显示:总产蛋数以BYE1组合最高(22.05个),显著大于BYE3组合(21.17个)(P0.05)。产蛋周期BYE3组合最短(35.95 d),显著少于BYE2组合(38.00 d)(P0.05)。蛋重基本在23g左右,BYE1组合显著小于其他5个组合(P0.05)。受精率6个组合没有显著差异(P0.05)。受精蛋孵化率E1BY组合只有65.91%,显著低于其他5个组合(P0.05)。初生重6组基本都在16 g左右,BYE1组合最小(15.92 g)。28日龄上市体重,以E3BY组合最高(567.31 g),显著大于E1BY组合(514.38 g)(P0.05)。28日龄成活率6个组合没有显著差异(P0.05)。对比研究结果表明,BYE1组合年产蛋量最高,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28日龄体重相对优秀,本组合繁殖和生长性能都比较优良,可在生产中利用。而E1品系作为父本受精蛋孵化率不太理想。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我国地方鸽种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方向,以太湖点子鸽、塔里木鸽、石歧鸽为研究对象,同时以白羽王鸽为对比,对体型外貌、生产性能(生长和繁殖性能、体尺和屠宰测定)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太湖点子鸽、塔里木鸽、石歧鸽和白羽王鸽各项指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差异。28日龄体重,白羽王鸽(506 g)和石歧鸽(461 g)极显著大于太湖鸽点子(367 g)、塔里木鸽(390 g),P0.01;屠体重,白羽王鸽(443 g)和石歧鸽(405 g)显著大于太湖鸽点子(325 g)、塔里木鸽(344 g),P0.05;结合这两个数据来看,白羽王鸽、石歧鸽确实是良好的肉用品种,塔里木鸽和太湖点子鸽直接当肉鸽使用体重太小。年产蛋数,白羽王鸽(18.3个)显著高于石歧鸽(16.1个)和太湖点子鸽(15.4个)(P0.05),极显著高于塔里木鸽(12.5个)(P0.01)。白羽王鸽也可以作为蛋鸽使用,石歧鸽和太湖点子鸽可以往蛋鸽方向选育,塔里木鸽不适宜作为蛋用。太湖点子鸽是良好的观赏用鸽,其五趾性状将来在肉鸽培育中可以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5.
以欧洲肉鸽Ⅱ系、白卡奴鸽、欧洲肉鸽Ⅱ系♂×白卡奴♀杂交F_1代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28日龄乳鸽各40只进行体尺及屠宰测定,探讨F_1代获得杂交优势情况。结果表明:F_1代体斜长、龙骨长、胸宽均显著高于母本水平(P0.05),胫长显著低于两亲本水平(P0.05),胫围超过了两亲本水平,与母本之间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F_1代的体斜长、龙骨长、胫围存在杂交优势率,分别为3.17、4.60和9.24;F_1代的活体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腹脂重、胸肌重、腿肌重、胸肌率和腿肌率均显著高于母本水平(P0.05),半净膛率和全净膛率显著高于父本水平(P0.05),F_1代的半净膛重、全净膛重、全净膛率和半净膛率存在杂交优势率,分别为0.36、0.41、4.66和4.75。综上所述,F_1代鸽体型较大,杂交后肉用性能得到提升,欧洲肉鸽II系♂×白卡奴♀杂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以欧洲肉鸽Ⅱ系、白卡奴鸽、欧洲肉鸽Ⅱ系♂×白卡奴♀杂交F1代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28日龄乳鸽各40只进行体尺及屠宰测定,探讨F1代获得杂交优势情况。结果显示,F1代体斜长、龙骨长、胸宽均显著高于母本水平(P0.05),胫长显著低于两亲本水平(P0.05),胫围超过了两亲本水平,与母本之间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F1代的体斜长、龙骨长、胫围存在杂交优势率,分别为3.17、4.60和9.24;F1代活体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腹脂重、胸肌重、腿肌重、胸肌率和腿肌率均显著高于母本水平(P0.05),半净膛率和全净膛率显著高于父本水平(P0.05),F1代的半净膛重、全净膛重、全净膛率和半净膛率存在杂交优势率,分别为0.36、0.41、4.66和4.75。综上所述,F1代鸽体型较大,杂交后肉用性能得到提升,欧洲肉鸽Ⅱ系♂×白卡奴♀杂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肉鸽的繁殖、培育是肉鸽饲养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它关系着肉鸽养殖的成败,笔者根据养鸽实践和鸽场技术服务中总结出肉鸽的繁殖及乳鸽培育要点如下:1配偶 肉鸽是夫妻鸟,雌雄鸽必须先完成配对,然后才会发生交配、产蛋、孵化、喂雏等繁殖行为。故要为雌雄鸽的结识、钟情、配对创造条件。配对可采取自然配对和  相似文献   

8.
欧洲肉鸽不同品系生产性能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成年欧洲肉鸽高产系(1系)、兼用系(2系)、快大系(3系)各30对,测量体尺、屠宰性能测定;统计生产群繁殖性能,分析欧洲肉鸽不同品系的生产性能,明确各系的品系特征。结果表明,欧洲肉鸽引入中国以来,历经多年的饲养与选育,2系体躯更长,3系胸部宽大,1系体型最小。欧洲肉鸽胸肌为球型,双胸肌性状明显,胸肌率达到了30%以上。欧洲肉鸽产肉性能非常好,屠宰率在87%左右、全净膛率在75%左右。1系繁殖性能优良,年产蛋窝数达到了9.68窝。3系不论是成年鸽还是乳鸽体重最大,乳鸽28日龄体重达到了601.27g。2系兼顾了繁殖性能和产肉能力。1系高产、2系兼用、3系快大,各系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9.
肉鸽养殖业快速发展,倒逼科研的进步。在科研与生产上首先要做的就是描述肉鸽的生产性能,主要包括生长性能和繁殖性能。在描述肉鸽生产性能之前,要明确是采用哪种生产方式。目前肉鸽大多生产性能的名词术语沿用标准NY/T 823-2004,但由于鸽子特殊的生理习性和生产方式,产蛋率、饲养日产蛋率、入舍母禽产蛋率、高峰产蛋率、饲料转化比(料肉比)等指标对肉鸽不太适用。本研究提出了对鸽子部分生产性能描述的建议:乳鸽用"28日龄体重"、种鸽用"年产乳鸽数"、其它指标保持正常的情况下,用"产蛋间隔"作为淘汰指标;月乳鸽产出比、月蛋鸽平均产蛋数;窝料肉比、胸肌高度、鸽蛋透明度。希望有关肉鸽生产性能名词术语尽快写入相关标准中,引导大家规范使用。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温岭市鸽业有限公司养鸽场是一个初具规模的肉鸽繁育场 ,现存栏种肉鸽 115 0对。为增加种鸽年繁殖乳鸽的数量 ,研制了仿真鸽蛋代替种鸽蛋使亲鸽保持自然孵化和“出雏” (人工孵化的出雏鸽替换出仿真蛋 )后产生嗉囊乳的生理习性 ,取其真蛋进行人工孵化取得成功 ,并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将具体试验情况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 :一定规模的配对种鸽群 ;制作、备好仿真鸽蛋 ;人工孵化器 (电孵箱 )。1 2 试验鸽 :选同等饲养条件下处于同 1~ 2d内产蛋的种鸽 12 0对 ,取60对在每对产完 2只蛋后 1h内及时替换入仿真蛋取出真蛋 ;…  相似文献   

11.
优质的肉鸽产品消费需求量逐年上升,消费带动了生产的发展。肉鸽养殖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引进品种杂化,自主培育品种缺乏;种鸽自养自繁,生产性能退化;育种技术研究滞后,评价体系缺失等诸多问题。种是养殖生产之根本,每个肉鸽养殖场都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重视种鸽的引进与培育,开展力所能及的选育工作。中小肉鸽养殖场实际可操作的选育技术包括——有效的选择指标:28日龄体重、25周龄体重、产蛋间隔、年产蛋数、受精率、孵化率、年产乳鸽数、整齐度、0~4周龄存活率、5~25周龄存活率、肉鸽月乳鸽产出比、蛋鸽月平均产蛋数;选择依据,准确与完善的生产记录:系谱记录、生产性能记录;根据自身情况,灵活确定选择标准。让选留下的优良产鸽尽可能多地繁殖后代,保证种鸽生产性能正常发挥。各养殖场可通过不断的选育,提高生产水平,进而获取更高的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2.
选择当天内所生的同一鸽场的白王鸽、白卡奴鸽、泰克森、泰卡、王泰卡乳鸽各50对,按同一品种分为对照组(本交)Ⅰ、Ⅱ、Ⅲ,试验组Ⅰ(二元杂交)、Ⅱ(三元杂交)共5组,按常规饲养管理;结果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平均乳鸽初生重、生长速度、28日龄重等生长指标分别提高3%、2.3%、3.77%,差异显著(P0.05),成活率提高3.65%。表明种鸽多元经济杂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为分析海滨锦葵提取物对生产鸽和乳鸽生产性能的影响,选取100对卡奴鸽,随机分成5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25、50、100和200 mg/kg海滨锦葵提取物,第Ⅰ组为对照组,第Ⅱ~Ⅴ组为试验组。试验期为5个月,测定生产鸽和乳鸽的生产性能。结果表明:生产鸽第Ⅴ组公母鸽的增重最高,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4.67%和1.29%。与对照组相比,生产性能以第Ⅲ组为最优,其产蛋数提高了5.9%,孵化率提高了3.87%。乳鸽4周龄体重各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第Ⅳ组最高(585.38 g)。4周龄乳鸽屠宰测定,胸肌重、脾脏、屠宰率和脾脏指数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第Ⅱ组的屠宰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第Ⅴ组脾脏指数和法氏囊指数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5.56%和4.55%。综合考虑成年鸽和乳鸽的生产性能指标得出,海滨锦葵提取物有促进乳鸽免疫器官发育、提高产鸽生产性能的作用,以50~100mg/kg的添加量为宜。  相似文献   

14.
生产鸽是指6月龄以上由青年鸽转入配对后的肉鸽,也称种鸽,已经育雏的鸽称为亲鸽。一对肉用鸽,年产6~8对乳鸽,生产鸽的生产过程是产蛋→孵化→出雏→哺喂→产下窝蛋,呈周期性循环,一个生产周期一般为35~60天,可以分为配对期、孵化期、哺乳期和换羽期。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探究欧洲肉鸽Ⅱ系与欧洲肉鸽Ⅲ系(OⅡ×OⅢ)杂交乳鸽在生长、屠宰及肉品质性能上的表现。试验选取40只0 d的OⅡ×OⅢ杂交乳鸽进行体重、体尺、屠宰性能及肉品质测定(公、母各半),并进行相关性分析。试验期28 d。结果显示,28 d杂交乳鸽群体均一性相对较好,除体重变异系数较大为9.93%外,体斜长、龙骨长、胫围、胫长、胸宽、胸深的变异系数均在7%以下。杂交乳鸽公鸽的腿肌重和腿肌率显著高于母鸽(P<0.05)。杂交乳鸽体重与体斜长、胫围、胫长、屠体重等8项指标均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水平(P<0.05或P<0.01)。28 d杂交公、母鸽肉品质指标差异不显著,但公鸽的肉品质较优。研究表明,28 d杂交乳鸽的生长、屠宰及肉品质性能方面虽未完全超越亲本,但其群体的均一性和产肉性能良好,可为优质肉鸽的育种、生产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深入了解白卡奴鸽和银王鸽的应用潜力,试验对不同季节296只28日龄白卡奴鸽和银王鸽体重体尺指标、屠宰性能及器官指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季节因素对28日龄白卡奴鸽和银王鸽的体尺指标、屠宰性状及器官指数等生产特性产生一定的影响。(1)秋季组和冬季组28日龄白卡奴鸽的体斜长和腿肌率极显著高于春季组和夏季组(P<0.01);秋季组28日龄白卡奴鸽的胸深、半净膛率、屠宰率极显著高于夏季组(P<0.01);春季组28日龄白卡奴鸽的胸宽极显著高于夏季组(P<0.01)。(2)秋季组和冬季组28日龄银王鸽的体斜长极显著高于春季组和夏季组(P<0.01);春季组28日龄银王鸽的胸宽和胫围极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1);春季组和夏季组28日龄银王鸽的胸角极显著高于秋季组和冬季组(P<0.01);春季组28日龄银王鸽的全净膛率、半净膛率、屠宰率极显著高于秋季组(P<0.01),春季组28日龄银王鸽的胸肌率极显著高于夏季组(P<0.01)。研究表明白卡奴鸽和银王鸽具有屠宰性能优良、产肉性能良好的特点,并且季节对白卡奴鸽和银王鸽的体尺指标、屠宰性能、器官...  相似文献   

17.
利用杂交配套的方法选育而成的良田鸽配套系,良田鸽配套系1系(以下简称L1)、良田鸽配套系2系(以下简称L2),其生产性能经测定结果可知,L1、L2的开产日龄均为180天,平均体重L1♂703克、♀647克;L2♂688克、♀635克。平均每对种鸽年产蛋数分别为23.5只和24.0只,平均受精率分别为91.1%和91.5%,每对产鸽平均年产合格乳鸽数分别为19.5只和20.3只,比现时饲养量较大的杂交王鸽的14.5只/(对·年)分别提高了34.5%和40%;乳鸽4周龄体重分别为628克和638克,比杂交王鸽的575克有极显著的提高(P0.1);4周龄乳鸽全净膛重分别达到415.8克和407.6克,较杂交王鸽的391.5克有明显的提高,可以达到出口乳鸽全净膛重400克以上的要求。摘要:利用杂交配套的方法选育而成的良田鸽配套系,良田鸽配套系1系(以下简称L1)、良田鸽配套系2系(以下简称L2),其生产性能经测定结果可知,L1、L2的开产日龄均为180天,平均体重L1♂703克、♀647克;L2♂688克、♀635克。平均每对种鸽年产蛋数分别为23.5只和24.0只,平均受精率分别为91.1%和91.5%,每对产鸽平均年产合格乳鸽数分别为19.5只和20.3只,比现时饲养量较大的杂交王鸽的14.5只/(对·年)分别提高了34.5%和40%;乳鸽4周龄体重分别为628克和638克,比杂交王鸽的575克有极显著的提高(P0.1);4周龄乳鸽全净膛重分别达到415.8克和407.6克,较杂交王鸽的391.5克有明显的提高,可以达到出口乳鸽全净膛重400克以上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温岭市鸽业有限公司养鸽场是一个初具规模的肉鸽繁育场,现存栏肉种鸽1150对。为增加种鸽繁殖乳鸽的数量,研制了仿真鸽蛋代替种鸽蛋使亲鸽保持抱窝自然孵化和“出雏”(人工孵化的出雏鸽替换出仿真蛋)后产生嗉囊乳的生理习性,取其真蛋进行人工孵化取得成功,并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具体试验情况报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1)一定规模的配对种鸽群;(2)制作、备好仿真鸽蛋;(3)人工孵化器(电孵箱)。 2.样本:(1)选同等饲养条件下处于同1~2天内产蛋的种鸽120对,取60对在每对产完2只蛋后…  相似文献   

19.
《农村养殖技术》2005,(7):34-35
一、存在的问题(一)品种混杂、退化,生产力下降肉鸽的品种、品系繁多,有资料可查的就有几十种之多。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广东、上海等地先后从国外引进了美国王鸽、蒙丹鸽、鸾鸽、贺姆鸽、卡奴鸽,以及利用美国王鸽育成的泰国王鸽、港产王鸽、台湾王鸽(这些统称为东南亚王鸽),目前我国饲养量最大的就是东南亚王鸽和杂交王鸽。经过几次大起大落后,现在肉鸽品种严重混杂,毛色不一致,体型、体重变小,产鸽体重450~700克,乳鸽400~600克,生产、繁殖性能下降,产鸽年产乳鸽4~6对,与原有的品种标准相比,差距越来越大。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有以…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为筛选生产性能较佳的肉鸽三元组合。组成四个杂交组合,每组80对,试验期8个月,记录生产性能。试验期末,统计各组繁殖性能、28日龄乳鸽体尺和屠宰性能。结果显示,四个杂交组合后代28日龄体重HE1(586g)E3K(578g)HW(569g)HK(561g),且HE1显著大于HW、HK(P0.05);体尺指标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屠宰测定中半净膛率HE1(79.42%)显著大于E3H(76.89%)(P0.05),全净膛率HW(71.71%)显著大于E3H(69.69%)(P0.05)。亲鸽,产蛋间隔没有产生差异(P0.05);产蛋数HW(13.96个)显著大于E3H(13.27个)(P0.05);出栏乳鸽数HW(11.44只)显著大于HE1(10.22只)、E3K(10.33只)(P0.05)。综合各项指标,HW组合生产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