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3 毫秒
1.
徐宗平 《齐鲁渔业》2007,24(1):23-24
缢蛏是广温性生物,栖息于泥沙底质的海滩,在滩面稳定的泥沙、沙泥、软泥质的滩涂上均能生活,以食浮游硅藻为主。缢蛏作为沿海滩涂养殖的主要经济贝类,近年来在我市发展迅速,养殖面积达567hm~2(8500亩)。它具有生长快,易管理,见效快,效益高等特点。现将我市缢蛏养殖中苗种运输技术、养殖场地的选择、蛏苗的播放和密度控制、养殖期的管理、敌害防治等5项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为了建立观赏海藻大规模微繁技术,研究了温度和盐度对台湾锯齿藻(Prionitis formosana)和海木耳藻(Sarcodia montagneana)生长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台湾锯齿藻在35℃的条件下死亡,5~15℃藻体负生长,适宜生长温度为20~25℃;盐度为22条件下生长正常,其余盐度下均生长不良;叶绿素含量在25℃和盐度22时达到最高。海木耳藻在5℃与35℃时出现死亡,5~15℃时负生长,适宜生长温度为25~30℃;最适生长盐度为10,其余盐度下均有不同程度的生长,并且随着温度的增加生长率下降;叶绿素含量在30℃和盐度10时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3.
在不同温度(14℃、17℃、20℃、23℃和26℃)和不同盐度(5、10、15、20、25、30和35)条件下培养脆江蓠(Gracilaria chouae),观察测定其生长及藻体生化组分的变化。试验结果显示,脆江蓠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4~26℃,最适温度为17~20℃,在此温度条件下藻体可以保持最快相对生长速率(relative growth rate,RGR);温度高于20℃时脆江蓠的生长受到抑制。在生长状态、光合色素和抗氧化等方面,脆江蓠对低温的耐受能力要比高温强。脆江蓠生长的适宜盐度为20~35,最适盐度为30,在此盐度条件下藻体可以保持最快RGR,盐度低于20时脆江蓠的生长受到抑制。高盐度培养条件下脆江蓠在生长状态、光合色素和抗氧化等方面强于低盐度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4.
<正>毛蚶隶属蚶科、毛蚶属,生长在浅海软泥质或泥沙质海底,营埋栖生活。毛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前景广阔,是我国沿海养殖的重要经济贝类。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和近海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毛蚶的资源量逐年减少。营口地区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水产养殖业发达,海水养殖池塘面积12 076公顷,  相似文献   

5.
虾贝混养,有利于净化虾塘水质和生态平衡,挖掘虾塘生产潜力,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江苏省赣榆县1999年实施虾蛏混养面积9800亩,收获缢蛏1638吨,对虾410吨,亩增加收入1800元。 本项生态农业技术模式适宜在泥质或泥沙底质的虾塘泥滩推广;其模式建设的技术要点如下: 一、虾塘选择与清整 1.水质水源:以自然纳潮为主,水质无污染,海水比重1.008~1.022之间,最适1.010~1.015,水温3~32℃,最适15~25℃, pH值7.5~8.4。 2.虾塘底质:以软泥质或泥沙混合质为佳,纯沙质…  相似文献   

6.
不同培养条件对长紫菜叶状体生长及生理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长紫菜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理响应,研究了在不同温度、盐度和光照培养条件长紫菜叶状体的生长及生理响应,主要测定藻体的生长、光合色素、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MDA)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培养温度为17~20 ℃时,长紫菜藻体可以保持较高相对生长速率,当温度高于23 ℃时,其生长明显受到抑制,藻体发红并出现溃烂;长紫菜叶状体在盐度25~35下可以保持较快生长,在低于盐度25的条件下,藻体的光合色素、可溶性蛋白、丙二醛(MDA)的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产生显著的变化,并观察到藻体变薄、发白、腐烂现象;在光照为3 000~6 000 lx时,藻体生长速率较为稳定,藻体在光照为9 000 lx条件下的叶绿素a含量低,可溶性蛋白和MDA含量以及POD活性都出现显著增高,并观察到发红及溃烂现象。因此,适合长紫菜叶状体生长的温度为17~20 ℃,盐度为25~35,光照在6 000 lx左右。  相似文献   

7.
泥蚶与对虾混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振乐  万延树 《海洋渔业》1999,21(2):83-83,89
<正> 泥蚶分布较广,太平洋和印度洋沿岸皆有。我国主要产地是广东、福建、浙江、山东、河北等地。泥蚶喜栖息在内湾、河口或浅海风浪较小、水流畅通的软泥滩涂上,其栖息的泥层较浅,稚贝多生活在表层下1~2mm的泥中,大蚶生活在1~3cm深处。 泥蚶为广盐广温性贝类,成蚶在盐度为10.4~32.5‰的海水中均能生活,最适合生长的盐度为20~26.2‰;在-2.5~40%内均能生存,最适温度为15~28℃。泥蚶对干燥的适应能力很强,适合长途运输。 泥蚶主要滤食底栖硅藻,此外,还摄食部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在不同温度、盐度和光照强度下皱紫菜(Porphyracrispata)生长及藻体生理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适合皱紫菜生长温度为17~23℃,最适宜温度为17~20℃,在此温度下藻体可以保持较快相对生长速率,温度高于23℃时其生长受到抑制,并出现溃烂现象,说明皱紫菜耐受低温能力要比耐高温能力强。适合皱紫菜生长的盐度范围为25~35,最适宜盐度范围为30~35,在此盐度下藻体可以保持较快相对生长速率,低于15或高于35其生长缓慢甚至受到抑制,并出现发白、腐烂现象,说明皱紫菜的耐高盐能力表现强于耐低盐。适合皱紫菜生长的光照强度为4000~7500lx,光照强度过低时其光合作用降低,而过高则影响藻体的新陈代谢、生长速度及其光泽度,从而影响皱紫菜的品质。  相似文献   

9.
泥东风螺(Babylonia lutosa)隶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前鳃亚纲、新腹足目、蛾螺科、东风螺属。在我国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广西。泥东风螺是肉食性贝类,生活在5m~70m海底,自然栖息区为泥沙质底,适温范围为13~33℃,最适生长水温25~30℃,盐度适应范围为20~34,最适盐度是25~32,为广盐广温贝类,酸碱度适应范围为pH值7.5~8.4。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大西洋浪蛤的生态习性,在人工养殖条件下观察和分析了不同的底质和水温、盐度、pH值等理化因子对大西洋浪蛤稚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西洋浪蛤养殖池的底质以沙质为好,稚贝对泥沙底质和无底质的栖息环境也有较好的适应能力;稚贝的生存温度为-1~30℃,适宜生长温度为10~25℃;适应盐度为10.0~50.5,pH值为4~9.  相似文献   

11.
测定了在水温20和25℃条件下不同盐度(41.9‰、31.8‰、24.8‰、15.9‰、11.5‰和9.7‰)和极端营养盐(富含氮、磷和去除氮、磷)分别胁迫12 d后线形硬毛藻(Chaetomorpha linum)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在水温20和25℃时,盐度对线形硬毛藻特定生长率(SGR)均有显著影响,且该影响在两个温度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盐度为31.8‰时,SGR达到最大值24.93%/d~25.14%/d。当盐度升高至41.9‰,SGR下降不显著。随着盐度降低,SGR下降。当盐度降至11.5‰时,SGR下降显著。当盐度≤15.9‰时,藻体在培养至第9天发生质壁分离。在水温20℃时极端营养盐对SGR具有显著影响,而在水温25℃时影响不显著。相对于氮、磷浓度,盐度可能是线形硬毛藻生长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2.
在对虾、河蟹、贝类育苗中,离不开单胞藻的培养。本人根据多年的经验以新月菱形藻为例介绍在短期内大规模培养单胞藻的方法,以供参考。新月菱形藻对温度、盐度适应范围很广,在5~28℃,含盐量为18‰~615‰的范围内都能生长繁殖,最适光照强度为3000~8...  相似文献   

13.
许红  梁鹏 《河北渔业》2014,(7):56-56
<正>单细胞藻类与水产养殖息息相关,单细胞是鱼、虾、蟹、贝类等幼体的直接饵料,在水产养殖以及育苗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本人多年从事贝类育苗、海参育苗工作,下面对贝类育苗、海参育苗中单细胞藻类常用种类和培养方法做如下介绍。1常用种类贝类育苗中常用种类较多,有小球藻、塔胞藻、扁藻、金藻(等鞭金藻和叉变金藻)、硅藻(新月菱形藻);海参育苗中常用种类有盐藻、角毛藻和新月菱形藻。以上几种藻类对温度、盐度、光照有  相似文献   

14.
张海灵 《齐鲁渔业》2007,24(3):15-15
1科学选择养殖场地泥螺通常栖息于底质为泥沙和软泥、沙泥和沙质的低潮线附近滩涂上,摄食时翻出齿舌在泥土表面舔取食物,属于舔食性腹足类,食物种类主要有底栖硅藻、有机碎屑等,这些特性决定了生长在富含底栖硅藻的软泥  相似文献   

15.
缢蛏,又叫蛏子、小人仙、竹蚶、海蛏、虫先等,瓣鳃纲、异齿亚纲、真瓣鳃目、竹蛏科、缢蛏属,是沿海的主要贝类养殖经济品种,肥水是缢蛏养殖最为关键的一环,因为缢蛏的生长主要靠的是水中的藻类。1缢蛏春季肥水的重要性肥水培藻,对于缢蛏来讲至关重要,缢蛏主要以过滤水体中的藻类为食物;保证水体肥度,能够抑制青苔和泥皮,防止遮挡蛏眼;保持一定肥度.  相似文献   

16.
以鹿角沙菜(Hypneacervicornis)为材料,分别研究了其在不同光照强度(2000lx、4000lx、7500lx、10000lx和15000lx)、不同温度(15℃、20℃、25℃、30℃和35℃)、不同盐度(5、10、15、20、25、30和35)下生长及生化组分的变化。结果显示,适合鹿角沙菜生长的光照强度为2000—4000lx,温度为20~30℃,盐度为20—35;最适合生长的光照强度为4000lx,温度为25℃,盐度为30,在此条件下藻体具有最高的相对生长速率(RGR),SOD活性最低。在光照强度4000~5000lx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升高,可溶性蛋白(SP)、叶绿素a(Chl—a)和类胡萝卜素(Car)的质量分数降低,而藻红蛋白(PE)和藻蓝蛋白(Pc)的质量分数上升;在温度25~35℃、盐度30~35范围内随着温度、盐度的升高,可溶性蛋白、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藻红蛋白和藻蓝蛋白的质量分数降低,说明适宜的温度和盐度有利于其生化组分积累。  相似文献   

17.
李晓霞 《河北渔业》1999,(3):34-34,43
<正> 在对虾、河蟹、贝类育苗中,离不开单胞藻的培养,特别是贝类育苗中,需求量更大。有些单位经常出现单胞藻供不应求,饵料短缺的现象。本人根据多年的经验以新月菱形藻为例介绍在短期内大规模培养单胞藻的方法,以供大家参考。 新月菱形藻对温度,盐度适应范围很广。在5~28℃,含盐量为18‰~61.5‰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8.
2009年3月~2010年7月对鼠尾藻池塘栽培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试验根据池塘水环境因子(水温、光照强度、盐度和pH)及鼠尾藻的生长特性,设置了自然苗、人工苗、帘子苗生长对比试验,不同水层、不同流速栽培试验及不同光照强度对鼠尾藻生长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1)相同试验条件下,自然苗生长最好,帘子苗其次,人工苗生长最慢;2)不同水层栽培结果显示,40~60cm水层鼠尾藻生长最好,其次是O~20cm水层,再次80~100cm水层,150~200cm水层生长最慢,并且于5月中旬即开始衰退脱落;3)流速1m/s条件下鼠尾藻生长最快,随着流速的逐渐降低,鼠尾藻生长也逐渐变慢;4)光照强度为4000~6000lX时鼠尾藻生长良好,高于10000lX或低于3000lX则鼠尾藻生长相对较缓慢。观察发现,池塘水温在12~18℃时鼠尾藻生长最快,在9~12℃和18~24℃时生长较缓慢,24℃以上停止生长并出现腐烂脱落现象。  相似文献   

19.
虾夷扇贝为大型冷水性、高盐贝类,原产于日本、俄罗斯千岛群岛南部水域、日本北海道及本州北部.自然分布于盐度较高,无淡水注入的底质坚硬,淤沙少和水深不超过40 m的沿岸海区.生长温度范围5 ~20℃,15℃左右为最适宜生长温度,低于5℃生长缓慢,到0 ℃时运动急剧变慢直至停止;水温升高到23℃时生活能力逐渐减弱,超过25℃以后运动很快就会停滞.对盐度的适宜范围24~40,盐度不可低于24.  相似文献   

20.
主要阐述了国内外有关于生态因子对萱藻(Scytosiphon lomentaria)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现状,并对有关于萱藻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展望。温度、光照、盐度、营养液及抗生素等生态因子均会对萱藻生长发育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温度和光照变化对萱藻生长发育的影响最为明显。萱藻配子体阶段的适宜温度较低,为6~12℃,而孢子体阶段在5~23℃范围内均可生长,生长速度随温度上升而增加;萱藻不同生长阶段的最适光照强度也有所不同,萱藻配子体阶段的最适光照范围为36~54μmol·m-2·s-1,较低光强6~30μmol·m-2·s-1是萱藻孢子体生长发育的适宜范围,而高光强54μmol·m-2·s-1有利于萱藻孢子的附着;盐度、pH对萱藻生长发育影响显著,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萱藻生长;不同营养盐、维生素及抗生素对萱藻的生长发育产生的影响不同,在萱藻不同的生长阶段,应根据生长状况及时给予适宜浓度的营养盐或药物添加剂以促进萱藻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